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PetCO2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估测PaCO2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在20例PaO2/FiO2〉26.7kPa,呼吸频率〈70次/分的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中进行了PetCO2和PaCO2以比研究,PetCO2监测采用气管手插管的近端和无端两种方法,并对近端的监测值作了个体化纠正,结果表明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应用PetCO2监测,无论在报管插管的近端或远端或近端纠正后PetCO2,其与PaCO2相关均良好  相似文献   

2.
危重病儿呼气末PCO2和动脉血PCO2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例9天-11岁病儿根据胸片,肺部体征和机械通气与否分为I。先心病术后麻醉恢复无肺部疾病的机械通气组,Ⅱ。肺部疾病的机械通气组,Ⅲ,仅需鼻导管吸氧的肺炎组。3组病儿同时测定PetCO2和PaCO2146人次,并对其中144次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中组内PetCO2和PaCO2相关良好(r分别为0.91,0.86和0.88),3组间P(a-ot)Co2均值差别显著(P<0.05)。I组和Ⅱ组内PaCo  相似文献   

3.
体外膜肺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膜肺(ECMO)体外吸收氧及排出二氧化碳的效果。方法绵羊11只,戊巴比妥钠麻醉后,气管切开、插管,与呼吸机相连。右颈内静脉及右颈总动脉内放置导管。血从右颈内静脉引出,经过膜氧合器气体交换后,从右颈总动脉回输体内。实验依次分4个阶段:(1)ECMO前机械通气;(2)ECMO与机械通气并用(小流量阶段);(3)仅用ECMO(大流量阶段);(4)ECMO后机械通气。取羊股动脉血及膜氧合器前后的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结果用ECMO前动脉血气分析的均值为:pH值7.50、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29kPa(1kPa=7.5mmHg)、氧分压(PaO2)18.4、PaO2/吸入氧浓度(FiO2)比值为338,ECMO小流量、大流量及ECMO停止后各阶段的pH值、PaO2及PaO2/FiO2比值与ECMO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ECMO过程中PaCO2较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血液通过膜氧合器后,pH值、PO2值明显升高(P<0.01),PCO2明显降低(P<0.01)。结论ECMO体外可吸收足够的氧,有效排出CO2,维持血pH值稳定。  相似文献   

4.
探讨高原地区机械通气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55例危重新生儿在综合治疗的同时,采用机械通气,使新生儿各种疾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机械通气前后血气PaO2、PaCo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果治愈24例(43.64%),好转18例(32.73%),死亡13例(23.63%)。我们认为机械通气是危重新生儿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正确掌握机械通气指证是提高抢救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气管内气体吹入通气(TGI)对肺部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先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正常肺及损伤肺时TGI对肺部气体交换的影响;后选择急性呼吸衰竭患儿,观察TGI对5例不同性质肺部病变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14只兔在正常肺及损伤肺时,TGI使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从压力控制通气(PCV)时的5.6±0.3kPa、7.7±0.25kPa下降至3.9±0.15kPa、5.6±0.43kPa(P<0.01),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则无明显变化(P>0.05)。(2)5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当保持吸气峰压(PIP)不变时,可降低PaCO2,或在保持PaCO2稳定时可降低PIP。结论TGI作为一种机械通气方法,通过加速CO2的排出,可提高肺泡通气效率,但对肺部氧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对患儿进行连续无创伤性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监护能够避免并发低碳酸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病例和方法两所美国大学医院NICU中45例带有留置脐动脉插管接受机械通气的患儿,分成2组:第一组包括所有需要机械通气的患儿,第二组...  相似文献   

7.
夜间睡眠7小时内,发生至少持续10秒钟的呼吸窘迫在30次以上,称为睡眠窒息综合征。(Sleepapneasyndrome,SAS)、本文3例全为肥胖儿、屏气在30秒以上甚至超过1分钟,一夜发作数十次窒息。血气分析有PaO2、SaO2降低、PaCO2升高,其中1例猝死,2例分别经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后好转出院。本文对SAS的定义、类型、病因及发病机理、治疗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抢救1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时的呼吸衰竭,PS首次剂量200mg/kg.重复剂量100mg/kg,用1~3次,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给PS后5~15分钟PaO2和PaO2/FiO2显著上升,随后FiO2和平均气道压(MAP)下调,5.5±0.8小时胸片即见改善,40.2±16.5小时胸片恢复,治疗组病死率比对照组低。结果表明PS对抢救NRDS呼吸衰竭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气管插管,人工通气治疗小儿呼及衰竭7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我院1988年2月~1993年6月应用气道插管、人工通气治疗小儿呼吸衰竭72例,插管原因有呼吸心跳骤停、呼吸暂停、呼吸道梗阻、呼吸节律不齐、呼吸肌麻痹等。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作血气分析,一般以PaO2<6.67kPa、PaCO2>7.98kPa为插管指征。我们认为掌握插管指征,正确选择插管时机是治疗的关键。插管后由于加大了死腔,过久可出现CO2潴留,须用呼吸器才能使PaCO2降至正常。呼吸器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陆续报道了新生儿机械通气过程中出现的坏死性气管支气管炎,表现为在插管远端的气管和支气管主干的坏死炎性变化过程,脱落的坏死碎屑积聚可阻塞气管造成死亡。气管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机械通气的方式等因素有关。早期应用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取出坏死残物,缓解急性梗阻,挽救患儿生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床旁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rs) 监测对指导新生儿拔管的价值。方法 应用肺力学监护仪对机械通气的新生儿每天一次的Crs 连续监测。根据第一阶段( 常规组) 成功拔管患儿拔管时所测Crs 值,结合文献制定拔管指征,第二阶段( 试验组) 机械通气患儿依此指征拔管。结果 常规组41 例,Crs 为0-179 ±0-028 ml/kPa 。制定的拔管指征为> 0-088 ml/kPa。依此指征拔管的试验组21例患儿中20 例一次拔管成功(95-2 % ) ,1 例失败者为重度颅内出血。机械通气时间试验组较常规组明显缩短( P< 0-01) 。结论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应用床旁Crs 监测,结合临床和血气分析有利于临床医师客观地掌握撤机和拔管时机,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障碍性贫血(CD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髓性疾病,其特征为无效的红细胞生成增多.该文报道3例由严重贫血引起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CDAI型. 病例 例1,男婴,足月产,适于股龄儿,Apgar评分1分钟与5分钟均为7分,有宫内窘迫史.父母健康,同血缘关系,有CDA家族史.体检:患儿苍白,肝脾肿大,心前区闻及全收缩期杂音 3/6级.动脉血气分析pH6.9,PCO2 6.7KPa,PO25.1kPa,碳酸氢盐9mmol/L。最初血细胞比容(HCT)0.18.行气管插管通气,…  相似文献   

