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伽玛刀治疗张南潘力戴嘉中王滨江蔡佩武徐伟民有关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临床报道很少。我院对8例病人进行伽玛刀治疗,其中4例为手术后复发或残留。结合随访情况作一介绍。临床资料自1993年11月至1995年12月,用伽玛刀治疗8例颈静脉孔...  相似文献   

2.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JFN)是罕见的颅内肿瘤,占颅内神经鞘瘤2.9%~4%。并位于颅底重要神经血管之间,手术切除困难。近期我们对3例JFN病人采用远外侧入路和颞下窝入路切除肿  相似文献   

3.
后组颅神经鞘瘤临床上比较少见。我们分别在1999年和2008年显微手术治疗2例颅内外沟通性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颌下联合入路显微切除5例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术中证实,术后病理确诊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5例肿瘤中,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颌下联合入路能良好显露、安全切除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术后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手术治疗的23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14例新出现后组颅神经症状,其中2例行气管切开术,4例留置胃管或鼻肠管;4例原有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无加重;1例术后8 d突发心率、血压下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术后并发症较多,需细致观察,认真护理,多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可向后颅窝、岩骨或颅外生长 ,其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手术方案选择及预后差别很大。本院自 1 990年至 2 0 0 0年间经手术处理和病理证实的各种类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共2 1例 ,现结合文献进行总结 ,以期提高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1 3例。年龄 1 5~ 61岁 ,平均 3 8岁。病程 2个月至 8年 ,平均 2年零 4个月。病变位于左侧 9例 ,右侧 1 2例 ,其中 2例为复发肿瘤。肿瘤最大直径 1 5~ 4 3cm ,平均2 3cm。根据肿瘤的部位不同 ,将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分为 4型 :颅内型 1 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肿瘤进行临床分析,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例经颈-乳突入路,2例经改良颈静脉孔入路。结果6例肿瘤中5例全切,1例次全切。其中神经鞘瘤4例,颈静脉球瘤1例,脑膜瘤1例。恢复满意5例,死亡1例。结论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肿瘤以神经鞘瘤常见,其次为脑膜瘤和颈静脉球瘤,显微技术和面神经监测的应用,可达到的良好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三叉神经鞘瘤或颈静脉孔区(舌咽、迷走)神经鞘瘤是少见的肿瘤。外科手术切除常因损害局部神经或血管组织而发生新的神经病学缺损,而且完全切除常可引起广泛损害。通过对11例应用201源钴60γ刀治疗的病人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控制肿瘤生长,保存颅神经功能上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较为罕见,且常与颈静脉球瘤、听神经鞘瘤发生误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增强了对该部位病变的鉴别能力,更利于选择准确的手术入路。现复习近年有关文献,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颅内迷走神经鞘瘤(vagus nerve schwannoma)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十多年前已被认识.目前报道的病例不多,而国内尚未见报道,因此对该病的了解还比较局限,多与舌咽神经鞘瘤、副神经鞘瘤一起归为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为了提高神经外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迷走神经鞘瘤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疾病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肿瘤均由神经外科和头颈外科联合经颅-颈入路一期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新出现面瘫1例;脑脊液鼻漏3例,再次手术修补1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加重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8~60个月,神经功能障碍均明显好转,无肿瘤复发。结论神经外科和头颈外科联合经颅-颈入路手术切除是治疗颈静脉孔区颅内外沟通型神经鞘瘤,尤其是伴有明显的颈部扩展者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告2例颈静脉扎神经鞘瘤,经乳突进路完全切除,并介绍了颈静脉孔的解割,此区肿瘤的诊断及通过乳突进路手术的优点。颈静脉孔内及其附近结构发生的肿瘤有脑膜瘤、脊索瘤、神经鞘瘤、颈静脉球体瘤、软骨瘤、鼓室癌、上咽部癌、上皮样囊肿、神经纤维瘤、交感母细胞瘤、粘液纤维肉瘤、颈内动脉的动脉瘤等,其中以颈静脉球体瘤为最多见,而神经鞘瘤在世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5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颈静脉孔区肿瘤的CT、MRI和DSA影像资料。结果 神经鞘瘤16例(含恶性1例),神经纤维瘤2例,颈静脉球瘤2例,脑膜瘤2例,纤维肉瘤、软骨肉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软骨样脊索瘤各1例。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边界清楚多伴有囊变;颈静脉球瘤可见典型的“胡椒盐征”;脑膜瘤可见典型的“脑膜尾征”;纤维肉瘤、软骨肉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和软骨样脊索瘤常见骨质破坏和瘤内钙化,软骨源性肿瘤T2WI可见特征性高信号。结论 颈静脉孔区肿瘤的影像表现多样,部分征象具有特征性,术前影像学评估能提高临床诊断能力,为外科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至2008年5例诊断为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神经鞘瘤。全切肿瘤3例,次全切2例。术后3例有声音嘶哑伴吞咽困难,1例面部感觉麻木伴面瘫,随访中逐渐好转,1例听力丧失,余术后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均有所改善。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和CT、MRI相结合可以进行正确诊断和肿瘤的分型。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达到以最小的创伤而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们诊治了26例颈静脉孔区肿瘤,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已另文发表。本文拟对本区不同类型肿瘤的特点进行讨论,以供参考。 颈静脉孔区不同类型的肿瘤 颈静脉孔区肿瘤多为良性,据统计在此区可发生12种以上的肿瘤,我们曾诊治了七种;即神经鞘瘤、颈静脉球瘤、脑膜瘤、脊索瘤、表皮样囊肿、血  相似文献   

