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下病     
带下病系由湿邪影响冲任,带脉失约,任脉失固,导致阴道分泌物量多或色、质、气味的异常改变。多见于阴道,宫颈等炎症性疾病。1诊断依据带下量多,绵绵不绝。带下量虽不多,但色黄或赤或青绿;质稠浊或清稀如水,气腥秽或恶臭。须与输卵管和子宫体、颈的恶性肿瘤相鉴别。2证候分类2.1脾虚湿困分泌物色白或淡黄,量多如涕,无臭,绵绵不断。恶心纳少.腰酸神倦。舌淡胖,苔白腻,脉缓弱。2.2肾阴亏虚分泌物色黄或兼赤,质粘无臭。阴户灼热,五心烦热,腰酸耳鸣,头晕心悸。看红,苔少,脉细数。2.3湿热下注分泌物量多,色黄或兼绿,质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郭志强教授经验方治疗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对115例郭志强教授治疗的宫颈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带下病证型分布情况,比较中药治疗带下病各证型的疗效,观察中药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及性生活出血改善情况。结果 115例患者中湿热下注证者57例,占49.57%;肾阳亏虚证者占29例,占25.22%,肾阴亏虚证者13例,占11.30%;脾虚湿困证者16例,占13.91%。中药治疗湿热下注证痊愈20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治疗肾阳亏虚证痊愈3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治疗肾阴亏虚证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6例,治疗脾虚湿困证痊愈2例、显效2例、有效6例、无效6例,经验方治疗不同证型带下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湿热下注证的带下病患者总有效率最高。治疗宫颈糜烂临床显效36例,有效59例,总有效率为82.61%。仅1例患者仍出现性生活出血,其余9例均未再出现性生活出血。结论带下病患者中以湿热下注证为多见,郭志强教授经验方治疗湿热下注证型疗效最好,对于宫颈糜烂及性生活出血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近3年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过敏性紫癜肾炎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加以探讨。对住院145例(符合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患儿观察其临床特点及舌象脉象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焦湿热型湿热瘀阻型、脾虚湿盛型占例数居多为31、44、22例,并分别有向瘀转化者12例、虚17例(气虚、阴虚)热4例。复发病例中湿证占75%、热证占60%、虚证占40%、瘀证占34%,其中以湿热居多。在各证型的病程中湿热瘀阻型病程最长,其平均起病时间(从皮肤紫癜到尿异常时间)为72天,肾损时间为193天。结论:(1)湿、热、虚、瘀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及特点,在整个病情发展过程中,湿、热、虚、瘀四者既可单独存在,又可兼夹为病。(2)湿热瘀是导致疾病复发和病程延长的主要因素。湿证占主导。(3)在治疗中清热除湿化瘀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观婵  薛耀 《中国医刊》1999,34(8):53-53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70例,年龄18~49岁;病史最短者2天,最长者6月。按初诊时间分为西药组(每周一、三及周五上午)40例,中药组(每周二、四及周五下午)30例。中药组共30例,分为湿热下注型(带下量多、粘稠色黄或呈豆渣样,其气味臭秽,阴部瘙痒、灼痛、潮红,尿黄或短赤涩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病案数据挖掘定量结合定性总结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方案。[方法]通过整理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的病案,并结合数据挖掘和名医定性访谈的方法,对周仲瑛教授辨治肝癌病机特点、治则治法、临证方案加以总结。[结果]周仲瑛教授治疗肝癌主要着眼于病机分析,认为肝癌的基本病机是湿热瘀毒互结,肝脾两伤。病理因素是以癌毒为核心,与湿、热、痰、瘀、郁等胶结复合为患。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位主要在肝脾,涉及胆、胃、肾、肺。病机演变,早期以湿热瘀毒内伏为主,中晚期癌毒暗耗气血,病机往往复杂多变。而治疗重在把握扶正祛邪的主次。临证常见7种复合证型为:湿热瘀毒郁结,癌毒内蕴,肝脾两伤证;湿热瘀毒郁结,肝胃失和,胃气上逆证;肝郁脾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肾阴虚,湿热瘀毒郁滞证;湿热瘀毒互结,络热血溢证;气阴两虚,湿热瘀毒互结证;肝脾两伤,土败木贼,气滞水停,湿热瘀毒未尽证。[结论]周仲瑛教授临证采用病机辨证方法,结合基本病机,围绕病机之间的兼夹、复合、转化及演变,因机立法,随证加减。所列出的7种常见复合证型及辨治方案涉及了肝癌病程的各个阶段。临床特色突出,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肯定。其临证方案对中医药治疗肝癌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龙胆泻肝汤见于《医方集解》,功用为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扰及湿热下注诸症,如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阴肿阴痒,小便混浊,妇女湿热带下等。而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不仅限于此,只要具有肝胆实火或下焦湿热之症者,皆可用此方。临床“带环后流血”较多见,有因流血不止取环者,虽非大疾,亦属棘手。笔者10年来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该病近百例,皆获佳效。这类患者多见素日带下质稠或黄臭,阴部痒痛,心烦易怒,经来量多色深,舌淡红,苔微黄,脉弦。带环后流血如“崩漏”,此乃肝胆湿热下注于子宫。根据经络走向,肝经循股阴,入毛中,过…  相似文献   

