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奶牛学协会于1990年6月24~27日召开年会,介绍了牛生长激素(BST)应用于乳牛生产和管理的最新信息,即检测BST对乳牛产奶量、生理、环境因素、饲料报酬、日粮需要、健康、繁殖和乳成份的影响。 1.给饲喂全牧草日粮的母牛,注射BST,可提高产奶量。缅因大学的该项研究,对泌乳186天的20头母牛每两周注射一次BST,试验期为98天。当饲喂半干青贮与玉米青贮之比为60:40的日粮时,试验组母牛的体况稍有下降,但产奶量提高了5.87%。  相似文献   

2.
1990-2000年本场西门塔尔牛一胎双犊70例,就双犊率、产双犊母牛的怀孕期和胎次分布、一胎双犊的初生重、产双犊母牛的产奶量、产双犊母牛的与配公牛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为养牛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总数为387头秋季产犊的黑白花母牛,按其以前的产犊日期、相同体况和产奶量分成三组:孕酮和苯甲酸雌二醇(PO)组,孕酮和前列腺素(PP)组和对照(C)组。PO组把孕酮浸泡的硅橡胶圈连同吸附在其上的包有苯甲酸雌二醇的胶囊(阴道内孕酮释放器—PRID)放入母牛的阴道内,使其发情同期化,12天以后取出硅橡胶圈。PP组母牛用PRID(不带雌二醇)处理7天,先取出硅橡胶圈,然后肌肉注射前列腺素类似物(Cloprostenol)。这两个组在配种季节开始后的第一、二天,把硅橡胶圈取  相似文献   

4.
在黄牛改良人工授精中应用母犊素来提高母牛的母犊生产比率。试验中共选择了3~6周岁的健康受体母牛500头,其中试验组母牛200头,对照组母牛300头。试验组母牛与对照组母牛饲养管理环境完全相同。对试验组的200头母牛在授精前30min用母犊素处理,人工授精用的精液是细管冻精。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牛母犊生产率为71.2%,对照组母牛母犊出生率为46.7%,试验组与对照组母犊出生率相差24.5%,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用经常测定乳中孕酮的方法,对三群157头产后的肉用母牛做了卵巢活性检查。平均(±s.e)天周期性活动期的长度为56.9(±2.5)天,但在群内和群与群之间都有显著的差异。总的说来,在母牛产犊后体重的大小同无周期性活动期的长度呈负相关(r=-0.3800,P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个摩拉水牛群的育种资料,研究该群中每头母水牛一生的泌乳期数、产犊数、产母犊数及异常产犊率的遗传变异。 根据印度国家乳业研究所的152头摩拉水牛一生的繁殖资料(1958—1972年),包括已死的或屠宰掉的一代(45头)、二代(55头)和三代母牛(24头)。用公畜内女儿间的组内相关,研究了公畜对其女儿们一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在分区轮流放牧的条件下,全天放牧和舍饲对母牛健康状况、生产性能和繁殖机能的影响。供试牛为泌乳前半期的泌乳母牛,分为两组,每组150头。 一组(试验组)母牛在装备有饲槽、饮水池和休息棚的水泥地面运动场上饲养,每天挤奶三次。二组(对照组)母牛全天在放牧场上放牧,每天挤奶三次。 母牛产奶量根据每两次的奶量测定结果确定。繁殖机能根据受精情况和直肠检查结果进行评定。放牧场上母牛的青绿饲料采食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母牛在妊娠最后三个月的增重量应等于产犊时的失重量(NRC,1984)。除胎体外,妊娠后期的一岁母牛本身也在生长。 Clanton等(1983)报道,如果发情期总增重量相等,那么,从断奶到同龄初次配种的不同时间里均可增重,即增重发生在发育前期或后期的结果相似。Shain等(1985)及Tervit等(1977)报道,与怀孕后期的体  相似文献   

9.
为了把新疆兵团第八师规模化奶牛场生产母牛产间距从(450~500)d缩短到420 d以内,试验采用产后母牛药物综合保健和Ovsynch程序(定时输精技术)同期发情配种处理的方法,大规模同期产后牛进行配种。结果表明产后母牛都能有效的减少和预防胎衣不下、产后高热、成母牛死亡等产后疾病,同时能有效的促进产后母牛子宫的快速恢复、激活卵巢功能和恢复母牛体况。能保证产后母牛胎次配种达到100%受配率、年总受胎率85%~90%以上和年平均产间距缩短到420 d以内。  相似文献   