16.
颅内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不到8%,尤其是迷走神经鞘瘤甚为少见。本文报告1例颈静脉孔区迷走神经的神经鞘瘤,经显微手术切除,术后恢复良好。 病例 患者男性,于1979年6月,因一次饮酒后,突然出现失音,而后失音好转,但残余有声音嘶哑,并感觉右侧外耳不适,咽部有奇异感觉。曾先后在各处医院就医,长期以慢性咽喉炎经中西医治疗未见好转。 1983年7月声音嘶哑逐渐加重,并有吞咽困难,进食时,头需向右侧偏斜方能咽进食物,否则食物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jugular foramen schwannomas,JFS)的入路选择及术中神经保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分型,6例A型肿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B型肿瘤采取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1例C型肿瘤采用颈侧入路,4例C型和9例D型肿瘤采取髁旁-颈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新发吞咽困难2例,吞咽困难较术前加重5例;术后新发声音嘶哑3例,声音嘶哑较前加重1例;新发舌肌萎缩、伸舌偏斜1例;面瘫加重2例;无新发面瘫及听力下降、颅内出血、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3~48个月,耳鸣、听力下降较术前改善12例,吞咽功能、声音嘶哑较术前改善各7例,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3例。无肿瘤复发、进展及死亡病例。结论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累及范围,应用微创理念精确磨除骨质,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到达病变区域,可以在全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创伤,保护脑神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伽玛刀放射外科对非听神经性神经鞘瘤的疗效及治疗剂量.方法 应用γ刀治疗非听神经神经鞘瘤,43例获得完全随访资料,包括24例三叉神经鞘瘤和19例颈静脉孔神经鞘瘤.以50%~8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肿瘤中位剂量分别为13 Gy(三叉神经鞘瘤)和15 Gy(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结果 43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62个月.本组随访影像提示24例三叉神经鞘瘤患者伽玛刀治疗后肿瘤基本消失的4例(16.6%),肿瘤体积明显萎缩的12例(50.0%),肿瘤体积没有明显改变的6例(25%),肿瘤体积增大的2例(8.3%),肿瘤总控制率91.7%(22/24).19例颈神经孔神经鞘瘤患者伽玛刀治疗后肿瘤基本消失的3例(15.8%),肿瘤体积明显萎缩的9例(47.4%),肿瘤体积没有明显改变的6例(31.6%),肿瘤体积增大的1例(5.3%),肿瘤总控制率94.7%.本组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3%(41/44).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8.4%(38/43).结论 γ刀放射外科对非听神经性神经鞘瘤有良好的中长期控制作用,毒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9.
C_1、C_2神经根神经鞘瘤极少见,通常包括在脊髓神经鞘瘤或枕骨大孔肿瘤系列中。约占脊髓神经鞘瘤的5%和颈髓神经鞘瘤的18%。 作者回顾了1982—1992年十年中治疗的42例C_1、C_2神经鞘瘤病例,男女各21例,年龄18—80岁,平均45.6岁;病程3月—12年,平均26.8月。其中运动障碍83%、感觉障碍60%、括约肌功能障碍19%、头后部疼痛31%,运动时加重8%,17%的病人颈部僵硬,Lhermitt's征5%。  相似文献   

20.
原发于IX、X、XI颅神经的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罕见。仅占颅内神经鞘瘤的2.9%。作者报告1986~1992年收治的16例该病病例,其中女性5例,男性11例,年龄20至71岁,平均43岁。首发症状是听力下降(50%),声嘶(38%)和头痛(66%),吞咽困难(38%)。术前术后全部做了CT、MR和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