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人工定制假体置换目前已成为保肢术中骨肿瘤切除功能重建的重要方法.与组配式假体断裂后可仅更换毁损部分不同,人工定制肿瘤假体发生断裂翻修时一般需要更换整件假体,但当假体发生断裂时,如残留体部具有足够长度,且髓腔内部分没有松动,可对其残留的假体部分加以利用.本研究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套接式翻修假体,将其应用于2例患者,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髋关节假体的广泛应用,由此导致假体置换失败而需进行的翻修术已悄然兴起。近年已见不少有关翻修术的文献报道,本文对笔者近年来处理的10例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失败病例的原因及应对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近20年矫形外科发展进步非常快的领域之一,它具有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效果.使患者重获髋关节生理功能,达到稳定无痛、腰体等长的疗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术后疗效肯定,得到患者好评.目前临床进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例比较普遍,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置换术,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出院后一定时间内引起假体松动,主要原因与年龄、手术操作、人工关节的选择及患者术后活动有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术与股骨大转子下开槽术在股骨柄翻修术模型中生物力学参数的比较.方法对一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股骨进行CT扫描.通过MIMICS软件建立正常股骨、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术与股骨大转子下开槽术的有限元模型,将该模型数据导入ANSYS软件进行加载和仿真计算,比较分析两种术式的应力分布.结果股骨大转子下开槽术的模型应力分布更接近正常股骨应力云图,而且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术的模型其应力集中在股骨中下部.结论股骨大转子下开槽术相对股骨大转子截骨术式的截骨瓣生物力学的稳定性更好,便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
蔡东岭  赵劲民 《西部医学》2006,18(5):662-664
全髋关节置换(THA)手术数量增长迅速,翻修的病例也逐年增加,而髋关节翻修手术的难点就是骨缺损,根据髋臼骨缺损的不同分型,可采用不同方式的髋臼假体固定;某些THA术后并发症需行翻修手术也值得关注。现就髋臼假体翻修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组合式全涂层翻修股骨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近期X线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5月至2002年11月,对10例12髋采用组合式全涂层翻修股骨柄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男3例,女7例,平均年龄54.2岁(35~71岁).其中,翻修原因除1例感染性松动外,其余均为无菌性松动.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及翻修后假体骨长入.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前6例患者双下肢不等长超过2 cm,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股骨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基本恢复至初次手术前的水平.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5个月后完全负重,术前髋关节疼痛缓解.至最后一次随访时,有11髋股骨柄发生骨长入,1例牢固纤维长入.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5.67±15.58)分升高至术后平均(72.44±9.36)分.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发生股骨骨折3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组合式全涂层非骨水泥股骨翻修假体能够极大地方便髋关节翻修术,近期X线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人工假体置换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许多并发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自1983年以来,我院行全髋并节置换36例。其中2/3以上为髋关节周围的肿瘤病变,术后4例因假体松动或脱位而行手术,翻修率为11.11%。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日益普及和假体使用年限的增加,需行翻修术的患者数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开展的髋关节置换术,由于技术不成熟、假体设计欠合理等因素,使髋关节过早出现磨损、松动、下沉。我院近年来行髋关节翻修术11例,现就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2006年,我院共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2~72岁,平均56岁;右侧5例、左侧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4例。翻修原因:假体松动下沉8例、感染松动1例、假体位置不当2例。翻修时间为术后1~10年,平均6年。所有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采用微孔涂层非骨水泥髋关节假体和骨水泥固定假体,对失败的髋关节假体翻修的近期效果。方法采用微孔涂层非骨水泥髋关节假体和骨水泥固定假体,行老年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9例,并通过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8例翻修术后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年;7例髋关节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翻修前Harris评分平均为42分,术后随访平均为85分。结论髋关节翻修中采用微孔涂层非骨水泥髋关节假体和骨水泥固定假体,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达到了修复骨缺损和固定假体的目的,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721髋(676例),因各种原因行翻修22髋(22例),翻修率为3.1%。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并进行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术后疼痛发生评估及X线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0~79个月,平均36个月,无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3分(31~51分),随访时平均84分(72~96分),其中优10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6.4%;X线评价:无假体移位下沉等不稳现象,假体周围均无新出现的透亮带。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近期疗效显著;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重建需充分术前准备,做好骨缺损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6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3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失败进行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髋关节功能Harris标准评分及恢复情况。结果本研究获随访36例,随访时间8~68个月,平均34个月。无感染复发病例、无人工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及下沉等。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为31-46分,平均(39.00±4.97)分,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为73~96分,平均(91.00±5.43)分,术后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恢复优23例,良1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与手术操作技术和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强调术前必须作详细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提高手术技能,正确选择假体,重视感染预防,增强术后护理质量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等,是提高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Given that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to analyze biomechanics in orthopedics-related research, 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pelvic bone and three-fin acetabular component and evaluate biomechanical changes in this model after implantation of a three-fin acetabular prosthesis in a superior segmental bone defect of the acetabulum.
Methods  In this study,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the pelvic bone and three-fin acetabular component were first established. The prosthesis model was characterized by three different conformational fins to facilitate and optimize the prosthetic design. The spongy and cortical bones were evaluated using a different modulus of elasticity in this established model.
