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贤县七里乡、赵埠乡和康乐水产养殖场地处都阳湖区。原是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经过40年的积极防治,于1996年4月通过了南昌市国家血吸虫病综合防治试点质量鉴定技术小组的达标考核验收。概况七里乡血吸虫病流行局限于1个村,有螺面积3.33万m’,最高活螺密度80只/框,钉螺感染率13·52%,人群阳性率23.51%,耕牛阳性率20.05%;赵埠乡流行4个村和1个居委会,有螺面积244.4万m’,最高活螺密度203只/框,钉螺感染率16.7%,人群阳性率29.44%,耕牛阳性率为21.74%;康乐水产场全部属流行区,有螺面积20万m‘,最高活螺密度44只…  相似文献   

2.
青浦县原为全国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县之一。全县25个乡(镇、场)中有23个乡(镇、场)流行血吸虫病。防治初期,居民卖位阳性率45.90%,耕牛血吸虫病患病率19.20%。累计血吸虫病人15.7万余人。累计有螺面积7429.7万m’。钉螺平均密度15.76只/框(每框0.tim勺,钉螺感染率8.88%。经过20多年的积极防治,干1972年宣布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983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84—1995年进行了为期12年的监测工作。不同防治阶段的措施与效果1试点阶段(1951-1957年)成立防治机构,培训1防治人员,开展血防宣传活动,进行血吸虫病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玉山县是山丘型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历史上 ,有螺面积 63 .8km2 ,钉螺平均密度 66只 /框 (每框为 0 .1m2 ) ,钉螺阳性率 2 2 % ,人群感染率 3 5 % ,病人 4845 0人 ,其中急性血吸虫病 (以下简称急血 ) 183例 ,晚期病人 64 17人 ,耕牛感染率 2 4.2 % ,治疗病牛 41119头。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 ,现有 19个乡 (镇 ) ,85个行政村 ,2 88个螺点 ,钉螺面积已压缩了 99.5 % ,1999年经省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由于 1998年特大洪灾 ,疫情局部有回升趋势 ,特别是七一水库中东干渠沿线有螺面积占全县面积 63 .7% ,近年连续有散发性急…  相似文献   

4.
荆门市是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累计钉螺面积1063.7万m2,累计查出病入7753入。经过长期积极防治,于1990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现将血防监测实施《年来的结果分析如下。l方法和内容1.l钉螺监测1.1.l历史螺区以行政村为单位,按无螺年限划分为三类:普查对上年有螺村,用环境抽样加机械抽样法,全面普查历史螺区,每I000m’抽样不低于20框(每握O.tim’,下同)。b重点抽查对1年一5年来无螺村,用环境抽样法,对可疑环境和重点水系进行调查,每1000m’抽样不低于15框。轮换调查对5年以上无螺村,按水系划分为三大片,每年监测…  相似文献   

5.
青阳县历史有螺面积共2780.0万m~2,经过40年的积极防治,1995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时,尚有钉螺面积48.4万m~2。1997年春季对全县历史有螺区采取机械抽样和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查螺,共调查10个流行乡(镇),73个行政村,查螺面积442.7万m~2。53826框。其中活螺523框,活螺框出现率0.97%,捕获活螺1961只,平均活螺密度3.75只/0.11m~2。查出有螺面积  相似文献   

6.
中江县大田坝村2005年血吸虫病监测点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掌握丘陵地区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规律,评价防治效果,为科学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中江县大田坝村开展2005年监测工作。结果 监测点钉螺面积18070m^2,平均活螺密度0.064只/框(每框=0.11m^2),感染螺密度0.0001只/框,钉螺感染率0.098%。监测点平均血清学阳性率9.84%,粪检未检出感染者。耕牛感染率5.80%。结论 中江县血吸虫病已控制在较低水平,应加强沟渠灭螺和耕牛防治力度,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7.
结合生态农业开发防治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探索湖沼渠网型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对策,我们于1991~1998年在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幸福村,进行了结合生态农业开发防治血吸虫病的效果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概况幸福村位于潜江市西南边题,地处四湖(长湖、洪湖、三湖、白鹭湖)腹地,为烷内湖招渠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承雨面积645.3万m2,高程26.3~27.1m。1991年全村人口5594人,耕地面积37776万m’,其中水田面积268.85万m‘,钉螺面积97.05万m2,活螺平均密度36.9只/框(每框0.11m2),钉螺感染率1.21%。人群粪检血吸虫感染率36.92%,其中急性血吸虫病(下简称急血)14人…  相似文献   

