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斌 《医学综述》1995,1(7):296-298
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RSV)是一种人类广泛感染的病原体。在世界各地都有流行,特别是婴幼儿感染RSV后可能发生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并且近年来也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本文综述了最近国内外有关RSV感染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免疫应答、实验室诊断和防治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流行病学情况:RSV是发达国家的幼儿和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微生物[1]。在细支气管炎住院幼儿中40~80%,肺炎住院幼儿中20~25%是由RSV所引起。在美国,估计每年有10万人因RSV感染住院,耗资300万美元[2]。在发展中国家,RSV感染的流行病学与发达国家类…  相似文献   

2.
<正>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virus,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婴幼儿RSV感染通常引起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近年来,人们对RSV感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RSV抗原特性、流行病学、抗病毒免疫、实验室诊断和防治现状综述如下。 1 RSV的抗原特性 RSV属副粘液病毒科肺炎病毒属的单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地塞米松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诱发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形态学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论述地塞米松用于防治哮喘的潜在机制.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但感染后与其他呼吸道感染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X线胸片特征,不易鉴别。因此,需要快速准确的方法诊断RSV感染,这将有助于感染的控制,改善预后。目前实验室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相似文献   

5.
侯伟 《医学综述》1996,2(11):595-597
<正>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LRTI)的主要病原,通常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严重肺炎.RSV在世界各地都有流行.在美国因细支气管炎住院幼儿的40~50%,肺炎住院的25%由RSV引起.RSV在婴幼儿中发病率高,病情严重.因此,RSV感染的防治倍受人们关注.由于RSV的发病机制未完全明了,至今无满意的疫苗供预防.近年来,RSV感染的治疗有较大进展,本文就RSV引起的婴幼儿LRTI的病因治疗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导致小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性病原体.本实验通过血清RSV特异性IgM抗体的测定,研究563例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病人RSV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125-131
目的 了解本市严重急性呼吸道病毒病原谱的构成情况,以期能够为临床用药提供病原学数据。方法采用基于DPO技术的多重RT-PCR方法同时检测呼吸道感染13种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呼吸道腺病毒(AdV),人肠道病毒(hEV),人偏肺病毒(hMPV),人冠状病毒(hCoV 229E/OC43),人博卡病毒(hBoV),甲、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nf A and Inf B),副流感病毒(PIV 1/2/3),凝胶电泳鉴定结果。结果累计761份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中,共检出病毒阳性标本214份,阳性率为28.12%。除PIV 2和hCoV 229E未检出外,其他11种病原均有被检出,检出率为32.19%,前三位分别是RSV 55份、hRV 45份、Inf B 36份。共有27份病原混合感染标本,其中23份双重感染,4份三重感染,混合感染前三位分别是hRV 18份、RSV 13份和PIV 37份。结论丽水市严重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RSV,除流感病毒外hRV、hMPV、PIV 3、hEV亦为主要单一致病原,hRV、RSV较高的混合感染率提示hRV或RSV的多重感染可能是呼吸道的基础感染。  相似文献   

8.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也是我国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原。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感染后常发生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且与婴幼儿哮喘关系密切,其发病机制是RSV感染后的免疫功能紊乱。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在冬春季。我院从2005年秋季起,连续2年半对我院儿科秋冬季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进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丁平宝  田沛娟 《当代医学》2014,(20):159-160
目的分析同心县回族地区住院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人民医1686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回族住院婴幼儿,抽取鼻咽部分泌物,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分析常见呼吸道病毒临床特点。结果病毒的检出率与性别无差异,与年龄、季节有关系,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多见,其次为ADV,RSV且在婴儿检出率最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反复喘息发作患儿中以RSV和ADV多见,病毒检出率在秋末及冬季较高。RSV在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多见,易合并细菌感染。结论 RSV和ADV是同心县回族地区回族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和反复喘息的主要病毒病原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2-2013年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人群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为RSV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州地区11家哨点医院发热同时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病人的鼻咽拭子标本3 943份,采用巢式PCR的方法检测RSV的核酸,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分析RSV的感染情况和人群、时间分布特点,对RSV阳性的标本进一步进行流感病毒(IFV)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以了解其多重感染情况。结果共收集3 943份鼻咽拭子,1 374份来自门急诊病例,2 569份来自住院病例,男性2 446份,女性1 497份,年龄范围从0~98岁。共检出RSV阳性标本419份,检出率为10.63%,其中住院病例检出率(15.30%)高于门急诊病例(1.89%),男性检出率(11.28%)高于女性检出率(9.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人群中,婴幼儿(0~3岁)的检出率最高,为20.18%,占所有阳性病例的81.86%,随着年龄的增长RSV感染有下降趋势,中老年人的检出率有所升高。RSV感染的高峰期在1-4月,不同月份RSV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068.914,P<0.05)。阳性病例中100例病例混合感染了至少一种其他呼吸道病毒,占RSV总阳性病例的23.87%,85例为双重感染(85%),15例为三重感染(15%),流感病毒是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病毒。结论 2012-2013年广州地区RSV感染以婴幼儿为主;住院病例感染率高于门急诊病例;高峰为1-4月,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病毒是IFV。  相似文献   

