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玮  章莹  吴文 《中国临床康复》2008,12(7):1201-1204
目的:研究证明,骨唾液酸蛋白可能与骨形成和骨改建有关。实验拟评价骨唾液酸蛋白在大鼠体内的成骨活性并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相对比。 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4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分组:8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β-磷酸三钙组,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②实验方法:应用重组人骨唾液酸蛋白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分别与β-磷酸三钙复合并植入直径8mm的大鼠颅骨骨缺损内。其中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植入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β-磷酸三钙只植入β-磷酸三钙,空白对照组未植入任何材料。③实验评估:术后8周取出标本,行大体、X射线、组织学观察及各种植入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纳入大鼠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各组植入物未完全吸收,周围均未见明显炎症反应。①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和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在大鼠颅骨骨缺损内形成新骨,与宿主骨相连接。但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的成骨量、新骨密度、骨组织成熟程度均较骨形态发生蛋白低。②颅骨缺损植入物中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和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β-磷酸三钙组及空白对照组俨〈0.01),而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比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高(P〈0.05)。 结论:骨唾液酸蛋白在骨缺损环境中具有成骨效应,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对比,骨唾液酸蛋白成骨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证明,骨唾液酸蛋白可能与骨形成和骨改建有关.实验拟评价骨唾液酸蛋白在大鼠体内的成骨活性并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相对比.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4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分组:8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β-磷酸三钙组,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②实验方法:应用重组人骨唾液酸蛋白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分别与β-磷酸三钙复合并植入直径8 mm 的大鼠颅骨骨缺损内.其中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植入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β-磷酸三钙只植入β-磷酸三钙,空白对照组未植入任何材料.③实验评估:术后8周取出标本,行大体、X射线、组织学观察及各种植入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纳入大鼠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各组植入物未完全吸收,周围均未见明显炎症反应.①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和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在大鼠颅骨骨缺损内形成新骨,与宿主骨相连接,但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的成骨量、新骨密度、骨组织成熟程度均较骨形态发生蛋白低.②颅骨缺损植入物中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和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β-磷酸三钙组及空白对照组(P < 0.01),而骨形态发生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比骨唾液酸蛋白-β-磷酸三钙复合物组高(P < 0.05).结论:骨唾液酸蛋白在骨缺损环境中具有成骨效应,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对比,骨唾液酸蛋白成骨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3.
背景:有文献报道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异源二聚体比同源二聚体的活性高,目前国内外尚无BMP-4/7异源二聚体与BMP-4同源二聚体间诱导成骨活性比较的报道。目的:观察不同基因BMP-4、BMP-4/7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活性的差异,探讨融合基因BMP-4/7的生物学活性。方法:经脂质体转染分离培养的兔BMSCs,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株,利用RT-PCR法证明目的基因在BMSCs中的表达情况;以BMP-4和BMP4/7融合基因修饰的AAV载体,转染兔BMSCs,MTT法检测不同基因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以BMP-4单基因和BMP-4/7融合基因修饰的AAV载体转染兔BMSCs7d后,测定两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水平,观察成骨活性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构建高滴度的分别携带BMP-4单基因、BMP-4/7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BMP-4、AAV-BMP-4/7;RT-PCR结果证明目的基因能够在BMSCs中得到稳定表达。AAV-BMP-4及AAV-BMP-4/7载体转染效率分别为68.20%、72.18%;转染BMSCs后,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提高,BMP-4/7融合基因的细胞增殖能力活性高于BMP-4单基因。以BMP-4和BMP-4/7融合基因修饰的AAV转染细胞7d后,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上调,骨钙素水平升高,成骨活性均增强;两种基因比较,BMP-4/7融合基因成骨活性强于BMP-4单基因(P<0.01)。提示BMP-4、BMP-4/7修饰的AAV载体转染效率高,对BMSCs均有成骨活性,其中BMP-4/7融合基因成骨活性强于BMP-4单基因。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文献报道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异源二聚体比同源二聚体的活性高,目前国内外尚无BMP-4/7异源二聚体与BMP-4同源二聚体间诱导成骨活性比较的报道。目的:观察不同基因BMP-4、BMP-4/7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活性的差异,探讨融合基因BMP-4/7的生物学活性。方法:经脂质体转染分离培养的兔BMSCs,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株,利用RT-PCR法证明目的基因在BMSCs中的表达情况;以BMP-4和BMP4/7融合基因修饰的AAV载体,转染兔BMSCs,MTT法检测不同基因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以BMP-4单基因和BMP-4/7融合基因修饰的AAV载体转染兔BMSCs7d后,测定两组细胞内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水平,观察成骨活性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构建高滴度的分别携带BMP-4单基因、BMP-4/7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BMP-4、AAV-BMP-4/7;RT-PCR结果证明目的基因能够在BMSCs中得到稳定表达。AAV-BMP-4及AAV-BMP-4/7载体转染效率分别为68.20%、72.18%;转染BMSCs后,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提高,BMP-4/7融合基因的细胞增殖能力活性高于BMP-4单基因。以BMP-4和BMP-4/7融合基因修饰的AAV转染细胞7d后,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上调,骨钙素水平升高,成骨活性均增强;两种基因比较,BMP-4/7融合基因成骨活性强于BMP-4单基因(P〈0.01)。提示BMP-4、BMP-4/7修饰的AAV载体转染效率高,对BMSCs均有成骨活性,其中BMP-4/7融合基因成骨活性强于BMP-4单基因。  相似文献   

5.
