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IL-6及CRP水平的影响,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体外反博组每天给予45分钟体外反搏,3个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体外反博组治疗后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及CRP水平均无明显降低。结论体外反博可降低冠心病患者IL-6及CRP,可能对血管内皮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蔚  翁婷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64-165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住院的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常规组(30例)和他汀组(30例).常规组按照诊疗常规予以AECOPD常规治疗,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两组均于入院第1d和治疗1周后采用ELIAS方法测定血清IL-8、CRP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IL-6、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周后常规组与治疗前血清IL-6、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组血清IL-6、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 辛伐他汀可降低AECOPD患者血清IL-6、CRP水平.  相似文献   

3.
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及CR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将63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每晚睡前加服辛伐他汀20mg,连服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及CRP水平均无明显降低。认为辛伐他汀有明显抗炎作用;治疗ACI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联合补肾通络方对冠心病(CHD)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变化以及对冠状动脉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7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体外反搏联合补肾通络方治疗,每日反搏1次,每次1 h,12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同时给予中药补肾通络方治疗,每日水煎取汁200 mL,分两次口服,共服药6周.对照组口服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每粒22.5 mg),每日3次,共服药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18、M-CS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18、M-CS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心功能部分指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反搏联合补肾通络方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肾阳亏虚兼痰瘀内阻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6~78岁,平均(67.4±8.4)岁。将患者按照随机平等原则分为体外反搏组(30例,采用体外反搏+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对照组(30例,只采用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治疗前后检测心电图和测定左室射血分数,记录胸痛发作次数。结果体外反搏组临床疗效显效17例(56.7%),有效12例(40.0%);对照组显效12例(40%),有效10例(33.3%)。体外反搏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vs.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外反搏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vs.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胸痛发作次数、ST段下降幅度、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体外反搏组胸痛发作次数、ST段下降幅度、左室射血分数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反搏治疗较常规治疗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的运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福田人民医院就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07例,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4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额外接受增强型反搏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中P-选择素、血栓素B2、一氧化氮、内皮素-1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6周后心绞痛改善率、硝酸甘油(NTG)用量减少率、运动耐量提高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P-选择素、血栓素B2、血管紧张素Ⅱ及内皮素-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4种血清学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4种血清学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学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应血清学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能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且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缩血管物质水平,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PCI术后复发心绞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0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SAQ)、6 min步行试验(6MWT)及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结果 治疗后,两组SA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及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MWT较治疗前延长,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可缓解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病人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长疗程体外反搏及短疗程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常规治疗组)、Ⅱ组(短疗程反搏组)及Ⅲ组(长疗程反搏组),每组30例.Ⅰ组接受常规治疗,Ⅱ组接受常规治疗及15 d体外反搏治疗,Ⅲ组接受常规治疗及35 d体外反搏治疗.治疗35 d后对三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CRP水平.结果 Ⅰ组有效率55.2%,Ⅱ组有效率90.0%,Ⅲ组有效率93.1%.Ⅰ组治疗前后对比,CRP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对比,Ⅱ组、Ⅲ组治疗后CRP水平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疗程体外反搏与短疗程体外反搏在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方面疗效相近,均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2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0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体外反搏组(10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体外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1h,总治疗时间为40h;常规治疗组(100例):仅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复查两组患者运动平板试验,评估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6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体外反搏治疗组患者在3个月时平板运动试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89%比70%,P<0.05);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体外反搏组NYHA心功能分级[(2.16±0.69)级、(2.01±0.56)级比(1.49±0.65)级]显著减少,CCS心绞痛分级[(2.72±0.46)级、(2.26±0.72)级比(1.49±0.65)级]显著减少,SAQ评分[(65.96±11.78)分、(70.81±8.81)分比(76.49±8.65)分]、6MWD[(339.44±83.37)m、(380.46±87.99)m比(427.93±63.32)m]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是一项无创、安全、有效的疗法,可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陈旭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504-1506
