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 (GPER)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新型雌激素受体,可与雌二醇等雌激素结合,但其信号途径及作用机制与经典核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不同,是一种既能够介导非基因型快速反应也可通过第二信使系统发挥间接转录调控作用的膜性受体。由于GPER可能与雌激素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很可能成为治疗相关疾病的新靶点,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就GPER的发现、结构、亚细胞定位、配体、信号转导途径及与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为新型雌激素膜性受体,能与雌二醇等雌激素结合,但其信号途径及作用机制与经典核雌激素受体(ER)不同,是对经典核ER的重要补充,在雌激素或植物雌激素发挥生物学效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介导作用。妇科常用中药广泛存在植物雌激素样活性成分,这些植物雌激素不仅与ER结合,还与GPER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近年来,植物雌激素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已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雌激素的基因组效应主要由核受体ERα和ERβ介导,但两者也少量分布于细胞膜上.近年来发现一种新型膜型雌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又称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PR30能与雌激素或其衍生物结合,诱发特定的生物学效应或拮抗雌激素的生理作用.GPR30主要参与调节雌激素的快速非基因信号转导,促进细胞生长、抵...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藁本内酯(LIG)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的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RANKL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并用LIG进行干预.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活性检测和TRAP染色法评价破骨...  相似文献   

5.
罗鹏  邢方凯 《重庆医学》2012,41(23):2429-2432
雌激素作为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调节着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其中在心血管方面,雌激素参与了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以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病变的发生、发展[1]。早期观点认为雌激素通过经典核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在人体内需要通过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与雌激素核受体结合后发挥的基因组效应是雌激素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此外,雌激素还可通过与雌激素膜受体结合后发挥非基因组效应而发挥作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GPR30)作为一种雌激素膜受体,其化学结构、细胞定位、作用方式等与传统的雌激素受体α、β均有显著区别。GPR30广泛参与雌激素介导的多种病理生理反应,并且作为雌激素膜受体参与了雌激素相关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新型雌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与ERα、ERβ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9月我院普通外科85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织标本,平均年龄38.7(23~77)岁,对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甲状腺癌组织中G蛋白偶联受体、ERα及ERβ的表达特征。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PER、ERα及ER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5%、71.8%、67.1%,呈高表达状态;但这三种雌激素受体表达的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大小等无明显相关;GPER与ERα及ERβ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三种雌激素受体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ERα及ERβ均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TAM)对雌激素受体(ER)阴性、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阳性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以ER阴性(ER-)、GPER阳性(GPER+)乳腺癌MDA-MB-468细胞为研究对象,用TAM处理细胞,GPER特异性抑制剂G15抑制胞内GPER活性,siRNA干扰GPER蛋白表达,侵袭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Rα、GPER、Vimentin、E-cadherin及N-cadherin蛋白表达变化。结果:TAM(5 μmol/L)可明显增强MDA-MB-468细胞的侵袭能力(P<0.01);G15(10 μmol/L)预处理能显著抑制TAM诱导的细胞侵袭活动(P<0.01);GPER-siRNA可明显干扰MDA-MB-468细胞GPER蛋白表达(P<0.01);干扰GPER蛋白表达能有效抑制TAM诱导的细胞侵袭活动(P<0.01)。TAM处理明显诱导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P<0.01);G15预处理或干扰GPER蛋白表达均能抑制TAM的上述诱导作用(均P<0.05)。结论:TAM能诱导ER- GPER+乳腺癌MDA-MB-468细胞EMT,其作用与其激活GPER有关。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素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内源性化合物,目前发现的天然前列腺素有20多种,而合成的前列腺素类化合物大约有2 000种,临床上可用作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疾病用药及治疗青光眼。该类化合物体内的受体类型多,可以偶联G蛋白介导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例如哮喘、疼痛和炎症等。本文主要以前列腺素受体为分类依据,综述各类受体的特性以及相关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垂体泌乳素腺瘤中GPER1的表达及其在侵袭性肿瘤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2-2017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泌乳素垂体瘤患者,根据其头颅MR表现分为侵袭性组(n=37)和非侵袭性组(n=43),收集两组患者临床数据及手术切除的垂体瘤组织标本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测定GPER1在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中蛋白质及mRNA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侵袭组GPER1蛋白质水平低于非侵袭组[3.8 (2.2~6.6) vs.11.2 (6.0~12.0),P<0.001]且与性别、瘤体大小及术前血清泌乳素水平无关。RT-PCR结果显示侵袭组中GPER1 mRNA水平为0.47 (0.03~2.3),非侵袭组为1.93 (1.00~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垂体泌乳素腺瘤中均有GPER1 mRNA表达,但在侵袭组肿瘤中GPER1基因表达的水平较非侵袭性组低,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PER1在垂体泌乳素腺瘤中起肿瘤抑制作用,且GPER1基因的低表达可能是引起泌乳素垂体瘤侵袭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PI3K/Akt通路是一条与细胞增殖、迁移、蛋白质合成、血管生成、化学耐药等多方面有关的重要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对PI3K/Akt通路的概述、与女性相关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最近研究表明,雌激素可以快速诱导动物产生痛觉过敏,机械痛阈下降。这种快速作用无法通过经典的雌激素-核受体途径解释。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是新发现的雌激素受体,在细胞膜和细胞质内均有分布,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家族,可以通过第二信使产生快速作用。雌激素对于机械痛的快速作用效果可能是通过GPER产生的。本文综合分析了GPER在机械痛快速调节中的作用,并且分析了GPER可能的下游机制。  相似文献   

