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结构比较复杂,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可累及脑膜,形成各种脑膜病变[1-2].作者报道35例MRI发现脑膜异常的病例,以提高对脑膜病变的认识,并探讨MRI对不同病因所致脑膜异常强化的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膜修补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徐邦宗,王学廉,赵建业等.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3;9(3):158~159]作者自1978~1990年间对胎儿硬脑膜、尼龙硅胶膜、猪腹膜进行动物实验研究并将特制猪腹膜、尼龙硅胶膜、颅骨骨膜颞肌筋膜及自体硬脑膜应用于...  相似文献   

3.
颅骨骨膜窦(Sinus percranii),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畸形。是发生在颅骨膜上或骨膜下的无肌层静脉血管组成的血管团,特征性地表现为局部骨膜膨起成囊状,多呈球形、半球形以及哑铃形,且囊内含丰富的静脉血,通过扩张的板障静脉与硬脑膜窦相交通(主要是上矢状窦,有时也可为横窦)。现以我院发现的1例颅骨骨膜窦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例1,男,52岁,1999年8月4日,被他人用木棍打伤头部,伤后自觉头痛但未经特殊治疗,1999年9月23日突感头痛加剧住院治疗.CT报告:左大脑硬膜下广泛出血形成血肿,并伸展至左大脑颞底部,经颅骨钻孔减压等治疗无效2 d后死亡.尸检所见:双侧瞳孔对称,体表无损伤,开颅时硬脑膜被切开有大量不凝血液流出,左侧额、颞、顶部有凝血块,肉眼视出血在硬脑膜下,脑组织有明显受压,颅内高压脑疝形成,脑干损伤死亡.病理检查:左大脑半球硬膜内(不包括大脑镰)从上至下波及小脑幕大脑侧面密布凝集出血块,最薄处0.1 cm,最厚处1.0 cm,蛛网膜无损伤性破裂,硬脑膜外层见到部分血管壁有钙质环绕沉积管腔表面,附着出血块,硬脑膜内层表面有完整的单层扁平细胞覆盖(有间隙与蛛网膜分离而无粘连),血肿中凝血块之间散布着疏松纤维组织与较丰富的毛细血管,大脑皮质水肿.  相似文献   

5.
子宫肌壁间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肌层内着床、生长、发育,四周被肌层组织包裹,与子宫腔及输卵管腔均不相通,又称子宫浆肌层妊娠,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1].2008年6月8日我院成功抢救了一例子宫肌壁间妊娠破裂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年龄上的解剖生理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颅内血肿的表现和临床经过的性质。颅骨、脑膜、脑的年龄差异及其随年龄而发生的相互关系的变化,对硬脑膜外血肿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颅骨的硬度随年龄而增加,而韧度却减少。因此,儿童颅骨骨折少见,且主要为线状或凹陷型骨折,而老年人则以粉碎性骨折多见。由于儿童和老年人的硬脑膜牢固地粘着于颅骨内表面,因此,儿童和老年人硬脑膜外血肿相对少见。颅内压力是否增高取决于颅骨容积与脑体积的相互关系。儿童的颅骨具有弹性,脑脊液间隙相对较大,因此可减轻脑受压的程度;老年人由于退行性变,脑组织萎缩,使含脑脊液的间隙增大。同时动脉硬化减弱了血管壁的抵抗力,外伤时易使脑组织在颅腔内明显移位而撕裂血管,造成多发性血肿。  相似文献   

7.
头痛     
头痛是指位于头颅上半部的各种疼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其病变部位可在颅外、颅骨或颅内,也可由全身性疾病所引起. 脑实质、大部分脑膜和脉络膜都没有痛觉,能引起痛觉的组织在颅内有静脉窦及其分支静脉,脑膜内的动脉、颅底的硬脑膜、颅神经的感觉支;颅外的痛觉敏感组织有头部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动脉及颅骨骨膜等.这些组织受到刺激,如扩张、牵扯、挤压及炎症等,都可引起头痛.全身性疾病如感染发热、高血压,药物如组胺、亚硝酸异戊酯等亦可引起头痛.  相似文献   

