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辽宁省锦州市高校教职员工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与肥胖相关指标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18年9 — 1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体检中心整群抽取参加健康体检的锦州市6所高校5 161名教职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其体检中血压及体质指数、腰围等肥胖相关指标数据分析高血压患病与肥胖相关指标关系。  结果  辽宁省锦州市5 161名高校教职员工中,患高血压者1 547例,高血压患病率为29.97 %;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教职员工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4.03 %、49.29 % 和53.31 %,均高于非超重、非肥胖和非腹型肥胖高校教职员工的22.54 %、27.61 % 和21.6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以体质指数和腰围值的四分位数截点进行分组,体质指数 ≤ 21.60、21.61~23.84、23.85~25.90和 ≥ 25.91 kg/m2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7.96 %、25.02 %、38.92 % 和47.21 %,腰围 ≤ 74.49、74.50~80.89、80.90~87.39和 ≥ 87.40 cm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8.13 %、26.79 %、39.47 % 和51.97 %,高血压患病率均随体质指数和腰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P < 0.001)。  结论  锦州市高校教职员工高血压患病与体质指数和腰围等肥胖相关指标有关,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均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成人腰围、体质指数与高血压关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采用腰围(WC)、体质指数(BMI)综合评价中国18~69岁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方法 利用2004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样本人数,采用多级抽样方法抽取18~69岁成年人30686人,采用问卷调查和人体测量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各BMI组别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的OR值。结果 体质指数正常、超重和肥胖组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6.1%,32.0%和49.2%;女性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2.5%,28.2%和41.5%;除男性肥胖组外,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同组内的正常腰围人数(P<0.01);调整混杂因素(年龄、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和锻炼等)后,与正常腰围人群比较,各BMI组别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患病的OR值分别为1.9(95%CI=1.6~2.3),1.6(95%CI=1.3~1.9),1.6(95%CI=0.7~3.7);女性患高血压患病OR值分别为1.5(95%CI=1.3~1.8),1.4(95%CI=1.2~1.6),2.5(95%CI=1.2~5.2)。结论 中心性肥胖者与正常腰围者比较具有更高的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农村成人体质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超重和肥胖是当今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明显增加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20年来.我国高脂血症、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超重与肥胖作为影响血脂、血压的重要因素日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因此,我们对“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内蒙古地区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超重与肥胖对血脂和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北京市3~6岁儿童血压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的关系,探讨儿童高血压与肥胖及肥胖类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4—10月进行的北京市儿童代谢综合征研究(Beijing children metabolic syndrome study,BCAMS)中1 862名3~6岁儿童(男942,女920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压水平与BMI及WC的关系;以BMI标准分别划分儿童超重和肥胖,以WC标准划分腹型肥胖,分析肥胖与高血压状态的变化及其趋势。【结果】北京3~6岁儿童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tolic blood pressure,DBP)均值按BMI和腰围正常、超重和肥胖组顺序依次升高;控制年龄和性别后,BMI、腰围与SBP和DBP呈独立正相关(P0.001);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BMI肥胖组高血压患病率为45.9%,高血压发生风险是正常组的3.3倍;腹型肥胖组高血压患病率为38.6%,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正常组的2.6倍。【结论】儿童BMI、WC与SBP和DBP呈正相关,用BMI和腰围评价的肥胖均可增加儿童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高血压患病率随着肥胖程度增加呈现成倍上升趋势。控制儿童BMI和腰围可以降低儿童血压水平,从而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体重指数、腰围与代谢性健康风险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比较体重指数(BMI)、腰围(WC)与代谢性健康风险的大小。方法对苏州市和常熟市两个社区的江苏省多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MS)防治研究中,经济发达地区基线资料的1604例对象按BMI和WC分组,在正常体重(BMI:18~23.9)、超重(BMI:24~27.9)、肥胖(BMI≥28)类别中,计算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相对危险度(RR),并对WC类别中腹型肥胖(男≥85cm,女≥80cm)和WC正常个体进行比较。结果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其高血压、糖脂代谢各项指标以及MS的罹患率均与BMI和WC相关,控制混杂因素后,这样的相关性依然存在;但仅BMI超重时,各项表示代谢性健康风险的aRR值基本上都低于BMI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的aRR值;男、女性BMI正常但有腹型肥胖时,均较BMI超重而WC正常者的健康风险高。