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疗效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HBV-ACLF患者210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治疗124例,观察组86例,动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及转归。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12周各实验室指标及MEL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观察组相比,28 d的死亡率降低(17.7%/32.6%,P0.05)。137例合并感染患者中,治疗组与观察组相比,临床特征及治疗后1、2、4、12周各实验室指标及MEL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降钙素原水平治疗组相比观察组显著下降(2周内)(P0.05);在治疗结束时有效率显著升高(35.7%/20.8%,P0.05);治疗组28 d的病死率相比观察组显著降低(23.8%/43.4%)(P0.05)。结论胸腺肽α1可以降低HBV-ACLF短期死亡率,提高合并感染患者早期感染控制率及住院期间总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3.
4.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临床症候群,短期病死率高.因此,早期准确评估ACLF患者预后,对临床决策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ACLF预后评价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完善现有的预后评价体系,帮助临床医生及时给予适当的临床干预措施,进而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清热解毒凉血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小鼠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中药组(n=6)、西药组(n=6)和模型组(n=18)。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均腹腔注射10%CCl_4,3次/周,共8周,于最后一次给予LPS 0. 5 mg/kg联合D-gal 400 mg/kg。模型组给予D-gal后于3 h、12 h、24 h分别处死小鼠,每次6只。中药组及西药组在小鼠腹腔注射10%CCl44周后,开始灌胃中药/西药,持续4周,予D-gal后3 h处死小鼠,同时处死正常组小鼠。检测血清ALT、AST以及炎症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TNF、IFN、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 1、IL]; HE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F4/80、CD11b;免疫组化法观察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 Western Blot测定CD44、黏附分子(ICAM) 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 1的表达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3h ALT、AST水平明显升高(χ2值分别为51. 41、71、71. 22,P值均0. 001);与模型组-3h相比,中药组小鼠血清中IL-17A升高明显(P 0. 01),TNFα、GM-CSF、IL-10、IL-1β、MCP-1、IFNγ表达均降低(P值均0. 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小鼠血清中GM-CSF、IFNγ、IFNβ均降低(P值均0. 05)。HE染色提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细胞损伤严重,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给予中药/西药后,小鼠肝脏病理示均有所改善。模型组-3 h中MPO表达量明显较正常组升高,模型组-12 h与模型组-24 h的MPO的表达量逐渐降低(P值均0. 05),但高于正常组;中药组MPO表达量与模型组-3 h相比降低(P 0. 05)。模型组中F4/80、CD11b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逐渐升高;中药组F4/80、CD11b表达量与模型组-3 h相比升高。模型组中CD44、ICAM-1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值均0. 05);中药组HMGB1、CD44、ICAM-1表达量与模型组-3h相比均降低(P值均0. 05)。结论清热解毒凉血方能够降低ACLF小鼠模型血清中ALT、AST,改善肝损伤,同时升高IL-17A,降低TNFα、GM-CSF、IL-10、IL-1β、MCP-1、IFNγ的表达,另外,清热解毒凉血方可降低小鼠肝组织中MPO、CD44、ICAM-1、HMGB1的表达,升高F4/80、CD11b的表达,表明清热解毒凉血方可能通过调节中性粒细胞与Kupffer细胞改善肝损伤。 相似文献
6.
7.
