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保杰  于小五  王宏彬 《光明中医》2009,24(10):1986-1986
中药的配伍是指有目的的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为"七情"."七情"的提法首见于<神农本草经>[1].其序例云:"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其中首先谈到"单行".  相似文献   

2.
中药七情配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七情配伍探析周祯祥,柯新桥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将用药的基本情况总结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即为"七情"。其中单行是指单味药物治病,"不与诸药共剂"(《本草蒙筌》),故不屈配伍的内容。其余六者,都是说明药物配伍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正> 中药相反相成配伍,是指性能效用相反的药物组合使用,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成全,而达协同效果的一种配伍方法。其配伍特点,表面上看,似乎存在互相排斥现象,呈现拮抗作用,实际效应却能通过互相联结,而起到互补和促进作用,即达到增效作用。相反相成配伍是中药配伍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这是因为,这种配伍方法,其相反药物的双方要有同一性,且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或用于特定的病证时,方能起相成之效。此法临床运用得当,常能出  相似文献   

4.
中药配伍是为了对比较复杂的病症予以全面照顾,同时又能获得更高的疗效。药物的配伍对于临床的处方具有重要意义。但大家所共知的”相恶”、”相反”的药物.医生一般是不使用的。因为“相恶”是两种药物配合应用以后一种药物可以减弱另一种药物的功效。”相反”是两种药物配合应用以后可能发生剧烈的副作用。在药物配伍禁忌方面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记载。  相似文献   

5.
中药配伍与中药炮制湖北省麻城市第二人民医院(431607)陈绍恩主题词中药炮制学,中药配伍中药材大多数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及矿物,同一种中药,有时候通过净化或切制等生品即可入药;有时候则还需要经过炙、炒、蒸煮或煅制,使药性发生变化,方可入药,以适应...  相似文献   

6.
方剂是由诸多单味药物组成的,将单味药物配伍组合成方剂,并非是无原则的药物堆砌,也不是简单的药效相加,而是遵照严格的配伍法则组合而成。药物的性能、效用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只有将药物合理配伍,才能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符合辨证施治的需要,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前贤所曰“药仅有个性之专长,方则有合群之妙用”(《医学汇海·方剂部》),可谓很有见地。清代医家汪昂所言“读方不得其解,治疗安所取裁”(《医方集解》),可谓深刻地揭示了学习《方剂学》的关键所在。学习《方剂学》就不能局限于记住其药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中药相反配伍的意义,总结其配伍方法主要有寒与热、补与泻、润与燥、升与降、散与收、行与止等多种形式,体现了药物相反相成的配伍原则。  相似文献   

8.
9.
一、增强疗效 葛根配羌活可增强对脑血管供血不足的疗效。据动物实验证明:补中益气汤对子宫周围组织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并能调节小肠的张力和蠕动,临床上用于治疗子宫下垂及胃肠下垂。如去掉方中升麻、柴胡则作用减弱,但单用升麻、柴胡又无作用。有人发现观察黄连、黄柏、大黄、甘草组成的复方对金葡菌的代谢影响,发现黄柏对细菌核糖核酸合成有抑制作用,大黄对细菌的乳酸脱氢酶有抑制作用,黄连抑制细菌的呼吸与核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中药寒热配伍的特色进行分析探索,发现中药寒热配伍法则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特色配伍方法,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双向调节,平衡协调作用,临床应用在以中药寒热配伍为基本法则的同时,要进一步辨量、辨性、辨位、辨势,兼顾标本,综合论治。  相似文献   

11.
中药配伍的药理作用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药配伍是中医从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从而形成了方剂学。但疗效可靠的方剂,通常是组方严谨、方义明确,往往由1个以上的药对组成,因此不仅在临床应用中效果确切,而且药理实验也证明中药配伍优于单味药的药理作用,并或能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和新的药理效能,或可解除(减弱)某些药的毒副作用,或起双向调节作用。现将不同药物配伍产生的药理作用浅析如下。1 中药配伍的协同增效作用 将数种性味功能类似的药物相配伍,可加强药效,增强治疗效果。如柴胡、葛根同用,两药皆为轻清之品,其中柴胡主升  相似文献   

12.
中药配伍与化学关系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中药是保健、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而中药的化学成分则是中药的组成。中药化学成分包括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化学成分(含微量元素以及两者形成的络合物成分等)。 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多以复方的形式,它体现了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复方的中药配伍是以“君、臣、佐、使”及功效方面的“七情”的组方原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味中药组合而成,并在机体内作为一个整体而起作用,即复方作用的最大特点是复方中所含中药的综合作用和整体作用。通过配伍,可以提高与促进疗效,减低毒性与副作用,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葛根汤具有解热作用,但组成葛根汤的七种单味药本身均  相似文献   