结论WC在表示代谢性健康风险方面比BMI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体质指数、腰围与血压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山东省居民体质指数(BMI)、腰围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对确定的调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并计算出体质指数和腰臀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当体质指数(kg/m2)在18.5~23.9,24~27.9,≥28时,血压均值分别是123.5/76.1,128.8/80.0,134.5/85.6mmHg,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是15.65%,26.38%和43.78%。当体质指数≥24和/或腰围≥85cm(女性≥80cm),血压增长的速度明显加快,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明显上升。结论 血压均值和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体质指数和腰围的增加而上升.二者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成年居民体质指数和腰围与高血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江苏省南京市成年居民人体质数(BMI)和腰围(WC)的变化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 2004年7月开展南京市3个城区和1个郊县的35岁~居民的慢病相关调查及体格检查,对无高血压的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研究,2007年10月完成项目终期调查。结果 2007年与2004年相比,男、女性的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6.0%和5.4%;BMI、WC均值及舒张压均值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着基线肥胖程度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也增加。与BMI和WC均不超标者相比,超重且伴腹部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相关性最高(男性:RR=1.74,95%CI=1.19~1.32;女性:RR=2.471,95%CI=1.42~4.03。结论 超重和腹部肥胖是罹患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BMI、WC的增长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并且BMI和WC的升高均可增加高血压发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青岛市成人体质指数及其腰围与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高血压的患病率持续上升。为了解青岛市城乡成人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笔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泉州市中学生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和血压情况,探讨BMI和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市级6所中学生体检资料,参照相关标准和指南进行评价,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2 228名学生,身高、体重和血压均值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男生平均身高和体重均较高;超重检出率16.0%,男生(20.7%)高于女生(10.6%);肥胖率7.7%,男生(10.9%)高于女生(4.1%),各年龄组男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高收缩压检出率26.6%,男生(31.1%)高于女生(21.4%),不同BMI男生高收缩压率均较高;高舒张压检出率6.2%,女生(7.6%)高于男生(5.0%),不同BMI女生高舒张压率均较高,男女生高收缩压率和高舒张压率随BMI指数上升而增加。结论超重和肥胖与中学生高血压关系密切,需进行宣传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合肥市城区高血压患者限盐相关情况,为今后开展健康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对合肥市2个城区慢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中发现的1,585名高血压患者进行限盐相关情况调查。结果在这些高血压患者中,超重和肥胖率为58.2%。知晓“每人每天摄盐量”的占41.3%。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者、BMI正常者、腰围正常者对“每人每天盐摄入量”的知晓率较高。结论今后应重点在腰围、BMI值超出正常标准者和低文化程度人群中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其对限盐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了解和分析贵州省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状况,为预防控制超重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9市(州)12个县(区)选取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全省共调查18岁及以上成人9260人,超重率为24.6%,肥胖率为7.0%。男性和女性超重率分别为23.8%、25.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肥胖率分别为5.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 28.5%、9.3%,均显著高于农村(23.3%、6.2%)(P<0.01)。各年龄组中,40岁~组超重率、肥胖率均为最高,分别为28.1%、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肥胖相关的因素有年龄、地区、红肉摄入过量、性别、食用油炸食品。结论 我省近1/3的人处于超重和肥胖状态,由之引发的慢性疾病将日益严重。因此,应针对重点人群积极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北京市高三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卫生及教育部门制定有效的青少年超重、肥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09—2018年700 588人北京市高三学生体检数据,描述其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布特征,分析在不同性别、不同区域中超重肥胖检出率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2009—2018年北京市高三学生的总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Z=3.58,P < 0.01),在2016年之后上升趋势较为平稳(定基比发展速度为130%),2018年首次下降。男生超重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6 681.34,15 663.08,P值均 < 0.01)。城区学生总超重肥胖检出率(29.55%)高于郊区(27.95%)(χ2=211.43,P < 0.01);2009—2013年城区学生的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郊区学生;2014—2018年郊区学生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城区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最高的区县均为石景山区(超重:19.06%,肥胖:13.99%),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最低的区县均为延庆区(超重:13.48%,肥胖:7.18%)。  