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概述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主要包括甲状腺滤泡癌(thyroid follicular carcinoma,FTC),甲状腺不典型滤泡型腺瘤(thyroid atypical adenoma)和甲状腺滤泡型腺瘤(thyroid follicular adenoma,FTA).甲状腺滤泡癌是一种主要为滤泡细胞分化,但缺乏乳头状癌特征(真性乳头结构及特异性核改变)的甲状腺恶性上皮性肿瘤;甲状腺不典型滤泡型腺瘤原来是滤泡型腺瘤中的一种,因某些腺瘤增殖活跃,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很不规则而得名,瘤细胞可有一定异型性,出现较多的核分裂相,但尚没有浸润包膜和血管且包膜完整;甲状腺滤泡型腺瘤是具有滤泡分化、包膜完整的良性肿瘤,主要分为正常滤泡型、巨滤泡型、小滤泡型及嗜酸细胞型等类型.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包膜型乳头状癌滤泡亚型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临床外检中的常见病变。其中包膜型(encapsulated variant)预后较好。而且淋巴结的转移率较典型乳头状癌低。国内文献报道显示乳头状癌局部侵犯以及包膜的防御作用与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甲状腺包膜型乳头状癌滤泡亚型(encapsulated 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EFVPTC)。指完全或绝大部分由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在全球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病死率并无增加,可能与肿瘤发现较早、治疗方法改善有关. 2016年4月,全球内分泌病理学家在《JAMA Oncol》中提出了"具有乳头样核特征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non-invasive follicular thyroid neoplasm with papillary-like nuclear features,NIFTP)" ,将原"非浸润性包裹性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从"癌"重新界定为极低度恶性潜能,使得包裹性(有包膜的)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诊断( encapsulated follicular thyroid tumor,EFTT)的诊断日趋完善,同时也将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核特点(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type nuclear features,PTC-N)的标准化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滤泡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一类发生在内分泌腺的恶性肿瘤,其常见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次之。典型的甲状腺滤泡癌易于诊断。多年来研究表明甲状腺滤泡癌与乳头状癌,在病因、形成机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上都有很大差别。另外,甲状腺滤泡癌在冷冻切片、细针穿刺诊断中,常常  相似文献   

5.
1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现状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1%。目前认为,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电离辐射;碘摄取异常;遗传因素;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癌常见的病理分类包括: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和未分化癌(anaplasticthyroid carcinoma,ATC)。其中PTC和FTC在临床上最为多见(占90%),因两者分化较好,  相似文献   

6.
CK19、CK2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CK19、CK20蛋白的表达,提高甲状腺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对70例甲状腺癌(15例经典型乳头状癌、34例滤泡型乳头状癌、3例Warthin乳头状癌、2例透明细胞型乳头状癌、例柱状细胞型乳头癌、15例滤泡性癌),10例甲状腺腺瘤、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5例标本甲状腺炎中CK19、CK20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CK19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表达:55例乳头状癌中,53例为中、强阳性,2例为弱阳性;15例滤泡性癌中,13例为阴性、弱阳性,2例为中、强阳性,两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各癌旁滤泡、10例滤泡性腺瘤、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滤泡、5例桥本甲状腺炎也主要为阴性、弱阳性,个别为中等阳性。对CK20的表达,各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癌旁滤泡及滤泡状癌和乳头状增生、多灶性分布的甲状腺泡型乳头状癌和各种滤泡性病变有帮助,可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及鉴别诊断水平。