13.
中药性味配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气五味不仅是反映中药药性的重要方面,更是临床配伍组方中不能忽视的关键环节。一般而言,在“君臣佐使”制方原则的指导下,强调被选用药物的功用特征,而对以药物性味为主进行的组方思路则未引起现代医家的足够重视。随着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中药“性-效”高度相关的特性已被广泛认可。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药物的性味组方配伍,成为中医临床治疗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1 理论溯源 中药的性味是药物的特有属性,“其寒热温凉四气者生乎天;酸苦辛咸甘淡六味者成乎地,…是以一物之内,气味兼有;一药之中,理性具矣”(成无几《药方论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药配伍已经成为了当前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学科问题之一,不论是当前的文献资料、实验研究或者是临床观察上都未能获得一致的结论,从深层次解释中药配伍的禁忌可建立符合现代化医学的规范标准和表征方式,从临床上进行用药安全指导,这也成为了当前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所以研究中药配伍禁忌的源流变迁以及研究禁忌方面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值得思考,本文将从辩证的方法来研究中药禁忌的科学内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5.
有毒止痛中药配伍浅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丽  宋振华 《中草药》1998,29(6):424-425
有毒中药是指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用药时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的药物。它们虽具有毒烈峻猛之性,却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支“奇兵”,是“治病攻邪”的良药。善用毒药者,多能取效于顽病瘤疾,不善用者,则祸见须臾之间。有毒止痛中药是有毒中药之一,目前对其应用和研究亦日见增多,许多顽固性疼痛经加用毒剧止痛药治疗,疗效显著。但因其毒性,多数医者仍不敢放服用之,而中药配伍的优越性就在于通过药物合理的有机结合,以达既提高药物疗效,又削弱其毒副作用之目的。笔者就有毒止痛中药配伍作一探讨,拟为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中药原创配伍组方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泽民 《中医杂志》2006,47(9):648-650
分析了现有中药配伍组方之法的局限性和方剂中的药物作用机理;在阐析中药准入方原则和定义了中药组、准入方中药因子、入方中药相关系数的基础上,阐明优选中药和优化有序中药组合是创立新方剂的一般规律;指出方剂的本质是疗效最大化的有序中药组合;揭示原创优化组合中药组的中药配方之法的多元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药的配伍禁忌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有比较具体的药物配伍应用规则,明确指出“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可见古人对药物配伍的认识非常深刻。经验证明,植物的根、茎、  相似文献   

18.
中药配伍变化与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张完整的中药处方是由君、臣、佐、使 4方面组成 ,在处方中各起不同作用 ,每一处方药味多少 ,君、臣、佐、使是否完全 ,视病情要求和药物的功用来决定 ,处方按“七情”的配伍理论进行配伍。在临床治疗中 ,虽然也有采用单方的 ,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还是采用复方配伍用药和合并用药。药物配伍应用后 ,在理化性质或生理效应方面产生的变化叫做药物的配伍变化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为配伍禁忌。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属配伍禁忌。医疗实践证明 ,合理配伍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不合理的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19.
从中药化学成分的变化来探讨中药配伍理论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中医中药之所以历史悠久,且经久不衰,有赖于它的内在科学性。在中药的配伍上就有其独特的配伍规律,《神农本草经》即有“七情”的提法。随着对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深入,探讨中药配伍的实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从化学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用化学分析的方法阐明中药配伍规律的实质;用一种哲学思想即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揭示中药配伍的内涵;用现代科学方法验证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的配伍规律,使这些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为目前我们可以支持这样一个观点,即药物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本文拟就从中药化学成分的变化来探讨中药配伍理论的必要性及目前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中药配伍禁忌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乌香 《河南中医》2002,22(6):79-79
中药配伍禁忌早在金元时期就已经提出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方书中即明确地记载着“十八反”、“十九畏”歌诀。“反”即两药合用后产生剧烈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畏”即两药相互配伍产生副作用或降低消除原有的药物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主要是药物之间的成份起的化学反应。“十八反”中的乌头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相反 ,主要反应在乌头的成份乌头碱具有一定的毒性 ,若与半夏配伍其毒性更强。因为半夏也有毒 ,相互配伍后具有麻痹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作用。同样乌头伍贝母也能麻痹中枢神经 ,并且贝母中的贝母碱具有下降和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