7.
妇女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气异常或伴有局部,全身症状者,称带下病。中医认为,正常带下是妇女肾气充盛、脾气健运的产物,由任脉、带脉所约束,润泽于阴户,是一种无色、质粘、无臭的阴道分泌物。当妇女阴道内流出的阴液量多、绵绵不断,或色、质、味异常,或伴有全身症状者,方为病态。但在月经间期、妊娠期带下量较多,但无臭气者,不属本病范畴。本病发病原因较多,脾虚、肾虚、湿热下注等因素都可直接或间接导致本病的发生。带下病的治疗,首先应辨明量、色、质、味。一般而言,色深(黄、赤、青绿)、质粘稠、有臭秽气味者属实…  相似文献   

8.
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免疫性、致残性疾病。根据活动期AS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认为湿热毒邪痹阻经络,流注骨节是AS活动期的主要病机。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六淫病邪形成毒邪,热毒郁而不化,脏腑积热,内蕴伏毒;毒邪未除,湿热伤阴,阴液亏虚;热毒炽盛,血为热灼,必致瘀热,湿为热灼,痰瘀痹阻,痰瘀毒互结骨节均引起活动期AS。   相似文献   

9.
梁海全医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带下证,以虚为本。治疗应注意调治脾肾。兹分述如下: 一、脾湿下注须治脾 脾属土,为太阴湿土之脏,喜燥而恶湿。若素体脾虚不运水谷,反聚为湿,或外湿内侵日久伤脾,均可使脾湿下注,任带失约而成带下。故对脾病之白带,属脾气亏虚者,当补中益气,除湿止带;若湿遏代热,又宜清热除  相似文献   

10.
带下辨治     
带下病因虽多 ,但总与湿邪有关。湿邪影响任、带二脉 ,以致任脉失固 ,带脉失约。《傅青主女科》云 :“夫带下俱是湿证。”湿又有内、外、寒、热之分。因脾虚运化失健 ,水湿流注下焦 ,是为内湿带下 ;因经期或产褥期不注意卫生 ,湿毒之邪乘虚侵袭胞宫 ,是为外湿带下 ;脾肾阳虚 ,湿从寒化则为寒湿带下 ;湿困日久 ,郁而化火 ,或肝经郁热挟湿下注 ,则为湿热带下。治病必求于本 ,根据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的辨证原则 ,治带下当以祛湿为主 ,并辨清湿之内、外、寒、热而论治。1 脾虚湿滞 健脾化湿  《医学心悟》云 :“大抵此…  相似文献   

11.
郭志生  张华 《中医学报》2021,36(4):793-796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属于中医学"精癃"范畴,主要是由肾气亏虚、肺失宣降而致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瘀结于水道所致。临证之际,应审证候虚实;分清标本缓急,活用攻补大法;重视肾脏之本;强调活血化瘀之法。中气不足、肾阳亏损、肾阴亏虚多属虚证,多责之于脾、肾。肾阳亏损证,治当温阳化气利尿,多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肾阴亏虚证,治当滋阴利尿,方以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中气不足证,治当益气利尿,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肺热壅盛、气滞血瘀、湿热下注多属实证,多责之于肺、肝、膀胱。肺热壅盛证,治当宣肺泻热、通调水道,多选用枇杷开肺汤、黄芩清肺饮、加减麻杏石甘汤等治疗;气滞血瘀证,治当行气活血利尿,多选用沉香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湿热下注证,治当清热利水,多选用八正散治疗。  相似文献   

