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70例,其中有35例产妇首次剖宫产采取的是子宫下段纵切口手术方式,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另外35例产妇首次剖宫产采取的是腹部横切口手术方式,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对比2种不同的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及腹腔粘连率低于对照组产妇,且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的程度低于对照组产妇。结论首次剖宫产采取腹部横切口手术方式能够降低再次剖宫产的风险,能够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产妇腹腔粘连率,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首次剖宫产中,应首选腹部横切口手术方式,该种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壁纵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2000例行再次剖宫产术患者,根据前次手术腹壁切口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0例,其中前次手术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为A组,前次手术行腹壁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为B组,比较腹壁纵横切口再次手术的开腹时间、总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困难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 和B组比较,A组的开腹时间及总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盆腹腔粘连、胎儿娩出困难及新生儿窒息例数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壁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术具有切口瘢痕纤细美观的优点,但盆腹腔粘连严重,胎儿娩出困难,新生儿窒息率增加,对可能需要再次剖宫产的孕妇,首次剖宫产术选择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汤冠莉 《首都医药》2014,(24):46-47
目的研究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出血原因以及止血操作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一2014年2月间实施剖宫产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育234例患者与同期在本院实施剖宫产423例患者进行术中出血情况对比。回顾性分析引起瘢痕子宫术中出血因素以及止血操作方法。结果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主要的出血因素有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子宫切口撕裂等,其中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发生率以及出血量数据对比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数据统计中得出,在瘢痕子宫患者行剖宫产易出现出血情况,需在术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术中止血措施以及术后加强观察,从而有效的提升手术治疗,降低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初次剖宫产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两组产妇术中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比较术中出血量,分析出血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出血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原因主要为胎盘因素,对照组出血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结论再次剖宫产手术发生术中出血的风险性较大,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胎盘位于子宫瘢痕处者可增加剖宫产术中出血率,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围术期并发症特点。方法取12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患者,其中60例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设为观察组,另60例为初次行剖宫产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行剖宫产的原因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再次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为瘢痕子宫,其他原因包括臀位、前置胎盘等;对照组剖宫产原因主要为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骨盆因素等,其他原因为臀位、产程异常。观察组围术期并发症均表现为盆腹腔粘连、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子宫破裂、胎盘植入等,且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患者再次行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再次剖宫产致使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患者围术期的主要并发症主要为盆腹腔粘连、产后出血、前置胎盘等,增加了患者的临床风险。  相似文献   

6.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4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并发症及风险。方法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行剖宫产分娩的49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以剖宫产分娩的非瘢痕子宫妊娠50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周为(267±9)d,对照组孕周为(270±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0.57%高于对照组的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不同程度的盆腹腔粘连,对照组无粘连。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风险明显提高,随着再次妊娠分娩人数的增多,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唐明  陈杨 《北方药学》2014,(7):76-77
目的:研究符合条件的阴道试产方式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分娩的意义。方法: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无分娩时的产妇(对照组A)及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具备试产条件而行剖宫产的产妇(对照组B)进行对照比较,比较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胎盘粘连、腹部切口一起愈合及住院费用等,以及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er评分。结果: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分娩组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窒息、胎盘粘连及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试产失败组住院费用、产后出血量、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新生儿窒息及胎盘粘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试产失败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符合条件的阴道试产方式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分娩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利于恢复,但需要密切观察产程,如有异常应立即转为剖宫产手术,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总结导致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已经确诊为瘢痕子宫并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3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于我院产科就诊的130名进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后出血例数、平均每例的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以及手术时间与产后出血量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后出血例数和平均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瘢痕子宫的产妇行剖宫产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胎盘粘连、前置胎盘、子宫破裂和胎盘植入主要危险因素。观察组瘢痕子宫的产妇进行剖宫产后出血量和剖宫产手术时间呈递增的关系。结论我们应当重视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达到减少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的目的,最大程度的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研究组产妇实施初次剖宫产,对参照组产妇实施二次剖宫产,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腹盆腔粘连等手术指标。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均小于参照组,盆腹腔粘连例数少于参照组,通过对比两组产妇的数据,发现其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的风险比较大,因此医师要对产妇头胎剖宫产的各项手术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在确保产妇的安全下进行手术,从而保障产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次剖宫产产妇的切口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二次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横切口进行剖宫产手术,观察组采用纵切口剖宫产进行手术,观察两组二次剖宫产产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盆腹腔粘连情况。结果采用纵切口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连率明显优于采用横切口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对照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盆腹腔粘连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二次剖宫产产妇采用纵向切口分娩手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盆腹腔的粘连,保证产妇及胎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并发症及风险.