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测定与维护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12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分别采用德国产Hi-LoTM专用气囊测压表测压和凭经验、手感外气囊硬度来观察气囊压力变化,检测注气后 2 h、4 h、6 h、8 h气囊压力变化.[结果]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测压精确度和敏感度明显高于经验法,且能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注气后 4 h、6 h压力变化与注气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监测气囊压力安全、有效,注气后 4 h~6 h需补充气量,而不应常规放气,以发挥气囊的最佳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蒨  张萍  李莉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142-1144
目的 探讨如何有效监测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更精确、更敏感地测量压力变化,以保证气囊压力在正常有效范围内.方法 选择90例ICU病区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德国产Hi2Lo TM专用气囊测压表测压和触摸法、估测法手感外气囊硬度来观察气囊压力变化,检测注气后2h、4h、6h、8h气囊压力变化.结果 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测压,精确度和敏感度明显高于经验法,且能有效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注气后4h、6h压力变化与注气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采用专用气囊测压表监测气囊压力安全、有效,注气后4~6 h需补充气量,而不应常规放气,以发挥气囊的最佳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鹏 《全科护理》2012,10(24):2295-2296
带囊气管导管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使用可以减少漏气,从而减少更换气管导管的几率并保证正常的吸入潮气量;减少误吸,从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此外还可以使呼吸末二氧化碳、潮气量、肺顺应性的监测更加准确[1]。带囊气管导管广泛应用的同时,正确管理气囊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笔者从气囊内压力影响因素、气囊充气方式、压力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综述,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检测和定时放气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气囊是否需定时放气.方法对55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德国产VBM专用气囊测压表检测注气后2 h、4 h、6 h气囊压力变化;用一次性注射器回抽法,检测注气后2 h、4 h、6 h气囊余气量变化.结果注气后2 h压力和余气量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注气后4 h、6 h压力和余气量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气后4 h压力开始降低,余气量逐渐减少,主张注气后4 h需检查气囊,补充气量,而不应放气,以发挥气囊的最佳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如今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已经广泛用于ICU危重症患者,是ICU主要的生命支持技术之一。气管内导管气囊压力的科学管理是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部分,既要阻断气囊与气管壁间的漏气,又要防止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性损伤。机械通气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后口咽部污染分泌物、胃内反流物易在气管内导管气囊上积聚,通过气囊与气管周围缝隙误吸入下呼吸道,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ent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于ICU提高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合格率的积极影响,服务于临床。方法成立品管圈,设立"提高ICU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合格率"为主题,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本院ICU所有需要人工气道通气患者,2015年12月所有ICU患者为A组,2016年1~5月所有ICU患者为B组,观察A组人工气道通气中气囊压力合格率、因气囊原因产生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对B组执行改进措施并观察记录气囊压力合格率。结果 A组气囊压力合格率28.46%;B组为50.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有助于提高ICU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合格率,应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2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2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自身对照法测100例患者人工气道气囊压力:采用普通血压计与德国产VBM专用气囊测压表测量,比较测定的结果。结果 资料经统计学检验,Z值=-1.300,P值=0.194,P〉0.05,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普通血压计同样可准确测定人工气道气囊压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连续监测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建立其压力衰减的数学模型,探讨气囊压力的最佳监测频率。方法选取呼吸重症监护室辅助通气患者158例,根据指南推荐的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最高限,调整压力到30 cmH2 O,采用PORTEX压力监测表,每小时监测并记录实际压力,基于测得的压力数据,使用曲线拟合法建立压力衰减数学模型,计算获得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合适频率。结果取每小时测取的气囊压力平均值做曲线拟合,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得出最佳间隔时间为4.24 h;取每小时测取的气囊压力的下限做曲线拟合,则得出最佳间隔时间为3.06 h。结论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至少间隔4.24 h监测并校正气囊压力一次;若基于更为安全的角度考虑,以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应间隔3.06 h监测并校正气囊压力一次。  相似文献   

9.
经检索万方、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10年至2018年,检索大约200余篇有关文献,分析汇总了影响气囊压力管理的相关因素,包含插管及套管的型号、插管留置时间、声门下吸引、体位、呼气末正压等方面,临床上也是围绕上述影响因素进行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其重点在于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塞重症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最佳时间。方法将120例机械通气的脑梗塞重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设校正后每2h(A组)、每4h(B组)、每6h(C组)、每8h(D组)为监测气囊压力的时间并进行压力校正。结果气囊压力监测结果A组(24.20±1.92)cmH2O、B组(23.90±2.03)cmH2O、C组(23.50±1.84)cmH2O、D组(20.20±1.56)cmH2O;D组压力值低于正常值和其它3组。结论应每6h为脑梗塞重症患者进行一次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并进行压力的调整,防止由于气囊压力过低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相似文献   