10.
笔者分析了1974—1981年间由65头公水牛的685头后代的第一泌乳期的产奶量。按最小二乘法计算300天平均产奶量为1748千克,第二个月的泌乳量达峰值,此后产量逐渐下降,各月单独累积计的产奶量和300天的产奶量明显受产犊季节和月份及初产体重与公牛的影响。1974—1975年产犊的母水牛泌乳期最大,300天产奶量最高。但是第6月产奶量最高的是1980—1981年产犊的母水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确定产犊间隔和从人工授精到妊娠检查间隔之间的关系。检查配种后30天及30天以上母牛的妊娠情况,以确定配种后连续间隔(即配种后42~44天,45~47天)时被检母牛的产犊间隔。本研究从1982年12月至1983年4月进行妊娠检查,产犊间隔从290天至530天。从配种后51至56天检查妊娠的母牛,其产犊间隔显著低于在此前后检查的母牛。  相似文献   

12.
对泌乳牛间隔两周注射人工合成牛生长激素(BST),在泌乳中期和后期反应最大,产奶量可提高33%之多。这一试验是在英国政府所属的Bridsets试验农场进行的。 该试验是为了比较秋季产犊牛产犊后60天注射BST与非注射组间的采食量和泌乳性能。两组牛从产犊后饲以定量配合饲料和随量青贮饲草,直到春季转至草场放牧到泌乳期结束为止。  相似文献   

13.
产犊间隔对新疆北疆地区西门塔尔牛305d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呼图壁种牛场牧二场1984—2005年21年间(1995年资料由于遗失未统计在内)414头次西门塔尔牛的生产记录基础,利用SPSS(13.0)单因素方差分析过程,分析了不同产犊间隔之间305d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水平间305d的产奶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产犊间隔(310~460d)的延长,呼图壁种牛场牧二场泌乳西门塔尔牛305d的产奶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产犊间隔在310-340h305d产奶量最高,而产犊间隔在431~460h最低。因此,合理的调控产犊间隔有利于提高牛群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14.
在利用计算遗传指标鉴定公、母牛个体时,必须考虑所有影响产奶量的环境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产犊间隔、干奶天数等因素对产奶量有明显的影响。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对这些因素进行校正的价值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小隔栏内产犊能减少母牛分娩时和产后期并发症发生的数量,亦缩短不孕持续期(1977;1980;等,1988)。因此,能够准确的确定分娩开始时间,把母牛从产前单元转送到小隔栏是很重要的,否则有可能抑制或停止子宫颈开张过程(等,1986)。  相似文献   

16.
妊娠母牛的饲养水平对胎儿最后两个月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这一期间胎儿的生长很强烈。因此,饲养水平应保证胎儿的生长和初产母牛机体贮备必要的营养物质用于即将到来的泌乳期,以及其本身的生长。根据这一点,笔者研究了提高分娩前1.5—2个月的初产牛饲养水平的可能性和效果。为此用27头27—27.5月龄的黑白花初产牛进行了科学生产实验。供试牛按类似方法(品种、年龄、体重、母亲第一泌乳期产奶量等)分为3组,每组9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疆呼图壁种牛场牧一场2005-2008年年间1781头荷斯坦奶牛的产犊记录为基础,分析了异常分娩、性别、胎次、季节等4种情况下奶牛胎衣不下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分娩母牛,双胎时胎衣不下率为74.6%,早产时胎衣不下率为82.9%;犊牛为公犊时胎衣不下率高于母犊时的胎衣不下率;随着胎次的增加母牛胎衣不下率逐...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早龄患过消化不良症的初胎母牛的生产性能。为进行试验,选用了草原红牛母犊,分两组,每组25头。对照组是没患过消化不良症的犊牛,试验组是出生头几天就患过消化不良症的犊牛。两组犊牛在试验期由专人管理,试验期的日粮也是平衡的。畜牧和兽医统计材料用电子计算机做了生统上的处理。 已查明,试验组犊牛在生长发育方面大大地落后于对照组犊牛(表1)。对照组母犊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是在不同土壤气候地区的四个牧场里进行的。在第一个试验中,牛每100公斤体重喂氯化钴10毫克、硫酸铜50毫克、硫酸锰25毫克、硫酸锌30毫克;在第二个试验中,分别为7.5、125、500和7.5毫克。 第1群牛均为怀孕2—3个月的母牛。第2—4群母牛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开始前1—3个月产犊(A组)、怀孕6—9个月(B组)、怀孕 3—6个月(C组)和空怀母牛。  相似文献   

20.
家畜胚移技术的研究在美国起步并不算太早,但其发展之快、应用之广则令人瞩目。1979年全美移植的母牛已超过11500头;1980年为2-2.5万头;1981年从事胚移的单位有150多个,移植母牛3万头以上;1982年出口牛胚胎533枚;1983年商业性移植冻胚12822头,移植鲜胚71637头;1984年移植母牛超过10万头;1985年高达15-17.5万头,鲜胚和冻胚共计产犊约10万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