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癫痫杂志》2021,7(5):385-391
目的评估吡仑帕奈在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与耐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34例难治性癫痫患儿的病历资料,通过对比患儿的基线情况与吡仑帕奈添加治疗后第4、8、12、24、36、48周的癫痫发作情况,来评估吡仑帕奈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患儿添加吡仑帕奈治疗时的平均年龄为(8.1±4.1)岁,男女性别比为1∶1。吡仑帕奈添加治疗后,第4、8、12、24、36、48周的有效率分别为37.5%、46.7%、50.0%、47.4%、53.8%、42.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4%,药物保留率为88.2%。结论吡仑帕奈治疗难治性癫痫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与耐受性。个性化治疗和较好的基线发作控制水平或许可以提高吡仑帕奈治疗的有效性和药物保留率。  相似文献   

2.
癫痫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迄今为止,在所有的抗癫痫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仍然是治疗癫痫患者的基石。目前,已有20多种抗癫痫药可供临床医师选择,但只有约70%的癫痫患者可以通过抗癫痫药治疗,使癫痫发作得到充分控制。吡仑帕奈(PER)作为第三代新型抗癫痫药带来了新的作用机制和更优的药代动力学,且已在多个国家上市并投入临床使用。目前PER多用于癫痫患者的添加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而PER在单药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同样值得我们关注。该文对PER的药物特点、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进行阐述,并着重对吡仑帕奈作为添加治疗和单药治疗的临床试验疗效评价及近期真实世界应用现状进行汇总,为实际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6):70-76]  相似文献   

3.
吡仑帕奈为第三代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通过非竞争性抑制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啉丙酸受体来发挥其抗癫痫发作作用。多个国家已批准用于≥4岁局灶性癫痫患者(伴或不伴继发全面性发作)的单药及添加治疗。该文总结了吡仑帕奈治疗局灶性癫痫患者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临床医师治疗局灶性癫痫提供更多的药物选择,从而更好地为临床上合理化用药提供依据。[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23,50(4):85-89]  相似文献   

4.
吡仑帕奈是第三代新型抗癫痫药物(AEDs),也是首个治疗癫痫的高度选择性非竞争性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喃恶唑丙酸(a-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现已在许多国家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癫痫,并取得较好疗效.文章...  相似文献   

5.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其对患者的认知、心理及社会功能都有着一定的不良影响。迄今为止,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仍是癫痫的一线治疗选择,而在癫痫患者人群中,仍有许多癫痫患者在多种ASMs联合使用的情况下仍无法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作用靶点及机制的ASMs来为难治性癫痫患者人群带来新的治疗选择与希望。吡仑帕奈作为一种新型第三代ASMs,相比于第二代ASMs主要倾向于通过调节离子通道或增强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GABA)作用等相关机制来发挥抗癫痫发作作用,吡仑帕奈主要是通过针对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来发挥作用。吡仑帕奈是第一个选择性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ate,AMPA)受体拮抗剂,也是第一个选择性抑制兴奋性突触后功能的ASMs,由于其独特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批准用于局灶性及全面性癫痫患者的辅助添加治疗与单药治疗。另外,随着对吡仑帕奈神经保护、抗氧化、神经...  相似文献   

