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目的观察[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9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采用[牙][合]垫治疗,初诊时记录病人牙[牙][合]情况及咀嚼习惯;取模,记录并转移颌位关系。然后根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类型的不同制作稳定型或诱导型[牙][合]垫,戴人患者口内。嘱患者分别于戴用聆垫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复查。结果采用[牙][合]垫治疗的颢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中,[牙][合]垫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效率达70.3%。结论[牙][合]垫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牙合)重建治疗对于老年人重度殆磨耗及重度殆磨耗所致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治疗.方法 本文重点介绍了1例老年人重度(牙合)磨耗所导致的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采用固定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对其进行永久性(牙合)重建治疗,随访时间为牙台重建后3个月~2年.结果 黯重建修复治疗后,有效地恢复了患者的正中(牙合)关系及正常的咀嚼功能,改善美观,使用效果良好,颞下颌关节症状消失.结论 (牙合)重建治疗对于老年人重度(牙合)磨耗及重度(牙合)磨耗所致的颞下颌关节紊乱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指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异常关节音及下领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而又不属于风湿等其他临床上或病理上诊断明确的一类颞下颌关节病的传统总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率相当高,致病因素也很多,其中牙列缺损,特别是牙列远中游离缺损及[牙合]过度磨耗是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的原因之一,2000-2002年我们对28例因牙列远中游离缺损所致的颞下领关节紊乱病进行[牙合]垫式铸造支架义齿修复治疗,观察2~4年,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颖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3):152-153
目的观察胎重建治疗对于老年人重度(牙合)磨耗及重度(牙合)磨耗所致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1例老年人重度(牙合)磨耗所导致的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采用固定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对其进行永久性(牙合)重建治疗,随访时间为(牙合)重建后3个月~2年。结果胎重建修复治疗后,有效地恢复了患者的正中(牙合)关系及正常的咀嚼功能,改善美观,使用效果良好,颞下颌关节症状消失。结论(牙合)重建治疗对于老年人重度(牙合)磨耗及重度胎磨耗所致的颞下颌关节紊乱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秦文斌  易新竹 《微创医学》2002,21(6):776-777
目的探讨不良固定修复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系和防治方法.方法对固定修复后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15例进行检查、治疗、分析.结果 15例患者经理疗,BC38治疗,好转、治愈.结论不良固定修复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修复前BC38检查,修复后的(牙合)调整都是防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采用上颌全牙弓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09年7月采用上颌全牙弓牙合垫治疗的7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经过治疗4~12个月后,所有78例患者原有的颞下颌关节症状均得到改善,大部分患者符合永久性修复的条件;其显效57例(73.08%),有效18例(23.08%),无效3例(3.85%),总有效率为96.15%.结论 上颌全牙弓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120例临床分析刘菊明(响水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响水224600)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牙合因素;张口受限张口受限、关节弹响、疼痛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三大症状,目前认为牙合因素、神经精神因素为主要致病因素。因此,消除牙合...  相似文献   

8.
铸造(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重建咬合3年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造成咬合失调的原因,测定用铸造(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前后的咀嚼效率,比较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变化.方法:对73例临床诊断为咬合失调的病例,采用铸造(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重建咬合,分别于修复前、修复后3个月和3年,采用ATP肠溶性被膜颗粒吸光度法进行咀嚼效率测试,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铸造(牙合)垫式义齿修复前后咀嚼效率有显著性差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结论:铸造(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重建咬合关系,恢复咀嚼功能,并使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9.
