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混苯对深圳市罗湖区珠宝加工业女工健康的影响。[方法]对珠宝加工业镶石清洗工位进行采样,检测混苯浓度。对46名镶石清洗工位接触混苯女工人(接触组)和58名服装厂非接触混苯女工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及血常规检查。[结果]接触混苯女工疲劳、记忆力减退、眼结膜刺激、手指皮肤脱脂等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职业接触混苯对珠宝加工女工健康有损伤,建议使用危害低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2.
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细胞DNA损伤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DNA损伤。方法:应用新型彗星图象分析系统对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的制鞋厂112名接触混苯作业工人进行DNA损伤分析。结果:发现接触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细胞尾长、矩迁移比、尾矩、尾惯量、惯量迁移比尾长/头长比、尾DN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并且混苯浓度越高的工种DNA损伤程度越大。结论:苯、甲苯与二甲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作者开发的彗星图象分析系统能较好地应用于单细胞凝胶电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苯接触对汽车维修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包头市汽修行业接触苯作业人员74名作为接苯组,50名本公司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溶剂解析法测定空气中苯的浓度;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及染色体畸变试验,计算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及彗星细胞率作为遗传损伤效应的评价指标。结果染色体畸变率及彗星细胞率接触组高于对照组;高浓度接触组高于低浓度接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可以导致暴露人员外周血细胞染色体畸变及DNA损伤增加,且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家具企业混苯作业工人外周血DNA损伤。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32名混苯接触组和30名餐饮业对照组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进行检测。结果:混苯接触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率和几何平均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不同工龄组工人DNA损伤率和几何平均荧光强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混苯接触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流式细胞术γH2AX分析法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35名混苯作业女工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情况进行检测分析,提示低浓度的混苯暴露可引起DNA损伤。  相似文献   

6.
职业接触低浓度苯同系物人群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接触苯的同系物作业工人78人作为接触组,31名饮食行业从业人员作为对照组.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进行外周血细胞DNA损伤的检测.在校正了年龄、吸烟水平后,接触组外周血细胞的彗星率、彗星尾长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接触工龄看,以1年为界,外周血细胞的彗星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职业性接触低浓度苯的同系物工人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时,可采用外周血彗星细胞率作为健康监护的生物监测指标,用于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7.
赖向辉 《职业与健康》2008,24(11):1030-1031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万山珠宝园25家黄金珠宝首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为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对万山珠宝园的25家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丙酮、正己烷、甲醇等有害物质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共检测样品114份,合格样品101份,总合格率为88.60%,苯的TWA浓度范围为〈0.6-58.6mg/m^3,苯的点合格率为43.48%,苯的TWA浓度最高为58.6mg/m^3,超标高达9.7倍。结论25间企业中有13间企业的镶石清洗工位苯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企业镶石清洗工位存在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限期整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混苯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结构的影响。[方法]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78名混苯作业工人(接触组)和78名食品加工厂工人(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微核率进行测定。[结果]接触组染色体畸变、总畸变率及细胞畸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畸变类型以染色体裂隙和断裂为主,而两组的非整倍体检出率、姊妹染色体单体互换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接触组无论是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同时发现,饮酒可能增加混苯的吸收,进而增加对混苯接触者的遗传毒性。[结论]职业性混苯接触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9.
吸烟对低浓度混苯作业男性工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龙 《职业与健康》2006,22(12):881-882
目的探讨吸烟对低浓度混苯(苯、甲苯、二甲苯)接触男性工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查了48名男性职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并调查其吸烟情况。结果在非低浓度混苯接触的情况下,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的淋巴细胞DNA损伤率差异无显著性,在低浓度混苯接触的情况下,吸烟组的细胞DNA损伤率(9.07%)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吸烟和低浓度混苯联合接触可引起淋巴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接触混苯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结构的影响.[方法]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78名混苯作业工人(接触组)和78名食品加工厂工人(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微核率进行测定.[结果]接触组染色体畸变、总畸变率及细胞畸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畸变类型以染色体裂隙和断裂为主,而两者的非整体检出率、姊妹染色体单体互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无论是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发现,饮酒可能增加混苯的吸收,进而增加对混苯接触者的遗传毒性.[结论]职业性混苯接触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11.
12.
13.
