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共139例,根据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分成2组,其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率<50%为对照组,89例; 狭窄率≥50%为狭窄组,50例。收集基线资料及血液检测指标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狭窄组饮酒率、γ-G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Logistic回归显示,γ-GT(OR=1.047,P=0.000)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 γ-GT曲线下面积AUC为0.728(95%CI=0.644~0.811,P=0.000); γ-GT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最佳临界值为25.8。结论 γ-GT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对急性脑梗死颅内外动脉狭窄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糖尿病(DM)与非糖尿病(NDM)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神经缺损程度及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布特点。方法 筛选符合条件的2017年10月-2018年5月在铜陵市立医院住院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112例纳入本研究,其中DM性脑梗死患者(DM脑梗死组)43例及NDM性脑梗死患者(NDM脑梗死组)69例,收集2组患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生化检查指标、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布特点。结果 2组患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比较,DM脑梗死组高脂血症、冠心病的比例、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NDM脑梗死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2组患者入院临床神经缺损程度比较,DM脑梗死组入院NIHSS≤4分患者与NDM脑梗死组入院NIHSS≤4分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 2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比较,DM脑梗死组血管狭窄率62.79%,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率20.93%、混合血管病变率30.23%; NDM脑梗死组血管狭窄率40.58%,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率57.97%、混合血管病变率20.30%,2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糖尿病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脑梗死患者多伴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入院临床神经缺损程度相对轻,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多以混合血管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水平,并探讨其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联性。方法选择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根据头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无颅内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动脉狭窄组。选择4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和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资料,并进行Lp-PLA2、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实验室相关检查。将各组间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中动脉狭窄组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无动脉狭窄组。高血压、糖尿病和Lp-PLA2水平是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Lp-PLA2与颅内动脉狭窄密切相关,可作为急性脑梗死和颅内动脉狭窄的风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收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240例,男性141例,女性99例,平均年龄(60.84±11.60)岁,根据MAU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MAU正常组及MAU异常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MAU与血清25-羟维生素D的关系。结果病例组25-羟维生素D水平(23.84±18.33)nmol·L~(-1)低于对照组的(32.24±15.80)n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61,P0.001)。其中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或者不足者184例(98.40%),充足者3例(1.60%)。病例组缺乏或者不足者50例(94.34%),充足者3例(5.67%)。MAU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与高MAU发生相关(P0.05)。其中高血压、三酰甘油对MAU白影响较大,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对照组的4.773倍、3.199倍。血清25-羟维生素D经Pearson相关分析,其与MAU、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25-羟维生素D不足或者缺乏,MAU与血清25-羟维生素D呈负相关,故应该重视脑梗死患者25-羟维生素D不足现象,建议适当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的1 0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性别及血管狭窄部位分为男性无血管狭窄组(n=282)、男性颅内动脉狭窄组(n=265)、男性颅外动脉狭窄组(n=105)、女性无血管狭窄组(n=173)、女性颅内动脉狭窄组(n=156)、女性颅外动脉狭窄组(n=6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PLA2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年龄、性别、卒中史、冠心病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的Lp-PLA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男性患者的不同Lp-PLA2水平的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76,P<0.01)。3组女性患者的Lp-PLA2水平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6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PLA2水平为520.3~606.5 I...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内外动脉并发狭窄导致的脑梗死的模式.