CK20对鉴别诊断的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MP3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与免疫组化法检测IMP3 mRNA及蛋白在71例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不同甲状腺病变组织中IMP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状腺滤泡亚型乳头状癌(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FVPTC)(10.13倍)、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8.81倍)、甲状腺非滤泡型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8.52倍)、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2.46倍)、甲状腺滤泡性腺瘤(follicular adenoma,FA)(1.49倍);IMP3蛋白阳性率也显著升高,由高到低依次为FTC(100%)、PTC(96.77%)、FVPTC(90%)、FA(20%)、NG(0);IMP3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甲状腺恶性肿瘤组的IMP3 mRNA表达水平(8.82倍)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1.94倍)(P0.01);恶性滤泡性病变组的IMP3表达水平(9.36倍)也显著高于良性滤泡性病变组(1.49倍)(P0.01)。结论 IMP3是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有效分子标志物,也是甲状腺良恶性滤泡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肾和肾盂癌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4%,其中。肾细胞癌占80%~85%,其他少见组织学类型为肾盂尿路上皮癌和儿童Wilms瘤(。肾母细胞瘤)。肾细胞癌可分为透明细胞或经典型(大约占60%)、乳头状型(7%~14%)、嫌色细胞型(6%~11%)、嗜酸细胞型(7%~10%)、集合管和髓细胞型(小于1%)。作者描述了1例形态学类似于甲状腺滤泡癌的罕见肾肿瘤。迄今为止,该亚型尚未列入已知的。肾癌类型中。患者女性,29岁,无相关家族和社会病史,因最大径5cm的肾肿瘤行肾切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合并滤泡癌(follicular carcinoma, FC)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TC合并F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28~70岁(平均50.7岁)。10例甲状腺FC均为单发,瘤体最大径为1.0~8.0 cm,广泛浸润型3例,微小浸润型7例,10例均为有限血管浸润型(≤4个血管),其周围未见合并甲状腺良性病变;PTC单发者5例,多发者5例,瘤体最大径为0.2~2.2 cm,≤1.0 cm者8例,周围伴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和结节性甲状腺肿者4例。1例合并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表型:10例PTC中CK19阳性,8例Galectin-3阳性,6例HMBE-1阳性,6例BRAF V600E蛋白阳性,10例CD56均阴性。结论 PTC较少与FC混合发生,预后与肿瘤是否多灶及有无伴桥本甲状腺炎等有关,其内在机制复杂且仍存在争议,在临床病理外检工作中需警惕,以避免漏诊其中一种肿瘤。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样滤泡性肾细胞癌(thyroid-like follicular renal cell carcinoma,TLFRCC)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肾原发性恶性上皮性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外科手术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预后好.通过对郑州人民医院2014年收治的1例TLF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大体特征、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等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的28例,进一步探讨TLF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遗传学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CK)19、galectin(Gal)-3、HBME-1在甲状腺不同病变表达的特点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了2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14例毒性甲状腺肿(甲亢)、15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腺瘤)、13例滤泡性癌、13例滤泡型乳头状癌及48例经典型乳头状癌中单克隆抗体CK19、Gal-3、HBME-1的表达。