用原位灌流的大鼠回肠研究了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对锌吸收动力学的作用。赖氨酸对大鼠回肠锌吸收动力学常数以及快速相和慢速相半衰期、回肠锌吸收率均无影响。苯丙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能增加回肠锌吸收率。其中苯丙氨酸组K_921)、K_(12)、K_(02)的值均高于对照组。缬氨酸组K_(21)和K_(12)值高于对照,并且快速相T_(1/2)缩短。酪氨酸组K_(21)值较对照组高,而K_(12)、K_(02)值以及快速相、慢速相半衰期无改变。本研究的结果提示:苯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能促进锌在大鼠回肠的吸收。氨基酸对锌吸收的促进作用与其对锌的配合物稳定常数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16.
模拟晕船大鼠脑肾肝中钠钾镁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模拟晕船过程中脑、肾、肝中钠、钾、镁3种元素的变化,为研究预防晕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模拟晕船刺激,根据大鼠易嗜癖行为观察其晕船表现,筛选晕船易感大鼠,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拟晕船组。模拟晕船组大鼠用模拟晕船装置施加旋转变速刺激3 h/d,分别于第1、3、7、21天模拟晕船刺激后立即断头处死,取内脏,采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检测体内钠、钾及镁的含量。结果与晕船对照组相比,动物模拟晕船刺激后,脑中钠、钾、镁含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中钠、钾含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镁含量第21天为(158.60±11.74)μg/g,明显高于对照组〔(146.50±9.70)μg/g〕(P<0.05)。肝脏钠含量第3和第7天分别为(626.00±50.15)和(594.50±57.46)μg/g,明显低于与对照组〔(701.38±67.60)μg/g〕(P<0.05),钾含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镁含量略有下降,第21天恢复正常。结论模拟晕船刺激引起动物体内钠、钾、镁含量不同程度改变,表现为肝脏中钠含量及肾脏中镁含量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
医护人员营养KAP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雯  余力黎  饶志勇  尚进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449-450,515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现状,为今后对医护人员进行营养教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成都市某医院医护人员2 6 4人进行营养KAP的现况调查。结果:医护人员营养知识(K)、态度(A)、行为(P)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 . 2 33、0 . 12 7、0 . 4 85 ,P <0 . 0 5 )。营养知识受年龄(r=0 . 2 4 5 ,P =0 . 0 0 0 )、专业(r=0 . 36 5 ,P <0 . 0 1)、学历(r=0 . 315 ,P =0 . 0 0 0 )影响较大,而态度、行为与年龄、职业等因素无关(P >0 .0 5 )。调查对象的营养知识不足,但具有良好的接受营养知识和改变自身行为的态度。结论:非常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州市甲型、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特征,为今后各型病毒性肝炎防制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2008年8~11月全市12个区、县级市1~59岁户籍人口,其中家庭成员完全接受调查的完整户数为3101户。用自制统一问卷对人口学基本特征、相关疫苗免疫史、既往患病情况等进行调查,并现场采集静脉血进行各型肝炎血清学检测。分析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甲、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特征。[结果]广州地区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甲、戊型重叠感染的家庭聚集率分别为:68.94%,10.94%,10.54%,11.16%。对各型肝炎的家庭聚集性地区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甲肝的家庭聚集率农村与城市之间有差异(P﹤0.05),农村高于城市,其余各型肝炎聚集率地区之间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广州地区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加强以户为单位的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措施对降低广州市各型肝炎的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微量元素砷、硒、碲、铼、铱对梨形四膜虫生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先前用锗和稀土元素促进梨形四膜虫(Tetraphymena Pyriformis S1)细胞生长分裂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探寻稀有微量元素砷、硒、碲、铼、铱对它的作用。实验发现,当聚蛋白胨培养液中添加的砷浓度为0.03—0.05ppm,硒浓度在0.01—1.0ppm范围时,它们分别显示出对四膜虫生长分裂的促进作用。首次发现,稀有元素铼、铱对四膜虫群同样具有促进繁殖的作用,其浓度分别是:钵0.02—0.08ppm,铱1.0—3.0ppm;而它们抑制该细胞生长分裂的浓度分别为:铼>50ppm,铱>20ppm;从而表明它们是属于低毒或无害元素。另一元素碲未见增益作用,当碲浓度大于10ppm时出现抑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