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糖蛋白抗原72-4(CA72-4)与炎性介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初次就诊的直肠癌患者148例,回顾分析CEA、CA72-4、SAA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联以及联合检测CEA、CA72-4、SAA的临床价值。结果炎性介质SAA与肿瘤标志物CA72-4和CEA的相关系数分别0.582和0.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CA72-4、CEA和SAA的浓度随着病理TNM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均P<0.01);血清CA72-4、CEA和SAA的浓度在T3T4高于T1T4高于T1T2(均P<0.01);血清CA72-4、CEA和SAA的浓度在N1T2(均P<0.01);血清CA72-4、CEA和SAA的浓度在N1N2高于N0(均P<0.01);血清CA72-4、CEA和SAA的浓度在M1高于M0(均P<0.01);三者联合检测对结直肠患者诊断的灵敏度(87.84%)高于CA72-4+CEA(72.97%)、CA72-4+SAA(82.43%)、CEA+SAA(77.02%)。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血清CA72-4、CEA和SAA有异常表达,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CA72-4、CEA和炎性介质SAA对筛选结直肠癌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并发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临床特征。方法 观察1991-01~2003-12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诊治的737例SAA患者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并发SAA患者(21例,Ⅰ组)所占比例,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探讨慢性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和HBV抗体阳性组(23例,Ⅱ组) ]并发SAA与SAA对照组(42例,Ⅲ组)在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及疗效和预后方面的异同。结果 (1)慢性乙型肝炎并发SAA占同期SAA的比例为2. 8%。(2) 3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特征差异无显著性。(3)治疗后Ⅰ组患者血象、骨髓象恢复晚于Ⅱ、Ⅲ组。( 4 )Ⅰ、Ⅲ组患者CD 8 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Ⅱ组(P<0 .05,P<0 .01)。(5)3组患者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SAA患者经免疫抑制治疗后造血功能恢复较慢;SAA合并HBV抗体阳性者T亚群异常较轻;慢性HBV感染未显著影响SAA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冯明  李华  彭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4):1069-107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浓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复合体厚度(IMT)的关系。方法2005年1月至7月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0名健康体检者和69例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高敏感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IMT,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每个受试者的血清SAA质量浓度。结果T2DM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清SAA明显升高[3·08(2·1~5·06)mg/L与1·37(1·07~1·86)mg/L,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AA与IMT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C)、空腹血糖(FPG)分别呈正相关,P<0·01。糖尿病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98±0·23)mm与(0·73±0·19)mm,P<0·01]。在IMT与基本生化指标及血清SAA之间的多组分析显示年龄、SAA和降低的HDL-C与IMT的升高有独立的相关性,且危险系数年龄>SAA>降低的HDL。结论SAA和颈动脉IMT密切相关,提示SAA和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有关,也是亚临床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大剂量环磷酰胺(HDCTX)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可行性.方法 对3例SAA患者行HDCTX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SAA患者接受HDCTX治疗结束后,1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死亡.未见明显不良反应.随访至今(53.5个月)未见复发及继发克隆性疾病.结论 HDCTX可能是治疗SA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根据绒毛膜羊膜炎孕妇早产患儿出生时的脐带血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并发和不并发新生儿败血症的早产儿各12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母亲均患有绒毛膜羊膜炎),检测比较两组患儿出生时脐带血SAA和CRP水平,分析根据SAA和CRP水平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SAA和CRP水平与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以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脐带血的SAA、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儿脐带血SAA水平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为88.3%,特异性为78.3%,阳性预测值为80.3%,阴性预测值为87.0%;根据患儿脐带血CRP水平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为65.8%,特异性为41.7%,阳性预测值为53.0%,阴性预测值为54.9%;根据患儿脐带血SAA、CRP水平联合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69.2%,阳性预测值为73.0%,阴性预测值为80.5%。