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在甲状腺癌的发生、细胞分化、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以寻找甲状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方法 检索关于PI3K/AKT信号通路在甲状腺癌中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PI3K/AKT信号通路在甲状腺癌中直接或间接地被异常活化,导致细胞凋亡受抑制、恶性增殖、周期进展加速、侵袭、转移等,从而促进甲状腺癌的发生及发展;同时也有一些抑癌基因、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等间接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或直接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并抑制其活性,从而抑制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结论 在甲状腺癌中,有不少蛋白、基因、微小RNA和长链非编码RNA通过不同的靶点直接或间接地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甲状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许多靶点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甲状腺癌的恶性增殖、侵袭与转移。目前已有研究者尝试将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治疗甲状腺癌的切入点,深入探究PI3K...  相似文献   

2.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影响下游多个靶点而发挥抑制凋亡、促进增殖的作用.研究发现通过药物及非药物手段可以激活PI3K/Akt通路及其下游靶点,促进神经元存活.提示PI3K/Akt通路可能是脑保护的重要靶点.现就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组成、功能、下游靶点及其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影响下游多个靶点而发挥抑制凋亡、促进增殖的作用.研究发现通过药物及非药物手段可以激活PI3K/Akt通路及其下游靶点,促进神经元存活.提示PI3K/Akt通路可能是脑保护的重要靶点.现就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组成、功能、下游靶点及其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RT-PCR检测PI3K、Akt和PTEN在124例GIST及瘤旁正常组织中的mRNA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PI3K、Akt和PTEN蛋白在GIST中的表达.结果在GIST中,随着NIH分级增高,PI3K和Akt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低危组分别为0.90、0.53,中危组分别为0.88、0.58,高危组分别为0.97、0.58(P<0.05或P<0.01);而抑癌基因PTEN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低危组为0.44,中危组为0.37,高危组为0.32(P<0.05或P<0.01).三者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与肿瘤侵袭转移和黏膜受侵关系密切.PI3K与Akt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292,P:0.031);PI3K与PTEN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12,P=0.036);PTEN与Akt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86,P=0.024).结论 PI3K/Akt与PTEN在GIST的发生发展中可能互相拮抗、共同作用,可能是恶性肿瘤生长、侵袭、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13K)信号通路广泛参与细胞代谢调节、增殖、分化、迁移、存活等活动,在多种生理功能调节和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显示,P13K信号通路参与病理性疼痛过程,并且可能是病理性疼痛的治疗靶点.此文旨在阐述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目前临床上无法根治。最近应用于临床的雄激素受体抑制剂恩杂鲁胺和CYP17抑制剂阿比特龙也只能延长患者几个月的生存期。因此,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急需新的治疗手段。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家族蛋白是细胞内信号通路的主要分子,调节细胞代谢、细胞分裂、生长与生存等多条重要通路。大量研究表明,该激酶家族具有致癌性,在包括前列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细胞和动物实验发现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家族的 p110β在晚期前列腺癌中表达异常升高,是前列腺癌发展和恶化关键因素。目前已有两种新的p110β选择性抑制剂,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p110β在前列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13Kγ)在实验性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坏死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2只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和12只雄性P13Kγ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胰腺炎组,腹腔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蛙皮素(50tμg/kg)诱导急性胰腺炎模型.观察两种动物模型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同时检测血清胰蛋白酶活性、组织蛋白酶B和L活性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组织蛋白酶B和L蛋白的表达.结果 组织学显示,P13Kγ基因敲除小鼠胰腺炎腺泡细胞坏死数量[(2.25±0.54)/HP比(5.14±0.85)/HP]和空泡数量[(1.24±0.21)/HP比(2.36±0.34)/HP]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P<0.05),组织蛋白酶B[(1232±21)pmolAMC/min.mg 比(1891±35) pmolAMC/min/mg]和胰蛋白酶活性[(0.358±0.098)pmol/mg比(0.827±0.126)pmol/mg]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而组织蛋白酶L活性相反[(415±11)pmolAMC/min/mg比(346 ±6) pmolAMC/min/mg] (P<0.01).结论 P13Kγ在急性胰腺炎时可能具有促进细胞坏死的作用,其可能机制是改变了组织蛋白酶B和L之间的平衡和促进了胰蛋白酶原的活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lypican-3基因的表达,计算其阳性率;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该基因在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 glypican-3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glypican-3 mRNA的表达率越低(P<0.05);但其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glypican-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亦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glypican-3蛋白的表达量越低(P<0.05)。结论 glypican-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常皮肤、非病理性瘢痕及病理性瘢痕中整合素链激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表达情况。方法统计整形外科病理性瘢痕40例,非病理性瘢痕12例,正常皮肤组织1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印迹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3种组织中整合素链激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整合素链激酶蛋白在正常皮肤、非病理性瘢痕及病理性瘢痕中的阳性率分别是25.00%,41.67%,85.00%。