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急诊会诊的疾病分布。  方法  回顾2010年3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会诊医师处理的急诊会诊病例, 分析疾病分布情况及特点。  结果  内分泌急诊会诊患者共196例, 会诊病例最常见为电解质紊乱(69例, 35.2%), 其次为甲状腺疾病(56例, 28.6%)和糖代谢异常(49例, 25.0%)。电解质紊乱以低钠血症最为多见(65.2%)。冬春季节内分泌急诊会诊病例(110例)多于夏秋季节(86例), 电解质紊乱患者比例也高于夏秋季节(39.1%比30.2%)。重症医学科急诊会诊患者中, 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占28.6%。  结论  内分泌急诊会诊疾病谱发生一定变化, 电解质紊乱在内分泌急诊会诊中占重要地位, 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情况。  方法  分析1例成人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患者临床资料, 对患者及其家系线粒体病相关基因应用NimbleGen固相芯片进行目标区域捕获测序。  结果  该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假性胃肠梗阻、脑白质病、恶液质、周围神经病、眼外肌无力及多种代谢紊乱。基因检测发现TYMP基因c.217G>A纯合突变为该患者的致病突变, 患者父母(近亲婚配)及姐姐均为该突变杂合子, 该突变为新发突变。  结论  经基因检测确诊TYMP基因新发突变致成人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近距离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及内分泌治疗对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  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收治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患者132例, 其中局部高危患者97例, 局部中、低危患者35例。通过门诊随访, 监测患者术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水平, 记录患者出现生化复发、进展至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或肿瘤远处转移、死亡等事件, 了解患者无生化复发生存率(biochemic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bPFS)、疾病特异性生存率(cause-specific survival, CSS)及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  结果  132例患者bPFS、CSS、OS分别为83.3%、91.7%、84.8%, 局部高危患者为81.4%、88.7%、81.4%, 局部低、中危患者为88.6%、100%、94.3%。局部高危患者bPFS及OS与局部低、中危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3, 0.098);而局部低、中危患者CSS明显高于局部高危患者(P=0.037)。按不同Gleason评分、TNM临床分期、术前PSA水平分别分组, 各组患者间b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4, 0.537, 0.850)。  结论  对于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 近距离治疗联合外放射治疗或内分泌治疗可有效控制PSA水平并延缓生化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输血现状, 并提出应对策略。  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2015年1月至10月各病区临床输血情况进行分析, 并与2014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本院急诊科用血主要集中在急诊治疗室, 其红细胞输注量占急诊科总输注量的65%, 血浆输注量占28%, 血小板输注量占78%, 输血患者多为慢性病患者; 2015年1月至10月较2014年同期人均(红细胞、血浆和单采血小板分别为6.02 U比5.10 U、8.26 U比7.37 U、2.48 U比2.08 U)、次均(红细胞、血浆和单采血小板分别为3.07 U比3.04 U、6.80 U比6.23 U、1.21 U比1.16 U)输血量均有所增加。  结论  诸多因素造成急诊治疗室用血量大, 今后应严格把握输血指征, 践行合理用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北京协和医院单次住院红细胞用量超过20 U外科手术患者的用血情况, 以探讨合理用血策略。  方法  2015年1月至10月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单次住院红细胞用量超过20 U的患者27例, 收集其临床资料, 对围术期及术中成分输血情况和患者结局进行分析。  结果  27例患者中, 男性22例, 女性5例。27例患者围术期共输注血液制品红细胞867 U, 血浆124 800 ml, 血小板50治疗量。围术期红细胞用量20~29 U 15例(55.6%), 最高用量92 U。术中累计输注红细胞334 U, 占围术期总输注量的38.5%;术中输注血浆32 000 ml, 占围术期总输注量的25.6%。平均住院时间43 d, 其中住院时间 < 7 d者1例(2.3%), >60 d者3例(11.1%)。治疗后顺利出院患者16例(59.3%), 放弃治疗患者5例(18.5%), 死亡患者6例(22.2%)。  结论  术前评估及术前多科全面会诊对于输血决策及病情评估至关重要。术中遇到大量出血时应尽快采取止血措施, 根据出血量科学把握输血时机。同时应加强用血管理, 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的临床和超声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诊治且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24例, 比较这些患者的甲状腺癌及乳腺癌临床和超声特征。  