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患儿脐带血SAA、CRP水平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0.732,0.655),SAA、CRP水平与PCIS评分呈负相关(r=-0.722,-0.558)。结论根据患儿脐带血SAA、CRP水平联合诊断新生儿败血症能获得较好临床效果,同时也能对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反应性全身淀粉样变性发生于慢性炎症时,大部分患者有肾病表现。淀粉样蛋白纤维源自于循环急性期反应物血清淀粉样A蛋白(SAA),作者研究了AA淀粉样变性患者SAA产物、淀粉样蛋白负荷与临床转归的关系。 方法 对80例患者进行12~117个月的研究,每月测定1次血清SAA浓度。每年分析1次内脏淀粉样蛋白沉积。前瞻性研究患者受累器官功能及存活率。80例患者中青少年风湿性关节炎38例(48%),风湿性关节炎18例(23%),家族性地中海热7例,慢性败血症7例,牛皮癣性关节炎3例,Castleman病2例,克罗恩病2例,多发性结节性关节炎1例,家族性爱尔兰热1例,Muckle-Wells综合征1例。对这些炎症性疾病给予最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环孢菌素A长程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环孢菌素A(CsA)长程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的疗效。方法 采用CsA为主方案治疗SAA 3 9例。比较治疗 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的疗效 ,评估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总有效率为45 5 % ,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的有效率分别为 19 1%、45 0 %、5 6 3 %、83 3 %。SAAⅠ患者的早期病死率明显高于SAAⅡ患者 (P <0 0 1)。主要副作用为牙龈增生、多毛、痤疮、手震颤及肝肾功能异常 ,调整用药剂量患者均能很好耐受。结论 延长CsA的治疗时间能明显提高疗效 ,而不增加副作用 ;CsA可作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ANC) >0 2× 10 9/L的SAA特别是SAAⅡ病人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3例)、健康体检者(30例)SAA和APN水平。将STEM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干预组(n=31)和阿托伐他汀40 mg干预组(n=32),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SAA和APN水平。结果干预前SAA水平在2 0 mg组和4 0 mg组均比健康组高,APN水平在2 0 mg和4 0 mg组比健康组低(P<0.05);2周后SAA在20 mg组和40 mg组均较干预前降低,APN在20 mg和40 mg组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后40 mg组与2 0 mg组比较SAA和APN的浓度变化幅度更大(P<0.0 5)。STEMI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478,P<0.05)。结论 STEMI患者SAA水平升高,APN水平降低;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可降低SAA浓度,升高APN浓度;大剂量可使SAA和APN浓度变化更大。  相似文献   

9.
雷华  李永琦  游晶 《传染病信息》2007,20(2):121-122
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月收治艾滋病患者139例,继发败血症1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余喆  葛林阜  黄宁 《山东医药》2007,47(4):9-11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例急性SAA患者进行NAST,预处理采用小剂量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后采用环孢菌素、骁悉、抗CD25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复合扩增技术检测供者植入情况。结果10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功能获得快速重建;8例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均未植入,但自身造血亦获得安全重建。发生急性GVHD1例,慢性GVHD2例,严重感染性休克、间质性肺炎、败血症各1例均治愈,突发心衰死亡1例,造血重建失败并发感染死亡2例。结论改良NAST疗效肯定、植入率高、并发症少、造血功能恢复快,是治疗SA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淀粉样蛋白A(SAA)对于2型糖尿病(T2DM)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T2DM伴OSAHS 25例、单纯OSAHS组36例及同期3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三组人群均接受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检测血清MCP-1、SAA水平,比较三组上述指标差异。T2DM伴OSAHS组根据MMSE评分进一步分为认知障碍组及无认知障碍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CP-1、SAA水平对于T2DM伴OSAHS患者认知功能损伤诊断的灵敏性及特异性。以T2DM伴OSAHS无认知障碍组为对照,研究血清MCP-1、SAA暴露水平与T2DM伴OSAHS患者认知障碍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伴OSAHS组、单纯OSAHS组血清MCP-1、SAA水平明显增高,MMSE总分明显降低,其中,T2DM伴OSAHS组MCP-1、SAA水平增高更显著,MMSE总分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CP-1、SAA水平预测认知功能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1(95%CI为0.600~0.882)、0.751(95%CI为0.681~0.8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CP-1、SAA暴露水平与T2DM伴OSAH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T2DM伴OSAHS患者暴露水平越高,其认知障碍风险越高(OR=4.876、2.500)。结论血清MCP-1、SAA水平参与T2DM伴OSAH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血清MCP-1、SAA水平升高,增加了T2DM伴OSAHS患者的认知障碍风险。  相似文献   

12.
