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责任病变血管及侧支循环主要方式.方法:对70例脑梗死患者行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判定梗死的责任血管、侧支循环是否存在及方式.结果:各型患者,病变血管共92条,其中颈内动脉(ICA)39条(42.31%),病变血管有锁骨下一椎动脉(SUB-VA)22条(23.9%),大脑中动脉(MCA)16条(23.5%)、颈总动脉(CCA)2条(2.17%)、大脑前动脉(ACA)3条(4.41%);基底动脉(BA)6条(6.5%)和大脑后动脉(PCA)2条(2.2%),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各1条(各1.1%):责任血管ICA 41条(44.57%),MCA 22条(23.9%),SUB-VA24条(26.1%).经软脑膜支吻合代偿47例,Willis环代偿27例,来自各种颅外代偿计20例,两种及以上方式联合代偿20例,罕见代偿2例,未发现代偿8例.结论脑动脉病变最多位于ICA、SUB-VA主干,其次位于MCA;前循环病变较后循环病变具有更高的梗死发生率.侧支循环代偿以Willis环最充分,软脑膜支吻合最常见,因此,脑梗死的类型和预后受血管病变和侧支循环状态的整体影响.  相似文献   

2.
姚德斌 《江西医药》2014,(9):926-930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存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其中约60%-80%[1]为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为常见病因。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可出现脑梗死、TIA或者无症状脑梗,但由于侧支循环的存在,梗死是否出现、梗死面积的大小以及临床症状的轻重及临床预后的转归都有很大的区别,急性脑卒中时侧支循环的建立对改善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恢复神经功能、治疗方案的个性化选择、临床预后的评估及其减少卒中复发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晋文学 《药品评价》2021,(8):502-504
目的:探讨选用阿托伐他汀钙、丁苯酞联合方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8例,再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患者症状改善、疗效及MCA侧支循环血流速...  相似文献   