背景:红骨髓中的骨髓基质细胞是骨的非特异性生长因子,是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靶细胞,具有骨诱导作用和自身成骨作用;可注射性藻酸钙凝胶属于凝胶态可降解生物材料,其组织相容性好,为成骨、成软骨细胞的增殖、附着提供支架,有利于新生毛细血管的增殖。目的:制备骨形态发生蛋白、自体红骨髓及藻酸钙凝胶复合物,观察其诱导成骨活性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骨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2-02/2003-02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完成,选用27只纯种SD大鼠,雌雄不拘,体质量(200±20)g,购于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骨形态发生蛋白购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方法:随机摸球法将大鼠分为3组:藻酸钙凝胶-骨形态发生蛋白-红骨髓组、藻酸钙凝胶-骨形态发生蛋白组及藻酸钙凝胶组,每组9只,藻酸钙凝胶-骨形态发生蛋白-红骨髓组大鼠在麻醉后,取已制备的藻酸钙凝胶-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0.4mL,于股骨大粗隆处抽取红骨髓0.1mL,加入藻酸钙凝胶-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搅拌混合后用注射器注入股后肌肉中,藻酸钙凝胶-骨形态发生蛋白组及藻酸钙凝胶组双侧肢体股后肌群分别植入藻酸钙凝胶-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及单纯藻酸钙凝胶。①术后观察动物麻醉后苏醒、切口愈合、饮食、活动情况,同时观察植入物的大小、硬度及血管分布情况。②分别在造模后1,2,4周3个时间点进行指标检测,每个时间点3只大鼠,取出标本切片进行光镜下观察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动物一般观察及植入物大体观察。②组织病理观察。③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结果:纳入SD大鼠27只,麻醉4~6h后完全清醒,可正常进饮食;24h切口无血肿、可正常活动;72h切口无感染征象;2周后切口完全愈合、缝线脱落;全部27只大鼠切口均Ⅰ期愈合,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植入物标本大体观察:藻酸钙凝胶-骨形态发生蛋白-红骨髓、藻酸钙凝胶-骨形态发生蛋白组1周时植入物体积无减少、有血管长入;2周时质地较硬,切面呈灰白色,有骨样组织沉积;4周时有大量血管长入,有大量骨样组织沉积,质地较硬。②组织病理观察结果:藻酸钙凝胶-骨形态发生蛋白-红骨髓组1周可见大量间充质细胞聚集,骨母细胞及软骨母细胞增生活跃;2周软骨细胞趋于成熟,有软骨样基质及骨样基质;4周骨细胞多见,有编织骨形成,较其他两组成骨多。③碱性磷酸酶活性:植入后1,2,4周,藻酸钙凝胶组分别为(0.179±0.018),(0.058±0.017),(0.027±0.018)IU/g,低于藻酸钙凝胶-骨形态发生蛋白-红骨髓组[(0.922±0.226),(1.169±0.249),(0.431±0.081)IU/g,P<0.01],植入后1,4周,藻酸钙凝胶-骨形态发生蛋白组活性分别为(0.447±0.015),(0.276±0.081)IU/g,低于藻酸钙凝胶-骨形态发生蛋白-红骨骨髓组(P<0.05)。结论:藻酸钙凝胶-骨形态发生蛋白-红骨髓复合物具有稳定而持久的诱导成骨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联合使用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的影响。方法 向培养的成纤维细胞NIH3T3中加入不同浓度的rhBMP-2和bFGF,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染色的情况和骨钙素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 在两种因子作用下,成纤维细胞由长梭形向多角形方向转化,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颗粒增多;成纤维细胞ALT活性增高,骨钙素表达增多,细胞内ALP染色加深;细胞增殖周期缩短。结化 联合使用rhBMP-2和bFGF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的影响。方法向培养的成纤维细胞NIH3T3中加入不同浓度的rhBMP-2和bFGF,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与染色的情况和骨钙素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在两种因子作用下,成纤维细胞由长梭形向多角形方向转化,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颗粒增多;成纤维细胞ALP活性增高、骨钙素表达增多,细胞内ALP染色加深;细胞增殖周期缩短。结论联合使用rhBMP-2和bFGF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INTRODUCTIONTherecombinant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rhBMP-2)hadbeenexpressedbytheeukaryoticcellsineightycentury犤1犦.TherhBMP-2combinedwiththedecalcifiedbonematrix(DBM)par-ticleswasimpregnatedwithbonecementtoproducethecompoundbonedefectrepairmaterialandtheboneinductivecapacityofitwasinvestigatedinourstudy.MATERIALSANDMETHODSDBMparticlesandthecompoundmaterialpreparationThe100-400μmgrainyDBMparticlesweremadeaccordingtotheUrist'smethods犤2犦.30mgDBMparticlescombinedwith…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联合使用骨形态发生蛋白 (rhBMP 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的影响.方法向培养的成纤维细胞 NIH3T3中加入不同浓度的 rhBMP 2和 bFGF, 观察成纤维细胞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与染色的情况和骨钙素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结果在两种因子作用下,成纤维细胞由长梭形向多角形方向转化,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颗粒增多 ; 成纤维细胞 ALP活性增高、骨钙素表达增多,细胞内 ALP染色加深 ; 细胞增殖周期缩短.