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在3种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12.50%,16.67%,80.00%;蛋白印迹及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皮肤及非病理性瘢痕相比,病理性瘢痕中整合素链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及mRNA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理性瘢痕中整合素链激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01,r=0.614)。结论整合素链激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可能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KB信号通路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整合素链激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协同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整合素链激酶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靶向治疗阻止组织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有望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利用重组腺病毒特异性阻断I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信号转导通路,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建立裸鼠胃癌移植瘤模型,分为3组,分别给予重组腺病毒P13K(I)-RNAi-AD、空病毒NC-RNAi-GFP-AD和生理盐水处理。给药后第3、6和9天分别取5只裸鼠处死,测量移植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的TNF-α、环氧化酶2(COX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E-cadherin及nm23/DNPK的表达水平。结果给药后第3、6和9天,P13K(I)-RNAi-AD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4.2%,21.0%和28.1%,显著高于空病毒组(1.3%、1.9%和2.0%,均P〈0.05)。给药后第9天。P13K(I)-RNAi-AD组TNF-α、P53、E-eadherin、nm23/DNPK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病毒组和对照组;而COX2、PCNA的表达则明显减少(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P13K(I)-RNAi-AD对裸鼠胃癌移植瘤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为通过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血管生成、降低侵袭能力等多个途径共同发挥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中NF-κB活性的影响,探讨机械通气肺损伤发生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正常通气组(B组)、过度通气组(C组)、正常通气+ly294002组(D组)、过度通气+ly294002(E组),每组8只.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测定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的活性、免疫组化观察I-κB β、NF-κB在肺细胞中的分布及表达;电泳迁移率测定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C组大鼠肺组织中Akt的磷酸化水平较其他各组增加(P<0.05),NF-κB的DNA结合活性较A、D、E组显著提高(P<0.01),肺组织中I-κB β表达显著降低,NF-κB表达增加,且主要表达于肺内巨噬细胞和肺上皮细胞.ly294002可明显抑制Akt磷酸化,降低NF-κB的活性及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论PI3K参与了过度机械通气导致的NF-κB激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mRNA表达对肝细胞肝癌(HCC)及其血液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参照甲胎蛋白(AFP)mRNA,半定量与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1例HCC、41例癌旁组织、52例非瘤肝组织(41例远离癌灶组织与11例正常肝组织)及67例外周血的GPC3表达。结果半定量PCR显示组织与外周血细胞全部存在GPC3 mRNA表达,HCC、癌旁、非瘤肝组织的表达量分别为78.9±35.5、30.6±21.6、23.8±15.5;而AFP mRNA的表达量依次为61.2±32.6、31.5±23.6、21.2±15.9。各基因在HCC与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各基因在非瘤肝的相对表达量上限(x-+1.96s)为界,HCC中GPC3 mRNA和AFP mRNA的高表达分别占80.5%与63.4%;至少一个基因高表达HCC达总数的92.7%,与AFPmRNA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发现AFP mRNA与HCC分级及血清AFP浓度有关,GPC3 mRNA表达与HCC分级及侵袭性有关。67例外周血GPC3 mRNA的表达量为15.9±9.0,各类组织中GPC3 mRNA表达均强于相应的外周血表达(P<0.01)。外周血GPC3mRNA表达量在HCC组、非HCC组分别为16.1±8.3、15.6±1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CC转移组、HCC无转移组的表达量各为16.0±9.0、16.3±7.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巢式PCR显示,AFP mRNA表达比率在HCC组与非HCC组各为56.1%、2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HCC转移组与无明显转移组各为80.9%、3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GPC3 mRNA是潜在的HCC组织诊断指标,与AFP mRNA有明显的互补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HCC的阳性检出率;外周血存在GPC3 mRNA的广泛表达,但其与HCC的转移复发无关,不能用于HCC微转移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β(phosphoinositide-3 kinase,catalytic subunit beta,PIK3C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IK3CB蛋白在138例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PIK3 CB表达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PIK3CB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3.8%,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5.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39,P=0.003);PIK3CB高表达与胃癌大小(x2 =8.677,P =0.003)、胃癌浸润深度(x2=9.306,P=0.025)和临床分期(x2=8.242,P=0.041)相关;高表达和低表达PIK3 CB的胃癌患者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5.9%和70.3%,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2个月和6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644,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PIK3 CB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评估因素(HR=15.785,95%CI:1.943~7.805,P=0.000).结论 PIK3CB表达上调与胃癌的浸润程度和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关,可看成是评估胃癌预后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明确整合素β1在PT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PTC组织、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和15例甲状腺瘤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分析整合素β1与肿瘤分期、年龄、性别和淋巴结转移等的相关性。结果:整合素β1在正常组织和良性腺瘤中不表达或微量表达,在PTC组织中表达较强,并随着肿瘤分期的升高而升高,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增高(P〈0.05);与年龄和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PTC组织中整合素β1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lypican-3基因的表达,计算其阳性率;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该基因在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