6.
袁庆芳  李欣欣 《安徽医药》2019,23(11):2227-2230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 ICAO)的脑梗死病人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及其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14年 1月至 2016年 6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ICAO脑梗死病人 72例,根据脑梗死病灶数量分为单发脑梗死组 29例、多发脑梗死组 43例,比较两组侧支循环建立数量及分级。采用美国国立卒中量表( NIHSS)评估入院时、入院后 2周的脑神经功能,分析侧支循环对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发脑梗死病人侧支循环开放数量 ≥2支( 79.3%)及一级侧支循环开放的比例( 93.1%)较多发脑梗死组明显增多( 55.8%、74.4%)(P<0.05);合并侧支循环组病人入院时( 4.14±0.84)分、入院后 2周 NHISS评分( 0.94±0.32)分与未合并侧支循环组[(5.18±1.27)、(2.36±0.66)分]比较,显著降低,而 NHISS评分降幅显著升高( P<0.05); Willis环开放组病人入院时( 4.05±0.65)分、入院后 2周 NHISS评分( 0.87±0.30)较 Willis环未开放组明显降低[( 5.31±1.34)、(2.47± 0.73)分]而 NHISS评分降幅更为明显( P<0.05)。结论 ICAO病人脑梗死类型与侧支循环形成数量和分级密切相关,侧支循环形成尤其,是一级侧支循环( Willis环)的开放可有效改善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或狭窄程度大于85%)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糖尿病脑梗死组),共94例,其中男51例,女43例,年龄(65.02±14.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侧支循环代偿方式对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神经外科病房住院治疗的MCA区脑梗死患者74例,根据患者TCD检查提示的代偿方式分为ACA代偿组(n=45)、ACA+PCA代偿组(n=17)、PCA代偿组(n=12).比较3组侧支循环分级、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NIHSS)、功能残疾程度(MRS)评分情况,分析NIHSS评分、MRS评分与梗死体积、侧支循环等级的关系.结果 PCA代偿组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主要集中在Ⅰ级,ACA+PCA代偿组以Ⅲ级为多,ACA代偿组以Ⅱ级为主(P< 0.05).PCA代偿组梗死体积为(67.2±19.7)cm3、ACA代偿组为(41.6±9.1) cm3、ACA+PCA代偿组为(21.7±6.2) cm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发病后6个月时,ACA+PCA代偿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低于ACA代偿组,ACA代偿组明显低于PCA代偿组(均P<0.05).NIHSS评分、MRS评分与梗死体积均呈正相关(均P< 0.05),与侧支循环等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 侧支循环代偿方式对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ACA+PCA代偿能更有效的改善梗死区血流供给,缩小梗死灶体积,保护神经细胞,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侧支循环血流速度、神经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MCA血流速度、BI评分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PCA、ACA血流速度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提高脑梗死临床疗效,改善侧支血流循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丁苯酞注射液与阿替普酶溶栓联合使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全部患者在入院确诊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在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注射液静脉滴注,持续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并于各治疗时点检测患者侧支循环血流,评价其侧支循环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4天,检测并对比2组患者脑血流变化情况,包括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血流速度;记录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各时点,2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2组患者MC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ACA、PC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前后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点侧支循环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一溶栓治疗对患者侧支循环与脑血流的影响更好,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改善,且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后给予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两次间隔时间为7 h,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的临床有效率、侧支循环血流速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 h、治疗7 d和治疗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8.5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在治疗1 h、治疗7 d和治疗14 d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1 h、治疗7 d和治疗14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在治疗1 h、治疗7 d和治疗14 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1h、治疗7 d和治疗14 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流速显著加快,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流速显著减慢(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MCA流速与对照组相比较快(P<0.05),观察组ACA和PCA流速与对照组相比较慢(P<0.05)。结论 超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改善侧支循环血流速度,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脑梗死后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5月接诊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法分析所有的病例资料,研究影响侧支循环建立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19(61.29%)例有侧支循环建立,12(38.71%)例无侧支循环建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狭窄程度为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同型半胱氨酸为相对独立因素,而同型半胱氨酸、狭窄程度为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受到年龄、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狭窄程度对侧支循环的建立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海霞  张玉芹  刘斌 《中国医药》2012,7(10):1228-1229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情况及与病变部位的关系,分析其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54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情况.所有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前均无睡眠障碍.结果 154例患者中86例出现睡眠障碍,发生率为55.8%,睡眠障碍主要类型为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眠减少、片段睡眠、睡眠表浅)、过度睡眠、做噩梦、应用催眠药物促进睡眠等.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依次为皮质下梗死者64.9%(37/57),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硬死者57.6%(19/33),脑干梗死者57.1%(8/14),小脑梗死者42.9%(3/7),以皮质下梗死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最高.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且与病变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结合外周血微RNA(miR)-181b表达水平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ACI病人175例,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按3∶1的比例将纳入病人分为训练集(129例)和测试集(46例),其中129例训练集病人根据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分为两组,其中侧支循环良好组病人90例,侧支循环不良组病人39例,采用定量逆转录PCR(RT-qPCR)检测血清miR-181b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ACI病人血清miR-181b表达与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ACI病人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侧支循环良好组病人血清miR-181b表达1.92±0.19显著高于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1.48±0.26(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miR-181b表达与侧支循环形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史高血压史、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后循环病变均为ACI病人侧支循环形...  相似文献   

16.
张愉  孙鑫  曾亮  陈虎 《北方药学》2015,(10):94-96
目的:通过分析64排CTA头颈部血管中颈动脉斑块的成像特点,研究其与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于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分别行头颈部CTA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斑块发生部位. 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颈动脉斑块均以钙化性斑块为主,大部分位于颈动脉分叉处,观察组非钙化性斑块及溃疡型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头颈部CTA检查利于早期发现颈部血管斑块,通过对斑块的性质、部位的特点分析有助于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阿加曲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血流、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注射液,第1~2天,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加入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24 h由输注泵持续泵入;第3~5天,10 mg阿加曲班注射液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输注泵3 h内输注完毕,每天2次,第6~10天改为每天1次;10 d后予以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共治疗30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按照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制定的侧支血流分级标准评估患者治疗后侧支血流状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hs-CRP、IL-6)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NO、ET-1)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炎症因子hs-CRP、IL-6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炎症因子hs-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炎症因子(hs-CRP、IL-6)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NO、ET-1)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0 d的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30 d后,试验组患者侧支血流代偿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阿加曲班的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加曲班治疗后,炎症反应程度降低,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减轻,阿加曲班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侧支血流代偿情况,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