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腹壁下动脉插管行化疗药物区域灌注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效果,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及术后随访观察,来评价腹壁下动脉插管行化疗药物区域灌注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腹壁下动脉插管行化疗药物区域灌注2~4疗程后,重点观察宫颈局部的病灶变化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2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和1例宫颈鳞腺癌患者经过区域化疗后,宫颈局部病灶均明显缩小达到显效;其中3例患者宫颈局部病灶完全消失(术后病理结果也证实);1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和2例宫颈腺癌患者经区域化疗后,宫颈局部病灶缩小达到有效;1例宫颈腺癌患者经区域化疗后病灶无缩小即无效。结论对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腹壁下动脉插管区域化疗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晚期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明达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723-1723
肝癌介入治疗是利用介入放射学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阻断肿瘤血供,使癌体严重缺血坏死而缩小,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我院对6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癌介入治疗是利用介入放射学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1],阻断肿瘤血供,使癌体严重缺血坏死而缩小[2],达到治疗肝癌的目的.我院对6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治疗,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56例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4):210-211
目的探讨肝癌行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介入疗法治疗的患者,加强术前准备,作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并及时处理并发症,观察并记录手术效果。结果本组1例发生术后穿刺部位出血,经重新加大局部压迫力度并应用止血药物后,出血停止,穿刺处愈合好。1例发生下肢血栓,经采取溶栓措施,口服阿斯匹林药物及扩管疏微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2例因出现骨髓抑制,WBC〈4.0×10^9/L,机体抗病能力差,无法耐受而放弃治疗。结论肝癌行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和血管栓塞介入疗法围术期的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完善各项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SCCB)诊治方案,提高对膀胱细胞癌的临床认知。方法 对1例SCC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中年男性,于2021年10月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病理检查确诊为SCCB,术后予以吉西他滨膀胱灌注+辅助放疗等局部治疗后发生肺部及肋骨转移,改用全身化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免疫治疗,完成化疗周期后,予以免疫维持治疗。结果 患者肺部转移灶消退、肋骨及组织旁肿块缩小,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1.1(RECIST1.1)评估达到部分缓解(PR)。结论 SCCB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泌尿系肿瘤,单纯局部治疗难以控制,对于复发或转移性SCCB患者可考虑免疫联合化疗治疗。  相似文献   

6.
殷丽  白月娥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82-3483
原发性肝癌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1].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即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利用介入放射学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2],阻断肿瘤血供,使癌体严重缺血坏死而缩小[3],达到临床治疗肝癌的目的.由于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已被公认为是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治疗方法[4].我科2009年7月~2010年12月对12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TACE,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导管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术在膀胱癌术后复发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9例膀胱癌术后复发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行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并用明胶海绵及真丝线段等栓塞治疗。结果19例患者在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均可见尿液颜色变浅,16例在2 d后出血完全停止;3例血尿症状明显改善,2周左右经B超、CT复查膀胱肿瘤缩小的12例。结论对于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患者,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抑制肿瘤生长,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原发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底区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以原发灶对侧面动脉-颏下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7例口底区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术前活检均为口底黏膜鳞癌。肌皮瓣为7 cm×5 cm~8 cm×6 cm。结果 7例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经术后4~20个月随访,1例口底癌术后局部肿瘤复发,其余6例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全部皮瓣形态质地良好。结论原发灶对侧血管蒂颏下岛状皮瓣具有可靠血供,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9.
兰玉 《哈尔滨医药》2010,30(2):72-72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的护理。方法回顾我院36例膀胱癌术后病人,于术后第2周开始行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化疗药物,与患者进行详细的心理沟通与疏导,详细讲解灌注治疗在预防肿瘤复发中的重要性。结果36例患者心态良好,坚持治疗,其中2例患者出现膀胱刺激征、发热、尿道狭窄、骨髓抑制。结论膀胱内灌注式化疗,方法简单、方便、全身毒副作用小,生存率高,局部复发率低,在护理工作中,需密切观察化疗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或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对肺癌局部肿块的灭活作用。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我科共收治28例肺癌患者。所有肿瘤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腺癌或鳞癌,分化程度不一。16例患者中均接受过系统放化疗,其中2例不能耐受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3例为放化疗后原位复发,1例疗效评估差。22例患者直接行介入化疗及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对8例患者均先经支气管动脉行病灶滋养动脉灌注化疗或TACE,术后3~7 d给予CT引导下RFA治疗,术后1个月增强CT扫描及相关肿瘤标志物行疗效评价,如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或复发征象则再次行动脉灌注化疗或TACE+RFA治疗。所有患者均定期影像随访至本研究结束。结果 28例患者均接受4~6次动脉化疗或TACE+RFA联合治疗1~3次,第1次联合治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组织残留征象;后按疗程拟行相关方案化疗,后1个月CT增强扫描残存肿瘤组织缩小,甚至消失,未见残存或复发征象。