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过量的氧自由基、异常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和许多调理介质释放失调介导的。近年发现挥发性麻醉药抑制缺血/再灌注的氧自由基产生、中性粒细胞粘附及减少某些条理介质的异常释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挥发性麻醉药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重要临床问题。挥发性麻醉药可能通过抑制枯否氏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上的氧自由基,减轻中性粒细胞和肝细胞内钙超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提高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期间的能量贮备,而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挥发性麻醉药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重要的临床问题。挥发性麻醉药可能通过抑制枯否氏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肝细胞外的氧自由基,减轻中性粒细胞和肝细胞内钙超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提高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期间的能量贮备,而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挥发性麻醉药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机制目前有多种观点。本文着重从钙超载、氧自由基、能量代谢三个最主要方面综述挥发性麻醉药对MIRI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方法,即心肌缺血后在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进行的数次短暂再灌注/缺血的循环。实验证明后处理对缺血心肌确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挥发性麻醉药后处理也可以发挥同样的保护效应,其机制比较复杂,远未阐明,现就其保护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挥发性麻醉药对肺的作用目前尚有争议,但其抑制炎症反应的效应抗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性效应已在心肌、脑、肝、肾脏中得到证实.现就挥发性麻醉药对肺泡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炎症因子、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及黏附分子的表达等的影响阐述挥发性麻醉药的肺保护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7.
吸入性麻醉药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亚中毒浓度无机氟化物的直接作用,抑制胞质膜的损伤,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系(MAPKs)的影响,免疫调节和促进热休克蛋白70(HSP-70)合成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对肾血流的影响和对肾脏KATP通道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8.
挥发性麻醉药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机制目前有多种观点,本文着重从钙超载,氧自由基,能量代谢三个最主要方面综述挥发性麻醉药对MIRI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细胞色素C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Ⅲ的成分,在复合体Ⅲ和Ⅳ之间传递电子。许多因素可刺激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一旦其释放到胞浆中就可依赖于细胞内ATP水平诱导细胞凋亡或坏死。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色素c释放密切相关。现从细胞色素C的结构和特性、释放及其调控、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以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影响,组织中凋亡和胀亡的存在情况。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持续缺血4 h,再灌注6 h,24 h,48 h。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肌肉内丙二醛(MD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超微结构分析。结果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后处理组在再灌注6 h时,只SOD活性明显升高,而再灌注24 h,48 h时,在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升高、W/D值下降、组织学改变范围及免疫组化阳性范围方面,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差异。结论再灌注开始时应用后处理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再灌注的稍后期阶段(再灌注24 h,48 h)。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凋亡和胀亡是并存的。  相似文献   

11.
补体激活在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于再灌注激发的炎性反应所致,补体的激活参与再灌注诱发的损伤。现就补体激活在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激活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对肺的作用目前尚未有定论,其中有较多争议之处。不同种类、不同吸入浓度以及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吸入麻醉药对肺的作用不同,可以引起肺的损伤作用、导致肺内分流增加,也可以产生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13.
氧自由基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减轻犬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随机将犬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每组5只.假手术组:犬麻醉后,取其腹正中切口进入腹腔,游离双侧肾脏,切除右肾后,关腹.缺血再灌注组:手术操作与假手术组相同,仅在切除右肾和游离左肾之后,将左肾动、静脉夹闭60 min,然后开放血管.缺血后处理组:手术操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同,仅在肾动、静脉被夹闭60 min后,以再灌注(开放血管)30 s、夹闭血管30 s为1个循环,共进行6次循环,然后完全放开血管.分别于术后24、48及72 h采集犬静脉血2 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犬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IJN)水平;术后第3天取犬肾组织,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观察犬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术后各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和假手术组犬的血清Cr和BUN水平均依次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和假手术组犬肾组织中SOD活性依次升高,而MDA含量和MPO活性均依次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缺血再灌注组肾间质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消失,大量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管腔扩张,其中可见大量管型;缺血后处理组可见肾间质轻度水肿,肾小管上皮细胞扁平,部分刷状缘消失、坏死,偶见管型,管周血管有少量淤血.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犬肾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7±1.3、28.4±6.2和15.4±4.1,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减轻犬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缺血后处理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抑制细胞凋亡及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通道)在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5只,体重250~280 g,随机分为5组(n=7):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双侧肾蒂,暴露45 min不夹闭;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夹闭双侧肾蒂缺血45 min,再灌注6 h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夹闭双侧肾蒂缺血45 min,再灌注10 s,缺血10 s,反复3次,再灌注6 h;mito-KATP通道阻断剂5-羟葵酸+I/R组(5-HD+I/R组)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5-HD 10 mg/kg,余处理同I/R组;缺血后处理+5-HD组(5-HD+Ipo组)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5-HD 10 mg/kg,余处理同Ipo组.于再灌注6 h时采集心脏血样,取肾并分离肾小管上皮细胞,测定血清Cr和BUN的浓度、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和游离Ca2+浓度.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Ipo组、5-HD+I/R组和5-HD+Ipo组血清Cr和BUN的浓度、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ROS含量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与I/R组比较,Ipo组血清Cr和BUN的浓度、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ROS含量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5-HD+I/R组和5-HD+Ipo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o组比较,5-HD+I/R组和5-HD+Ipo组血清Cr和BUN浓度、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ROS含量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结论 mito-KATP通道的开放参与了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地塞米松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瓣修复创面,常伴随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了皮瓣的成活。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有不少处理方法,但效果常不满意。地塞米松对其防治作用,目前尚少见报道。本文以地塞米松防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取得了满意效果。材料与方法取健康Wistar大鼠(250~300...  相似文献   

18.
缺血后处理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大手术(包括肝切除及肝移植)后不可避免的过程,是导致器官移植后脏器失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危害性仅次于免疫排斥.因此如何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仍是目前肝脏外科特别是移植外科的研究热点及难点之一.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缺血后处理能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我们主要探讨缺血后处理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大手术(包括肝切除及肝移植)后不可避免的过程,是导致器官移植后脏器失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危害性仅次于免疫排斥.因此如何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仍是目前肝脏外科特别是移植外科的研究热点及难点之一.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缺血后处理能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我们主要探讨缺血后处理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大手术(包括肝切除及肝移植)后不可避免的过程,是导致器官移植后脏器失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危害性仅次于免疫排斥.因此如何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仍是目前肝脏外科特别是移植外科的研究热点及难点之一.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缺血后处理能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我们主要探讨缺血后处理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