8.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一类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以急性肝功能失代偿、肝外器官损伤和高短期死亡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严重临床综合征。欧美国家慢性肝病基础疾病以酒精性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为主,而我国及亚太地区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尽管东西方肝脏基础疾病存在差异,但大多数ACLF患者发病的共同病理基础通常以长期慢性肝损伤导致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为主。目前,关于ACLF的研究正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但由于地域、患病人群及疾病诱因等多方面的差异,在ACLF定义、诊断标准及疾病管理等方面始终没有达成东西方共识。旨在从ACLF的定义、发病机制和疾病管理等方面展开阐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能改善患者预后的新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脂指标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pre-ACLF)和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组间的差异,并探讨患者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部战区总医院2012年1月—2020年12月ACLF组(n=118)和pre-ACLF组(n=44)患者的基线年龄、白蛋白、肌酐、血常规、血脂等指标。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量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Logistic二元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通过约登指数计算临界值。结果 比较两组间年龄、肌酐、白蛋白、TBil、INR、ALT、AST、TG、TC、HDL、LDL、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的差异,发现ACLF组患者的TC[2.02(1.56~2.37) mmol/L vs 3.01(2.57~3.66)mmol/L,Z=5.411,P<0.001]、HDL[0.40(0.25~0.49)mmol/Lvs 0.62(0.47~0.75)mmo... 相似文献
10.
11.
12.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的以黄疸急性加深、凝血功能障碍等肝衰竭表现的临床症候群,短期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及高病死率是其主要特征。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学属于“急黄”“瘟黄”“肝瘟”等范畴,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特效的内科治疗手段。本指南以解决“中西医临床关键问题”为导向,工作组参考PICO(Participants、Interventions、Comparisons、Outcomes)原则构建ACLF相关临床问题,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在对近10年ACLF中西医结合疗效临床证据进行系统梳理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参考最新发表的国际、国内相关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等,并广泛征求多学科专家的意见,最终形成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ACLF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进一步提高我国ACLF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15.
16.
17.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诱因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预后差异和近10年发病诱因的变迁。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市第八医医院住院治疗的537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发病诱因、转归(好转/死亡),并计算28 d病死率。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ox回归分析评价不同诱因对28 d病死率的影响。结果537例患者中HBV相关ACLF 511例(95.16%)、HCV相关ACLF 3例(0.56%)、酒精性肝炎相关肝衰竭2例(0.37%)、未分型18例(3.35%)、HBV/HCV重叠感染1例(0.19%),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ACLF 2例(0.37%)。537例ACLF患者中,34.8%无发病诱因,17.1%未规范治疗,16.0%为HBV-ACLF停用核苷类似物(NAS),9.7%饮酒,6.9%合并感染,手术和应用肝损药物分别占3%。手术、感染、停用NAS诱发的ACLF 28 d病死率与无诱因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553、11.351、4.274,P值均<0.05)。手术[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95%):2.132(1.240~3.664)]、感染[HR及95%CI:1.942(1.262~2.989)]是诱发慢性肝病患者发生ACLF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后5年发病诱因与前5年发病诱因比较,药物诱发ACLF患者比例明显增高(χ2=6.365,P<0.05)。结论ACLF患者存在手术、感染、停用NAS诱因时,与无诱因患者比28 d病死率增高;手术和感染是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近5年药物诱发ACLF的比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一系列诱因导致肝功能迅速恶化的临床综合征,以多器官衰竭和短期高病死率为突出特征。系统性炎症的发生是ACLF疾病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机体对感染的自然防御,但当炎症介质过度释放打破原有的“促炎和抗炎”动态平衡,反而会加重肝损伤甚至发生失代偿。因此,炎症反应的强度与ACLF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但目前对于炎症反应对ACLF患者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炎症风暴的关注度还不够,故本文归纳了目前炎症反应对ACLF的影响及其治疗进展,为临床中ACLF的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合理胆红素诊断阈值,以期更为精准地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08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32例HBV-ACLF患者,根据基线血清TBil水平分为A组(TBil<205.2μmol/L)和B组(TBil≥205.2μmol/L),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及28 d、90 d、1年及3年生存情况。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2组患者的生存率,并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2组间年龄(t=3.188,P=0.001)、男性(χ2=33.833,P<0.001)、肝衰竭分型(χ2=39.987,P<0.001)、WBC(Z=6.586,P<0.001)、HGB(Z=4.272,P<0.001)、PLT(Z=3.680,P<0.001)、Cr(Z=4.505,P<0.001)、TC(Z=...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