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吉非替尼联合沙利度胺一线治疗晚期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42例晚期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将单纯给予吉非替尼治疗的组别设为对照组,将吉非替尼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的组别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症状改善状况,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对比治疗总有效率,显示观察组更高(P<0.05);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示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针对晚期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患者,临床给予吉非替尼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观察吉非替尼联合顺铂、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生存相关因素。方法:171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顺铂化疗方案超过1个周期,接受吉非替尼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治疗直至疾病进展。选择171例同期未使用吉非替尼的患者按性别、年龄、吸烟与否、病理类型和分期进行匹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总生存期(OS)和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PFS)、无进展生存率,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对吉非替尼组患者的疗效与PFS、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吉非替尼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21.1%,疾病控制率为75.4%,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无进展生存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性别和病理类型是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病理类型和是否发生转移是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吉非替尼组患者的皮疹和腹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顺铂和吉西他滨治疗对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卡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确诊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多西他赛、卡铂联合吉非替尼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吉非替尼进行治疗。3周为一周期,两周期后观察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0%,对照组为23.0%;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75.0%,对照组为50.0%, 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多西他赛、卡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控制率较高,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
许彦 《北方药学》2020,(4):168-169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联合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放疗,观察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放疗。将两组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存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疾病控制率、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生存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吉非替尼联合放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患者可耐受,且可促使患者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沙利度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2组患者均采用DP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沙利度胺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吉非替尼。2组均以28 d为1个周期,连续4个周期。比较2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75.51%)显著高于对照组(55.10%)(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提高率(79.59%)显著高于对照组(59.18%)(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CA125、CEA和CYFRA21-1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A125、CEA和CYFRA21-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乏力、肝功能损害及腹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沙利度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血清CA125、CEA和CYFRA21-1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与吉非替尼单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全部选自某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48例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由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其中24例进行吉非替尼联合化疗为实验组,另外24例进行吉非替尼单药治疗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以上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在胸腔积液、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改善用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A199、CYFRA21-1、NSE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多种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8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联合组)和单化疗组(单化组),每组40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结果 VEGF在小细胞肺癌高表达,对局限期表达低于广泛期( P <0 c.05),而沙利度胺联合化疗达到CR+PR患者,VEGF下降( P <0.05),而单化疗组无明显下降,在化疗联合沙利度胺对比单化疗,VEGF无明显变化( P >0.05)。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在近期缓解率无明显提高,1年生存率方面无明显改善( P >0.05)。结论 VEGF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局限期低于广泛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使部分患者VEGF下降,但不能作为判断患者治疗有效及预后指标;沙利度胺不能作为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探究选择吉非替尼展开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肺部功能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确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计40例(于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10例为对照组选择紫杉醇联合顺铂展开治疗,剩余30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吉非替尼展开治疗。探究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1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吉非替尼展开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肺功能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一线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探讨吉非替尼或多西他赛对一线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吉非替尼或多西他赛对一线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一线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使用吉非替尼进行治疗,B组30例,使用多西他赛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及客观有效率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而且两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因不良反应而调整药物用量的发生率相比也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对于一线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和多西他赛对它的总体疗效是差不多的,但吉非替尼的耐受性更好,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多西他赛,应予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沙利度胺一线治疗晚期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50例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吉非替尼和沙利度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治疗效果、生存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68.00%(17/25),对照组为32.00%(8/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0.00%(20/25),对照组为52.00%(13/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观察组的生存曲线较对照组明显抬高,观察组PFS为(20.21±1.32)个月,对照组PFS为(10.21±1.3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EGFR基因敏感突变型肺腺癌的治疗,采用吉非替尼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增加,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0例化疗失败、不宜化疗及不愿意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吉非替尼治疗,对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生存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结束后随访3~20个月,客观有效率为38.6%,临床获益率为61.4%,且不良反应较小。结论 吉非替尼是一种良好的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疗效好,可明显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刘颖 《北方药学》2021,18(7):11-12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多西他赛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69例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和观察组(n=34,吉非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0.58%,高于对照组(51.43%),疾病控制率为91.17%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31.43%)(P<0.05).结论: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联合多西他赛疗效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沙利度胺辅助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12):736-740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辅助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作用. 方法 40例Kamofsky评分达到60分以上的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接受化疗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对照组则仅接受化疗,两组化疗方案均为长春瑞滨+卡铂.以近期有效率和中位缓解期评价各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近期有效率和中位缓解期分别为61.1%和2.7月,对照组相应的为50.0%和2.4月,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沙利度胺辅助化疗用于晚期NSCLC耐受性良好,并具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4例,采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77例。两组患者均予吉非替尼片口服,联合组患者加服盐酸二甲双胍片。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2%(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鳞状细胞癌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织蛋白酶抑制剂-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随访1年内的生存率相当(89.61%比84.42%,P>0.05),联合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腹泻、皮疹、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间质细胞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并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山东省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选择吉非替尼治疗,对照组选择厄洛替尼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1.0%(χ2=4.086,P=0.04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8%,低于对照组的19.0%(χ2=4.086,P=0.043)。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提升整体效果,改善患者病情,不会产生相对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疾病特点,评价克唑替尼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的效果。方法 86例NSCLC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克唑替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46.51%及临床控制率79.07%均高于对照组的23.26%、48.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NF-α、VEGF、bFGF水平分别为(10.45±2.99)、(384.59±70.50)、(8.65±2.45)pg/ml,低于对照组的(17.35±4.05)、(488.33±70.50)、(14.50±2.60)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唑替尼联合沙利度胺治疗NSCLC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价值,有助于抑制肿瘤发展、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吉非替尼,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能达到更好的疗效,还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虞泽 《北方药学》2016,13(9):37-37
目的:分析研究培美曲塞和吉非替尼治疗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行培美曲塞和吉非替尼进行二线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培美曲塞组和吉非替尼组各41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疗效对比显示,培美曲塞和吉非替尼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4.63%和19.51%(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8.78%和58.54%(P>0.05)。结论: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均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各异,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择优选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方法:从2013年9月到2014年4月这8个月来本院就诊的5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为4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服用吉非替尼的效果优于吉非替尼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效果不明显,而且存在毒副反应。因此,吉非替尼不能与放化疗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分析新辅助化疗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应用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科收治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5例,术前进行2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手术(观察组)和同时期的不同意行新辅助化疗而直接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手术切除率、3年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具有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的优势,同时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