结果 甲状腺病变中3种标记表达均位于细胞质;CK19、Gal-3、HBME-1的表达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结甲、甲亢、腺瘤)大多为弱阳性或阴性,而滤泡性癌阳性明显增加、乳头状癌(滤泡型及经典型)大多为中、强阳性,3种标记在甲状腺不同病变的阳性表达率结甲为52.4%(11/21)、9.5%(2/21)、19.0%(4/21),甲亢为50.0%(7/14)、7.1%(1/14)、7.1%(1/14),腺瘤为60%(9/15)、13.3%(2/15)、13.3%(2/15),滤泡性癌为76.9%(10/13)、61.5%(8/13)、53.8%(7/13),滤泡型乳头状癌为:100%(13/13)、84.6%(11/13)、92.3%(12/13),经典型乳头状癌为100%(48/48)、93.8%(45/48)、95.8%(46/48);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结甲、甲亢、腺瘤)与恶性病变(滤泡性癌、乳头状癌)间3种标记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0);同时3种标记在滤泡样病变即腺瘤、滤泡性癌和滤泡型乳头状癌间亦有显著差异(CK19:P=0.038,Gal-3:P=0.001,HBME-1:P=0.000)。结甲有9例,甲亢有7例,腺瘤有6例3种标记均不表达,滤泡性癌仅有1例,而乳头状癌(滤泡型及经典型)没有病例3种标记均不表达,同一病例有2种以上阳性表达在结甲、甲亢、腺瘤、滤泡性癌、滤泡型乳头状癌和经典型乳头状癌中分别为14.2%(3/21)、21.4%(3/14)、20.0%(3/15)、69.2%(9/13)、92.3%(12/13)、100.0%(48/48),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间以及滤泡样病变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00)。结论 CK19、Gal-3、HBME-1的检测尤其是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脏甲状腺滤泡样肾细胞癌(thyroid-like follicular renal cell carcinom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甲状腺滤泡样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和影像学资料,将肿瘤标本行常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5、68岁,临床均以体检时发现肾脏肿块就诊。肿瘤位于肾脏实质内,边界较清楚。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一的滤泡样结构组成,滤泡腔内含嗜酸性胶质样物。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广谱、CK7、EMA弥漫强阳性,CD10散在弱阳性,RCC、TTF-1、TG、AMACR、NSE、Syn和Cg A均阴性。结论肾脏甲状腺滤泡样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潜能的肾上皮来源的肿瘤,WHO(2016)将其列为肾细胞癌的暂定亚型。确诊主要依赖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内含胶质样物的滤泡结构),预后可能有别于其他肾细胞癌类型。临床病理医师应提高认识水平,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弥漫性滤泡型乳头状癌(diffuse 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DFV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DFVPT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为青少年女性,彩超、大体及镜下检查均显示甲状腺内多结节性弥漫受累,肿瘤细胞呈小至中等大小滤泡状排列,小灶呈实体状,具有经典型乳头状癌细胞核特征。均显示甲状腺周围组织明显侵犯及颈部淋巴结广泛转移。免疫表型:TTF-1、Galectin-3、CK19、HBME-1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5%。BRAF V600E基因检测均阴性。结论 DFVPTC属于罕见的具有高侵袭性的乳头状癌亚型,确诊需结合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癌(thyroidcarcinoma,TC)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甲状腺癌在组织学上主要具有4种类型: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滤泡状甲状腺癌(FTC)、甲状腺髓样癌(MTC)以及未分化型甲状腺癌(ATC),其中PTC和FTC同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PTC约占全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GADD153在甲状腺滤泡样肿瘤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价值,并与CK19、Galectin-3(简称Gal-3)和HBME-1进行对比.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了34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46例甲状腺滤泡性癌及29例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中GADD153、CK19、Gal-3和HBME-1的表达情况.结果 (1)GADD153的表达位于细胞核,在甲状腺滤泡性癌中的表达大多为中度阳性或强阳性,在滤泡性腺瘤和滤泡型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多为阴性或弱阳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6%( 38/46)、32.4%( 11/34)、10.3% (3/29),滤泡性癌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瘤和滤泡型乳头状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0.80和37.48;均P<0.01).