Results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von Mises stresses on the fins of the acetabular component were 15.2 and 0.74,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micromotion between the three-fin acetabular component and the acetabulum bone interface were 27 and 13 μm, respectively. A high primary stability and implied better clinical outcome were revealed.
Conclus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ay be an optimal strategy for biomechanics-related research of prosthetic design for segmental acetabular bone defects.
  相似文献   

13.
陈飚  王全  赵春和 《重庆医学》2011,40(35):3579-3581
目的 评价定制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5例肱骨近端骨肿瘤患者行瘤段切除及定制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并进行术后康复训练.术后6个月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93(MSTS93)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随访12~45个月,无感染、假体松动、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生物型假体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翻修手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生物型及骨水泥型两种假体进行老年髋关节单侧翻修术78例.随机将78例患者分为生物型假体翻修组40例(A组)和骨水泥假体翻修组38例(B组).从手术时间、出血量等一般情况及术后感染、脱位、骨溶解及Harris评分等评价两组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2~11(5.8±2.3)年随访.A组患者手术时间为80~200(138.7±48.9)min,手术出血量为400~2000(980.0±560)ml,术中采取截骨处理15例,20例患者进行植骨,术后未见感染病例、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病例,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假体脱位,1例出现假体松动进行再次翻修,假体存活率95%,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8.7±9.8)分;B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8~220(140.7±51.9)min,手术出血量为300~2000(960.0±600)ml,术中采取截骨处理13例,21例患者进行植骨,术后骨水泥反应1例,术后假体脱位2例,假体松动病例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再次翻修处理,假体存活率为81.6%,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为(81.9±10.7)分.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翻修术生物型假体具有早期稳定性高,中远期疗效满意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种植修复上部义齿9种不同牙尖斜度设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研究单颗种植修复上部义齿牙合面牙尖斜度的优化设计。方法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包括下颌骨、种植体及9种不同牙尖斜度设计的上部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牙合面上施加两种面载荷 ,比较不同加载方式下不同设计的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结果 :种植体与上部结构交界处、种植体颈部、种植体根尖区、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皮质、种植体根端周围骨松质是应力集中区 ,应力最大值在种植体与上部结构交界处。结论 :不同牙尖斜度设计的种植体上部结构中 ,25°以上牙尖斜度的设计造成种植体颈部折断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临床设计时应控制在25°牙尖斜度以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建立上颌第一前磨牙修复后楔状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来比较正常与创伤时、牙齿不同深度楔状缺损时牙颈部的应力分布,进而探讨力和缺损深度对牙齿楔状缺损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建立上颌第一前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在颊颈部划分出三种不同深度的楔状缺损,模拟3M Z100光固化树脂修复,加载正常力和创伤力并进行应力分析。结果创伤时颈部区的最大拉应力明显大于正常。楔状缺损深度增加,颈部区的最大应力值也会随之增大。结论创伤力和缺损深度的增加会对楔状缺损修复疗效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膝关节周围韧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膝关节韧带建模途径。方法选取一无病理改变的膝关节节段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精细解剖出膝关节周围韧带,用金属线圈标记,止点采用钻孔标记,其中前、后交叉韧带按不同功能束分别解剖并标记;然后进行CT扫描,层厚0.625 mm,应用Mimics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最后将数据导入ANSYS有限元软件中,建立膝关节周围韧带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所选膝关节周围韧带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了股骨节段、胫骨节段、前交叉韧带两个功能束、后交叉韧带两个功能束、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总单元数235 879,总节点数69 997。结论研究所建立的膝关节韧带有限元模型形态逼真,能真实反映膝关节骨外形和韧带三维结构,为进一步分析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正常中国成年男性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模型上加载压缩、弯曲、内外翻和旋转力矩进行受力分析,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名正常男性青年膝关节直立位横断CT扫描片一套,利用图像处理和转换技术,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OUS/STANDARD Version6.5,建立正常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加载压缩、弯曲、内外翻和旋转力矩进行受力分析。结果:建立了正常中国成年男性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正常膝关节的内、外翻活动范围较小,且同一膝关节的内、外翻活动范围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膝关节的旋转活动发生在屈膝状态下,且同一膝关节的内旋、外旋活动范围有明显差异(P<0.05),外旋活动范围较大。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模型能逼真地反应膝关节的真实几何结构,模拟膝关节的各种运动,是进行生物力学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9.
有限元法是较新的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其与传统生物力学方法相互补充和验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介绍近年来有限元方法的研究成果,阐述脊柱的各个解剖结构及整体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力学特征,以及有限元分析设计手术器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电子表格驱动的CAD零件造型和有限元分析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不同类型牙槽嵴-种植体复合体有限元模型的快速构建.方法:利用CAD软件分别建立牙槽嵴和种植体基础模型,以电子表格软件驱动零件外形尺寸获得不同类型种植体、密质骨和松质骨CAD模型,在CAD软件中完成零件装配后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生成牙槽嵴-种植体复合体系列模型.结果:通过不同版本模型激活,获得质量良好,无相互干涉的不同分类种植体-骨复合体有限元模型300个.结论:本方法建模迅速高效.易用性好,所获得的系列模型基本覆盖各种不同类型牙槽嵴,为全面、准确了解种植体生物力学特性提供了一套新的分析方法或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