8.
岳阳市为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城区为东洞庭湖的一个湖汉群。50~60年代修筑了东风潮及南津港两大防洪围堤,防洪大堤长达24km,使大片洲滩成了训烷亚型。60年代初,钉螺面积为0.079亿m’,活螺平均密度33.9只/框(每框0.tim’,下同),钉螺感染率O44%,感染螺平均密度0.15只/框,小白鼠感染率64.9%,居民粪检阳性率19.58%,奶牛感染率72%,居民急性血吸虫感染时有发生。l防治对策1.l大面积蓄水灭螺对城区内巴蕉湖、东风湖、吉家湖、南湖4大内湖采取养殖灭螺。每年水位稳定在28m左右,蓄水时间不少于10个月。1988~1991年…  相似文献   

9.
鹤庆县2006年钉螺和阳性钉螺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方法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对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村进行螺情监测,对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村进行全面螺情调查。结果全县流行区55个村(居)委会,开展查螺52个村,查出有螺村43个,查出螺点1565个,钉螺面积2181995 m^2,有螺面积率4.78%,有螺框出现率6.95%,活螺平均密度0.997只/框(每框=0.11m^2),活螺最高密度150只/框;阳性螺分布村9个,阳性螺村占有螺村20.93%,阳性螺点104个,阳性螺点占有螺点6.65%,阳性螺面积225631 m^2,阳性螺面积占钉螺面积10.34%,钉螺感染率1.15%,阳性螺平均密度0.008只/框。结论全县的钉螺和阳性螺在传播控制地区分布广泛,在传播阻断地区分布相对局限。今后应加大查灭螺力度,首先在全县消灭阳性钉螺,再消灭传播阻断地区的钉螺和压缩传播控制地区的钉螺。  相似文献   

10.
鄞县原有血吸虫病流行乡镇19个,流行村86个,属山丘型轻流行区。1956年首次发现钉螺,1972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末次查到钉螺为1983年,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86年开始监测工作。全县累计历史有螺点(条、块)1080个,有螺面积711863m~2。为掌握历史有螺环境的变动情况,我们于1989年9~11月,对全县的历史有螺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 1 调查方法 1.1 制定历史有螺环境现状的三个标准: 1.1.1 未改变 指历史有螺环境虽经过反复  相似文献   