14.
雌激素是一类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类固醇化合物,它不仅对女性生殖系统有重要影响,对视网膜也有保护作用。雌激素减少可导致视网膜疾病的风险增加。本文就雌激素在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雌激素在视网膜疾病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细胞核形态的变化在恶性肿瘤中普遍存在,但对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及作用仍知之甚少。核纤层蛋白参与支撑核结构,其表达的改变是肿瘤进展期间核形态改变的分子基础。近年来有关核纤层蛋白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核纤层蛋白对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病理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病理分期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腹腔镜对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36例)、卵巢癌(7例)和输卵管癌(1例)行手术-病理分期手术。结果:44例腹腔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45(120~18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40(100~200)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平均每例切除主动脉旁淋巴结5(0~9)枚、盆腔淋巴结19(10~28)枚。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Ⅰ期26例,Ⅱa期1例,Ⅲa期3例(盆腔积液细胞学阳性),子宫内膜癌肉瘤Ⅱ期1例,子宫内膜乳头状腺癌Ⅰb期2例,子宫颈癌肉瘤Ⅰ期1例,子宫内膜腺癌(部分肉瘤样变)Ⅲa期1例,子宫内膜腺棘皮癌Ⅰ期1例。7例卵巢癌和1例输卵管乳头状腺癌再分期术后病理均无阳性发现。44例患者术后随访9~22个月,无电凝损伤、淋巴囊肿及下肢运动与功能障碍发生。结论:应用腹腔镜进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病理分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临床进行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病理分期手术的一种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4):163-168
微小RNA(miRNA 或miR)是指由20~25 个核苷酸组成的小的非编码RNA 分子。所有这些miRNA 均具有典型的茎环结构,它们不能编码蛋白质,却可以在细胞的发育、分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代谢及增殖等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miRNA 约半数都位于癌基因所在的区域,所以miRNA 也可作为抑癌或致癌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作用。miRNA 种类较多,本文将以microRNA-205(miR-205)为例,综述近5 年miR-205 在不同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李栗扬  徐鹏  王蓓蒂  高爽  郭钰  匡野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6):1013-1016,1034
妇科恶性肿瘤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难题,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其预后来说意义重大.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参与细胞转录后调控的小型非编码RNA,在细胞正常生理过程及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MicroRNA-429(miR-429)可抑制相关转录遏制物锌指E盒结合同源框1(Zinc E-box-bindi...  相似文献   

19.
周姣月 《重庆医学》2021,50(5):855-859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TME)一种重要的炎性反应细胞,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在肿瘤组织免疫功能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TAMs在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表型.在女性的主要恶性肿瘤中,包括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EC),TAMs对癌细胞的进展和远处扩散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靶向TAMs可能成为治疗妇科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