结果:glypican-3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glypican-3 mRNA的表达率越低(P<0.05);但其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glypican-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亦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glypican-3蛋白的表达量越低(P<0.05)。
结论:glypican-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NA干扰靶向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P85α蛋白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4条shRNA干扰载体及1条阴性对照载体.分别稳定转染结直肠癌SW480细胞。采用Western blot筛选出对P13K P85α蛋白抑制效率最高的shRNA干扰片段.然后通过PI标记法和Annexin V—FITC标记法分别检测干扰后SW480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转染shRNA/324后.SW480细胞P13K P85α蛋白降低最为显著.抑制率为90%。选择该干扰片段进行后续实验。干扰组与对照组SW480细胞的G1期细胞数量分别占(62.4±2.7)%和(51.2±3.5)%;S期细胞数量占(23.9±1.7)%和(34.1±3.4)%;氟尿嘧啶所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为(11.1±3.7)%和(1.4±0.6)%;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3K P85α蛋白表达下降可引起结直肠癌SW480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增加:PI3K P85α可能成为结直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182靶向调控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TEN/PI3K/Akt)信号通路对肝癌干细胞(LC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干细胞分选系统从人肝癌细胞(HepG2)中分选出LCSCs,然后分为空白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B亚单位(Pik3cb),构建KDR特异性启动子/增强子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KDR特异性启动子/增强子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大鼠VEC.实验分5组,A组:正常VEC;B组:转染特异性KDR质粒,浓度2.0 mg/L;C组:转染非特异性巨细胞病毒(CMV)质粒,浓度2.0mg/L;D组:转染空质粒,浓度2.0 mg/L;E组:阳性对照渥曼青霉素,浓度50 nmol/L.分别于转染24、48、72 h后,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Pik3cb mRNA相对表达量,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结果 转染24、48、72 h后,RT-qPCR法测得KDR组Pik3cb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4.82 ±2.77)%、(50.54±3.98)%和(35.47±4.83)%,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CK-8法测得KDR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1.98±2.25)%、(24.32±3.04)%和(26.38±5.06)%;流式细胞仪测得KDR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9±1.3)%、(31.0±7.4)%和(44.5±8.3)%,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KDR特异性启动子/增强子真核表达载体可通过下调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VEC增殖并促使其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神经元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p110β在大鼠关节炎性痛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辣椒素受体(TRPV1)及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的关系.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3月龄,体重250 ~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关节炎性痛组(AP组)、AP+ PI3K p110β错义寡核苷酸组(MS组)和AP+ PI3K p110β反义寡核苷酸组(AS组).采用右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关节炎性痛模型,模型制备后即刻AP组、MS组、AS组分别经鞘内注射生理盐水、错义寡核苷酸15 μg和反义寡核苷酸15 μg,容量20μl,1次/d,连续6d.于术前1d、术后4、7、10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TWL),术后10 d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PI3K p110β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TRPV1和ASICla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AP组、MS组和AS组术后各时点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神经元PI3K p110β、TRPV1和ASICla表达上调(P<0.01);与AP组和MS组比较,AS组术后各时点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神经元PI3K p110β、TRPV1和ASIC1a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背角神经元PI3K p110β参与大鼠关节炎性痛的形成,其机制与上调脊髓背角神经元TRPVl和ASICl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亲环素B(Cyclophillin B,PPIB)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4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PTC切除的患者98例及58例癌旁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组织中PPIB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分析PPIB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PIB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PIB的高表达与年龄(P=0.025)、淋巴结转移(P=0.046)、包膜侵犯(P=0.034)和TNM分期(P=0.036)密切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PPIB高表达与淋巴结无复发生存率(LN-RF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证明PPIB表达是PTC病人LN-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PIB高表达与PTC患者预后较差相关,PPIB有望成为PTC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