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瑞华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1):1302-1304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老年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CAP已成为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1].本次研究回顾140例C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分析老年人CAP的基础疾病、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情况及预后,为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老年患者的易感因素、病原菌特点、严重程度及预后,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确诊为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分析研究其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发病时间、病原学特点及预后。结果281例HAP中,男182例,女99例,年龄28~97岁,其中老年组224例(79.7%),死亡78例(34.8%);非老年组57例(20.1%),死亡11例(19.3%)。早发性HAP84例,死亡7例(8.3%);晚发性HAP197例,死亡82例(41.6%)。192例培养出病原菌(阳性率68.3%)。老年组常见的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病;非老年组以恶性肿瘤、糖尿病、COPD、外科大手术常见。结论老年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晚发性HAP死亡率明显高于早发性HAP。HAP常见的病原菌以G-杆菌及真菌为主,重视诱发因素及提高病原菌诊断水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与非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检索我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呼吸内科电子病历系统,纳入CAP患者292例,比较其一般项目、住院时间、入院时患者首发症状、痰培养结果、抗生素应用情况、临床及实验室资料。 结果 292例CAP患者,年龄14~89岁(49.10±19.4岁),住院时间9.11±3.23 d,细菌培养率为11.64%,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的基础合并症、痰培养、中性粒细胞数、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入院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与非老年组患者的B类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林可酰胺类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组CAP患者常合并各种基础疾病,老年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敏感度、痰培养阳性率高于非老年组患者,病原体检出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医疗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病原菌分布方面特点,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40例HCAP住院病例,并以4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病例作为对照,总结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特点.结果 HCAP患者构成中长期居住在护理机构比例最高,占50%;HCAP较CAP平均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早期临床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影响CAP早期临床稳定性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的230例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分析不同首剂抗生素不同给药时间窗(time to first antibiotic dose,TFAD)对CAP早期临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参照PSI评分分析,TFAD、PSI是影响CAP早期临床疗效高危因素;参照CURB-65评分分析,TFAD、CURB-65是影响CAP早期临床疗效高危因素;参照非综合因素分析,TFAD、合并肝脏疾病是影响CAP早期临床疗效高危因素。结论 TFAD是影响CAP患者早期临床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CURB-65评分≥3分、PSI评分130分、合并肝脏疾病均是影响患者早期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一  何晓峰  刘舸  王东  樊再雯  张波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3):1538-1539
目的:分析患者的年龄、基础病及抗生素的使用等多因素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病原菌的影响,为CAP经验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78例住院的CAP患者进行痰细菌学检测,78例患者中60岁以上39例,33例合并有1种或1种以上基础疾病,35例入院前应用过β-内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结果:检出病原菌118株,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28株,革兰氏阴性杆菌71株,真菌19株,2种以上细菌的混合感染有2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组的混合感染和真菌感染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P<0.001);用药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未用药组(P<0.05);有基础病组的真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无基础病组(P<0.01)。进一步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抗生素的使用主要影响革兰氏阳性菌的检出(χ2=4.358,P=0.037),年龄的大小与真菌感染和混合感染最为相关(χ2=20.591,P=0.0001;χ2=5.923,P=0.015)。结论:对CAP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危害严重。CAP初始治疗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患者疾病转归。在确立CAP临床诊断并安排合理病原学检查及标本采样后,需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特点等分析患者病原学特征,及时实施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虽然我国和世界众多国家都制定了CAP诊疗指南,但CAP的初始治疗失败率高仍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对CAP初始治疗失败的评估与处理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CAP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王碗朋  魏殿军 《临床荟萃》2011,26(14):1216-1219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的病原学特点,为本地区CAP的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以CAP为诊断的老年住院患者120例,采集痰、支气管吸出物和血标本,采用痰定量培养、血清学及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细菌、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检测.结果 120例CAP患者中,病原学检测阳性64例(53.3%),其中肺炎支原体28例(23.3%),肺炎衣原体1例(0.8%).痰培养检测出可分析致病菌45例(37.5%),居首位的细菌是肺炎链球菌15例(12.5%).混合感染10例(8.3%).支原体肺炎在老年患者中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但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病率相对较低.结论 在天津地区老年CAP住院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是最常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也是重要致病菌,衣原体肺炎发病率低于其他地区的报道.该地区发病特点值得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对成年及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入院的112例CAP住院患者分为成年组(50例)和老年组(62例)。比较2年龄组重症、非重症肺炎患者的PCT、CRP、WBC水平,并分析各炎性反应指标与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CURB-65)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成年组及老年组重症肺炎患者的PCT、CRP水平及PSI、CURB-65评分均高于同组非重症肺炎患者(P0.05)。老年组患者的PCT与PSI、CURB-65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成年组患者PCT,2年龄组患者的CRP及WBC与PSI、CURB-65评分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PCT、CRP可用于评估成年人及老年人CAP的严重程度,而PCT在老年CAP患者中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影响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98例CAP患者,男69例,女29例,(75.1±6.7)(65~91)岁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病死率为12.2%,单因素分析发现卧床、合并基础疾病的数量、合并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是否发生意识障碍、血白蛋白<30 g/L、尿素氮>10.35 mmol/L,PSI和CURB-65评分系统较高均为影响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PSI和CURB-65评分系统可以评估CAP预后;而意识障碍及尿素氮>10.35mmol/L为其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年龄增长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及2年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天津胸科医院两所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以心衰为主要病因、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完成2年终点事件随访且资料完整的患者1747例,按照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5岁)650例,普通老年组(65~79岁)718例和高龄老年组(≥80岁)379例。