(2)CK19、Gal-3和HBME-1 三种标志物均表达于细胞质,其阳性表达率在滤泡性癌为54.3%( 25/46)、67.4% (31/46)、58.7%( 27/46),在滤泡性腺瘤为50.0%( 17/34)、29.4%( 10/34)、32.4%( 11/34),在滤泡型乳头状癌为100%( 29/29)、93.1% (27/29)、89.7% (26/29),滤泡型乳头状癌与滤泡性腺瘤、滤泡性癌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1.20和8.22;均P<0.01).(3)根据CK19、Gal-3、HBME-1和GADD153四种标志物表达的强弱分为低表达组(记为0和1+)和高表达组(记为2+和3+),分别计算其在各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滤泡性腺瘤组敏感性分别为26.5%、8.8%、2.9%和11.8%,特异性为50.7%、52.0%、54.7%和58.7%;滤泡性癌组敏感性分别为19.6%、26.1%、23.9%和65.2%,特异性为41.3%、57.1%、62.0%和92.1%;滤泡型乳头状癌组敏感性分别为96.6%、82.8%、79.3%和3.4%,特异性为77.5%、81.3%、85.0%和57.5%.结论 GADD153对甲状腺滤泡性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而CK19、Gal-3和HBME-1则能更好地提示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四者联合应用能更好地鉴别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 甲状腺的发生与组织学甲状腺起源于原始咽部上皮 ,即咽一部分上皮逐渐下移形成。它的残件是退化的甲状舌骨管 ;另外 ,侧位或侧叶甲状腺可能来源于鳃弓 ,沿侧位下移至正常位。这些侧位胚胎残件是侧位甲状腺异位或囊肿的胚胎学基础。副滤泡细胞或C细胞可能来源于鳃弓 ,沿侧位下移至正常位。副甲状腺也来源于腮弓。因此 ,甲状腺可以发生咽部或鳃弓分化的各种组织的肿瘤 ;甲状腺髓样癌可伴副甲状腺增生或腺瘤。甲状腺与副甲状腺有相同的发生学基础 ,它们均可发生混合分化的肿瘤。甲状腺主要功能单位是滤泡。正常滤泡大小不一 ,大小与年龄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癌样肾细胞癌(thyroid-like follicular carcinoma of the kidney,TLFCK)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TLFCK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及免疫表型结果 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66岁,反复全程肉眼血尿4年余.术中切除肿物16 cm×7 cm×6 cm大小,该肿瘤累犯肾实质及肾盂,累及肾被膜与肾周脂肪.镜检:肿瘤主要由甲状腺滤泡样结构构成,另见坏死、乳头状结构区域、实性区等.免疫表型:CKpan、vimentin、EMA、NSE等呈弥漫性强阳性,TG、TTF-1、WT1、CD117、AMACR等均呈阴性.结论 TLFCK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肾脏肿瘤类型,应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8.
<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是最常见的滤泡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易发生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影响患者的存活率[1-2]。WHO(2022)甲状腺肿瘤分类中,建议不要将“乳头状微小癌”视为特殊亚型[3],虽然最大径<1 cm的PTC预后较好,但其生物学行为与PTC一致,同样有局部甲状腺外浸润、颈部及全身淋巴结转移等特征[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混合性髓样-滤泡癌(MMFTC)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甲状腺混合性髓样-滤泡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免疫组化(SP法)检测CT、Tg、CgA、vimentin、Galectin-3、CD56、CD57、CK19等,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肿瘤组织由胖瘦不等的梭形细胞及甲状腺滤泡构成,二者互相穿插、分割排列,并侵犯被膜血管。免疫组化CT梭形细胞弥漫(+),个别滤泡上皮(+);Tg滤泡上皮(+),梭形细胞灶性(+);CgA部分滤泡上皮(+),部分梭形细胞(+);vimentin梭形细胞及滤泡旁细胞(+),个别滤泡上皮细胞(+);Galectin-3部分梭形细胞及滤泡上皮细胞(+)。结论MMFTC临床罕见,依据梭形细胞和甲状腺滤泡组织二者同时侵犯被膜和(或)血管,结合免疫组化表型可确诊。  相似文献   

20.
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在美国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0%,占低级别淋巴瘤的70%.高发于中、老年人,中位年龄为59岁.由于其症状不明显,就诊时,多数已为Ⅱ~Ⅲ期.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依据Lukes等将FL分为早期滤泡内型FL(intrafollicular lymphoma,IFL)与浸润滤泡型(infiltrative follicular lymphoma).IFL与淋巴滤泡瘤样增生(follicle tumor-like hyperplasia,FTH)鉴别诊断仍存在着困难,欠或过诊断时有发生.为此作者对IFL与FTH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