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骨髓显像与预后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利用99Tcm 硫胶体骨髓显像对不同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显影骨髓进行半定量分析 ,并探讨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观察 2 7例重型再障 (SAA)及 2 5例慢型再障 (CAA) 99Tcm 硫胶体全身骨髓显像分布类型 ,按骨髓分布及活性分级计算显影骨髓量值 (M ) ,一年内重复显像并随访 3年。结果 :SAA全身骨髓分布不均匀及灶状增生现象少见 ,骨髓不显影及总量减少者占 73 .1 % ,SAA Ⅰ型及SAA Ⅱ型骨髓M值分别为 1 .39±1 .68;1 .81± 2 .0 2 ,均明显低于CAA(3 .91± 1 .39;t =5 .2 5及 4 .2 0 ,P <0 .0 0 1 ) ,1年内骨髓分布类型及显影骨髓量无明显改变。当M值 >3时 ,患者 3年治疗有效率为 80 .0 % ;当M值≤ 3时 ,患者 3年治疗有效率为 1 4 .8% ;M值≤ 1时 ,患者死亡率占 93 .3 %。结论 :结合M测定及显像骨髓分布特点有助于再障分型的进一步确定 ,并对估计患者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硫化氢(H2S)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0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入院后28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83例)和死亡组(19例),另选择4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SAA、H2S水平,分析不同预后患者血清SAA、H2S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 II)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SAA、H2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生存组患者血清SAA、H2S水平及APACHE II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均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血清SAA≥72. 25 mg/L、血清H2S≥69. 28μmol/L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清SAA与H2S水平均升高,高血清SAA与H2S水平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本研究探讨SAA1表达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预后的相关性,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性表达。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110例患者和健康体检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50人,不稳定心绞痛组(UA组)32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28人,正常组(CON组)30人;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分为发病当天(AMI0组)及入院7天组(AMI7组),对比各组间SAA1指标的差异性。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化验检查。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HDL-C及BNP水平与急性心梗组SAA1水平的相关性;同时初步探究SAA1水平与心梗后心功能不全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AMI组SAA1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UAP、SAP、CON组),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UA组SAA1水平明显高于CON组,且高于SAP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47,P=0.009); SAP组与CO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7)。 BNP升高水平同AMI组中SAA1水平具有明确正相关(r=0.421,P=0.045);HDL-C水平同AMI组中SAA1水平具有明确负相关(r=-0.445,P=0.033);而LDL-C及cTnI同AMI组中SAA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r=0.015,P=0.945;r=-0.171,P=0.436)。AMI0组SAA1水平明显高于AMI7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SAA1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与健康人群中存在明显差异。在急性心梗组中SAA1升高水平与BNP呈正相关,提示心梗后心衰风险升高。 SAA1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发病当天及7天后存在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正>粒细胞缺乏伴口腔溃疡临床常见,特别是接受放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口腔溃疡合并感染,除局部感染表现外,其引起同源性败血症的案例少见。我们报告粒细胞缺乏伴口腔溃疡继发同源性败血症患者2例如下。