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总结耻骨上机器人辅助经脐双通道腹腔镜巨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PPGL)切除术的经验与体会,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3月我院施行的5例耻骨上机器人辅助经脐双通道腹腔镜巨大PPGL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术治疗压迫大血管的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10月间所行4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和2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副神经节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通过内分泌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定性定位。手术采取侧卧位经腹腔途径。通过记录患者的人口学数据、肿瘤大小、手术时间(operating time,OT)、失血量(estimated blood loss,EBL)、术中血压波动次数(intraoperative blood fluctuation,IBF)、住院天数(hospital stay,HS)及术后内分泌随访情况来分析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中位肿瘤直径、OT、EBL、IBF和HS分别为73mm、102.5min、120ml、3次和4.5天。术后1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术前升高的血变肾上腺素(metanephrine,MN)或血变去甲肾上腺素(normetanephrine,NMN)均恢复正常。结论: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压迫大血管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嗜铬细胞瘤/副神节瘤是由神经嵴起源的嗜铬细胞产生的肿瘤,具有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而儿茶酚胺作用于血管、心脏,常常引起血液循环系统及代谢的改变。嗜铬细胞瘤手术前后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会引起相应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若没有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监护,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很高。因此,了解嗜铬细胞瘤/副神节瘤的病理学特点,术前进行良好的药物准备,术中轻柔的手术操作及与麻醉师的良好配合,术后ICU的严密监护,是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也是嗜铬细胞瘤/副神节瘤成功治疗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3年至2011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67例嗜铬细胞瘤和25例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资料显示高血压141例,血浆游离肾上腺素类物质(MNs)和24h尿儿茶酚胺(CA)升高率分别为92.8%(142/153)和90.1%(137/152),B超、CT、MRI和131I-间碘苄胍扫描(131I-MIBG)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3.9%(125/149)、95.5%(106/111)、98.1% (53/54)和73.1% (71/97).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167例嗜铬细胞瘤行腹腔镜手术18例,开放手术149例,其中经腰部切口108例,胸腹联合切口4例,上腹部L型切口30例,腹部倒八字切口7例;25例副神经节瘤均行开放手术治疗,其中上腹部正中切口8例,下腹部正中切口5例,上腹部L型切口12例,病理检查确诊恶性23例.术后随访7个月~8年,复发11例,其中9例行2次或多次手术,死亡5例.结论 嗜铬细胞瘤需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其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手术径路;超声、CT、MRI和1311-MIBG是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出血合理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机器人腹腔镜手术治疗压迫大血管复杂嗜铬细胞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2月至2013年3月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设备治疗3例压迫大血管复杂嗜铬细胞瘤患者。男1例,女2例。2例表现为阵发性头晕、心悸和血压升高,1例表现为心悸伴胸痛。CT、超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例为左侧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肿瘤位于左肾中下极水平腹主动脉旁,大小为4.8cm×3.8cm。2例为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肿瘤紧贴肝叶、压迫下腔静脉,大小分别为6.5cm×4.6cm和4.9cm×4.7cm。3例均采用经腹腔途径,对于左侧副神经节瘤,置入4个Trocar(3个机械臂和1个辅助孔)完成手术,对于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置入5个Trocar(3个机械臂和2个辅助孔)完成手术。结果 3例手术均成功完成,1例术中血压波动为50mmHg,2例术中血压波动≤30mmHg。达芬奇系统定位平均时间为10min,手术时间分别为120、60、8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0、100、200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7、4d。3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均无继发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术后随访2~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压迫腔静脉、腹主动脉等大血管的嗜铬细胞瘤情况复杂,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较为困难。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具有操作精细、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复杂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 and paraganglioma,PHEO/PGL)的手术技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12月16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PHEO/PGL的临床资料。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4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例,右肾门区副神经节瘤1例。肿瘤位于左侧7例,右侧8例,正中(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1例。大体积(直径>6 cm)PHEO/PGL 6例,与下腔静脉关系密切的右侧PHEO/PGL 5例,二次手术的PHEO/PGL 5例。肿瘤直径(7.4±1.9)cm。术前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均采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肿瘤切除术。结果14例手术顺利完成,1例因肿瘤巨大,粘连严重,游离下腔静脉及输尿管困难,中转开放手术,1例二次手术者术中发现肿瘤与周围脏器粘连严重,无法辨认肠系膜上动脉,仅做探查。中位手术时间116.5(79~283)min,术中估计出血量200.0(10~3800)ml,术后住院时间5.5(4~16)d。16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2(6~16)个月。1例带瘤生存者长期口服降压药,15例肿瘤切除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复杂PHEO/PGL手术难度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复杂PHEO/PGL具有操作精细灵活、创伤小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而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合并嗜铬细胞瘤极罕见,我院收治一例,兹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肾表层面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大体积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于2020年5月—2021年8月收治的31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35.6±16.1)岁;肿瘤直径(62.4±29.5)mm,左侧17例,右侧14例。所有患者采用经肾表层面入路解剖性切除手术方式,机器人辅助经后腹腔途径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引流管保留时间及术后随访。结果:31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1.0±21.0)min,出血量(80.0±21.5)ml,引流管保留时间(1.5±0.6)d,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术后随访1~15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经后腹腔肾表层面大体积嗜铬细胞瘤解剖性切除在手术过程中可获得较大操作空间,“脂肪裂”解剖标志清晰,出血少,创伤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少,学习曲线较短,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是分泌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儿童嗜铬细胞瘤尤为少见。