6.
癫痫常需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目前,拉科酰胺,依佐加滨,吡仑帕奈和醋酸艾司利卡西平等新型抗癫痫药物不断被应用到临床试验中。本文对近年应用于临床新药的作用机制、临床评价、安全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注意事项及药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吡仑帕奈是一种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属于非竞争性选择性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amino-3hydroxyl-5-methyl-4-isoxazolepropionateacid,AMPA)受体拮抗剂,它通过靶向突触后膜谷氨酸活动,抑制兴奋性神经传递,从而发挥抗癫痫发作作用[1]。2021年7月,吡仑帕奈在中国获批用于成人和4岁以上儿童局灶性癫痫(伴或不伴继发全面性发作)的单药及添加治疗[2]。美国和日本此前已经批准该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单用托吡酯或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期为儿童癫痫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4-08—2016-02收治的120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给予不同药物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托吡酯治疗组60例,左乙拉西坦治疗组60例。持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维持治疗6个月后,乙拉西坦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托吡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中均发生不良反应,但总体症状轻,属于轻度不适,可较快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药托吡酯或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均可作为儿童癫痫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内科急危重症,随着定义、诊断和分类的更新,其终止发作的临床操作程序也随之更新,涌现出一线和二线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高级别证据;相继出现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和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但证据级别较低;新发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与免疫机制相关,可采取免疫治疗;新批准的抗癫痫发作药物如布瓦西坦、吡仑帕奈和拉科酰胺可用于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和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并基于当前研究证据提出针对不同发作类型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升级操作流程。本文综述上述研究进展,以为临床提供更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评估307号研究(临床试验验证码:NCT00735397)Ⅲ期非盲延期阶段(OLEx)联合使用吡仑帕奈的局灶性癫痫患者的药物安全性、耐受性及痫性发作结局。患者在完成任一III期双盲试验后均可进入非盲延期阶段(Open-labelextension,OLEx)。对所有OLEx队列中有同样最小吡伦帕奈暴露剂量的局灶性癫痫和继发全面性癫痫(Secondarily generalized seizures,SGS)的患者进行药物安全性及耐受性和痫性发作结局(每28 d中位痫性发作减少率、反应率和无发作率)的分析。另外,针对OLEx的早期失访进行了额外的敏感性分析。从1 480例双盲试验中随机分组的患者共纳入1 218例。大部分患者(65.4%~80.9%)仅用吡仑帕奈12 mg,每日一次,进行治疗,并在相同剂量下完成长期的检测,或是相对基线联合使用少量抗癫痫药物(AEDs)。长期的药物安全性及耐受性结果与双盲研究一致。导致超过1%的患者研究中断治疗的紧急不良反应事件(Treatment-emergent adverse events,TEAEs)包括眩晕、易激、疲劳。有临床意义的TEAEs稳定期为4年。所有队列中患者的痫性发作结局随时间持续改善。对于接受3年(n=436)、4年(n=78)药物治疗的患者28 d中位痫性发作减少率分别为62%、70.6%,相应的50%反应率为59.6%、67.9%。最大28 d中位痫性发作减少率发生于基线水平的SGS患者,接受3年(n=190)、4年(n=28)药物治疗分别为88.0%和100.0%。在这些队列中分别有40.0%和53.6%的患者达到了无SGS。排除早期失访后的28 d中位痫性发作减少率结果类似。长期吡仑帕奈联合用药(≤4年)不会导致新的药物安全性及耐受性问题,并且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痫性发作,特别是基线水平的SGS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吡仑帕奈(Perampanel,PER)单药治疗在儿童局灶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新发、既往未使用过抗癫痫发作药物的局灶性癫痫患儿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平均年龄(7.2±2.4)岁,PER单药治疗组为PER组(23例),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单药治疗组为LEV组(23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个月PER组总有效率为87.0%(20/23),LEV组总有效率为73.9%(17/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PER组总有效率为78.3%(18/23),LEV组总有效率为60.9%(14/23),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R组有2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嗜睡1例、头晕1例,通过暂时减少药物剂量、减慢加药速度,不良反应均消失。LEV组有3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均为不同程度的暴躁易怒,通过减慢加药速度,3~6个月期间2例患儿症状消失,1例患儿症状减轻。结论 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PER对于局灶性癫痫具有较好的抗癫痫效果,优于L...  相似文献   