8.
海绵窦解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窦(CS)位于蝶鞍和垂体两侧,解剖结构复杂。硬脑膜的脑膜层、骨膜层及垂体被膜均参与了围成。CS引流范围大,回流途径多,联系颅内外静脉,交通广泛,经海绵间窦两侧彼此连通。外侧壁又有密集的神经穿行,内有颈内动脉经过并将其分割为大小不等、出现率不同的6组静脉间隙。各壁由于神经的穿过或静脉的注入而变得薄弱,使得外部病变易向内侵犯,同时复杂的神经、血管及脑膜关系使这一区域的手术治疗变得极为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鞍侧腔外侧壁和穿行颅神经鞘结构,为此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45例胚胎标本和10例成人尸颅标本,对鞍侧腔行组织学连续切片和显微解剖观察.结果胚胎14周后鞍侧腔外侧壁发育形成二层结构,外层由脑膜层组成,内层由基质纤维包绕第Ⅲ、Ⅳ、Ⅵ和Ⅴ1颅神经复合体组成;脑膜鞘伴随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进入鞍侧腔直至前床突区,但其远侧端仅有周围神经鞘包裹.Meckel腔止于三叉神经节后份,三叉神经分支仅有周围神经鞘包裹.脑膜鞘内的蛛网膜颗粒可能是鞍区脑膜瘤的来源之一.结论了解鞍侧腔外侧壁膜结构及其与颅神经鞘的关系,以利于术中保护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乌盟医院外科使牛心包膜加工后修补硬脑膜缺损两例经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一例为女性,九个月幼儿,自出生即见枕后有一肿物,约拇指头大小,随发育肿物逐渐增大,于1984年12月11日住院。就诊时肿物有7×7×9 cm 大小,有囊性感,突出皮肤如囊球形,无压痛,皮肤表面正常,质地软、不活动,基底可触到骨缺损裂孔缘。全身发育及神经系统未发现异常。颅骨 x 线光平片提示枕骨后下方正中裂孔样缺区,其表面有软组织肿物阴影。以先天性颅裂、脑、脑膜膨出于1985年1月3日行修补术。术中见硬脑膜缺损4×3 cm,用牛心包片修补硬脑膜,一层  相似文献   

11.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问。由于脑膜中动脉、脉膜中静脉、硬脑膜静脉窦或板障静脉等损伤所致,常发生颞部。我院2000-2003年,颅内血肿共169例,其中硬脑膜外血肿33例,约占颅内血肿的20—30%。  相似文献   

12.
尽管利用自体颅骨骨膜、颞肌筋膜、帽状腱膜、阔筋膜等材料修补硬膜缺损,是经常使用的方法;但由于有的操作费工费时、有的增加创伤、有的不能大块利用,故寻找合适的硬膜修补材料,以解决平战时大面积硬膜缺损的需要,仍为脑外科医生经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利用人纤维蛋白膜、硅胶人工硬膜、酒精浸泡羊膜、干燥蒸气消毒羊膜、冰冻干燥羊膜、冰冻干燥脑膜、纺绸等行硬膜修补术已有报导;而利用经甘油处理过的硬脑膜行硬膜修  相似文献   