分析年龄增长对心衰患者临床特征和2年预后的影响。 结果非老年组、普通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男性患者比例逐渐下降(分别为74.9%、59.2%、55.1%,χ2=53.85,P<0.001),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患者比例逐渐减少(分别为49.2%、39.8%、34.6%,χ2=23.88,P<0.001),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患者比例逐渐增加(分别为23.2%、32.3%、37.7%,χ2=26.73,P<0.001);而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7.5%、27.9%、27.7%,P>0.05)。非老年组、普通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患者NYHA心功能Ⅳ患者比例逐渐增加(分别为19.5%、27.7%和53.3%,χ2=133.02,P<0.001)、病种数逐渐增加(P<0.001)、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延长(P<0.05)。经2年随访,非老年组、普通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衰再入院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逐渐升高(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9.1%、32.6%、44.1%,P<0.001;心衰再入院率分别为20.5%、27.7%、33.5%,P<0.001;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8%、47.1%、63.1%,P<0.001)。与非老年组相比较,普通老年组、高龄老年组的全因死亡风险比(HR)分别为1.81[95%可信区间(1.45~2.25)]和1.67[95%可信区间(1.49~1.88)],心衰再入院HR分别为1.41[95%可信区间(1.13~1.75)]和1.34[95%可信区间(1.18~1.51)],复合终点事件HR分别为1.54[95%可信区间(1.30~1.83)]和1.53[95%可信区间(1.39~1.68)]。 结论随年龄增长心衰患者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且HFrEF比例逐渐减少,HFpEF比例逐渐增加,病种数更多,心功能更差,心衰更严重,住院时间更长,2年全因死亡率、心衰再入院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及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988年至2004年间入院的51例老年和56例非老年D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合并肺部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较非老年组多见(P<0.05);老年组确诊时心功能分级达Ⅲ或Ⅳ级(NYHA)者多见(86.3%与50%,P=0.002<0.01);老年组左房内径(53.5±5.5)mm,心房纤颤者22例(43.1%),二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13.7%),而非老年组左房内径(46.4±5.7)mm、心房纤颤者14例(25%),且未发现二度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随访24例,死亡8例,死亡原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者5例(62.5%);非老年组随访16例,死亡7例,死亡原因为充血性心力衰竭者4例(57.1%)。结论老年人DCM确诊时大多已呈中、重度心力衰竭,易出现合并症,主要死因为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行肠外营养治疗的ICU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影响因素.方法 行肠外营养治疗的ICU重症患者177例,发生AAD者50例为AAD组,未发生AAD者127例为非AAD组.比较2组年龄,性别比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率...  相似文献   

14.
黄小龙 《临床荟萃》2014,29(11):1222-1224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发生急性肺栓塞(AP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05例 APE 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55例和非老年组50例,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分析老年人 APE 危险因素。结果非老年组和老年组的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的发生率分别为82.0%(41/50)vs 85.5%(47/55)、70.0%(35/50)vs 78.5%(43/55)、62.0%(31/50)vs 52.7%(29/55)(均 P >0.05)。老年组的危险因素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心脑血管病史、糖尿病病史;非老年组的危险因素有深静脉血栓史、外伤及手术史。结论老年组 APE 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与非老年组相似,老年组发生 APE 的危险因素与非老年组不同,临床上应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发生误吸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1月医院就诊的14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误吸将其分为病例组(n=60例)与无误吸的对照组(n=80例),并分别采取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影响误吸的可能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是否脑干及小脑病变、吞咽障碍评分、机械通气时长、进食体位依从性、是否使用鼻胃管、及时排痰、疾病认知度均会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发生误吸风险产生一定影响(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5.248),脑干及小脑病变(OR=4.689),吞咽障碍评分>24分(OR=3.883),机械通气时长≥7 d(OR=2.954),低进食体位依从性(OR=3.143),鼻胃管应用(OR=3.427)是增加误吸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自身及护理过程中均存在影响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误吸的相关因素,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上述独立高危因素,实施体位、进食、呼吸道护理,加强吞咽功能训练,减少误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贫血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0年在本院骨外科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47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高龄组(≥70岁)和非高龄组(<70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及手术前后(Hb)、贫血例数等指标。结果高龄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显著低于非高龄组(P<0.001),隐性失血量显著高于非高龄组(P<0.001),术后贫血例数高于非高龄组(P<0.05)。结论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较多,更易发生贫血,护理人员应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降低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王建军  王文武  刘柱 《临床荟萃》2012,27(15):1292-1295
目的 探讨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血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正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CHF急性加重期[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患者62例.血BNP水平正常的18例为研究组(BNP<100 pg/L),血BNP水平明显升高的 44例为对照组(BNP>100 pg/L).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从而得出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CHF急性加重期血BNP正常的临床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经(left veil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大于对照组,(65.44±2.04) mm vs (63.48±2.50) mm(P<0.05).研究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对照组,(21.06±3.45)% vs(32.25±4.05)%(P<0.05).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日长于对照组,(22.56±3.29)d vs (15.43±2.42)d(P<0.05).研究组服用美托洛尔的最大耐受剂量低于对照组,(12.50±4.79) mg vs(24.94±6.80) mg(P<0.05).随访2年期间研究组因心源性死亡15例,对照组因心源性死亡6例(P <0.01).两组在LVEDd、LVEF、住院时间、美托洛尔耐受最大剂量、随访2年心源性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BNP降低为预测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r =4.266,OR=71.208,95%CI=1.200~4224.226,P<0.05).结论 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CHF急性加重期(NYHAⅢ~Ⅳ级)血BNP正常的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更严重,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8.
