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膀胱穿刺局部麻醉在膀胱侧壁肿瘤行经尿道电切时对闭孔神经反射的预防作用。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根据是否行膀胱穿刺局部麻醉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对照组19例。观察组先充盈膀胱约400 ml,在耻骨上缘2 cm处以18 G经皮肾穿刺针穿刺进入膀胱,在电切镜的监视下,将穿刺针向患侧倾斜,分别于上、下、左、右距肿瘤基底部边缘1 cm处刺入2 cm深,针尖达到膀胱肌层外,退出针芯,回抽无血后通过针鞘注射1%利多卡因约5 ml。最后于输尿管开口外上方2 cm处穿刺注射1%利多卡因10 ml,以阻滞闭孔神经。然后按常规方法进行肿瘤电切。对照组不进行局部麻醉,在切除侧壁肿瘤时采用减少膀胱内液体,减少电切环伸出距离,降低患侧下肢高度,电凝肿瘤周围膀胱壁再行电切等方法。结果 观察组2例在切除侧壁肿瘤时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对照组13例发生不同程度闭孔神经反射(P0.01);观察组/对照组:膀胱穿孔0/3例,留置尿管7 d者6/5例,二次电切0/2例,以上P值均0.05。结论 应用膀胱穿刺局部麻醉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可有效避免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联合膀胱穿刺局部麻醉在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术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可行性。方法收集74例硬膜外麻醉联合膀胱穿刺局部麻醉行膀胱侧壁肿瘤经尿道电切术的患者资料,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4例,经膀胱穿刺局部麻醉注射利多卡因后进行膀胱肿瘤电切术30例,分析其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44例中20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其中6例发生非控制性膀胱穿孔;30例膀胱穿刺局部麻醉注射利多卡因后进行TURBT的患者,仅2例出现轻微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膀胱穿刺局部麻醉注射利多卡因后行TURBT术,能有效降低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基底部黏膜下阻滞与肌层及黏膜下同时阻滞预防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差异。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5月对收治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在电切术前用滚珠状电极电灼刺激肿瘤基底部进行测试,证实存在闭孔神经反射的76例被随机分为A、B两组,用2%利多卡因行肿瘤基底部浸润注射,其中A组38例行肿瘤基底部黏膜下注射,B组38例则行肌层及黏膜下同时注射。结果 A组有28.95%(11例)患者在电切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闭孔神经反射,B组发生轻微反射5.26%(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仍出现闭孔神经反射的13例,用电切环切除瘤体,而肿瘤基底部及其周围组织改用滚珠状或汽化电极进行汽化,防止了膀胱穿孔的发生。结论术前应用滚珠状电极电灼刺激肿瘤基底部,不仅能帮助识别是否存在闭孔神经反射,而且操作直观安全;用利多卡因浸润注射肿瘤基底部肌层及黏膜下,能有效降低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肌层和黏膜下同时注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黏膜下注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利用针形电极诱发神经反射、弧形切割并结合肿瘤基底部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82例膀胱肿瘤患者在椎管麻醉下行TURBT,对针形电极弧形切割诱发的闭孔神经反射采用肿瘤基底部闭孔神经阻滞.结果 术中针形电极诱发闭孔神经反射27例,通过肿瘤基底部深肌层水平方向浸润注射利多卡因后闭孔神经反射消失.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现膀胱壁破裂、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针形电极弧形切割结合肿瘤基底部闭孔神经阻滞可有效预防TURBT术中闭孔神经反射,降低膀胱穿孔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该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电切术避免闭孔神经反射的可行性。方法:12例膀胱肿瘤患者,肿瘤均位于膀胱侧壁,直径1~4cm。采用硬膜外麻醉,以等离子针状电极距肿瘤基底周边1cm电凝膀胱壁黏膜层后,将针尖插入肌层,向远离膀胱壁方向牵拉、切断,直至显露半透明的膀胱外层纤维结缔组织,在肌层与结缔组织之间剥离膀胱肿瘤,完整切除肿瘤基底所在膀胱壁全层送病理检查。观察手术时间、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肿瘤病理分期。结果:共切除12枚肿瘤,单枚肿瘤切除时间3~30min,平均(12.7±10.4)min;所有病例均未加用闭孔神经阻滞,术中均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术中出血极少,术后无继发出血。留置尿管3~7d。切除肿瘤均获得完整病理分期:T1期6枚,T2a期4枚,T2b期2枚。随访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电切术具有切割精准、出血少、可获取完整标本的优点。在切除膀胱侧壁肿瘤时能避免闭孔神经反射,为膀胱侧壁肿瘤的切除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闭孔行闭孔神经阻滞对预防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时闭孔神经反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膀胱侧壁浅表性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闭孔神经阻滞分为闭孔神经阻滞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闭孔神经阻滞组术中辅以经闭孔法闭孔神经阻滞,而对照组未行闭孔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并术后随访观察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电切时间、出血量、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闭孔神经阻滞组闭孔神经反射率及膀胱穿孔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经闭孔行闭孔神经阻滞能有效预防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时闭孔神经反射,可降低膀胱穿孔率,其操作要点是选择准确的穿刺点、掌握好穿刺方向和深度。  相似文献   

7.