13.
早期气管插管治疗重型新生儿破伤风5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比较重型新生儿破伤风不同疗法的病死率并作死因分析。方法:分析了58例重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其中行早期气管插管组23例,晚期气管插管组24例,未行气管插管组11例。结果:由于注重了早期气管插管,新生儿重型破伤风患儿病死率由原来的588%下降到现在的83%,早期气管插管组病死率(43%)明显低于晚期气管插管组(500%),P<001;而未行气管插管组病死率最高(818%)。早期气管插管组没有因呼衰或窒息而死亡者。结论:早期气管插管不仅可降低重型新生儿破伤风的病死率,还可减少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力学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呼吸力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17例机械通气下NRDS儿进行了呼吸力学指标、X线胸片及血气分析检测。结果:呼吸系统顺应性(Crs)与NR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Crs<0.3ml/(cmH2O.kg)示病情严重,Crs<0.2ml/(cmH2O.kg)病死率高;Crs与氧合指数(OI)呈负相关关系(r=-0.948),有直线回归关系:OI=64  相似文献   

15.
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在新生儿拔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床旁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监测对指导新生儿拔管的价值。方法 应用肺力学监护仪对机械通气的新生儿每天一次的Crs连续监测。根据第一阶段(常规组)成功拔管患儿拔管时所测Crs值,结合文献制定拔管指征,第二阶段(试验组)机械通气患儿依此指征拔管。结果 常规组41例,Crs为0.179±0.028ml/kPa。制定的拔管指征为〉0.088ml/kPa。依此指征拔管的试验组21例患儿中20例一次拔管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新生儿呼吸衰竭时体内内源性NO的动态变化,对38例需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测定尿中NO-2/NO-3水平,同时监测了动态肺功能变化。结果发现尿中NO-2/NO-3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随着缺氧改善和疾病恢复,尿NO-2/NO-3水平呈现递增趋势。相关分析显示尿NO-2/NO-3的动态变化与肺顺应性呈正相关,提示内源性NO的动态变化与肺功能及氧合状态的改善有关,而缺氧引起的内源性NO产生不足在新生儿呼吸衰竭发病机理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呼吸衰竭尿NO^—2/NO^—3肺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新生儿呼吸衰竭时体内内源性NO的动态变化,对38例需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测定尿中的NO^-2/NO^-3水平,同时监测了动态肺功能变化。结果发现尿中NO^-2/NO^-3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随着缺氧改善和疾病恢复,尿NO^-2/NO^-3水平呈现递增趋势。相关分析显示尿NO^-2/NO^-3的动态变化与肺顺应性呈正相关,提示内源性NO的动态变化与肺功能及氧合状态的改善有关,而所  相似文献   

18.
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各种并发症,不但影响疗效,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生命,必须事先预防、严密监护、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方能保证患儿安全和治疗成功。一、气管插管阻塞粘稠分泌物是引起阻塞的主要原因。开始时在插管前端有少量  相似文献   

19.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14例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4例HMD早产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前与用药后6 h,12 h的血气指标和机械通气参数进行对比,观察肺功能情况及并发症。结果:14例患儿在应用PS后2 h皮肤发绀改善,经皮测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6 h,12 h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由(41±12)上升至(78±23)、(82±26)mmHg;动脉压-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由(0.12±0.05)上升至(0.25±0.12)、(0.27±0.15);PaO2/FiO2由(68±22)上升至(149±65)、(161±76);pH值由(7.21±0.12)上升至(7.34±0.07)、(7.38±0.08);PaCO2由(57±12)降至(45±11)、(39±14) mmHg;机械通气参数(FiO2)由(0.69±0.16)降至(0.52±0.12)、(0.48±0.11);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用药后24 h胸部X线照片肺部病变均有改善。治愈10例,2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HMD能快速、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评价临床方法测定肝脏大小的可靠性,建立新生儿肝脏大小正常参考值范围和建立估价新生儿肝脏大小的回归方程。方法应用超声波和临床方法前瞻性、双盲、对比研究连续出生的1~3日龄的184例新生儿肝脏大小。结果超声波与叩诊、叩诊/触诊法在右锁骨中线上测得肝全长及触诊右锁骨中线肋缘下(RCM)肝脏大小有很好的相关性(r=073,079,087,P<001)。新生儿肝脏全长及RCM大小(cm)超声波是(603±035)cm,(210±038)cm;叩诊法(571±053)cm,(207±045)cm;叩诊/触诊法(597±050)cm,(234±039)cm。新生儿肝脏大小回归方程=380+025体重(kg)+004孕龄(周)。结论临床方法测定肝脏大小可靠,仍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