方法 用CT血管成像(CTA)检测1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的狭窄情况;MR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确定患者的脑梗死模式:单发或多发性脑梗死,穿动脉梗死(PAI)、皮质支梗死(PI)、分水岭梗死(BZI)、大面积脑梗死.比较并发狭窄与非并发狭窄患者的脑梗死模式.结果 CTA示颅内外动脉并发狭窄69例,其中串联狭窄49例、非串联狭窄20例;非并发狭窄99例;无狭窄17例.颅内外动脉并发狭窄组的多发性脑梗死、PAI+ PI+ BZI的比率(55.1%,20.3%)显著高于非并发狭窄组(34.3%,5.1%)(均P<0.01);而单发小PAI的比率(24.6%)显著低于非并发狭窄组(48.5%)(P<0.01).并发狭窄组中串联狭窄亚组的多发性脑梗死(65.3%)及PAI+ PI+ BZI(26.5%)的比率显著高于非串联狭窄亚组(30%,5%) (P<0.05 ~0.01);而单发小PAI的比率(14.3%)显著低于非串联狭窄亚组(50.0%)(P<0.01).结论 颅内外动脉并发狭窄导致的脑梗死以多发性梗死及PAI+PI+BZI的模式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21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采用改良mRS评估患者1年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根据25(OH)D水平将患者分为极低水平组54例、低水平组54例、中水平组55例和高水平组55例。极低水平组、低水平组、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间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1年mRS评分、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调整干扰因素后,高水平组患者1年后功能恢复情况良好(OR=1.95,95%CI:1.13~3.26)。结论血清25(OH)D水平可以独立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8.
110例脑梗死患者的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与颅内-颅外段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的110例患者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ICA-CI)和椎-基动脉系统脑梗死(VB-CI)患者的颅内-颅外段动脉狭窄或闭塞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10例脑梗死患者中85例(77.27%)有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25例(22.73%)为单纯颅外段动脉狭窄或闭塞,41例(37.27%)为单纯颅内段动脉狭窄或闭塞,19例(17.27%)为颅内-颅外段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DSA共检出动脉狭窄或闭塞173支,颅外动脉段狭窄或闭塞65支(37.57%),颅内段动脉狭窄或闭塞108支(62.43%)。颅内段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62.43%)明显高于颅外段动脉(37.57%)。颅外段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颅外段26支(15.03%),椎动脉颅外段19支(10.98%),颈总动脉14支(8.09%),锁骨下动脉6支(3.47%)。颅内段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37支(21.39%),颈内动脉颅内段25支(14.45%),椎动脉颅内段18支(10.40%),大脑后动脉11支(6.36%),大脑前动脉9支(5.20%),基底动脉8支(4.62%)。ICA-CI组单纯颅外段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VB-CI组(P<0.05),ICA-CI组单纯颅内段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VB-CI组(P<0.01),ICA-CI组颅内-颅外段动脉多发狭窄或闭塞低于VB-CI组(P<0.05)。ICA-CI组单纯颅内段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单纯颅外段动脉窄或闭塞,VB-CI组单纯颅内动脉段狭窄或闭塞高于单纯颅外动脉段狭窄或闭塞(P<0.05)。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与年龄、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TG)、高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冠心病、肥胖、吸烟、酗洒有密切关系(均P<0.05)。结论 DSA检查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的颅内-颅外段主要供血动脉狭窄与闭塞诊断,对脑梗死的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具体分布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2010-02—2017-02收治的516例急性脑梗死脑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将其归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期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诊治的386例无脑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分布情况,同时对脑动脉狭窄形成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脑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20例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构成比为62.0%;88例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构成比为17.1%;108例为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构成比为20.9%。376例为前循环动脉狭窄,构成比为72.9%;140例为后循环动脉狭窄,构成比为27.1%。脑动脉狭窄以颅内动脉狭窄、前循环动脉狭窄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尿酸(UA)、收缩压、吸烟(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以颅内动脉狭窄、前循环动脉狭窄为主,UA、收缩压、吸烟为脑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水平,观察其与颅内动脉狭窄相关性。方法 对入院后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头颅MRA筛查,对存在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同时采用免疫散色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hs-CRP、Lp(a)和D-二聚体水平。DSA显示脑动脉内径正常或狭窄50%为非狭窄组,颅内动脉[颈内动脉(I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颅内段(VA)]中至少有1支内径狭窄≥50%的为狭窄组。结果 狭窄组入组病例150例,非狭窄组入组病例148例,狭窄组Lp(a)、hs-CRP、D-二聚体水平均较非狭窄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支病变亚组和多支病变亚组比较,多支病变亚组患者Lp(a)、hs-CRP、D-二聚体水平较单支病变亚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伴颅内动脉明显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a)、hs-CRP、D-二聚体水平较无颅内动脉狭窄者显著升高,多支颅内动脉狭窄者升高尤为明显,炎症机制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c modified albumin,IMA)和胱抑素C(Cystatin C,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1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DSA结果按脑动脉狭窄程度、支数、部位分亚组研究。