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脏腑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以历史语境分析,明末清初以前,中国人所讲的五脏六腑,应当是解剖学意义的脏器。明末清初以后,西方医学开始传人中国,中西医学的碰撞累积到20世纪初,触发了影响深远的中西医大论争。在这种特定背景下,恽铁樵明确提出中医脏腑不是解剖学的脏腑,而是以“四时”气化为特征的理论模型,成为以功能单位阐释中医五脏六腑实质的开端,推动了近代中医理论体系的演变。准确把握人们对中医脏腑概念的认识历史及西方学说传人后人们的认识演变历程,将有助于明确中医脏腑现代研究的意涵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晚清医家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提出的人体理论异于传统中医理论,也异于解剖学,但《医林改错》所载方剂在临床上却确实有效,“方效论错”的悖论提示研究者,王清任的理论不是粗浅的解剖学。通过对《医林改错》的脏腑观念、“气血”观念以及人体理论的仔细分析,王清任的理论被证明尽管背离了传统中医理论的许多观点,但继承了中医理论中核心的“气血”观念,因此仍然属于中医理论范围。对“气血”观念的继承,是“方效论错”的根源。王清任批评传统中医理论、建立新理论的过程中显示的,对现代中医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张介宾医学理论发展的理学背景,认为张介宾将理学哲学范畴体系引入医学研究,以理学的宇宙本体"太极"为逻辑起点,建立了中医理论的哲学本体,将"生机"意义提高至世界本体高度,以《太极图说》为理论模型、"心学"为法,建构中医理论,形成阴阳一体、五脏互藏、肾命学说等理论成果,其医学思想和理论成果的本质特点归结为"形而上"。  相似文献   

4.
解剖学与中医理论的隔阂与融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解剖学与中医理论发展的历史关系。指出古代的解剖在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逐步走向式微,中医理论与解剖学之间的隔阂在近代达到顶峰。这种隔阂是一种历史性的结果,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中医理论可以实现与解剖学的融合,从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蕴含的阴阳规律具体论证了这一问题。在现代条件下,对解剖的反思和排斥已不具有积极意义,建立中医理论的形态学基础是中医理论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中医证素辨证体系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临床过程,也是中医学习与实践的主要难点。朱文锋教授建立的“证素辨证体系”,为中医辨证在完备意义上的临床理解与应用开辟了一条捷径。本文依据朱教授新作《证素辨证学》追溯了证与证素形成的历史特点,剖析了疾病在中西医两种理论体系下的结构性差异,从历史角度解读“证素辨证体系”的合理性,并简述了该体系对中医临床辨证规范的意义和贡献。  相似文献   

6.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教授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一次会议期间关于中医西化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中医理论和医疗技术之间是“道”和“器”的关系,中医理论是“道”,医疗技术是“器”。只要坚持了中医理论,不管什么样的技术,只要能治病,都可以为我所用,所以中医药吸收新技术不是中医西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历代医籍有关论述及黄疸证治的考察和分析表明 ,古代医家虽然能通过解剖实践直观地认识到胆汁贮存于胆 ,但却认为胆汁来源于胃 ,其功能在于“主决断”。那种认为“胆汁来源于肝”,并有“助饮食物消化”功能的说法 ,不仅与中医理论原旨相悖 ,而且也违背了历史与逻辑。探讨并还原中医学关于胆汁来源与功能认识的本来面目 ,对当前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中医辨证规范,应建立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即应建立以脏腑归类为主体的辨证体系。但脏腑辨证中有些证名仍须落实具体病位,以解决中医辨证学中某些概念不清、病位混淆等问题。我认为,根据中医理论基础,很有必要设立“奇恒之腑辨证”(以下简称“奇腑辨证”)。就此略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9.
