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3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影像学诊断。结果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占60%、持续性高血压占34、3%、血压正常占5.71%;临床上有三联症状(头痛、心悸、多汗)之一的占94.3%;尿VMA检查35例.阳性率85.7%,B超检查29例,阳性率89.7%,CT检查18例,阳性率100%,MRI检查19例,阳性率100%.131^I-MIBG检查25例,阳性率100%;3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肿瘤位于肾上腺的占85.7%.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占14.3%.其中复发性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结论尿VMA检查是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依据,B超、CT、MRI、131^I-MIBG检查为定位诊断的依据.术后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嗜铬细胞瘤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病史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经CT检查的异位嗜铬细胞瘤15例。结果 CT查出肿瘤为100%,15例中术前CT诊断为异位嗜铬细胞瘤13例,诊断准确率86.7%;15例中良性13例,恶性2例,恶性比例占13.3%。结论 CT检查是异位嗜铬细胞瘤定位、定性最有效的影像检查。CT结合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及影像特点,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准确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及减少手术失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入路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11例。结果经后腹腔镜入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11例,10例为单纯腹腔镜下完成,肿瘤最大直径1.5—6.0cm。其中1例因瘤体过大(直径7.5cm)行手助腹腔镜手术(HALS)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35~120min,出血量10—100ml,术后住院时间5—8d。结果对于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者,后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危险性小、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有望成为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旨在提高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过去5年间本院收治的2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结果病灶部位难以确定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可首选超声来配合实验室检查。结论超声由于灵活方便、重复性强,更易发现异位嗜铬细胞瘤的部位、数目、形态及大小,能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郗磊  刘存明 《江苏医药》2012,38(7):840-841
目的 总结7例异位嗜铬细胞瘤的麻醉处理.方法 7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5例术前即怀疑为嗜铬细胞瘤,按嗜铬细胞瘤行以酚苄明及扩容为主的术前准备,2例因麻醉或术中循环动力学波动剧烈而考虑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中止手术,待按正规的术前准备后再行手术.结果 5例经过正规准备的患者,术中循环动力学虽有一定波动,但相对缓和;2例再次手术患者术中循环动力学波动明显趋缓.7例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术期.结论 对术前漏诊的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最好中止手术,并行规范的术前准备,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冯凭  王家驰 《天津医药》1994,22(11):665-667
报告、分析了24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异位嗜细胞瘤,其中2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比较,异位嗜铬细胞中恶性肿瘤者较多,除膀胱嗜铬细胞瘤外,病人的临床表现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者相似。异位嗜铬细胞瘤的生化诊断无特殊,但定位因素,CT扫描联合超声波检查是异位嗜铬细胞瘤的最佳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病理分型、复发转移、手术治疗等。结果70例患者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6例(65.7%),副神经节瘤24例(34.3%),其中膀胱副神经节瘤4例(5.7%),腹膜后副神经节瘤9例(12.9%),其他副神经节瘤11例(15.7%)。57例患者接受过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复发23例,出现远处器官及淋巴结转移58例。血压升高67例,心悸37例,头痛42例,大汗39例。结论嗜铬细胞瘤常表现以高血压为代表的临床综合征,症状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恶性嗜铬细胞瘤易出现术后复发及多器官转移。  相似文献   

8.