肿瘤分泌的大量儿茶酚胺类物质可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对心脏及全身循环系统会造成重大危害,其麻醉风险常超过手术风险。儿童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血流学管理是难点,目前没有麻醉管理指南,因此只能通过病例报道不断积累该类疾病的麻醉经验。本研究报道1例机器人辅助儿童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采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血流动力学的麻醉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嗜铬细胞瘤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1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18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切除肿瘤。嗜铬细胞瘤腹腔镜组(LA)15例无中转开放手术,切除肿瘤直径3.5~7cm,平均(5.2±1.58)cm;出血量20~700mL,平均(48±39)mL;手术时间70~180min平均(122.0±43.3)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d,平均(2.2±0.7)d;住院时间5~8d;平均(6.5±1.4)d。嗜铬细胞瘤开放手术组143例,切除肿瘤直径4.5~18.5cm,平均(6.2±3.1)cm;出血量60~2 200mL,平均(220±118)cm;手术时间80~240min,平均(122.0±43.3)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5d,平均(4.1±0.8)d;住院时间7~15d,平均(9.3±1.7)d。副神经节瘤组24例,肿瘤直径5.0~9.5cm,恶性肿瘤15例。结论对有较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术者,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的刨伤小,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推荐开放手术治疗副神经节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31I-间位碘代苄胍(131I-metaiodobenzylguanidine,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副神经节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至2014年4月96例行131I-MIBG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60例,恶性副神经节瘤36例.有高血压症状患者78例(81.2%),隐匿型患者18例(18.8%).治疗前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409.5± 127.2) nmol,24 h尿多巴胺(99.3±41.1) nmol,24 h尿肾上腺素(1 409.9±336.0)nmol.治疗前后予口服卢戈液封闭甲状腺.本组患者131I-MIBG治疗首剂量为5.55或7.40 GBq,首剂治疗后每隔3~6个月静脉滴注131I-MIBG 5.55或7.40 GBq.症状消失、24 h尿儿茶酚胺降至正常或影像学检查为部分缓解者,改为每年治疗1次,应用131I-MIBG每次3.70或5.55 GBq作为维持剂量.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心悸、大汗及高血压)、生化(24 h尿儿茶酚胺)及影像学检查(CT或MRI)结果变化情况,评价131I-MIBG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本组96例,每例分别接受131I-MIBG治疗1~11次,共266次,平均每次治疗剂量为6.49 GBq.22例(22.9%)获得影像学检查部分缓解(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11例(11.5%)获得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1例(42.7%)获得部分缓解,23例(24.0%)症状稳定.131I-MIBG治疗后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164.3±71.6) nmol、多巴胺(49.7± 24.7) nmo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肾上腺素(1 354.7±433.4)nmo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恶性副神经节瘤患者分别行4、5次131I-MIBG治疗后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余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多次小剂量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副神经节瘤安全、有效,可延缓此类患者的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3.
14.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2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位于腹膜后主动脉旁26例,位于膀胱6例。有典型儿茶酚胺症临床表现者29例,24h尿尿香草基杏仁酸(VMA)阳性率为70.8%,CT及MRI定位诊断率分别为96%及83.3%。膀胱嗜铬细胞瘤均经膀胱镜获定位诊断。结果 32例均经开放手术切除肿瘤。全组均经病理证实。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明确诊断。术中应重视预防及正确处理手术并发症。长期严密的临床随访是诊断恶性嗜铬细胞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A patient with ectopic pheochromocytoma that developed in the spermatic cord about 5 years after successive resections of bilateral carotid body tumors and bilateral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s is reported. This is thought to be the first case of pheochromocytoma of the spermatic cord in a setting of multiplicit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1986年至2005年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48例。其中高血压43例、血尿6例,体检发现肿瘤3例。48例患者中尿VMA及血、尿儿茶酚胺升高分别为44例(91%)和40例(83%)。所有患者经B超检查,阳性率为92%、经CT扫描阳性率为100%。4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切除肿瘤40例,包膜下剜除肿瘤8例。手术切除瘤体直径2-9cm。随访6个月-19年,43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正常31例、仍有高血压2例。肿瘤复发、转移6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2例,死亡7例。结论尿VMA及血、尿儿茶酚胺是定性诊断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主要依据,CT诊断定位准确,131碘-间位碘代苄胍(131I-MIBG)定位准确、敏感性高,且可作为治疗措施。术前降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经腹径路手术暴露良好,肿瘤外侵时可作囊内剜除,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在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19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摄X线片、CT扫描及CT三维重建检查,对骨折进行分型,并据此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结果根据尺骨冠状突骨折的O’Drlscoll分型,CT三维重建图像显示19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中Ⅰ型骨折6例,Ⅱ型骨折11例,Ⅲ型骨折2例。除2例Ⅰ型冠状突骨折外,余17例均采用了内固定治疗。1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疗效根据Morrey et al的肘关节功能诊断标准评定:优12例,良4例,差3例。结论 CT三维重建能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冠状突骨折情况,对骨折分型、治疗方案选择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自发破裂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自发破裂病例。结果B超、CT检查均提示肾上腺区肿瘤并破裂、肾周血肿。保守治疗后择期手术切除肿瘤,清除血肿。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能会发生自发破裂而出血,B超、CT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常需手术切除肿瘤、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替代法在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1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未行扩容准备,而于手术中及手术后应用儿茶酚胺替代法治疗。结果本组15例,术中平均输液2950mL,输血或浓缩红细胞约400mL。术后禁食期间输液2500—3500mL,进食后输液500—1500mL。术后9例血压恢复正常,5例继续服用降压药血压可维持正常,1例服药后血压仍有波动。结论对于术前来不及行扩容准备的高危嗜铬细胞瘤患者,于围手术期应用儿茶酚胺替代法,一方面可抓住抢救时间,赢得手术治疗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术前、术中及术后因大量输液而造成的心、肺及血管系统的并发症,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