对照组66例。所有入组者检测血清IMA和Cyst C水平。结果脑梗死组IMA和Cyst C均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亚组(无狭窄组与轻、中、重度狭窄组)和亚组(0支、1支、2支与≥3支病变组)组内各比较,IMA和Cyst C均有差异(P 0. 05),且狭窄程度越重或狭窄支数越多,IMA和Cyst C升高均越明显(P0. 05);无狭窄组(NCAS组)与颅内(ICAS组)、颅外(ECAS组)、合并狭窄组(COMS组)亚组内比较,与NCAS组相比,ICAS、ECAS与COMS组IMA和Cyst C均升高(P 0. 05);与ECAS和ICAS组相比,COMS组IMA和Cyst C均升高(P 0. 05),但ECAS组与ICAS组相比,IMA和Cyst C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和Cyst C水平与脑动脉狭窄正相关,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部位无明显相关,推测两者均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浆半胱氨酸(Hcy)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病变(LVD)的关系。方法共纳入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552例,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MTHFR C677T基因型、脑核磁共振及核磁共振脑血管成像造影,以评价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程度和数目积分(LVD积分)。结果纳入552例脑梗死患者中,MTHFR C677T基因型中CC基因型148例(26.8%),CT基因型293例(53.1%),TT基因型111例(20.1%),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χ~2=2.371,P0.250);合并颅内动脉狭窄342例,无颅内动脉狭窄210例,颅内动脉狭窄组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无颅内动脉狭窄组(t=10.502,P=0.032),组间MTHFR C677T基因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χ~2=7.066,P=0.039),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Hcy血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50,95%CI 1.123~3.021,P=0.034),MTHFR C677T的TT基因型并非为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5,95%CI 1.010~2.532,P=0.079);MTHFR C677T不同基因型组间血浆Hcy浓度有显著性差异(F=7.283,P 0.001),LVD积分无显著性差异(F=2.993,P=0.067),血浆Hcy浓度与颅内血管LVD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365,P=0.009),高Hcy血症与颅内动脉LVD积分相关(OR1.531,95%CI 1.172~1.463,P=0.040)。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颅内动脉LVD具有相关性,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相关性,但与颅内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plasma homocysteine,pHcy)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对185例脑梗死患者行MRA检查并按动脉硬化程度分组,比较不同程度颅内动脉硬化组患者血浆pHcy水平的变化.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以及pHcy、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等血生化指标.结果 (1)正常组、动脉硬化组和动脉狭窄组脑梗死患者高pHcy检出率分别为12.5%、37.5%、57.0%,随颅内动脉病变程度加重高pHcy检出率增高(P<0.05).(2)经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Hcy水平升高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33,95%CI:1.041~3.967,P<0.05).结论 pHcy水平升高与颅内动脉硬化程度有关,是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技术,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特点及侧枝循环代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SA检查结果,明确脑供血动脉狭窄发生率、狭窄部位、程度及侧枝循环建立情况。结果 203例患者中发现单纯颅内动脉狭窄78例(43.09%),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6例(25.41%),颅内、颅外动脉均存在狭窄者57例(31.49%)。198处颅内动脉狭窄中,大脑中动脉狭窄72处(36.55%);214处颅外动脉狭窄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77处(35.98%),椎动脉颅外段狭窄71处(33.18%)。分析可能引起同一侧枝循环途径的病变共174处,发现侧枝循环118例,Willis环代偿所占比例较高,其次为软脑膜吻合支。重度狭窄及闭塞组侧枝循环代偿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颅内动脉狭窄好发于大脑中动脉,颅外动脉狭窄好发于颈内动脉颅外段及椎动脉颅外段。侧枝循环途径以Willis环最常见,软脑膜吻合支次之,严重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更易发生侧枝循环代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过程中狭窄病变的处理策略。方法共36例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单纯血管内治疗或桥接治疗,记录入院或住院期间病情突然加重至股动脉穿刺时间、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后即刻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评价血管再通情况,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并记录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36例患者中13例(36.11%)行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机械取栓。颅内动脉狭窄21例(58.33%)、颅外动脉狭窄15例(41.67%),前循环狭窄16例(44.44%)、后循环狭窄20例(55.56%)。25例(69.44%)采用支架取栓装置,11例(30.56%)行球囊扩张术和(或)支架植入术。21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4例单纯行球囊扩张,9例植入Wingspan自膨式支架,8例植入Apollo球囊扩张式支架;15例颅外动脉狭窄患者均行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36例患者中33例(91.67%)血管再通(mTICI分级2b~3级),21例(58.33%)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2例(5.56%)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5例(13.89%)死亡,其中颅内动脉狭窄组与颅外动脉狭窄组、前循环狭窄组与后循环狭窄组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5)。