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我们采用2%利多卡因膀胱肿瘤基底部黏膜下注射预防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去离子水注射在预防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手术中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方法 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49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中采用粘膜下及更深部位的去离子水于肿瘤基底部注射,观察术中闭孔反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4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52(30~100)ml,平均手术时间50(30~80)min。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发生闭孔反射。随访46例,平均随访时间30(12~42)个月。术后病理结果:34例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1期),术后2年内复发9例,再次行TUR-Bt术;15例为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2期),其中5例于4周后行二次电切,8例行膀胱癌根治术,2例死于冠心病。结论术中采用去离子水行粘膜下及更深部位注射可有效避免侧壁肿瘤电切术中的闭孔反射,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各种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避免膀胱穿孔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应用闭孔神经反射预防方法的临床资料。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患者186例,男性115例,女性71例,年龄27~87岁,平均54岁。膀胱左侧或右侧壁单发肿瘤134例,膀胱多发表浅性肿瘤52例,根据患者采用的麻醉方法被分成三组,其中第一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肌松药及面罩给氧56例,第二组应用全身麻醉104例,第三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26例。结果 186例患者中,第一组有6例出现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未造成膀胱穿孔,有5例出现严重的闭孔神经反射,造成轻微的膀胱穿孔4例,不需要膀胱修补,造成2例严重的膀胱穿孔,1例大出血,需要进行膀胱修补术。第二组出现2例轻微的闭孔神经反射,造成轻微的膀胱穿孔,不需要膀胱修补。第三组造成1例严重的膀胱穿孔,需要进行膀胱修补术。结论硬膜外麻醉是不能抑制闭孔神经反射的,肌松药的应用可以抑制膀胱肌肉的收缩,对大的表浅性膀胱肿瘤或多发的表浅性膀胱肿瘤,应用全身麻醉是非常适合的。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联合应用是经济的方法,但闭孔神经阻滞不全,效果不佳是出现闭孔神经反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过程中 ,高频电刀环电流透过膀胱壁刺激闭孔神经会引起大腿内收肌强烈收缩 ,严重影响手术进行 ,甚至造成膀胱壁穿孔 ,全麻或脊髓麻醉亦无法阻止其发生。我们用神经电刺激装置定位 ,对 66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进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 ,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 膀胱侧壁肿瘤患者66例。年龄 45~ 87岁。肿瘤单发 42例 ,多发 2 4例。肿瘤最大者直径 5cm ,其中宽基底肿瘤 18个 ,最宽者基底直径约 2cm。术后病理结果均为移行细胞癌。脊髓麻醉 ,截石位 ,取耻骨结节向外、再向下 2cm处为进针点。于穿刺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麻醉方式下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有效方式。方法选取需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160例,男134例,女26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四组:全凭静脉麻醉组(G组),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V组),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闭孔神经阻滞(obturator nerve block,ONB)组(O组),每组40例。记录不同麻醉方式下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情况。结果O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7.5%)明显低于C组(32.5%,P=0.005)和V组(40.0%,P=0.001),与G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闭孔神经阻滞与全凭静脉麻醉均可有效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耻骨上经膀胱闭孔神经阻滞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从2011年7月始,我院收治的有TURBT指征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21例,术中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经膀胱闭孔神经阻滞预防闭孔神经反射,与往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会阴闭孔神经阻滞的21例患者,进行闭孔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发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的比较,术后随访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1年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硬膜外麻醉联合耻骨上经膀胱闭孔神经阻滞组的闭孔反射发生率及膀胱穿孔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耻骨上经膀胱闭孔神经阻滞能有效预防闭孔神经反射,可降低TURBT膀胱穿孔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全麻和椎管内麻醉住膀胱侧壁肿瘤电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侧壁膀胱肿瘤患者施行电切术.