结论联合使用 rhBMP 2和 bFGF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 .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以纤维蛋白胶(Fibrinsealant,FS)为载体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犤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犦异位诱导成骨的作用。方法:实验分组为:实验组b(FS+bBMP)、对照组b(bBMP)、实验组r(FS+rhBMP-2)、对照组r(rhBMP)、对照组FS(FS)及空白对照组。将各组材料注射或植入小鼠肌袋内,采用用放射学、形态学、碱性磷酸酶(ALP)检测等方法对其成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在以bBMP为成骨因子的实验区中,实验组b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其成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b、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P<0.01);在以rhBMP-2为成骨因子的实验区中,实验组r同样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其成骨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r、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以FS为载体复合BMP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766-3767
Objective To observe influence of fibrin sealant(FS)on osteoinductive ability of inject-type BMP.Method The inject-type BMP power was dissolved in the main glue part or thrombin part of FS,then mixed with the main glue part or thrombin part of FS into gel,observe coagulating time,then implant composite into the thigh muscle puch of mice to evaluate their capacity to induce new bone formation,and compared to the single BMP implant group.Resul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coagulating time between two mixing method,the osteoinductive ability of implants BMP dissolved in the main glue part or thrombin part of FS group was higher then that of simply BMP implant group.Conclusion FS was perfect carrier to inject-type,BMP.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以纤维蛋白胶(fibrinsealant,FS)为载体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对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细胞(marrowstromalcell,MSC)增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为实验组(FS+bFGF+rhBMP-2)、对照组1(FS)、对照组2(FS+bFGF)、对照组3(FS+rhBMP-2)及单纯对照组。采用细胞培养、MTT及电镜等方法对各组兔MSC的增殖及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1)各组材料对细胞促增殖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对照组2(FS+bFGF)、实验组(FS+bFGF+rhBMP-2)、对照组1(FS)、对照组3(FS+rhBMP-2)、单纯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材料表面粗糙,有微孔存在,各组细胞与材料融合生长。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的绝大部分细胞呈成骨细胞表型,细胞增殖状态旺盛,分化好。各对照组细胞或是细胞增殖活性高,但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差,或是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好,但细胞增殖活性较差。结论FS+bFGF+rhBMP-2即可显著促进MSC增殖和兔MSC向成骨细胞方向的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成骨诱导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成骨活性的生物材料。方法:将人BMP2-pcDNA3.1质粒添加到壳聚糖-胶原海绵支架材料中,然后将大鼠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在该复合材料中,体外培养细胞-支架材料复合物.另外将该材料植入BALBc小鼠皮下,以添加了pcDNA3.1质粒的壳聚糖-胶原海绵支架材料为对照。10天以后.取出细胞-支架材料复合物和皮下植入物,分别检测样品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体外培养细胞-支架材料复合物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均显著提高;小鼠皮下植入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也分别提高了61.5%和16.2%。结论:添加了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的壳聚糖-胶原海绵支架材料具有成骨诱导活性,这种材料为骨组织工程中的成骨诱导可能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Bio-oss的颗粒状结构通常应用于洞形缺损的充填性移植,对于三壁以上的缺损修复难以成形。目的:评价Bio-oss以纤维蛋白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作为赋形材料后的成骨性能。