结论对于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C)、尿酸(UA)、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与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1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12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完成头部MRA或/和CTA及常规生化检查.根据颅内大血管近端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36例)、轻度狭窄组(4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232例经MRI、MRA检查的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存在狭窄患者根据狭窄部位分为单纯颅内狭窄组、单纯颅外狭窄组、颅内外狭窄组,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 (1)单纯颅内动脉狭窄者114例(62.0%),单纯颅外动脉狭窄者30例(16.3%),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者40例(21.7%)。前循环狭窄(76.6%)比后循环(33.7%)常见。分别主要发生在MCA(64.4%)、PCA(53.8%)。(2)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为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49、10.063、3.873、3.311、6.085)。(3)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779、3.593、4.408),高血压、糖尿病、Fbg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6.143、8.179、2.410)。(4)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组CRP(C-reactive protein,C-反应蛋白)平均值显著高于单纯狭窄的两组(P=0.001、P=0.018),单纯狭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研究人群中脑动脉狭窄以颅内动脉狭窄为多见。(2)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Fbg为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3)高血压、糖尿病为单纯颅内、颅外动脉狭窄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Fbg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4)CRP可能为脑动脉狭窄的炎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伴代谢综合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血管的差异。方法2010‐07—2013‐12在我院住院治疗患者1500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1072例,其中正常健康人群2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817例。另将所有研究对象中有颅内血管狭窄者作为颅内病变组。通过头部CTA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或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明确有无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比较分析颅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患者中代谢综合征发病率46.7%,其中59%存在颅内动脉狭窄,OR值为4.11。颅内动脉病变组代谢综合征发病率为50.8%。代谢综合征与脑梗死及颅内动脉病变呈正相关。糖耐量减低(IG T )及糖尿病(DM )与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有相关性,其危险度为无糖尿病患者的2.44及2.6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颅内动脉病变与高血压及TG呈正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代谢综合征是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的五个组分中高血压与颅内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同时观察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30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及30例缺血性脑卒中未复发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将复发组分为高水平亚组及低水平亚组,比较不同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患者与性别、年龄、是否存在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的差异。结果复发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为(7.181±0.771)ng/ml,无复发组为(16.92±1.663)ng/ml。与无复发组比较,复发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t=5.749,P<0.01)。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吸烟、性别、血糖、血压、血脂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且与患者年龄、吸烟、性别、血糖、血压、血脂无关。维生素D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过程中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广东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4(TLR4)基因A299G和C399T多态性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住院及门诊的广东汉族患者200例,根据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全脑血管造影、颈动脉彩超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及伴有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分为5组,(1)脑梗死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组(40例),(2)脑梗死无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组(40例),(3)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而无脑梗死组(40例),(4)有≥3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而无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及脑梗死组(40例),(5)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DNA测序法检测各组TLR4基因中A299G和C399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各组均未见TLR4基因中A299G和C399T多态性的存在.结论 广东汉族人群TLR4基因A299G和C399T多态性可能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