11.
我市位于江汉平原西北,丘陵占73.7%。历史累计有螺面积10505250m~2,病人7457人。经过反复防治,1979年和1990年分别达到基本消灭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以后的10年巩固工作中,累计发现残存钉螺113处、764915.6m~2。现将残存钉螺的消长情况作一分析。 1 分布类型 将钉螺孽生地分为5种类型,各类残存钉螺面积占历史有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河滩16.5%、沟渠9.0%、堰塘6.1%、荒地3.2%、水田1.1%。沟渠型与河滩型环境残存钉螺面积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2.
1999-2000年湖南省新发现有螺区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新发现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成因及探讨防治对策。方法:根据1999-2000年螺情、病情调查资料,分析钉螺的地理分布、螺种、密度、钉螺来源、传染源输入及疫区的形成。结果:2年新发现有螺区20处,累面积622.73hm^3,其中,光壳钉螺6处,肋壳钉螺14处。活螺平均密度最高83.00只/框,最低0.01只/框,另有5处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来源有漏查、查漏以及顺水流和人为扩散。结论:有适于钉螺的孳 生环境,加上人、畜传染源进入有螺地带而形成血吸虫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通江河道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的应用价值,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对主河道深埋有螺土灭螺,混凝土护坡,支河道持续药物喷洒灭螺,人畜同步查治血吸虫病,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改变人的行为等综合治理措施,观察综合治理对河坡、河滩钉螺消长的影响,对人畜血吸虫病病情消长的影响和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结果 主河道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钉螺平均密度1998年为6.26hm^2,82.1%和11.7只/框,到2001年已连续2年查不到钉螺。支河道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和钉螺平均密度分别从3.95hm^2、83.2%和15.51只/框下降到3.55hm^2、57.7%和13.32只/框;阳性钉螺面积从2.81hm^2降为0。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从3.9%(COPT环沉率≥3%)降至2.3%,未检出血吸虫病人及“急性感染”病例,未查出血吸虫病畜。接触河水人数从1998年的260人下降到2001年的39人,下降了85.0%。结论 实施通江河道综合治理是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浙江常山县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县有14个乡、279个村流行血吸虫病.历史累计钉螺面积3599.13hm2,累计血吸虫病人60593人。全县于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转入监测巩固阶段,近年来钉螺面积均在10hm2以上,输入性病人时有发现.2006年发现1例输入性急性血吸虫病例,血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为掌握本县残存钉螺的分布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4-2006年钉螺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霞浦县1964年发现血吸虫病流行,是福建省最迟发现的山丘型重疫区。疫区分布在7个乡(镇),历史有螺面积1015.57hm^2。1986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1987~2000年螺情监测虽然每年发现残存钉螺,但面积小、密度低,孤立分散。而2003年之后有螺面积呈较大幅度回升。现将2003~2005年残存钉螺消长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华漕实验区地处上海西郊,原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解放初期河岸钉螺密布,历史有螺面积42万平方公尺,粪检普查阳性率56.0%。经过多年积极防治,螺、病情逐年下降,1970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螺情仅有个别残存螺点出现,粪检阳性率降至2.1%。经过巩固扫尾,1977年市组织考核验收,宣布消灭血吸虫病。此后转入监察,以巩固成果。  相似文献   

17.
宁海县属山丘型血吸虫病轻流行区·全县原有8个乡(镇),104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累计有螺面积168.7万m2,病人3952入,经过30多年的积极防治,1992年经省考核达到部颁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93年一1996年进入巩固监测阶段。1方法1.1螺情监测1.1.1普查每年春季采用5m机械设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霞浦县属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1986年全县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987年进入血吸虫病巩固监测阶段,残存钉螺分布于4个螺点,面积290m2。1997年上升至4400m2。近10年来,虽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灭螺措施,并取得一定效果,但钉螺增长蔓延速度仍较快,至2005年11个螺点面积达178300m2。现将2004~2007年螺情监测情况以及灭螺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宿松县钉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2021年宿松县螺情资料,统计钉螺面积、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等指标,分析全县及不同类型流行区钉螺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 2010—2021年,宿松县钉螺面积为1 672.60~2 171.57 hm2,总体平稳,其中江滩型流行区钉螺面积为985.74~1 235.64 hm2,波动较小;湖沼型流行区钉螺面积为181.44~284.78 hm2,呈下降趋势;内陆型流行区钉螺面积为399.77~750.02 hm2,呈上升趋势。全县活螺密度为0.16~0.75只/0.11 m2,活螺框出现率为5.11%~11.78%。江滩型流行区和湖沼型流行区活螺密度相对平稳,内陆型流行区活螺密度呈现先降后升趋势;不同类型流行区活螺框出现率年度波动较大。2013年起全县未再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 宿松县螺情总体平稳,但内陆型流行区螺情有扩散趋势,今后应重点加强内陆型流行区钉螺监测与控制工作,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20.
玉山县曾是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重疫区,钉螺感染率在某些螺点高达22%,通过多年的防治,至1999年底,全县尚有20个乡(镇、场),80个行政村有残存螺点276个,面积326565m^2。1998~1999年全县共发生急性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急血)11例。为提高防治效果,控制急血发生,开展了对所有螺点感染性钉螺的调查。掌握了血吸虫病易感地带,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