12.
抗癫痫药物性脑病指在癫痫治疗过程中由抗癫痫药物诱发的与药物相关的脑病,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致死亡。该病发生率低,临床表现呈非典型性,容易被忽略甚至误诊,及时明确诊断是争取合理治疗的关键。传统与新型抗癫痫药物所致脑病不尽相同,本文围绕不同抗癫痫药物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改变、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进行综述,发现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其中丙戊酸钠脑病、托吡酯脑病、唑尼沙胺脑病、吡仑帕奈脑病以高血氨脑病最为常见,卡马西平脑病可表现为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苯妥英钠脑病可表现为小脑综合征。脑电图改变以背景活动减慢、放电波形增加为主,缺乏特异性。发病机制与药物本身的作用机制相关,其中奥卡西平与拉莫三嗪可通过阻滞钠通道发挥作用,唑尼沙胺、托吡酯、丙戊酸钠、吡仑帕奈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血氨显著升高。治疗原则以抑制吸收、促进排泄和对症治疗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托吡酯(TMP)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其不良反应,以及对原服用AEDs血中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开放性试验的方法对80例难治性癫痫进行添加托吡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托吡酯作为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总有效率58.6%。对单纯部分性发作有效率66.7%。复杂部分性发作25%,且完全控制率12.9%,不良反应均与CNS有关,多为一过性,但儿童的无汗,体重减轻,持续时间长,原服用AEDs血中浓度在添加托吡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有效,但要注意用药量的个体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托吡酯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托吡酯对44例难治性癫痫患儿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患儿14例次,复杂部分性发作患儿23例次,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患儿16例次。于服药后6个月评价托吡酯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与药物剂量关系。结果 托吡酯治疗总有效率为58.14%(25/43例次),以发作次数减少≥50%为界,单纯部分性发作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57.14%(8/14例次),复杂部分性发作63.64%(14/22例次),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68.75%(11/16例次)。6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患儿中仅2例有效。托吡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1%(20/43例次),主要为厌食(37.21%)和体重下降(27.91%)。托吡酯所致不良反应较轻微,部分患儿继续接受治疗可自行缓解。结论 尽管在服用托吡酯期间须行不良反应监测,但其作为添加剂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且对患儿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托吡酯单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时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6个月时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8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时2组癫痫发作月均频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6个月癫痫发作月均频率明显低于治疗3个月(P0.01),治疗3、6个月时联合组癫痫发作月均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联合组为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可在短期内减少癫痫发作频率,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型抗癫痫药托吡酯(妥泰)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和24h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方法:用开放性自身对照临床实验,对38例癫痫患者给予托吡酯单药治疗,比较用药前和用药后20周时癫痫发作频率变化、药物不良反应和AEEG的变化。结果: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总有效率81.58%,不良反应较小;AEEG痫样放电率治疗前73.68%降至治疗后39.47%,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异常慢波治疗前26.32%,增加至治疗后55.26%,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痫有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并可使AEEG痫样放电减少和慢波活动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托吡酯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托吡酯对44例难治性癫痫患儿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患儿14例次,复杂部分性发作患儿23例次,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患儿16例次。于服药后6个月评价托吡酯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与药物剂量关系。结果:托吡酯治疗总有效率为58.14%(25/43例次)。以发作次数减少≥50%为界,单纯部分性发作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57.14%(8/14例次),复杂部分性发作63.64%(14/22你次),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68.75%(11/16例次)。6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患儿中仅2例有效。托吡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1%(20/43例次),主要为厌食(37.21%)和体重下降(27.91%)。托吡酯所致不良反应较轻微,部分患儿继续接受治疗可行自行缓解。结论:尽管在服务托吡酯期间须行不良反应监测,但其作为添加剂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且对患儿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由于孕期暴露于某些传统的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与儿童较差的神经发育有关,因此在整个妊娠期间使用新型ASMs的情况有所增加。本研究旨在阐明子宫内暴露于这些新型ASMs对儿童神经发育的影响。对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 Plus和PsycINFO进行了系统检索,结果仅限于2000年后发表的英文文章。调查宫内暴露于新型ASMs后神经发育结果的研究,纳入评价的药物包括:艾司利卡西平、加巴喷丁、拉考沙胺、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吡仑帕奈、托吡酯和唑尼沙胺,最终确定了35份发表的相关研究,并进行了描述性整合。方法学质量不统一,其不同的优势/劣势归因于研究设计。大多数研究观察了暴露于拉莫三嗪后其对儿童神经发育的并没有显著影响。左乙拉西坦的高质量研究相对较少,迄今为止未得到结论。托吡酯、加巴喷丁和奥卡西平的数据非常有限,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令人担忧的是,尚无关于艾司利卡西平、拉考沙胺、吡仑帕奈或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托吡酯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B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C组给予托吡酯治疗。对3组疗效进行评价;对3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3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0%、70%和75%,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且3组各项疗效评价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5%、45%和15%,A组或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皮疹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与C组(P0.05)。结论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托吡酯治疗脑炎继发癫痫的疗效基本相当,但托吡酯的不良反应较少,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托吡酯治疗各型癫癎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托吡酯(TPM)对成人和儿童各型癫痫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用开放性试验方法对100例癫痫患者进行了添加、添加转单药以及首诊单药的托吡酯治疗;以加用托吡酯前3个月的平均月发作频率为基准,与用托吡酯进入稳定期后的月平均发作频率进行比较,按常规计算发作减少百分比的中位值和有效率百分比。结果 托吡酯无论在添加治疗、添加转单药以及单药治疗上均有明显疗效。添加组70%患者的发作减少,添加转单药组发作减少者占78%,而单药组发作减少者占86%。其抗癫痫谱广,可用于单纯部分性发作伴或不伴全面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或不伴全面性发作、婴儿痉挛以及Lennox—Gastaut综合征。托吡酯的不良反应以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但导致治疗中断的不良反应少见,本组仅3例因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结论 托吡酯是广谱抗癫痫药,疗效肯定,无耐药性,无严重不良反应,即既可用于添加治疗也可作为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