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粘膜黄色瘤,常发生在胃肠道以含脂细胞为特点的良性疾病. 1 发病率及病因 胃肠粘膜黄色瘤,可发生于消化道,以胃粘膜多见,肠道少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男性多于女性,病因不明,多由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术后十二指肠返流的患者易伴发本病,故认为胃粘膜损伤导致本病.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两例发生于迴肠的嗜酸性肉芽肿,均系术后确诊并经组织学证实。本病病理学特点为结缔组织增生与显著的嗜酸性白细胞及淋巴球浸润所形成的肉芽组织。本病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临床上分两型:限局型及弥漫型。此两例为限局型,且发生于迴肠,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重复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该病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婴儿或儿童最为常见,约2/3干生后18内发病。过去对此病认识不一致,故在文献上曾用过不同名称,如肠内囊肿、肠源性囊肿、胃肠道巨大憩室等。由于这类畸形在组织学方面与消化道某一部分有相同性质,因此“消化道重复畸形”这一名称最为贴切,现已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4.
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是十二指肠水平部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导致的肠腔梗阻,也称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本病较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体型瘦长的中、青年女性多见。  相似文献   

5.
小儿下消化道出血并不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因及诊断方法与成人有所不同,现将我院1983年11月至1993年及月收治的87例小儿下消化道出血分析如下(不包括败血症、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肛裂及肠道急性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6.
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丁 《西部医学》2004,16(4):312-312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是临床上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可发生于肝外胆管的任何部位,但以中、上段胆总管最常见,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而B超检查具有一定特异性。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由B超诊断并经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患者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概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结肠炎症性疾病。1875年本病首例报道,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国际组织委员会将本病定名为特发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区别于各种特异性炎症。但由于临床的一致性,目前国内外学者仍多沿用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病名。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中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人数似有增加趋势,但较国外少见。目前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免疫、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克隆恩氏病,也叫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原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可发生于消化道(自口腔至肛门)的任何部位,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但以末段回肠和右半结肠最多见。临床上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以及关节、皮肤、眼、口腔粘膜、肝脏等肠外损害。本病有终生复发倾向,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1]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但首次发作可出现在任何  相似文献   

9.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原因不明的胃肠道病变。自1937年 Kaijser 报道本病以来不到100例。病变可发生于从咽喉到直肠的整个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胃、小肠为多见,食管及结肠很少累及。现将本院近年来遇见的2例报道如下:[例1]苏××,男性,44岁,工人,江苏人。患者于入院前5小时突感上腹部刀割样剧痛,并向左肩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病前3个月来经常有上腹不规则疼痛史,以饱胀隐痛为主,与饮食无关,制酸药无效,急诊腹透见膈下游离气体,诊断“上消化道穿孔”入院。  相似文献   

10.
Dieulafoy病诊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楠  蔡建庭 《浙江医学》2007,29(3):296-298
Dieulafoy病又称胃肠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是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少见而并非罕见的原因。近年来对本病的认识及内镜等诊断技术逐步提高,治疗方法也从原来的手术治疗为主变为内镜治疗为主。据统计,Dieulafoy病发病率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0.15%~5.80%[1-2],平均2%。本病无家族性好发倾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多于女性,尤以50岁以上男性多见,而婴幼儿病例报道甚少。OrtunocortesA报道,男女比例6∶1,平均年龄67.5岁。现就近年来Dieulafoy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叶红  黄锦雄  韦夙 《华夏医学》2008,21(1):171-172
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约75%的成人淋巴瘤的首发症状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以特殊表现为首发者少见。由于本病往往为全身性广泛分布的病变,因此临床表现为复杂和多样化,早期诊断较困难。现对我院2004~2007年20例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门静脉血栓形成 (Portalveinthrombosis,PVT)较为少见 ,随着对本病认识和B型超声等诊断技术的提高 ,本病发病率逐渐增加 ,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以儿童多见。1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病因不明 ,重要的原发因素是肝硬化、肝胆恶性肿瘤和胰腺炎。前凝血状态紊乱和局部因素与本病发生有关。近来研究发现血栓形成因素 ,如前凝血基因缺陷和潜在的骨髓增殖紊乱发挥较大的作用 ,至少有 1 3的PVT患者是多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1] 。前凝血状态紊乱以凝固活性异常为特征 ,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紊乱 ,其中遗传性紊乱包括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缺…  相似文献   

13.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所致消化道出血临床少见,在中老年人群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更易被忽视,从而延误治疗。HHT发病机制主要与ENG、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 (ACVRL4)、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 (ALK1)和母亲DPP同源物4 (Smad4)基因突变有关,消化道出血作为HHT的少见并发症,考虑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消化道出血可发生于胃肠道任何部位,以中老年患者多见,常伴有家族遗传史和鼻出血病史。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并需与其他毛细血管疾病相鉴别。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但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内镜联合药物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就HHT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HHT所致消化道出血的认识,提高疾病诊断率,为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肠道憩室临床较为少见,既可发生于结肠也可发生于小肠,以结肠憩室最为好发,小肠憩室少见.肠道憩室一般没有临床症状而被患者忽视,少数伴有炎症、出血、肠梗阻、甚至穿孔的憩室又往往与急性阑尾炎、消化道溃疡、肿瘤等病变的临床表现相似,导致诊断困难.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诊断肠道憩室并经手术确认的患者11例的超声表现做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icerativecolitis,下称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非特异性炎症。本病的发生在国外常见。国内于1956年首次报道,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报道逐渐增多,但尚未见到精确的统计报道可见已不是少见疾病。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但以20~40岁的人较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是一种以纤维细胞、组织细胞组成,并排列成席纹状结构的恶性肿瘤,又称恶性黄色纤维瘤,软组织巨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多见,主要发生于肢体,以下肢多见。为提高本病细胞学诊断水平,现对我科8例手术切除外检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并于术前作肿块穿  相似文献   

17.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简称DIP)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特殊类型的间质性肺炎。此病病变特点是大量肺泡上皮增生并脱落于肺泡腔及细支气管腔内,肺泡壁增厚,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浸润。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幼儿亦可受累,但以中年、青年为主。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干咳、声嘶、紫绀、杵状指、体重减轻等,x线可见肺野模糊不清,呈毛玻璃样密度。本病常需肺活组织检查才能确诊,多数病人用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面神经炎是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又称面神经麻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者居多,男性比女性发病多.面部左右两侧的发病率大致相等.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复发者较少见,临床有周围性与中枢性之分,两者在发病原因和症状方面有很大区别.笔者采用针灸治疗本病患者68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Dieulafoy病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eulafoy病是指消化道恒径动脉破裂引起的出血,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多位于胃近端。1884年Gallard首次报道了Dieulafoy病,于1898年由法国外科医生Georges Dieulafoy命名。由于病灶小,位置隐匿,导致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困难,既往病死率较高。我们检索了中国知网数字图书馆共收集了关于本病的论文共814篇,其中1994年以前我国关于本病的报道较少,而国外报道的较多,从1994年以后我国关于本病的报道逐渐增多,其原因主要与近几年由于对消化道出血病变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及对该病认识的提高,致使该病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病死率较前比也明显下降。本文就结合所检文献对该病的诊治进展加以简述。  相似文献   

20.
周奕  万兰 《海南医学》2005,16(12):170-170,67
NHL是起源于网状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淋巴结,也可发生于结外和非淋巴组织.以妇科首发症状就诊的恶性淋巴瘤少见,加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下面就我科所见两例NHL误诊为生殖器官肿瘤,结合文献做一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