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床突区手术临床应用解剖,提高前床突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8年至2004年采用翼点硬脑膜外入路手术治疗的前床突脑膜瘤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36~58岁,平均42.2岁,视力减退者10例,头痛者11例。手术一般采用经眶上翼点联合入路,但对肿瘤累及海绵窦者采用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磨除前床突。硬脑膜外阻断肿瘤基底部血供。硬脑膜下切除肿瘤。结果前床突脑膜瘤共12例,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10例患者,术后6例明显好转,2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较术前恶化,其中术后视力无改变和视力恶化的2例均为术前有明显视神经萎缩者。结论前床突脑膜瘤采用翼点硬脑膜外入路手术,磨除前床突,有利于肿瘤基底部的血供阻断和前床突下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分离。眶上翼点联合入路可明显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有利于大型肿瘤上极的显露和切除。  相似文献   

2.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经额外侧入路44例,经眶-额外侧入路28例,经眶-颧-额-颞入路7例,经翼点入路3例。术中磨除前床突和视神经管顶及外侧嵴,切除侵入视神经管内的肿瘤27例;磨除鞍结节,经蝶窦切除鞍前壁肿瘤12例。结果肿瘤SimpsonⅠ、Ⅱ级切除75例(91.5%),SimpsonⅢ级切除7例(8.5%);术后视力改善和稳定151只眼(92.1%),视力恶化13只眼(7.9%)。术后出现不同程度下丘脑症状2例,术后偏瘫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正确选择手术入路,采用熟练的显微颅底外科技术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保证。额外侧入路能提供良好的手术空间和视野,术后视觉症状改善明显。术中打开视神经管,仔细辨别并保护蛛网膜屏障中的小血管,是保障肿瘤全切除和术后视力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情况.方法 对31例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25例,次全切5例.术中证实肿瘤基底部主要位于蝶骨小翼、前床突,部分向周围延伸,侵蚀海绵窦,视神经管、眶内,术后大部分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恢复,一过性偏瘫10例(10/31)视力恶化3例,1例死亡.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内侧蝶骨嵴脑膜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掌握全面的解剖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技巧,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成功的肿瘤切除及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是显微外科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有视力障碍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及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的32例伴有视力障碍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32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视力改善20例,未改善12例;肿瘤全切21例,次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3例。术前有视神经萎缩的8例患者,术后随访6例视力无变化,2例视力恶化。小型肿瘤手术后视力改善(改善率90.0%)优于肿瘤较大者(大型及巨大型50.0%);肿瘤全切的患者视力改善(改善率81.0%)优于未行全切者(改善率27.3%)。结论手术后视力改善与术前肿瘤大小、是否全切及术前有无视神经萎缩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颅入路显微切除蝶眶脑膜瘤的手术方法、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对18例蝶眶脑膜瘤患者选用额颞入路、眶颧入路或眶颧结合扩大前颅窝底入路硬膜外结合硬膜内切除肿瘤,在硬膜外磨除增生的蝶骨大翼骨质、眶上裂、视神经管开放减压,其中经额颞入路15例,眶颧入路2例,眶额结合扩大前颅窝底入路1例,术前、术后均有视觉功能评价、手术录像及术后影像评估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 Ⅰ级2例,SimpsonⅡ级6例,SimpsonⅢ级8例,SimpsonⅣ级2例.18例患者术后突眼情况均有好转,视觉功能改善13例.随访6 -56个月(平均25.3个月),2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显微切除蝶眶脑膜瘤,可获得充分显露和眶尖、球后减压,可有效缓解突眼、视觉障碍及眼肌麻痹.因肿瘤多累及眶尖、眶上裂、海绵窦等重要结构,肿瘤难以全切,术后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额底侧方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2月至2021年11月采用额底侧方入路手术治疗的41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14例, 经额外侧入路手术27例。对于小型偏侧生长的肿瘤, 经对侧入路手术。采用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切除程度。术后1周评估患者的视力、视野。出院后3个月及以后每年复查头颅MRI判断肿瘤有无复发。结果 39例术前有视力障碍的患者中, 31例术中仅切开镰状韧带即可切除视神经管内残余肿瘤, 2例需磨除视神经管上壁骨质, 1例需进行前床突磨除, 5例仅切开镰状韧带进行视神经减压。41例患者中, 肿瘤全切除39例(Simpson分级Ⅰ级10例, Ⅱ级29例), 部分切除(Simpson分级Ⅳ级)2例。术前视敏度和(或)视野异常的39例患者(63只眼)中, 术后31例(50只眼)改善, 5例(8只眼)无变化, 3例(5只眼)恶化。27例经额外侧入路手术的患者中, 1例术中颈内动脉破裂, 术后出现尾状核和下丘脑部分梗死;1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14例经眶上外侧入路手术的患者中, 1例术后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善侵犯视神经管的脑膜肿瘤术后视力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侵犯视神经管的脑膜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术前视力、肿瘤切除程度、肿瘤粘连周围结构程度、视神经管减压时机和患者视力转归的关系。结果共55例,术后视力改善26例,无改善29例。早期硬膜外视神经管减压17例,视力好转15例;后期视神经管减压9例,视力好转5例;单纯刮除29例,视力好转6例。