12.
邓高丕教授临证发现妇科痛证最常见证型为血瘀证,该病致病因素中,血瘀尤为重要,或夹湿、夹热、夹虚。而受当地地域、气候影响,岭南地区的人群易感受湿热之邪,故岭南地区妇科痛证中,血瘀证兼夹湿热更为多见,常见经行下腹痛、带下量多等症状。针对病因及辨证临床常用茺蔚子-鸭脚艾这一药对,用量为10~15 g。其中茺蔚子活血调经、行气散瘀,鸭脚艾活血通经、理气化湿,两者合用,使湿化而瘀自散,邪去而正不衰,共奏行气利湿、活血化瘀止痛之功,使用该药对治疗妇科痛证契合岭南之地妇科痛证的病因病机特点,临床颇有效果,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3.
论湿热瘀毒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肝病临床“湿热瘀毒证”的客观存在,提出湿热瘀毒是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形成和加重的始动因素假说;较为深入的论证了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疫毒”、“湿热”、“瘀毒”之间的相互联系、转化特点,特别提出湿热酿致瘀毒和瘀毒具有化热生湿的特性;认为内毒素血症是慢肝肝纤维化湿热瘀毒证的病理生理基础;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上应强调祛邪顾正,以清化瘀毒法和扶正清化法为常用治法。   相似文献   

14.
从名医经验、文献研究、临床研究探究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规律发现,本病证候因病程、分期及患者个体因素不同而变化,但总体以急性期湿热下注为主,缓解期以痰瘀阻滞、浊毒蕴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最为常见.临证用药亦有辨证论治、专病专方、中药外用等不同,但处方用药不离“虚”“湿”“热”“痰”“瘀”“毒”六大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5.
高尿酸血症病机不离“虚、邪、瘀”,气血亏虚、肝肾亏虚是疾病始动之本因,外邪侵袭、湿热毒侵加速病逝演变,瘀血贯穿疾病始终。疾病初期脾肾两虚,湿浊内生,久则湿阻三焦,湿浊化热,瘀阻脉络。治疗重视饮食调养,认为无症状期治疗以祛湿通络、益气健脾补肾固其本,发作期宜清利热湿,通痹止痛以缓其急,临床治疗上多以“萆薢分清饮”“四妙散”等经方灵活化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余在临床,对妇女淋证,土茯苓为所必用.盖土茯苓甘淡平而无毒,功能解毒除湿祛热,搜剔湿热蕴毒,渗利下导.淋证时湿热邪毒蕴结于下焦,以土茯苓清化之甚宜,入汤剂用量在30~50g,量少不效.《本草从新》云“肝肾阴亏者不服”,防伤阴也,其实按证佐以育阴之品,则不必顾忌于此.实验证明,本品有抑制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作用.此外,并有消除尿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17.
舒惠荃治疗中老年女性尿路感染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热、毒、瘀、虚是老年女性尿路感染发病的关键。其病位以脾肾、膀胱为中心,涉及肝、胆、心、小肠等多个脏腑。湿热瘀毒蕴结与正气亏虚是主要病机,贯穿于淋证整个病程。急性感染期以清热利湿通淋为主辨证加减;缓解期以益气健脾补肾为法扶正固本。强调中西结合,重视行气除湿、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8.
受术者术前身体健康、计划生育术后有发烧、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则为盆腔器官或组织炎性改变所致。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本病散见于中医的月经不调、带下,瘀瘢等病之中,常因处理流产,阴道手术清毒不严或术后不注意卫生、不禁房事造成。其病机是术伤冲任、正气不足、病邪乘虚而入,导致湿热瘀毒、潴留下焦而为病:日久则气血瘀阻、络脉失和、甚则结成瘀块(瘀瘢)。一.辩证施治: 既然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病机为下焦湿热瘀毒、故当以清热利湿、解毒消瘀为治疗大法;慢性盆腔炎则为气血瘀滞、湿热未除、治疗需以行气活血为主、兼以清热利湿。  相似文献   

19.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是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性传播疾病^[1],属于祖国医学“热疮”、“阴疮”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房事不洁.外感受湿热淫毒.困阻外阴皮肤、黏膜和下焦经络而成,湿热之邪外溢外阴皮肤、黏膜,故出现水疱、糜烂;湿热毒邪困阻下焦经络,气血运行阻滞,不通则痛,故下焦灼热疼痛。我院于2007年7月~2007年9月使用薏蓝颗粒治疗生殖器疱疹中辨证属于湿热下注型的病人,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阴道炎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药赛霉安散具有清热止血、收敛祛湿、化腐生肌的功效,对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炎有明显的疗效。我院自2001年至今应用赛霉安散阴道喷粉治疗湿热下注型细菌性阴道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诊断标准根据《妇产科学》[1](第6版):①阴道均质、稀薄、白色分泌物,常粘附于阴道壁;②阴道分泌物pH值在5.0~5.5之间;③胺实验阳性;④阴道分泌物中找到线索细胞。4项指标中存在3项就可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其中线索细胞检查阳性为必备条件。1.2湿热下注临床表现:带下量多,色黄或白,或呈脓性,腰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