11.
周蓓  黄涛 《西部医学》2012,24(1):158-160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状况。方法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5种病毒(ADV、RSV、PIV、COX、EBV)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389例患者中,检出相关IgM抗体阳性44例,总阳性率为11.3%,其中,混合感染率占36.4%(16/44)。在所有感染中,ADV和RSV阳性率最高,且儿童期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期。结论 2010年夏季深圳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以ADV和RSV为主,混合感染仍是其一大特点。在不同年龄组,因儿童免疫力低,个人卫生意识淡薄,而最易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A型流感病毒肺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中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其意义,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选取于本科住院的肺炎儿童,根据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分为FA组(A型流感病毒阳性)36例,RSV组(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22例,同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1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三组儿童的血清s ICAM-1值。结果:FA组和RSV组血清s ICAM-1值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流感病毒肺炎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儿童中s ICAM-1表达水平升高,是导致儿童气道炎症的重要炎症因子之一,可为临床治疗采用抗粘附疗法及抗炎抑制炎性因子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3.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病原,RSV也是造成老年人和免疫缺陷成人高患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RSV疫苗保护易感人群非常重要。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研究RSV疫苗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至今尚未有成熟的疫苗上市,本文就有关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的研究从RSV生物学性状、动物模型建立和效果评价、疫苗研究进展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河南省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选择2006年冬季至2007年春季河南省部分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采集咽拭子,利用Hep-2细胞和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株用特异性RTPCR鉴定;对鉴定阳性的RSV毒株进行蛋白G全基因序列测定,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基因进化树.结果:共分离到4株RSV毒株,各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92%~99%;与A型RSV标准参考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6%~92%,与B型RSV标准株的同源性为70%.结论:2006年河南省RSV流行株为A型.  相似文献   

15.
李奇凤  张斌  贾娜尔  余亮  孙荷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2):1514-1515,1535
目的分析2009~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感染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2009~2010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73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RSV、ADV IgM抗体测定。根据检测结果,对RSV、ADV感染的季节,感染患儿的性别、年龄、民族、临床疾病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ADV和RSVIgM抗体全年都有检出,无明显季节性。ADV感染率24.5%(180/734),RSV感染率19.3%(142/734)。除1~3岁与〉3岁组相比,两组ADV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ADV、RSV感染在性别、年龄、民族间以及临床表现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2009~2010年本地ADV和RSV感染全年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儿科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ADV和RSV感染临床表现方面无特殊,病原诊断需要实验室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L-4和IL-12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中所起的作用。方法:①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检测出30例RSV抗原阳性患儿;②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患儿和正常儿童血清中IL-4、IL-12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前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IL-4水平显著升高,IL-12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病情好转患儿的IL-4水平下降IL-12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别(P>0.05)。③血清IL-4、IL-12之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432,P<0.05)。结论:RSV下呼吸道感染存在Th1/Th2功能紊乱,主要表现Th2细胞功能亢进,IL-4、IL-12参与了RSV下呼吸道感染时的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支气管哮喘儿童支气管黏膜中的表达及其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8例哮喘儿童的支气管黏膜组织标本,同时选取28例支气管扩张非哮喘儿童的支气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支气管哮喘儿童支气管黏膜组织中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将正常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分为对照组、感染组、阴性组和干扰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感染组细胞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但不进行转染;阴性组细胞转染siRNA-control后感染RSV;干扰组细胞转染ICAM-1 siRNA后感染RSV。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结果哮喘支气管黏膜组织中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P <0. 05)。感染组、阴性组、干扰组细胞中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干扰组细胞中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感染组和阴性组(P <0. 05)。感染组、阴性组、干扰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干扰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感染组和阴性组(P <0. 05)。感染组、阴性组、干扰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干扰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感染组和阴性组(P <0. 05)。感染组、阴性组、干扰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NF-κB p65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干扰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NF-κB p65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感染组和阴性组(P <0. 05)。结论 ICAM-1在哮喘儿童支气管黏膜组织中表达上调,抑制ICAM-1可以降低RSV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降低支气管上皮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NF-κB p65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分泌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至2010 年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吸取物4种7型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出情况以及季节和年龄分布特点.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结果 4 355例患儿中有1 093例病毒检测阳性,总阳性率25.1%,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阳性率17.6%,副流感病毒(PIV)-3 为2.7%,腺病毒(ADV)为2.0%,流感病毒(IV)-A1.3%,PIV-1 为0.7%,PIV-2 为0.3%,IV-B 为0.2%,混合感染0.3%.病毒感染患儿年龄中位数RSV 为4个月,PIV-3 为9个月,ADV 为13 个月,PIV-1 为11 个月,IV 为13.5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86,P<0.01).RSV 感染率在婴幼儿最高,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PIV-3在婴幼儿感染率较高,仅次于RSV.RSV 通常在冬春季流行.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64.5%、15.6%、17.6%、31.7%.结论 病毒依然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以RSV 和PIV-3最常见.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病原仍是RSV.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童呼吸道常见病毒的感染率和感染型别与性别、年龄、季节等的关系,为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1 744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IFA、IFB)、副流感病毒1、2、3(PIV1、PIV2、PIV3)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7种呼吸道常见病毒抗原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1 744例患者中病毒感染阳性率为19. 20%,其中ADV 7. 58%、IFA 17. 78%、IFB10. 91%、PIV1 2. 35%、PIV2 1. 55%、PIV3 17. 03%、RSV 42. 48%、混合感染率为0. 31%。其中男、女PIV3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7),但在其他病毒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各年龄段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0~岁与1~岁年龄段感染病毒的阳性均高于4~岁和7~14岁组,以RSV的感染阳性率最高。7种病毒在春、冬季感染阳性率均高于夏、秋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冬春季均以RSV感染阳性率最高。结论:RSV是本院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3岁以下儿童阳性率最高,冬、春季为感染的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生儿RSV下呼吸道感染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低下,感染后其临床表现较婴幼儿更为严重,且由于RSV传染性强,易发生新生儿暴发感染,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就近年来新生儿RSV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