方法:拔除9条杂种犬双侧下颌第2,4前臼齿及第2臼齿,造成1cmxlcm的骨缺损区,将Bio.OSS+纤维蛋白胶+骨形态发生蛋白2、Bio-oss+纤维蛋白胶及Bio-oss材料分别植入第2,4前臼齿及第2臼齿骨缺损区。结果与结论:各组软组织均一期愈合。Bio-oss复合纤维蛋白胶后,骨粉结合紧密,不易剥离。术后4,8,12周时Bio-oss+纤维蛋白胶+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新生骨百分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表明纤维蛋白胶的加入可以解决Bio-oss成形困难的问题,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加入可促进成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骨形成蛋白载体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于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性的三载体材料的研究很多,主要包括无机性的、合成的多聚物、天然多聚物和三者的复合物4种,但各有不足之处,许多学者不断对其加以改进,并采用复合技术、理化方法等改善载体的性能,更有利于发挥BMP的诱骨活性。这对于进一步扩展BMP的临床应用范围,确保其安全性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背景:单独将骨形态发生蛋白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植入体内易被血液冲刷掉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诱导成骨和血管生成作用,同时缺少载体的支撑作用。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磷酸钙骨水泥联合应用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制作新西兰兔双侧股骨内侧髁骨缺损模型,左侧分别植入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6及磷酸钙骨水泥,右侧不植入任何物质作为空白对照。植入8,16周通过硬组织切片组织学观察、电镜扫描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各组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良好,未见明显炎症组织反应。植入8周时,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骨水泥-骨组织交界处基本上被新生骨小梁包绕,材料进一步降解,新生骨小梁表面可见大量活跃的成骨细胞;16周时,新生骨小梁继续长入,进一步增长、增粗、增多,有大量新生编织骨成网格状长入材料中,骨水泥材料降解明显,与周围组织结合紧密,降解与骨长入同步,此组不同时间点成骨速度及成骨效果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材料(P 〈0.05)。表明3种材料联合应用可协同促进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rhBMP-2)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选择10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个组:生理盐水对照组(Ⅰ组),rhBMP-2治疗组(Ⅱ组),密盖息治疗组(Ⅲ组),每组20只大鼠。手术方式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模型后,Ⅱ组于骨折处注射rhBMP-2,剂量8.5μg/kg,分别于用药后2、4、8、12周进行骨痂组织X线摄片、骨痂组织骨密度(BMD)测定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X线检查:用药后8周,Ⅲ组骨痂面积大于Ⅱ组,P<0.05。其余各时间3组骨痂面积无显著差异。骨痂组织BMD:用药后8周,Ⅲ组较Ⅱ组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Ⅱ组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物力学测试:用药后12周,骨标本在扭转破坏试验中,最大扭矩、扭转刚度、破坏能量方面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独局部应用rhBMP-2治疗骨折,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采用载体方式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对近年来有关成纤维细胞与创伤修复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回顾。在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下,成纤维细胞在创伤修复的各个环节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成纤维细胞内在特性在不同的创伤修复过程中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20.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 have been utilized in spine surgery for over 10 years as a bone graft substitute. Potential BMP-related adverse effects including retrograde ejaculation and heterotopic neuroforaminal bone formation have been described. Additionally, some studies have suggested an association between BMP and cancer. Inconsistencies exist in the published spine literature with regards to the incidence and association of complications with BMP utilization. In a point-counterpoint forma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evidence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tilization of BMP in spinal fusion and the risk of cancer, retrograde ejaculation (RE), neuroforaminal bone formation, and its role in anterior cervical spine surgery and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