颞下颌关节紊乱(TMD)足指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异常、不完全,或被削弱.Costen(1934,1937)第一次将其描述,是由于改变了的颞下颌关节解剖关系与紊乱,联合咬合垂直距离丧失、后牙支持丧失,和(或)其他错牙合所引起耳颞部和(或)鼓膜部的神经刺激.症状可包括头顶和枕骨部的头痛、耳呜、耳痛、听力下降以及舌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软(牙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效果,探讨(牙合)板的治疗机理.方法采用软(牙合)板治疗TMD患者106例,男47例,女59例,年龄17~64岁,平均32.5岁.结果完全康复52例(49%),改善45例(42.4%),无效9例(8.5%).结论软(牙合)板是治疗TMD的一种简便、有效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量戴稳定(牙合)垫前、后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的变化,检验稳定(牙合)垫治疗对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的影响.方法:用自行开发的多导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测试仪,对22例患者进行戴稳定(牙合)垫前、后的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穿刺测量,直接获取关节腔内的压力数值,并对戴稳定(牙合)垫前、后正中咬合和大张口状态下的压力数值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戴稳定(牙合)垫前正中咬合和大张口状态的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分别是(61.3±48.5)mm Hg(1 mm Hg=0.133 kPa)和负压(33.2±34.2)mm Hg;戴稳定(牙合)垫后正中咬合和大张口状态的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为(39.5±24.5)mm Hg柱和负压(36.3±25.3)mm Hg.正中咬合状态下的戴稳定(牙合)垫后关节腔内压力值小于戴稳定(牙合)垫前压力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张口状态下的压力数值在戴稳定(牙合)垫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戴稳定(牙合)垫能降低正中咬合状态下颞下颌关节腔内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颞颌关节外伤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颞颌关节外伤骨折48例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头面部外伤史,颞颌关节运动受限,张口困难,关系紊乱,耳颞区压痛及颅内非典型疼痛是本病常见的症状。耳颞部或颅底的X线断层及CT检查能明确诊断。单纯用髁状突切断或髁状颈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效果差且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高。采用以恢复颞颌关节功能为主的关节重建术,临床效果较理想。结论:本病临床行颞下颌关节及颅底X线断层或CT检查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治疗首选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同时早期诊断与正确选用手术治疗是防止和减少术后颞颌关节功能障碍与后遗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全牙弓垫(ADRCOS)和后牙区垫(PTCOS)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探讨PT-COS治疗TMD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7年7~9月收治的TMD患者60例,所有患者符合垫治疗适应证.按治疗方法不同,60例患者分为ADRCOS组和PTCOS组,每组30例.临床治疗2周后复诊,检查两组患者颞下颌关节弹响、关节疼痛和下颌运动异常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ADRCOS组和PTCOS组患者的TMD症状都明显改善,其中关节弹响的治愈率分别为23.33%和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RCOS和PTCOS治疗TMD临床疗效都很明显,PTCOS对TMD关节弹响症状的疗效优于ADRCO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正常受试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的颞下颌关节(TMJ)音的分形特征。方法: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的混沌与分形理论对正常受试者和患者的TMJ音进行分形分析。结果:正常受试者TMJ音的分维值为4.4325;患者的分维值为3.2173。二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TMJ音波形具有分形特征。分形分析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相似性,有望成为诊断MD的一种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方式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髁状突及关节间隙改变情况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以颞下颌关节侧位开闭口体层摄影的方式,对112例18-30周岁的青年患者的关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髁状突高度、宽度形态改变情况及关节间隙变化情况,女性比例高于男性,髁状突形态及关节间隙改变相交叉的情况男女无明显区别。结论颞下颌关节侧位开闭口体层摄影是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情及指导治疗的有效辅助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夏超  谭颖徽 《重庆医学》2015,(10):1355-1357
目的:观察自体喙突移植再造髁突关节成形术伴同期颏成形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伴有小颌畸形矫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12年1月21例应用自体喙突移植再造髁突关节成形术及同期行颏前徙成形术的颞下颌关节强直伴有小颌畸形的患者进行随访。对其颞下颌关节的功能(下颌侧向运动、前伸运动)、张口度、咬合关系、面部外形、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价。结果经过24个月至8年的观察随访,19例患者的下颌运动、张口度均得到明显的改善,而2例患者出现关节强直复发。且21例患者面形均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咬合关系较术前均未发生较大的变化。曲面体层线片显示所有患者移植的喙突与下颌升支达到骨性愈合,且改建良好;头影测量片显示,患者面形轮廓及突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喙突移植再造髁突关节成形术伴同期颏成形术可治疗颞颌关节强直伴有小颌畸形。  相似文献   

17.
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Liang C  Wang X  Yi B  Li Z  Wang X  Chen B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2):807-809
目的:探讨应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方法。方法:应用内置式颌骨牵引器,治疗11例(13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9例为单侧,2例为双侧。患者年龄9.51岁,平均年龄20.9岁。手术首先在强直关节区形成15-20mm的骨间隙,然后在残留升支后缘行“L”型截骨,形成一长约2cm,宽约1cm的可移动骨段,然后安置骨牵引器,术后第4-8天开始牵引,牵引速度0.25mm/次。每天4次。直到可移动骨段顶端接近术中制备的假关节窝(保留3-4mm间隙)。术后即行开口训练。稳定期为3-4个月。结果:11例(13侧)患者经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治疗后,开口度可以达到正常(33-45mm)。牵引间隙内成骨良好。新形成的髁状突经改建变得圆钝,形态接近正常髁状突,无感染及成骨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牵引成骨关节成形可有效治愈颞下颌关节强直,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风险小,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颞颌关节紊乱征在青年中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青年颞颌关节病发病情况,作者对1026名大学生进行了颞颌关节紊乱征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患病率为30.50%,男性患病率40.41%,女性为30.50%,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异常He组发病显著高于正常He组,证实He因素与本病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强的松龙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强的松龙关节上腔注射对山羊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只山羊的双侧颞下颌关节上腔一次性注射胶原酶诱导骨关节病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处死后对标本进行X线、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对治疗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对照组髁状突、关节盘、关节凹表现为骨关节病变化,治疗组表现出较对照组更严重的病理变化。结论:强的松龙关节上腔封闭能加重骨关节病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