方法 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行剖宫产分娩的49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以剖宫产分娩的非瘢痕子宫妊娠50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孕周为(267±9)d,对照组孕周为(270±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0.57%高于对照组的7 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不同程度的盆腹腔粘连,对照组无粘连.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风险明显提高,随着再次妊娠分娩人数的增多,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再次剖宫产术产妇12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前次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新式剖宫产组)及对照组(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并对两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开腹时间9.6±3.7 min高于对照组5.3±2.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总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腹腔粘连情况明显较对照组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术后发热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新式剖宫产引起粘连情况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重,增加了再次手术的难度,但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纵横2种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母婴的影响。方法将57例行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首次剖宫产术切口方向分为纵切口组22例和横切口组35例。2组均使用硬膜外麻醉,按原腹壁切口切除瘢痕后逐层进腹,子宫切口选择原切口上方2~3cm的子宫下段肌肉较厚处。观察2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内粘连情况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纵切口组胎儿娩出时间短于横切口组,中重度腹腔粘连发生率低于横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无产妇或新生儿死亡、内脏损伤、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二次剖宫产特别是首次为横切口的产妇,再次手术时腹腔粘连严重、操作较复杂、易损伤内脏,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适应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手术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手术分娩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下腹横切口进入腹腔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长于下腹纵切口,而轻度粘连发生低于下腹纵切口,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切口方式术中出血量以及重度粘连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行剖宫产具有较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因此要严格掌握首次行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对再次行剖宫产进行充分的评估,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5例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尾号的单双数将其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新式剖宫产,对两组产妇的平均手术时间、再次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一期愈合率以及盆腹腔粘连发生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一期愈合率以及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再次妇产科手术患者采取改良新式剖宫产,能够降低手术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平均手术时间,降低盆腹腔粘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成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68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及180例首次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瘢痕子宫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5%,显著高于首次剖宫产组出血发生率6.1%,且瘢痕子宫组产妇出血量为160~800 m L,显著高于首次剖宫产组出血量60~540 m 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瘢痕子宫组患者出血原因主要为胎盘因素(66.7%)、宫缩乏力(4.7%)及子宫破裂因素(14.3%)等。结论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首次剖宫产医疗技术,加强瘢痕子宫孕妇围生期保健等工作能有效降低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瘢痕子宫二次妊娠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治瘢痕子宫二次妊娠患者50例为观察组,初次剖宫二次妊娠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行纵切口手术患者的分娩时间、手术时间较横切口手术患者的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横切口手术患者,且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明显高于横切口手术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瘢痕子宫二次妊娠再次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首次剖宫产切口方式可明显影响再次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首次妊娠时提倡自然分娩,首次剖宫产中应合理选择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并发症情况,为降低瘢痕子宫高剖宫产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开封市禹王台区医院接收的7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且均接受再次剖宫产的产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75例非瘢痕子宫且接受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社会因素(47.4%)和胎儿窘迫(25.6%)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因素。观察组术后盆腹腔粘连、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和胎盘植入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并发症明显多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分娩危险大。社会因素是瘢痕子宫产妇选择再次剖宫产的主要因素,建议对该类产妇进行干预,引导其遵循分娩指证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尽量减少再次剖宫产,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第二次剖官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第二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175例病例和2840例第一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211例病例引起术中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第二次剖宫产组的平均出血量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第一次剖宫产组,引起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为胎盘因素、子宫切口的撕裂、官缩乏力、子宫破裂,两次剖宫产术相距时间小于2年,剖宫产术中有腹腔粘连和古典式剖宫产术者,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第一次剖官产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切口位置的选择和胎盘附着的部位,对第二次剖宫产术中出血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对产妇围生结局及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剖宫产。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 h出血量、不良事件(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发生情况、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及围生结局(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脐带绕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60.42±9.26)min,长于对照组的(44.26±6.6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433.52±68.15)ml,术后24 h出血量为(486.87±73.98)ml,多于对照组的(267.03±64.76)、(310.97±76.22)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发生率分别为25.00%、6.67%、20.00%、6.67%、6.67%,均高于对照组的10.00%、0、6.67%、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后恶露持续时间为(49.11±9.25)d,长于对照组的(39.83±10.3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脐带绕颈发生率分别为11.67%、11.67%、6.67%、6.67%,均高于对照组的1.67%、1.67%、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对产妇围生结局及产后恢复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临床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