目的 探讨牙周炎基础治疗对伴慢性牙周炎冠心病患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64例伴有慢性牙周炎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及对照组(n=30),比较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牙周临床指标(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床附着丧失)与血清IL-6、CRP和TNF-α水平.结果 经牙周基础治疗后,所有患者牙周炎临床指标均有好转,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明显低(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不仅能改善牙周状况,还能降低血清IL-6、CRP和TNF-α水平,有利于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5例,随机分为体外反搏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常规药物治疗,体外反搏组同时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2个疗程。用Fried表型衰弱量表评估衰弱状况,收集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和5周时心绞痛分级和衰弱状况,评估心绞痛和衰弱的改善情况。结果体外反搏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和5周时心绞痛改善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差异(47.4%vs 40.4%,62.8%vs 47.6%,95%CI:0.563~0.937,P=0.04);体外反搏组与对照组治疗2周和5周时衰弱发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差异(48.8%vs 52.4%,41.9%vs 50.0%,95%CI:0.410~0.972,P=0.04)。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能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和衰弱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疗法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血清Hcy、炎症因子水平及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降Hcy疗法治疗组(观察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观察并分析两组血清Hcy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术后6个月、1年观察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 0.05),术后1年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前降钙素(PCT)、sICAM-1、NT-pro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 0.05)。结论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能有效降低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血清Hcy、炎症因子水平,保护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剂量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板桥卫生院2013—2015年收治的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常规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40 mg/d)氟伐他汀治疗,大剂量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80 mg/d)氟伐他汀治疗;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心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脂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结果常规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常规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常规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LVEDD、LVESD、小于对照组,LVFS、LVEF高于对照组,血清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大剂量组患者LVEDD、LVESD小于常规剂量组,血清NT-pro BNP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常规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大剂量组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常规剂量组、大剂量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大剂量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3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大剂量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大剂量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心功能、血脂代谢并减轻炎性反应,但可能导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CRP)与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特异性。方法:选取AECOPD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8例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取祛痰、抗感染、氧疗以及平喘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CRP、IL-6水平,及CRP与IL-6诊断AECOPD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治疗前、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患者治疗后血清CRP、IL-6水平仍高于轻、中度患者(均P0.05)。IL-6诊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CRP,且CRP与IL-6联合检测诊断的特异性高于单独诊断的特异性(P0.05)。结论:血清CRP和IL-6水平可判断AECOP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苦碟子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苦碟子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其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39例中、重度OSAHS患者和20例对照者进行血清CRP和IL-6水平的检测;对39例OSAHS患者进行CPAP治疗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和IL-6水平。比较OSAHS及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与对照者有无差别以及CPAP治疗后对OSAHS及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CRP和IL-6水平有无影响。结果单纯OSAHS组及OSAHS合并高血压组的血清CRP及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OSAHS合并高血压组血清CRP及IL-6高于单纯OSAHS组(P0.05),OSAHS患者的血清CRP及IL-6水平分别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r1=0.6 8 3、r2=0.6 0 7,P0.0 1)。经CPAP治疗后单纯OSAHS组及OSAHS合并高血压组血清CRP及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OSAHS患者血清CRP和IL-6增高,存在炎症反应,CPAP治疗能降低患者血清CRP和IL-6的水平,减轻OSAHS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8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治疗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42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对照组与治疗组CTGF、EDF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治疗组治疗后CTGF、ED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生化指标,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方市人民医院内一科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6、LDL-C、TG、TC水平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6、LDL-C、TG、TC水平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微炎症状态,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代谢,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患者83例,根据术后给药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丁苯酞组,均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3H"疗法和尼莫地平进行治疗,43例丁苯酞组患者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6、CRP和NSE的水平变化。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丁苯酞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的NSE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丁苯酞组患者的NSE水平较同时期常规组低(P0.05)。两组患者的IL-6和CRP均在术后1 d显著升高,随后下降,丁苯酞组患者的CRP和IL-6水平均较同时期的常规组低(P0.05)。随访发现,丁苯酞组患者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疗效较好,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L-6、CRP和NSE水平,且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抗原40配体(sCD40L)、脂联素(APN)的水平变化,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静脉血清IL-6、sCD40L、APN水平。另选50名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及常规组IL-6、sCD40L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APN水平均低于健康组(P0.05);联合组及常规组三个参数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联合组和常规组IL-6、sCD4 0 L水平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 5);联合组与常规组治疗后APN水平分别为8.7 2ng/mL±0.50 ng/mL、7.52 ng/mL±0.57 ng/mL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与常规组三个参数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IL-6s、CD40L及APN水平可反映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联合组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IL-6、sCD40L水平,升高APN水平,从而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