13.
EC耳脑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EC胶在神经外科各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颅底及鞍底重建,脑脊液漏修补,颅骨修补及整修,硬脑膜缝合及修补时,用其粘合固定骨瓣,小骨片,硬脑膜及骨膜;颅内血管破损时用其粘合修补止血。结果 在105例各类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均效果良好,能明显简化手术操作,防止脑脊液漏的发生,修补保存破损出血的脑内血管,缩短手术时间,应用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结论 EC胶是颅底修补,重建,脑脊液漏修补,脑膜及颅骨修补成形,血管损伤修补止血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4.
江晓春 《安徽医学》2002,23(5):29-30
目的探讨钛网片和带蒂颅骨膜在伴有较大颅底缺损的颅鼻部脑膜脑膨出颅底重建术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将钛网片放在折叠的具有良好血供的带蒂颅骨膜两层之间,对11例具有较大颅底缺损的颅裂、脑膜脑膨出患者进行颅底重建.结果11例手术后均无感染出现,亦无脑膜脑膨出复发;2例术后出现短时间脑脊液鼻漏,经腰穿和静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痊愈.结论应用钛网片和血供良好的带蒂颅骨膜修复颅裂、颅鼻部脑膜脑膨出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气管的两旁,分为左右两叶,中间峡部相连.甲状腺由两层被膜包裹着:内层为甲状腺固有被膜,较薄,紧贴腺体并形成纤维束伸入到腺实质内;外层被膜包绕并固定甲状腺于气管和环状软骨匕.由于外层被膜易于剥离,被称为甲状腺外科被膜,两层膜间有疏松的结缔组织,甲状腺的动静脉及淋巴、神经和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16.
儿童颅骨骨膜窦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骨膜窦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科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例颅骨骨膜窦患儿的临床资料,无症状、可复性、中线附近的头皮下肿块为其典型临床表现,其中位于顶部4例,额部3例,枕部3例,颞部2例。所有患儿均行CT、颅骨三维重建、MRI、CTA或MRV检查。手术切除颅骨外血窦,封堵沟通静脉孔或修补颅骨缺损。结果头颅CT显示颅骨外软组织肿块影,增强后可见点片状强化,肿块下方颅骨变薄或缺损。三维重建显示局部颅骨变薄,虫蚀样改变。CTA显示局部异常血管团通过板障静脉/导静脉与硬脑膜静脉窦相通,其血供来源于硬脑膜静脉窦,且最终回流至硬脑膜静脉窦。MRI显示T1加权像呈蜂窝状等信号或低信号改变,T2加权像可见等信号或高信号改变,3例显示病灶穿透颅骨内板与颅内相交通。MRV显示颅外肿块与静脉窦沟通,并有局部硬脑膜静脉窦明显增粗。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大量扩张的无肌层血管组成的囊腔,腔壁内衬单层扁平内皮细胞或结缔组织。12例术后肿块消失,头颅外形满意,无颅高压症状,复查CT颅内无血肿形成,随访6个月至5年,均无复发。结论结合大小随颅内压改变的可复性头皮下包块的临床表现和CT、MRI、CTA或MRV等影像学检查,易于诊断儿童颅骨骨膜窦,该病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12个头颅上解剖观察了颞顶区的血供规律;由颞浅动脉在帽状腱膜上构成浅层动脉网;由浅层动脉网的穿支在骨膜上构成深层动脉网;由深层动脉网发出的滋养动脉穿颅骨外板与脑膜中动脉穿颅骨内板在板障内吻合为板障动脉网;依其层次规律,设计出以颞浅动脉为蒂的筋膜—骨膜—颅骨外板骨瓣。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对7例大脑凸面脑膜瘤术后硬脑膜缺损者采用带蒂颞肌筋膜、颅骨膜瓣修补,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0岁。头痛4个月,行走不稳1个月,于1991年1月20日入院。检查:视神经乳头轻度水肿,眼球无震颤,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右侧指鼻,跟膝胫及轮替动作稍差,Romberg氏征向右倾,右侧Gordon氏征(+)。CT示右小脑区脑膜瘤(见CT片)。拟诊为右小脑区脑膜瘤行后颅窝开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呈粉红色,位于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外侧部分侵入颅骨,内侧部分与硬脑膜外层紧密粘着,而硬脑膜内侧及小脑表面无肿瘤组织。术后病理报告为富于血管的上皮型脑膜瘤。 讨论:临床上位于硬脑膜下的脑膜瘤穿过硬脑膜长到硬脑膜外组织相当多见,而原发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与评价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在开颅术中硬脑膜修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5例颅脑损伤手术需行硬脑膜修补病例,随机分为人工脑膜修补组(试验组)与自体膜修补组(对照组),对2组术后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二期颅骨修补术中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组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膨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皮下积液及癫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二期颅骨修补术中分离皮瓣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硬脑膜外总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使用安全、简便,是开颅手术中硬脑膜修补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