对院前心肺复苏效果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做过CPR的1376例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行回顾性调查,用EpiData软件建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行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选取变量为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影响CPR效果的因素.结果 对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第一目击者急救是保护因素,OR=2.21(P<0.01,95.0%C/=1.356~3.602);与女性比较男性是危险因素,OR=0.515(P<0.01,95.0%CI=0.320~0.826);20~29岁组较≥81岁组ROSC可能性大,OR=3.241(P<0.05,95.0%CI=1.146~9.138);CPR术前心跳骤停时间是危险冈素,OR=0.913(P<0.01,95.0%CI=0.887~0.948);与心脏静止比较,室颤是保护因素,OR=5.092(P<0.01,95.0%CI=2.927~8.861);电击是保护因素,OR=3.384(P<0.01,95.0%CI=2.033~5.635);肾上腺素0~4 mg组ROSC可能性高于≥5 mg组,OR=3.255(P<0.01,95.0%CI=1.606~6.597).对生存到院--2~12岁和13~19岁组生存到院可能性分别比≥81岁组高,OR=12.818(P<0.05,95.0%CI=1.299~126.508)和OR=10.505(P<0.05,95.0%CI=1.161~95.058);CPR前CA时间是危险因素,OR=0.862(P=<0.01,95.0%CI=0.82~0.906);室颤患者生存到院的可能性较心脏静止患者高,OR=7.330(P=<0.01,95.0%CI=3.962~13.560).结论 院前CA患者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有CPR前ECG、第一目击者急救、电击、CPR前CA时间、肾上腺素剂量、性别、年龄分组.院前CA患者生存到院独立影响冈素有CPR前ECG、CPR前CA时间、年龄分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比值(LSR) 对老年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 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 2016 年5 月在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89 例老年GIST 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与生存预后的关系。根据ROC 曲线得到LSR 最佳截点为1.39,根据此截点将患者分为LSR<1.39 组(n=132) 和LSR ≥ 1.39 组(n=57),比较各组患者的生存率,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期为8~68 个月,中位数21.3 个月。所有患者1 年、3 年和5 年生存率(OS)分别为89.95%,71.43% 和50.26%。LSR<1.39 组1 年、3 年和5 年OS 分别为93.18%,77.27% 和56.82%,LSR ≥ 1.39组1 年,3 年和5 年OS 分别为82.46%,57.89% 和35.09%。两组间1 年、3 年和5 年O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65,7.325,7.520,均P <0.05)。LSR<1.39 组与LSR ≥ 1.39 组患者的肿瘤大小、核分裂数、淋巴结转移及NIH 危险度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11~15.452,均P <0.05),性别及肿瘤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8, 0.611, 均P>0.05)。COX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OR=1.514,95% CI:1.081~2.121,P=0.016),肿瘤大小(OR=2.201,95% CI:1.373~3.530,P=0.001),核分裂数(OR=1.505,95% CI:1.117~2.028,P=0.007),淋巴结转移(OR=1.744,95% CI:1.338~2.272,P=0.000),NIH 危险度分级(OR=2.678,95% CI:2.146~3.342,P=0.000) 和LSR(OR=2.344,95% CI:1.839~2.989,P=0.000) 是老年GIST 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OR=1.610,95% CI:1.209~2.143,P=0.001),淋巴结转移(OR=1.564,95% CI:1.181~2.069,P=0.002),NIH 危险度分级(OR=2.565,95% CI:2.072~3.176,P=0.000) 和LSR(OR=2.206,95% CI:1720~2.829,P=0.000) 是老年GIST 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术前LSR 是老年GIST 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