结果  24例患者中9例(37.5%)以甲状腺癌首发, 其中2例(22.2%)在1年内出现乳腺癌; 15例(62.5%)以乳腺癌首发, 其中6例(40.0%)在1年内出现甲状腺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超声表现均多为实性(86.4%和84.2%)、形态不规则(63.6%和94.7%)、纵横比大于1(50.0%和57.9%)、边界不清(63.6%和78.9%)、低回声或极低回声(90.9%和100%)、点状钙化(50.0%和47.4%)、局部丰富血流(50.0%和68.4%)。  结论  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的临床和超声特征与单发甲状腺癌及乳腺癌人群相近, 超声可有效地筛查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 尤其在首发乳腺癌后1年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北京协和医院外籍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住院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疾病构成和临床特点。  方法  通过检索医院信息系统和复习住院病历, 回顾性收集、整理、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住院的外籍和中国港台地区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  结果  共纳入557例患者, 其中男性216例, 女性341例; 平均年龄45.5岁, 其中30~59岁患者居多, 共379例(68.0%)。患者来自于7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 来源前3位分别为美国(123例, 22.1%)、加拿大(66例, 11.8%)和澳大利亚(45例, 8.1%)。557例患者罹患247种疾病, 前3位疾病分别为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124例, 22.3%)、肿瘤(78例, 14.0%)、消化系统疾病(65例, 11.7%); 187例(33.6%)急诊入院。疑难及急重症患者103例(18.5%), 29例(5.2%)曾转入转出重症监护病房。557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1 d。281例(50.5%)经治疗后痊愈, 273例(49.0%)好转, 3例(0.5%)死亡。  结论  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外籍及中国港台地区住院患者年龄跨度大、地域来源广泛、病种丰富、疑难急重症患者多, 除需要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外, 更需要医务人员具有流利的外语水平、全面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识别危重患者的能力, 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 提供高效、优质的涉外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前静脉预注维库溴铵对芬太尼诱发咳嗽(fentanyl-induced cough, FIC)的抑制效果。  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 维库溴铵预注组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1 mg/kg, 均采用左侧肘正中静脉注射; 两组均于5 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 注射时间2 s。记录两组患者咳嗽发生的次数和出现时间, 并根据咳嗽发生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在注射生理盐水或维库溴铵时、注射芬太尼时及注射后1、2 min分别记录血压、心率、呼吸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两组比较, 维库溴铵组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21.3%, 17/80)明显低于对照组(42.5%, 34/80)(P=0.004);维库溴铵组芬太尼诱发中度和重度咳嗽患者为35.3%(6/17),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5.9%(19/34)(P < 0.005);咳嗽出现时间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维库溴铵预处理能有效降低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寄生虫感染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变化特点。  方法  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并明确诊断为寄生虫感染的患者87例, 收集其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感染寄生虫种类及临床受累系统的相关情况。  结果  87例寄生虫感染患者中, 33.3%(29/87)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升高, 14.9%(13/87)的患者绝对计数明显升高(> 1.5×109/L)。卫氏并殖吸虫(100%)、血吸虫(83.3%)及华支睾吸虫(57.1%)是引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最常见三种寄生虫。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受累后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最为常见, 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患者分别占85.7%及50.0%, 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明显升高的患者分别占28.6%及33.3%。  结论  寄生虫感染患者中, 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患者比例随感染寄生虫种类或主要受累脏器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当遇到高嗜酸细胞血症患者时, 应注意寄生虫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门诊处方采样数据,分析三甲综合医院中医药处方情况。  