结论动脉化疗或TACE+RFA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灭活肺癌局部病灶,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大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联合化疗的有效途径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期联合手术切除原发癌及转移癌,经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栓塞灌注化疗,局部注射无水酒精及热电疗法综合性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46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6例大肠癌患者原发癌均获切除,其中同期切除肝转移癌21例,6例复发,4例再次手术切除。25例不能切除的转移性肝癌,行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栓塞灌注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和热电疗法。肿瘤直径平均缩小50%,其中4例因肿瘤缩小行二期手术切除。1、2、3年生存率分别为:切除组分别为95.2%、81%、57.1%。明显高于置泵组的64%、44%、32%(P<0.01)。结论 大肠癌肝转移同期联合手术切除加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栓塞灌注化疗,是一种首选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能切除肝转移癌者,只要切除原发肿瘤,肝动脉门静脉双置泵栓塞灌注化疗,可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的98例肝癌的患者在治疗中实施护理。结果 98例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及和栓塞后肿瘤血管萎缩,纤维化。使癌症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得到控制。结论通过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术中配合术后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做好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阴癌合并肛周皮肤癌患者的伤口护理。方法回顾我科2008~2011年收治的5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例患者经精心护理术后伤口全部Ⅱ/甲愈合,预期出院。结论充分的皮肤准备,有效的护理措施能直接影响术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晚期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后应用导管介入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的治疗。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晚期卵巢癌患者82例,未能彻底切除,细胞减灭术后实施单侧股动脉灌入化疗。结果82例患者腹胀、腹水均消失。B超检查10例肿块完全消;72例肿块缩小,其中PR28例,MR44例。结论导管介入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可增加肿瘤局部血内抗癌药物浓度,明显缓解卵巢癌症状,使肿块缩小,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胃左动脉热灌注化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06例贲门癌患者实施胃左动脉超选后,将一定的化疗药物加热至57~62℃后,沿导管以30~40mL/min匀速注入行局部动脉热灌注化疗。结果热灌注组肿瘤治疗有效率76%,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术中术后主要不良反应相似,热灌注组术中患者心率加快明显(8~20次/min),面部微热感,出汗,血压有所升高。灌注停止后30min消失。结论贲门癌的胃左动脉热灌注化疗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黄朝琼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0):3143-3144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切除可达根治效果,但由于术前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术中创伤较大,术后食管缺乏浆膜层伤口愈合慢,过早进食易引起吻合口瘘,一般禁食长达1周以上,所以解决食管癌术后的营养问题是术后护理和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肠内营养发展.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减少患者术后输液量,促进肠蠕动,纠正负氮平衡,还有利于吻合口愈合。我科自2007年7月~2009年3月对2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常规置人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在治疗晚期子宫癌中的方法及应用。方法采用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观察术后症状缓解情况,肿瘤缩小及消失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晚期子宫颈癌明显改善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术前放射、化学、免疫和中医药等综合治疗对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病人二次手术的影响和价值。方法 将6 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 7例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患者二次术前进行放疗加化疗加中医辨证治疗或化疗加局部免疫治疗加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2 0例患者直接进行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标本分别距离肿瘤边缘1cm和2cm处进行病理检查,记录术后并发症及伤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距离肿瘤边缘1cm和2cm处检出癌细胞情况分别为7例(15 % )和3例(6 % ) ,对照组分别为12例(6 0 % )和7例(35 % )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0 1,P <0 . 0 0 5 )。术后切口并发症治疗组13例(2 8% ) ,对照组12例(6 0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0 5 )。结论 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病灶二次术前给予综合治疗可以缩小手术范围,减少切缘癌细胞残留率和术后并发症,提高局部控制率,对临床深入研究乳腺癌术后复发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伟  高炜  刘晨  刘潇濛  张钦 《天津医药》2023,51(2):203-206
目的 探讨多纳非尼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和抗PD-1抗体信迪利单抗对肝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方法 1例肝细胞癌合并下腔静脉近右心房癌栓的患者,接受多纳非尼联合HAIC和信迪利单抗治疗。通过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v1.1评估肿瘤治疗反应情况,观察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指标符合要求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经过多纳非尼联合HAIC和信迪利单抗治疗4个周期后,成功缩小肝脏肿瘤及下腔静脉癌栓,AFP降至正常。采用全肝血流阻断法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完整切除肝脏肿瘤及癌栓,手术获得成功。术后病理提示肿瘤完全缓解。结论 多纳非尼联合HAIC和信迪利单抗可作为治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转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剖宫产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1月-2011年9月在本院剖宫产产妇100人,随机分成2组,常规护理组和实验组(红外线照射+局部氧疗),每组50人。常规护理组:术后宜取半坐卧位,给予少量流质。多翻身,尽早下床活动,少用止痛药,注意阴道流血、及时排尿、保持会阴及腹部伤口的清洁,注意体温。结合治疗组(红外线照射+局部氧疗);红外线照射和氧疗同时进行,用碘伏消毒后,用红外光线照射20min。局部氧疗方法用流量为5-6L/min的纯氧距创面10.0cm吹拂30min,每天一次。结果结合治疗组产妇术口疼痛减轻、伤口愈合快。结论局部氧疗结合红外线照射可以促进剖宫产术口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和护理的效率,提升产妇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