腹膜后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王晋  王丁  张翀 《华北国防医药》2005,17(2):137-138
我们于1985~2002年期间共收治5例腹膜后嗜铬细胞瘤,占同期全部嗜铬细胞瘤的8.47%,现结合献就其诊断与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检查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PG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的完整临床及CT影像资料,13例患者均进行腹部、颈部CT扫描和三维重建,CT影像特征包括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强化特征及供血动脉关系。结果13例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其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5例,颈部副神经节瘤1例。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软组织肿块,边界清。直径5cm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肿块密度不均,内坏死、囊变区多见,1例病灶见散在颗粒样钙化,1例合并脑出血,1例术后复发肝脾、腰椎转移。图像重建肿瘤可显示供血动脉。结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临床表现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64排螺旋CT检查有助于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定位、定性以及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临床的诊治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卜腺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5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和重视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护理,对提高嗜铬细胞瘤手术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瘤(SPNET)的临床、影像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对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PNET的资料进行总结,重点分析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并简述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7例中5例发生在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CT和MRI检查,肿瘤均表现为幕上较大肿块,最大径4~10cm,其中4例有钙化灶,5例无瘤周水肿,增强检查7例均呈不均匀强化。病理检查示瘤细胞体积小,胞浆少,多呈裸核状,纤维芯菊形团结构常见;免疫组化染色示7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均为阳性。结论:SPNET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均有一定特征,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相结合有助于术前与其他肿瘤鉴别,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提高螺旋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作超声、SCT检查.结果 瘤体较大(平均瘤径7.2cm),多呈类圆形,部分有分叶.瘤界清晰或部分不甚清晰,肿瘤密度多不均匀,15例出现坏死和囊变,肿瘤实体部分多明显强化.结论 SCT可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超声造影肿瘤微血管灌注特点与病理组织分型、组织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175例确诊为乳腺癌的术前超声造影检查,术后标本送病理活检,分析超声造影血管灌注特点与病理分型及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超声造影灌注特点与组织学分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组织学分型无显著相关。结论乳腺癌超声造影肿瘤微血管灌注特点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肿块的超声造影特点对组织学分级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272例肾上腺肿瘤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欢欢  刘容  周红文  刘超 《江苏医药》2008,34(7):665-667
目的 了解肾上腺肿瘤的患病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72例肾上腺肿瘤的诊疗资料.结果 272例中185例资料完备.有功能肿瘤137例中,醛固酮增多症64例,库欣综合征31例,嗜铬细胞瘤42例;恶性肿瘤10例.272例中42例因体检发现,考虑为偶发瘤.其中,有功能肿瘤8例,分别为嗜铬细胞瘤7例,醛同酮增多症1例.结论 对肾上腺肿瘤应行内分泌检测,B超和CT检查有助于肿瘤定位;偶发瘤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和分析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17例。结果 尿VMA及血尿儿茶酚胺升高定性诊断分别为16例(94.2%)和15例(88.2%)131IMIBG显像诊断阳性4例,阳性率100%。B超探及14例(82.4%),CT诊断16例(94.2%),8例进行MRI诊断,阳性率100%。肿瘤平均直径4.6cm。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肾门平面以上5例(29.4%)、以下1例(5.9%),下腔静脉旁肾门平面以上8例(47.1%)、以下2例(11.8%),膀胱壁1例(5.9%),其中肿瘤多发3例。手术切除肿瘤16例,术后高血压缓解15例,术后肿瘤复发3例、伴广泛转移1例。结论 检测尿VMA及血、尿儿茶酚胺可作为异位嗜铬细胞瘤定性诊断的初筛检查,131I-MIBG显像定性诊断敏感性准确性高。B超可作为定位诊断的初筛,CT定位诊断准确可靠,MRI可很好地显示肿瘤毗邻和浸润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2009年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3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同手术期处理,术式选择与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采用开放手术18例,后腹腔镜手术者有16例,膀胱内异位嗜铬细胞瘤经尿道切除1例,术中血压波动较大的有17例,术后1年随访所有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结论嗜铬细胞瘤表现为继发性高血压,诊断要结合3次以上尿VMA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定性、定位,且充分的术前准备,是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1-2006年间诊治的10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8例,包膜下剜除肿瘤2例。手术切除瘤体直径2~9cm。随访7个月~10年,9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正常8例、仍有高血压1例。肿瘤复发、转移3例,恶性嗜铬细胞瘤3例,死亡1例。结论VMA及血、尿儿茶酚胺是定性诊断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主要依据,CT诊断定位准确、131碘-间位碘代苄胍(131I-MIBG)定位准确、敏感性高,且可作为治疗措施。术前降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诊断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20例嗜铬细胞瘤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0例中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8例,误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5例,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误诊为心源性左心衰2例,误诊为糖尿病3例,误诊时间为1个月至10年。结论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导致严重心、脑、肾等脏器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详细询问病史、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可降低初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发Castleman病三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发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发Castleman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副肿瘤性天疱疮多由Castleman病诱发,其临床表现、皮损和肿瘤的病理学特点、CT及免疫学特点较特殊,易于明确诊断,切除肿瘤对治疗副肿瘤性天疱疮伴发Castleman病、降低术后呼吸道症状的出现、使患者早日康复是有益的。结论由于Castleman病直接产生抗体致副肿瘤性天疱疮,因此早期诊断、早期切除肿瘤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如果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预后较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