开发有效、低毒的抗癌中药的有效途径为:①采取药效与毒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原药材、毒性成分(组分)和去毒药材的抗癌效果,建立科学的存效脱毒(减毒)方法。②建立符合中医理论的“抗癌中药癌症毒理实验动物模型”来评价抗癌中药的毒性。③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疗效为中心,确定抗癌新药的“效_毒”关系、建立与中医理论相适应的动物模型及多种靶点筛选模型,开展抗癌中药新药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医理论不仅是几本“经典著作”,历代均有新的创见,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治疗方法。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基础不扎实,发展将受到极大限制。七年制的建立,对打好学生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基础,继承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说,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体健康系统是人体系统的子系统。系统科学注重整体,从宏观层面研究系统的运行规律,这与中医学唯象理论在方法论上是一致的,因此系统科学相关理论可运用于中医理论体系下的人体健康系统的研究。本文介绍了近代系统科学理论之一的协同学及其支配原理和序参量;通过分析中医体质与序参量的关系,指出中医体质是人体健康系统的序参量;运用协同学原理构建基于中医体质的人体健康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解释体质可分论、体病相关论和体质可调论,为建立中医体质学与近代系统科学之间的联系,建立人体健康系统模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藏象学说的演进轨迹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着眼于藏象学说的演进过程,将藏象学说的建构轨迹梳理为创生、实体到功能态的演化以及藏象学说整体系统观念的最后确立三个阶段,揭示了解剖方法对于藏象学说创生的始基作用,分析了从实体到功能态演化的内因和外因等,浓缩地再现了藏象学说的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分析和研究对象的一门哲学学科。本文从科学哲学的角度 ,分理论的逻辑可行性、理论的可检验性和理论的经验解释力三个方面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分析 ,探讨其与科学理论之间的差异以及向科学理论发展的可能性。目的是对从科学哲学这个新的视角审视中医基础理论进行探讨 ,力求发现中医基础理论的某些不足 ,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中医从事医疗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基本思想,又作为重要的理论工具,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各个方面。近现代以来,众多医家学者围绕阴阳学说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查阅了近十年来国内关于中医阴阳学说研究的部分文献,从阴阳起源及历史沿革、史学和哲学的角度、数理和生命科学的角度和q-医经络、臧象、五运六气、养生等角度对阴阳学说进行了简单综述,以期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就中医学整体诊疗模式的临床探索进行理论总结及学术探讨。首先回顾了近年来经典中医学的整体诊疗及其异化,深刻认识到要打破和纠正现代分科诊疗的局限,必须认识和遵循人的生命及其病变的整体性,重振和发展中医学的整体诊疗模式。其次对重振中医整体诊疗的临床探索进行了理论总结,实践证明中医学整体观是中医整体辨证、诊断、调理、养护的理论基础。最后探讨了重振与复兴中医学整体诊疗模式的方法,认为要在系统中医学指导下以天生人观点、元整体观点、系统质观点为核心,发展中医学的现代整体观。并以此为基础,开拓和发展中医的现代化整体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医养生学释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及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创造性地构建了藏象生命理论系统,提出了明确的以治未病为核心的思想原则,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它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蕴涵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理念,不仅是人类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继续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借鉴和依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在应对一些特殊历史时期的重大疾病时,总会有一些医学流派诞生,这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理论。五脏理论就是中医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基础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五脏理论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丰富,日趋完善。时至今日,中医学又面临着新的历史考验,承载着重大责任。在新型疾病不断涌现的现代社会,中医学要不负众望,实现自己的华丽变身,就必须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笔者就是在寻求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和疾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继承传统,大胆创新,已初步完成中医理论创新体系和中药药物创新体系的构建,为解决艾滋病等重大疑难疾病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冲为血海”是中医理论指导下调摄气血、调理冲任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归纳冲脉的命名与起源,分析其“主渗灌溪谷”“主生殖,司月事”等生理功能与“冲为血海”理论的相关性,初步探析 “冲为血海”的理论基础,同时归纳总结了基于“冲为血海”理论的针灸、中药方剂、推拿疗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在女子生理机能“以血为本”“以血为用”的理念下,基于“冲为血海”的理论探索与临床应用对于中医理论基础的发展及妇科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析五脏相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历史继承性、五脏相关学说的方法论与理论特点及五脏相关的模式与渠道,提出五脏相关学说是纯粹从医学角度来体现五行思想的核心--"五脏关联性"的应用性理论模型.从五行到五脏相关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更换,而是在现念上的突破,在实质内容上的突破,是对中医五脏系统关联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谈肠道菌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阴阳五行学说认识人体,认识疾病并指导治疗。从中医学的思维角度对肠道菌群进行理论分析,初步探讨中医阴阳五行与肠道菌群间的关系,不仅能够更好的认识人体、认识疾病,更能促进微生态学和中医药学的结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