其中23例采取全麻(全麻组),7例采取椎管内麻醉(椎麻组)。结果:全麻组中无一例发生闭孔反射,椎麻组中,2例凶闭孔反射致膀胱穿孔,改行开放手术。结论:全麻在膀胱侧壁肿瘤电切中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采用闭孔神经阻滞防止闭孔神经反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4例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组113例在腰-硬联合麻醉基础上进行闭孔神经阻滞,而对照组101例仅行单纯腰-硬联合麻醉.结果 治疗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9.7%)明显低于对照组(22.8%)(P〈0.05),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 vs 25.7%,P>0.05).结论 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采取闭孔神经阻滞能明显减少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超定位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消除闭孔反射的效果。方法:对29例膀胱侧壁浅表性肿瘤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腰麻+B超定位闭孔神经阻滞组14例,全麻组15例。结果:腰麻+B超定位闭孔神经阻滞组14例中,13例闭孔反射完全消除,1例仍有闭孔反射,改全麻后行TURBT;15例全麻组均未出现明显闭孔神经反射。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地消除TURBT的闭孔神经反射,效果与全麻相同,对呼吸功能减退、心功能不全者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经尿道切除直径3cm的膀胱肿瘤是电切手术的难点之一。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经尿道切除膀胱内大体积肿瘤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技术,对26例膀胱肿瘤患者(肿瘤最大直径3cm)进行经尿道切除,均未行闭孔神经阻滞。首先以针状电极在距肿瘤基底周边0.5~1cm处正常膀胱黏膜电灼作为标志,然后将针尖插入膀胱肌层,向远离膀胱壁方向牵拉、切断。完整剥离肿瘤后,自电切镜电极通道置入胃镜下息肉切除器的钢丝圈,将肿瘤套住后,保留镜鞘,连同镜体向外牵拉,完整取出肿瘤。如果肿瘤直径过大不能拉出,则继续用力牵拉、收紧钢丝圈,将瘤体切割为2~4份,再分别取出。记录手术时间、有无闭孔神经反射、肿瘤病理分期及有无复发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肿瘤位于膀胱侧壁未进行闭孔神经阻滞。肿瘤最大直径3.0~6.0cm,单枚肿瘤切除时间20~75min,平均(42.4±20.3)min。术中均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切除的肿瘤均获得完整病理分期。结论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是膀胱肿瘤切除手术的全新方法,在切除膀胱内较大肿瘤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阻滞器在闭孔神经阻滞麻醉下膀胱肿瘤电切术中使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5例在骶丛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中出现闭孔神经反射时,加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在监测下行闭孔神经阻滞麻醉。结果:14例闭孔神经反射消失,1例仍有轻微的内收肌痉挛。加用副闭孔神经阻滞麻醉后,肌肉痉挛消失,继续行TURBt,再无一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结论:利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闭孔神经阻滞,可以提高闭孔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质量,有效地避免在TURBt中因闭孔神经反射导致的膀胱穿孔和神经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8.
电灼法预防闭孔神经反射治疗膀胱侧壁肿瘤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是治疗膀胱表浅肿瘤的首选方法[1].电切膀胱侧壁肿瘤易致闭孔神经反射而发生膀胱穿孔.为预防闭孔神经反射,作者从1998年起应用电灼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应用闭孔神经封闭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TURBt时,如果肿瘤在膀胱侧壁或三角区周围,电切圈发出的高频电流能刺激闭孔神经,可引起内收肌群的收缩、骨盆移动甚至造成膀胱穿孔的严重并发症。本文介绍TURBt中应用闭孔神经封闭的经验,即在硬膜外麻醉的基础上,经耻骨水平支上方穿刺,用1.5%Xylocaine封闭闭孔神经,在10例15条闭孔神经中有效地防止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文中详细介绍了自行设计的针体绝缘的穿刺针以及用脉冲电流来判断针尖是否准确到达闭孔神经的穿刺系统和操作方法,并与国外介绍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同侧下肢伸直体位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在电切膀胱侧壁肿瘤时易引起闭孔神经反射 ,我们常规应用同侧下肢伸直体位减轻内收肌收缩强度 ,预防术中膀胱穿孔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浅表性膀胱侧壁肿瘤 72例。男 5 8例 ,女 14例。左侧 37例 ,右侧 32例 ,双侧 3例。肿瘤直径 0 .5~ 3.0cm ,所有病例均行TURBT ,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椎管内麻醉 ,截石位 ,常规闭孔神经局部阻滞麻醉。经尿道置入电切镜 ,观作者单位 :3 660 0 0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黄宏、唐华 )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泌尿外科 (侯建国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