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颈椎病康复理疗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心理特征及接受理疗康复的同时综合性心理治疗与单纯的康复理疗的差异.方法: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理疗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实施理疗康复治疗的同时,施加心理干预). Health心理健康水平检测采用吴文源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人格个性特征评定采用由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理疗康复效果评定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结果:颈椎病两组患者治疗前SCL-90各因子分没有明显差异,经理疗康复治疗和介入心理干预后,治疗组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 颈椎病患者的人格特征为情绪不稳定,有精神质倾向,而治疗组的患者人格特征比较稳定,P维度(精神质)和N维度(情绪性)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的康复理疗效果与心理治疗明显相关,适时的心理治疗有助于此病康复.  相似文献   

2.
李乐云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503-1504,1515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合并生活技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住院脑卒中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两组患者均按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4周的综合心理治疗合并技能训练;对照组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FDS)评定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CL-90、ADL和NF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CL-90、ADL和NF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治疗合并生活技能训练不仅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心理、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均接受相应药物治疗、内科基础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和综合康复训练。采用SCL-90评定量表、ESS评分、Barthel指数积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心理干预后SCL-90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者差异在躯体化、强迫、忧郁、焦虑、恐怖以及精神病性等各因子分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配合综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应激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药物合并心理社会干预30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30例),观察时间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 及SCL-90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HAMD及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心理社会干预是辅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配合常规康复理疗对颈椎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8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采取心理干预配合常规康复理疗方法治疗)和对照组(40例,仅采用常规康复理疗方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况、Barthel指数均明显改善(P<0.01,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P<0.05).结论:心理干预配合常规康复理疗可明显改善颈椎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乐云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11,(12):1503-1504,1515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合并生活技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住院脑卒中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两组患者均按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4周的综合心理治疗合并技能训练;对照组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FDS)评定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CL-90、ADL和NF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CL-90、ADL和NF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治疗合并生活技能训练不仅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文  葛斯华 《吉林医学》2014,(36):8195-8196
目的:评价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不同理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选择红外线进行理疗,治疗组选择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仪理疗。结果:两组理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理疗前对比都明显升高(P<0.05),理疗后评分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疗后治疗组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和情感职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仪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能有效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并对其进行心理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面部激素依耐性皮炎患者和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各80例,分成激素依耐性皮炎组和过敏性皮炎组(对照组)。通过问卷的方式,让患者自行填写SCL-90和DLQI量表,对他们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激素依耐性皮炎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激素依耐性皮炎患者SCL-90各因子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激素依耐性皮炎患者DLQI各因子得分除治疗方面外均大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存在严重焦虑、忧郁等心理问题和生活质量指数明显降低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我们进行了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前后患者SCL-90和DLQI评分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依耐性皮炎患者同过敏性皮炎患者相比,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激素依耐性皮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对海洛因依赖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维持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Herth希望指数(HHI)量表、生活质量量表(WHO-QOL)对45例海洛因依赖患者(观察组)在入组时和维持治疗6个月后进行量表评估。另选取45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观察组SCL-90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希望指数、WHO-QOL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维持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SCL-90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入组前,希望指数、WHO-QOL因子分显著高于入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MT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心理应对能力,有效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理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对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综合康复理疗干预12周,应用FM运动功能评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arthhel)评价上、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轻中度及重度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干预4周、12周后上下肢FM积分, Barthhel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第12周上升幅度较高,且上下肢恢复情况相似。结论康复理疗训练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恢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及早开展。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雯媛 《当代医学》2011,17(12):10-11
目的 总结分析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72例对其病因进行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治疗后的效果做临床调查.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脑卒中后抑郁的HAMD、NDS、ADL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对脑卒中后抑郁病在联合使用药物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知识-社会-心理结合模式在脑卒中病人心理和躯体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脑卒中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48)及对照组(n=48),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知识-社会-心理结合模式实施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并应用Fugl-Meyer评价法及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对脑卒中病人躯体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P<0.01)。观察组干预后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SI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知识-社会-心理结合模式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病人心理状况、改善病人运动功能,有利于提高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介入,探讨适合基层医院脑卒中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方案。方法选择符合康复科及神经科住院要求的脑卒中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早期康复介入;根据Brunnstrom理论: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法和程序,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强制运动治疗、针灸治疗与康复护理、心理干预相结合;对照组仪采用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认知功能采用MMSE量表评定、心理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社会参与能力和ADL能力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二组的变化均数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强制运动治疗、针灸治疗、心理干预和康复护理的治疗模式早期介入治疗急性脑卒中与常规物理治疗相比,在降低其后遗功能障碍、提高运动功能、改善ADL和社会参与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失语患者抑郁心理状况及康复护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120名脑卒中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并对长期陪护人员进行SADQ抑郁量表调查问卷,分析脑卒中失语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照组由患者家属进行一般性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干预组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性语言功能训练及护理,康复训练结束后重新进行SADQ抑郁量表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患者SADQ评分变化。结果康复护理干预前SADQ评分表明脑卒中失语患者存在严重的抑郁心理状况,但对照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失语患者存在心理抑郁状态,专业护理人员的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抑郁心理状态的缓解。  相似文献   

15.
樊林 《中国医学创新》2013,(32):139-140
目的:探究手法按摩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08-2012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中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只对患者进行手法按摩等基本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患者进行手法按摩等康复期治疗的同时,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1.32±3.54)分,而对照组为(45.27±6.79)分,而且经随访观察组抑郁发生率为23.53%,而对照组为52.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风恢复期的患者来说,进行手法按摩并结合心理干预护理,可以减少患者抑郁的发病率,提高恢复期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董松巧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8):16-19,2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心理康复中的效果。方法:按抛硬币分组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整体护理;在整体护理基础上,研究组由责任护士实施循证护理,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CPSS)、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心理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GSES、CPSS、MUIS和SCL-90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UIS、CPSS和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取循证护理方法护理脑卒中患者有助于提高心理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患者强化心理治疗的康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情感障碍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和对照组43例,干预组给予为期9个月的强化心理治疗,对照组则给予3次心理教育,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SS)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随访1年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HAMD评分、CS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心理治疗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措施能显著增加患者的康复机会,疗效也更持久和稳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脑系科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03例,随机分为康复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及作业疗法,观察运动功能积分(FA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变化情况,分析早期康复的效果。结果康复组在治疗1个月、2个月末的FAM、BI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且早期康复组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介入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以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从患者心理护理、保持良好肢体位置、床上运动训练、感觉训练、语言训练等方面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早期康复训练可降低患者致残率。治疗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中枢神经损伤程度。结果:康复组上肢运动功能(12.4±9.4)改善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6.9±3.7)恢复均明显好于对照组(7.0±7.4,3.5±3.0)(P〈0.05)。结论:康复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能明显降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