单因素分析提示切除级别、肿瘤粘连程度和早期硬膜外视神经管减压可影响术后视力改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硬膜外视神经管减压是改善术后视力的唯一保护因素。结论对于术前考虑已经侵犯视神经管的鞍区脑膜肿瘤,术中宜行早期硬膜外视神经管减压以改善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累及眶尖的海绵窦肿瘤手术方法及相关解剖。方法22例全部采用额颞弧形切口,翼点人路。当肿瘤位于视神经外侧或海绵窦外侧壁时,选择颞部偏大的切口。取下骨瓣,磨除蝶骨嵴,剪开硬膜,分开外侧裂。依据肿瘤的位置用微钻磨除前床突和视神经管上壁。选择肿瘤突出部位切开海绵窦外侧壁或眶筋膜,分块切除肿瘤。结果22例肿瘤中,17例全切,3例近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1例活检。结论详细了解海绵窦和眶尖肿瘤的外科解剖是达到其外科切除的良好结果所必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额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经额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6例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1例;肿瘤全切除率为96.2%。无手术死亡病例及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搏动性突眼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新出现4例眼球运动障碍,3个月后1例完全恢复,3例不全麻痹。术后出现10例上睑下垂,3个月后7例病人不同程度恢复上睑抬举功能,3例无恢复。术后1月全切病例行视神经管周伽玛刀治疗,次全切病例行肿瘤残余部分伽玛刀治疗。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0.3月,MRI检查示全切病例无肿瘤复发,未全切患者未见残余肿瘤增大。结论 经额眶入路切除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是较好的手术方式,全切率高,并发症少,结合术后辅助伽玛刀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床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以及影响肿瘤能否全切除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5例前床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5例患者中,采用标准翼点入路84例,改良翼点入路46例,眶颧入路15例。通过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切除程度。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因素。通过临床随访评估症状的改善情况,行影像学随访评估肿瘤有无复发结果14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Ⅲ级)98例(67.6%),肿瘤部分切除(Simpson Ⅳ级)或单纯减压(Simpson Ⅴ级)47例(32.4%)。121例患者获随访,随汸时间为1~24(7.6±5.2)年术前视力下降的62例患者中,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32例(51.6%),无变化25例(40.3%),下降5例(8.1%)。随访期间肿瘤全切除患者的复发率为3.8%(3/78),未全切除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进展的比率为23.3%(10/4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最大径、肿瘤对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的侵袭程度及术前视力下降可能与肿瘤的切除程度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OR=3.21,95%CI:1.05~10.39,P<0.01)、肿瘤对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的侵袭程度(OR=7.25,95%CI:2.35~21.64,P<0.01)为影响肿瘤全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3 cm及肿瘤未完全包绕颈内动脉或未侵及海绵窦的患者手术全切除率较高,分别为74.8%(89/119)和82.8%(72/87)。结论对于前床突脑膜瘤,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策略,可获得较高的肿瘤全切除率,且复发率低。最大径<3 cm以及仅部分包绕颈内动脉或未侵及海绵窦的前床突脑膜瘤更易获得全切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巨大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切除后的视力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巨大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单眼作为研究单位,对患者就诊的临床特点、肿瘤特点、手术切除程度、手术入路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本组共23例46只眼,均采取开颅显微手术切除,术后视力有效32只眼(69.6%),无效14只眼(30.4%)。对单眼视力预后有影响的单因素有:术前视力下降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肿瘤与视神经和邻近血管的关系。单眼术前视力0.1,同时视力损害持续时间12个月或肿瘤与视神经、邻近血管关系不紧密的患者术后视力预后较好。结论影响巨大鞍结节脑膜瘤术后视力疗效的因素有术前视力下降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肿瘤与视神经和邻近血管的关系。尽早就诊和手术治疗能改善视力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影响鞍结节脑膜瘤术后视力改善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影响鞍结节脑膜瘤术后视力改善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行显微手术治疗的45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单眼为对象,分别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切35例,次全切10例.术后视力改善54只,无明显变化24只,恶化12只.统计分析显示术前视盘改变、肿瘤与视神经关系、侵及方向、年龄、视力下降时间及程度、肿瘤大小、质地及切除程度与术后视力改善密切相关(P<0.05).结论 术前视盘改变、肿瘤与视神经关系、侵及方向是影响术后视力改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肿瘤全切(Simpon分级Ⅰ、Ⅱ级)24例,次全切(Simpon分级Ⅳ级)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中去骨瓣减压2例。手术死亡1例。