方法  调取北京协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2015年7月1日至9月30日所有门诊处方,对门诊和中医科的处方数、条目数、金额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  结果  中医科中药饮片处方数占全院中药饮片处方总数的92.46%,中医科中成药处方数占全院中成药处方总数的14.35%。全院中药饮片处方和中成药处方之和占全院门诊处方总数的18.72%,处方金额占比为12.39%。中医科共有6个诊区,中医科普通门诊的处方数远高于其余5个。  结论  中医科是中药饮片的最主要处方科室。85.65%的门诊中成药由西医科室开具使用,存在使用盲目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的认识,以避免或减少误诊。方法对2007年6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误诊的9例(9眼)ARNs的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主诉、眼部体征、检查项目和初始诊断。结果本组分别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4例,全葡萄膜炎2例,急性结膜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及视网膜血管炎各1例。误诊时间为3~28d,平均(15.0±9.5)d;就诊次数为2—6次,平均(3.7±1.2)次。本组9例中有7例眼压升高,范围在22~38mmHg,6例系统应用了糖皮质激素,平均(8.2±2.4)d。确诊后所有病例均予抗病毒治疗,同时3例实施外路视网膜光凝术,5例行玻璃体切割术。随访3个月-2年,2例发生视网膜脱离,4例视力恢复,3例视力下降。结论ARNs易误诊为葡萄膜炎等,临床接诊眼压增高、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眼部病情仍加重者,应警惕ARNs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应用状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34例抑郁症、27例双相情感障碍及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应用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抑郁症以单一用药为主(94.1%);双相情感障碍在应用情感稳定剂治疗的基础上常联合抗抑郁药物(37.0%)或抗精神病药(37.0%)治疗;精神分裂症单一用药占51.1%,联合用药占48.9%。结论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用药均符合精神药理学规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心境障碍患者应付方式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32例单相抑郁患者及55例双相障碍患者(抑郁相34例,躁狂相14例,混合相7例)进行调查。结果单相抑郁患者与双相障碍患者(包括所有临床相)、双相障碍抑郁相患者与双相障碍混合相患者的应付方式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相障碍抑郁相患者与双相障碍躁狂相患者在应付方式的解决问题(t=-2.869,P=0.006)、求助(t=-2.443,P=0.018)、自责(t=2.461,P=0.018)、退避(t=2.870,P=0.006)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相抑郁以及双相障碍抑郁相和混合相患者采取应付方式以混合型居多,分别占50.00%、41.18%和42.86%。双相障碍躁狂相患者采取应付方式以成熟型为主,占64.29%。结论心境障碍患者的应对方式与情绪状态有关,与疾病类别无关。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进行区别对待,指导患者搁置问题,以及采取积极引导等方式来提高患者的应对技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滋阴活血法治疗反复发作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3年5月进行治疗的反复发作性葡萄膜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滋阴活血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愈12例(48.0%)、好转5例(20.0%)、有效5例(20.0%)、无效3例(12.0%),对照组治愈7例(28.0%)、好转3例(12.0%)、有效6例(24.0%)、无效9例(36.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8.0%显著高于对照组64.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61,P0.05)。研究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活血法治疗反复发作性葡萄膜炎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与西药合用能够显著控制炎症,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特点、预防以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36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瘘(Miles)术后结肠造瘘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肠造瘘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特点以及防治措施。结果结肠造瘘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1%(30/136),其中66.7%(20/30)的并发症发生在术后1年内。经统计分析发现:结肠造瘘口术后并发症与腹壁外段造口肠管长度〈2cm(P=0.016)、腹壁切口直径〈3cm(P=0.017)、年龄≥60岁(P=0.084)、体型肥胖/消瘦(P=0.030)、伴发疾病(P=0.021)相关。结论结肠造瘘口并发症有较高的发生率,与手术方式、患者年龄、体形及有无伴发疾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诊断特点、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2011年收治的23例软骨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软骨母细胞瘤患者中胫骨上端11例(47.8%),股骨下端8例(34.8%),股骨上端3例(13.0%),肱骨上端1例(4.3%)。