11.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气管导管设置气囊这一装置的目的在于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预防口咽部分泌物进入肺部,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现临床使用可吸引式气管导管进行持续或间断声门下吸引是一种新的可靠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方法。气囊压力过低会出现气道漏气,影响呼吸机通气,导致口咽部病原菌自由地进入下呼吸道[1];而气囊过度充气容易导致气道损伤[2]。由于影响气囊压力的因素很多,保持一个恒定的气囊压力是非常有益的,但是维持气管插管病人适度的气囊压力,是护理工作中一项艰巨的任务。气管内导管的气囊及压力的研究已成为许多体外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焦点,气管内气囊压力的影响因素很多,国内外学者都对这一方面也也做了相关研究,现将影响因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工气道气囊必须充气,目的是封闭气道,但过度充气后的气囊会使气管黏膜缺血、糜烂甚至坏死等[1],因此,充气时最好有测压装置[2],以调整气囊压力在合适的范围。但目前测定气囊压力的专用气囊测压表没有普遍配置,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因此寻找其他的测压方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200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降低人工气道病人气囊压力监测错误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进行现况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应用PDCA原则实施各项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人工气道病人气囊压力监测错误率由改善前的81.73%降到了19.85%,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对人工气道病人气囊压力监测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可有效降低人工气道病人气囊压力监测错误率,同时改善工作流程,提高气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人工气道气囊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人工气道是保障危重病人呼吸道畅通、机体氧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泄的重要措施,并作为临床连接呼吸机实行正压通气的主要方式。在实行机械通气时,需将气管导管或气切套管气囊充气以封闭  相似文献   

15.
吞咽反射对ICU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影响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芳琴  赵静月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1957-1958
目的观察吞咽反射对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有无影响。方法应用PORTEX专用气囊压力监测表进行首次气囊校准后,分别于校正后2 h4、h6、h、8 h连续监测有吞咽反射组和无吞咽反射组的气囊压力。结果校正后2 h,两组患者的气囊压力经统计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校正后4 h两组患者的气囊压力经统计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于收入ICU治疗的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病人(尤其是吞咽反射存在的病人),应该在气囊测压表的监测下,每隔4 h注气校正一次,才能防止套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患者11例,将人工气道气囊连接三通,三通一端连接气囊压力表,另一端接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并连接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气囊压力。每小时记录两种监测方法所测得的气囊压力值,比较两者差异。分别将压力传感器置于气囊水平,高于气囊10cm、20cm、50cm及低于气囊10cm、20cm、50cm,监测气囊压力,分析压力传感器位置对监测的气囊压力的影响。结果一次性压力传感器监测的气囊内压力略低于气囊压力表监测的气囊压力。一次性压力传感器位置在气囊上下50cm内对测得的气囊压力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可以准确、持续监测人工气道的气囊压力。  相似文献   

17.
人工气道是保障危重患者呼吸道畅通,机体供氧需求与二氧化碳排出的重要措施,是连接呼吸机实行正压通气的主要方式。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气囊压力的管理又是气囊管理的重要部分。气囊压力过高可引起气管黏膜水肿、淤血和缺血,出现黏膜糜烂、溃疡;气囊压力过低出现气道漏气,不能保证患者的有效潮气量,现将近几年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管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人工气道气囊可以固定气管插管、密封气道、避免漏气和误吸等,但伴随着诸多并发症,如漏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气管黏膜缺血坏死、声门下狭窄及气管破裂等。气囊压力与气道并发症密切相关,且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材质、体位、机械通气、气囊位置、导管型号、护理操作、导管使用时间等。如何将气囊压力控制在目标水平范围成为研究的重点,近年来许多学者自主研制压力监测装置进行气囊压力监测,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文章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新进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气囊压力连续监测的方法探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连续监测重症监护病房有创呼吸机治疗的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病人气囊压力的变化。方法采用专用的PORTEX气囊压力监测表,通过首次气囊压力校正后,分别于校正后2 h、4 h、6 h、8 h连续监测患者气囊压力。结果首次气囊压力校正后2 h、4 h、6 h8、h,患者气囊压力分别为(2.85±0.23)kPa,(2.00±0.35)kPa,(1.81±1.98)kPa以及(1.77±0.00)kPa。校正后6 h参与气囊压力测量人数降为初始测量人数的50%,校正后8 h参与气囊压力测量人数则降为初始测量人数的12.5%。结论对于收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病人,应该至少每隔4 h注气校正一次,才能防止套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老年危重病人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理研究》2005,19(1):105-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