术前有视力下降的26例患者中,术后早期视力改善20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术后随访3~38个月,2例术中去骨瓣减压的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及8个月时行颅骨缺损修补术;24例肿瘤全切病例中,3例患者有肿瘤复发,2例行二次手术,1例选择放射治疗。失访3例。结论鞍结节脑膜瘤位置深在,与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但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前床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前床突脑膜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999至2006年收治的26例前床突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例,女18例,年龄为21~66岁,平均47.6岁。本组患者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术中辅以微血管多普勒技术指导肿瘤包裹血管的分离。结果26例患者中,SimpsonⅣ级切除6例,SimpsonⅢ级切除4例,SimpsonⅡ级切除1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利用显微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于明显侵犯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的残余肿瘤,可考虑术后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内镜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TSM)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6月—2019年6月,14例行神经内镜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鼻蝶入路手术6例,经颅内镜眶上外侧入路8例。结果 经鼻蝶入路组患者肿瘤切除均达到SimpsonⅠ级,经眶上外侧入路组患者均达到SimpsonⅡ级;除1例患者视力下降加重外,其余患者的视力障碍均较术前改善。术后2例患者出现嗅觉障碍,1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两组患者均无发生脑脊液漏。结论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内镜眶上外侧入路均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有效方法,两种内镜技术可全切除绝大部分的鞍结节脑膜瘤。经鼻内镜的优势是将复杂颅底脑膜瘤变为凸面脑膜瘤,对于质地较韧,且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包裹明显的血管保护有一定困难;经颅内镜可以无死角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对于侵犯视神经管的肿瘤的视神经减压有一定局限。两种技术可以优势互补,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前纵裂大脑镰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压迫视神经并累及视神经管的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1年5月经前纵裂大脑镰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9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9例肿瘤压迫视神经并累及视神经管。结果 9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术前15侧(83.33%)眼睛存在视力受损,术后均改善。术后出现假性脑膜膨出1例,无尿崩症。结论 对于压迫视神经并累及视神经管的鞍结节脑膜瘤,经前纵裂大脑镰入路锁孔手术提供了一种经颅入路替代方法,可以很好地暴露血管和视神经管,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手术入路及减压的范围。方法 改良翼点入路开颅手术治疗22例颅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术中磨除骨性视神经管周径1/2,切开视神经鞘膜、总腱环及镰状韧带,视神经充分减压。视力恢复评价标准:黑矇、光感、眼前手动、眼前数指和能见标字视力表符号5个级别,术后视力提高2个级别以上者为有效。结果 术后3~6月随访,有效率为81.8%。结论 改良翼点入路手术减压治疗视神经损伤效果良好,术后视力恢复与伤后手术时间、手术方法及减压范围有关,亦与其原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14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10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恢复,3例术后无明显改善,1例术后视力恶化。结论显微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能取得较好疗效,其疗效与手术时机、手术入路、视神经损伤的性质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翼点入路手术切除蝶骨嵴扁平肥厚型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0年5月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的27例蝶骨嵴扁平肥厚型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9例。27例眼球突出术后均明显改善。50.0%的病例视力术后改善。术后病理检查显示,WHO分级Ⅰ级脑膜瘤26例,Ⅱ级1例。术后出现视力损害1例、癫痫1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三叉神经感觉功能减退4例,未发生脑脊液漏。术后随访13~05个月,中位数46个月;随访期间,没有发生死亡;7例(25.93%)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蝶骨嵴扁平肥厚型脑膜瘤,经翼点入路可提供良好且容易进入眼眶和颅中窝的途径,并有助于肿瘤切除和视神经管及眶上裂减压,通过显微解剖和充分地切除增生骨质,可以实现肿瘤全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7例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病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36~65岁,平均(43.6±2.4)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7例均先行额颞开颅硬膜外视神经减压术治疗。结果按Simpson手术切除的分级标准:Ⅰ~Ⅱ级5例(71.4%),Ⅲ~Ⅳ级2例(28.6%),无1例死亡。本组6例(85.7%)视力或视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视力无改变者1例(14.3%),无视力恶化者。结论与传统手术入路相比,采用额颞入路硬膜外视神经减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视神经及周围结构,有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