给予囊内切除20例,边缘或广泛切除3例。平均随访时间为42.6个月,有1例复发,复发者为囊内切除术后,复发率为4.3%。边缘或广泛切除术后无复发,但患者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结论:软骨母细胞瘤的发生多见于青少年,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对合并HBV感染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42例行手术切除的合并HBV感染H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为单纯手术切除;B组22例,为手术切除后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观察两组的肝功能、HBV DNA清除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肝癌术后复发时间和生存时间.结果 术后6个月B组较A组白蛋白有明显升高(P〈0.05),ALT和AST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1年B组较A组白蛋白亦有明显升高(P〈0.05),总胆红素有明显下降(P〈0.05);ALT和AST有极其明显下降(P〈0.01).6个月HBV DNA清除率A组和B组分别为0(0/20)和59.1%(13/22).12个月HBV DNA清除率A组和B组分别为5.0%(1/20)和81.8%(18/22)(P均〈0.01);6个月HBeAg转阴率A组和B组分别为0(0/11)和30.8%(4/13),12个月HBeAg转阴率A组和B组分别为9.1%(1/11)和53.8%(7/13)(P均〈0.05).A组和B组的1年复发率分别为75.0%(15/20)和59.1%(13/22)(P〉0.05);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8.8个月和12.2个月(χ^2=3.621,P=0.057).A组和B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5个月和25.5个月(χ^2=6.305,P=0.012).结论 合并HBV感染的HCC患者手术切除术后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状况,提高术后HBV DNA清除率和HBeAg转阴率,推迟肿瘤复发时间,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r tomography,CT)对老年人胃肠道原发肿瘤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同时予PET-CT和CT检查的23例原发胃肠道恶性肿瘤及55例胃肠道肿瘤术后老年患者,肿瘤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病灶均经病理证实,对比PET-CT及CT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原发灶、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结果。结果 PET-CT对老年人胃肠道肿瘤原发灶诊断准确率为95.7%,CT为77.5%。PET-CT对老年人胃肠道原发肿瘤分期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7%,90.0%,91.7%,81.8%,而CT为58.3%,72.7%,70.0%,61.5%。PET-CT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病灶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83.3%,92.1%,88.2%,CT为43.2%,61.1%,69.6%,34.4%。结论 PET-CT对老年人胃肠道原发肿瘤诊断及术后肿瘤复发转移诊断价值高于CT,为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更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8例甲真菌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4例。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胶囊200mg,口服,2次·d~,连续服用7d.停药21d为1疗程;其中指甲真菌病患者连续服用2个疗程,趾甲真菌病或者指甲合并趾甲真菌病的患者连续服用3个疗程。观察组采用伊曲康唑胶囊联合特比萘芬片间歇冲击疗法治疗,伊曲康唑200mg+盐酸特比萘芬片250ing,口服,1次.d-1,连续服用7d,停药21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对2组的疗效、真菌学治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近期(2011年1—6月)、远期(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真菌学治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临床和真菌学治愈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8.1%,对照组复发率为3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和复发率低等特点,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对甲真菌病发挥协同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肠息肉高频电切后的复(再)发情况。方法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每一年用电子结肠镜进行复查,疑有恶变者每3个月一次,随访时间1~7年,所有病例均取活检送病理。结果110例大肠息肉电切后,复(再)发37例(33.6%);多发性腺瘤59例,复(再)发25例(42.3%);单发腺瘤12例,复(再)发4例(33.3%);大于或等于1cm的腺瘤30例,复(再)发22例(73.3%),小于1cm的腺瘤41例,复(再)发7例(17.1%)。结论大肠息肉高频电切后的复发与大小、病理及是否多发关系密切。术后定期复查很重要,对于大于或等于1cm的多发性腺瘤,建议术后半年至一年内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