1病例资料例1,女,22岁,因"牙龈出血1周"入院,确诊为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行强化免疫抑制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环孢菌素 (赛斯平 ,CYS)联合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 (ALG)或单用AL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患者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 119例SAA患者分别采用ALG加CYS和单用ALG两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随访 5年并对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LG加CYS组的 5年有效率为67.2 % ( 41/ 61) ,长期生存率为 70 .4% ( 43 / 61) ;ALG组 5年有效率为 40 .3 % ( 2 8/ 5 8) ,长期生存率为 3 6.2 % ( 2 1/5 8) ,ALG加CYS组的总有效率及长期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后者 ( χ2 =4.3 76,P <0 .0 5 ;χ2 =14.0 5 9,P <0 .0 1) ,且联合应用无不可逆性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YS是纠正SAA患者免疫功能异常的有效药物 ,促使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联合应用ALG是治疗SAA的理想治疗方法 ,CYS是减少SAA复发、提高ALG疗效的必需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搜集肺癌31例,良性肺病27例,健康体检者22例。采用免疫吸附法检测SAA、化学发光法检测CEA、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SE和CYFRA21-1。结果肺癌组、良性肺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SAA中位数分别为32.4 ng/ml、31.62 ng/ml、9.89 ng/ml。肺癌组和良性肺病组SAA水平均高于健康组,但肺癌组和良性肺病组间SAA水平无差异。肺癌组和良性肺病组比较,只有CEA和CYFRA21-1的ROC曲线下面积0.7。不同病理类型、分期的肺癌患者SAA水平无差异,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SAA更高。结论 SAA的临床诊断意义低于传统的肿瘤标志物,仅能区分肺癌患者是否发生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影响及调脂作用与安全性。方法选择人院具有缺血性胸痛、冠状动脉造影异常临床诊断UAP患者41例,随机分组:①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20mg治疗组20例;②常规治疗加辛伐他汀40mg治疗组21例。另选1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UAP患者治疗前、辛伐他汀20mg和40mg治疗2周后及对照组外周血SAA和血脂水平。SAA用ELISA法检测,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UAP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后,40mg组TC、LDL-C的水平较20mg组低[(4.73±0.44)mmol/L和(5.05±0.34)mmol/L,(2.96+0.27)mmol/L和(3.16±0.29)mmol/L,P均〈0.05];40mg组血清SAA水平下降更为显著[(1600±257)ng/ml和(2479±365)ng/ml,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AA浓度与患者较高的TC、LDL—C、HDL—C和TG的基线值无相关性(r=0.133,P=0.329;r=0.196,P=0.148;r=0.154,P=0.257;r=-0.168,P=0.216,P〉0.05)。结论①UAP患者血清SAA水平明显升高;②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SAA水平,且与TC、LDL—C降低水平无相关性。SAA降低程度可能与辛伐他汀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与冠心病 (CHD)及CHD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微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SAA的血浆浓度。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亚组和稳定型心绞痛 (SAP)亚组SAA血浆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ACS亚组SAA血浆浓度高于SAP亚组 (P <0 .0 1) ;比较CHD危险因素导致CHD发生的危害性 ,SAA >CHD家族史 >TC >吸烟指数 >高血压史。结论 :CHD患者SAA血浆浓度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 ,导致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TNF-α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情稳定后肿瘤坏死因子 (TNF-α)水平升高对 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1998-0 8~ 2 0 0 1-0 1的 AMI患者 13 4例 ,随访 3~ 3 2个月 ,将随访期内发生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死亡的患者 3 4例作为事件组 ,同时 ,在随访期内未发生冠心病事件的患者中选取与事件组年龄、性别配对的患者 3 4例作为对照组 ,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及存在明确的炎症病变者。 AMI患者发病后 4~ 8周抽静脉血加入 EDTA后分离血浆 ,用 EL ISA法检测血浆中 TNF-α含量。同时检测 CRP及 SAA。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比较 ,事件组有糖尿病者多于对照组 (P>0 .0 5) ;其余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事件组血浆 TNF-α及 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 .0 5) ,而 SAA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AMI后血浆 TNF-α及 CRP水平持续升高患者可能提示其具有较高的冠心病事件发生率 ,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