结论  2009—2018年北京市高三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16年后趋于平稳;郊区肥胖检出率的上升趋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陕西省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率及其在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区间的状况和差异。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陕西省7229名成年人的有效数据,计算其超重和肥胖率。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采用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结果陕西省成年人的超重率为26.2%,肥胖率为6.9%,男性和女性的超重率分别为25.8%、26.5%,女性的肥胖率显著高于男性。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经济类型地区成年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也存在着差异。结论成年人的超重和肥胖发展形势比较严峻,肥胖者有可能进一步增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超重和肥胖的防治工作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贵州省5个监测地区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并分析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贵州省云岩区、白云区、德江县、黔西县及三穗县5个监测地区3682名18岁及以上常住人群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的测定。分析超重、肥胖及中心型肥胖在人群的分布及与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关系。结果贵州省5个监测地区成人超重率为27.0%,肥胖率为7.5%,中心型肥胖率为16.9%。男性和女性的中心型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且中心型肥胖率以老年人(≥60岁)最高(χ~2=32.03,P<0.001),女性中心型肥胖率高于男性(χ~2=4.2,P=0.04)。在控制年龄、性别、地区因素的情况下,超重者患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风险分别为非超重者的1.4倍、1.4倍和2.0倍(95%CI 1.0~2.0、1.2~1.7、1.6~2.5,P<0.05);肥胖者患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风险则是非肥胖者的2.6倍(95%CI 1.7~4.1,P<0.001)、1.5倍(95%CI 1.1~1.9,P<0.001)和3.7倍(95%CI 2.7~5.1,P<0.001);中心型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OR=2.18,95%CI 1.58~3.01,P<0.001)及高血压(OR=2.2,95%CI 1.74~2.57,P<0.001)的风险。结论成人超重与肥胖是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中心型肥胖则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社区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天津市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内24个社区≥18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身体检查。结果 调查对象超重率为34.3%(8 072/23 533),肥胖率为10.7%(2 518/23 533),按2000年全国人口标化后,标化超重率为30.2%,标化肥胖率为9.2%。高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中年组超重率最高,为41.7%(3 099/7 431),老年组肥胖率最高,为13.9%(932/6 703),青年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为最低;中、老年组超重和肥胖合计>50%;调查对象腹型肥胖率最高,老年组腹型肥胖率男性为22.1%,女性为25.5%。结论 天津市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高,男性中老年人群应为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16.
17.
早餐通常被认为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而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吃和动"方式的改变,成年人群超质量及肥胖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早餐对成人超质量及肥胖影响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并对早餐与成人超质量及肥胖的关系进行探讨。多数文献表明,早餐对预防成人超质量及肥胖有积极的效果,但对其可能的机制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研究证据。且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现况调查,尚未检索到早餐对成人超质量及肥胖影响的干预研究文献。今后国内可进行早餐对成人超质量及肥胖的干预研究,以填补该领域的空白,并可进一步进行相关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璐  宋波  李建富 《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0):909-911
目的了解开封市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对超重和肥胖人群进行综合干预,为防治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内35岁以上常住居民定期随访,采取群体干预和个体干预,进行改善行为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干预后筛查人群超重比例、肥胖比例明显下降(P<0.05);超重且中心性肥胖人群的膳食脂肪供能比>30%、膳食粮谷类供能比>65%、身体活动水平不足、日饮酒过量和血脂异常比例明显下降(P<0.05)。结论综合干预手段对于社区居民超重和肥胖的防治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了解重庆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经济水平好、中、差抽取重庆市渝中区、荣昌县和开县3 225名一~六年级在校小学生于2013年10-12月对其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体格检查.结果 受检学生超重率为11.8%,肥胖率为8.4%;高血压初筛检出率为6.1%,确诊率为2.1%.人均GDP水平高的渝中区小学生超重(19.2%)、肥胖率(15.3%)、高血压(3.5%)确诊率均高于人均GDP水平低的荣昌县和开县(7.4%,3.9%,1.5%),城区小学生超重(14.3%)、肥胖率(10.5%)均高于农村小学生(9.3%,6.2%),男生超重(13.6%)、肥胖率(10.8%)均高于女生(10.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血压确诊率的城乡(2.1%,2.0%)、性别(2.2%,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重超重者(3.4%)、肥胖者(11.8%)高血压确诊率均高于体重正常者(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重庆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检出率较高.应培养和引导儿童形成受益终生的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和技能,从儿童期着手预防或延迟慢性病发生,实现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