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挥发性麻醉药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重要的临床问题。挥发性麻醉药可能通过抑制枯否氏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肝细胞外的氧自由基,减轻中性粒细胞和肝细胞内钙超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提高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期间的能量贮备,而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重要的临床问题,本文就中性粒细胞(PMN)的作用阐述其发病机制。PMN在缺血后再灌注肝脏聚集、粘附并活化,释放活性氧和蛋白酶等毒性物质攻击肝细胞,导致严重的肝组织损伤。抑制PMN粘附和活化是防治肝脏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中性粒细胞和某些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部分肝脏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①正常对照组;②缺血再灌注对照组;③预处理组。②、③组均在60min再灌注完成后取血及肝组织标本,检测血清AST、ALT、LDH、NO、ET-1、TNF-α、及肝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活性和肝细胞病理改变。结果:预处理组与再灌注对照组比较,肝功明显改善,NO含量升高,ET-1、TNF-α浓度和MPO活性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内源性NO水平、减轻中性粒细胞在肝脏中的渗出和聚集、抑制ET-1、TNF-α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制作肝脏70%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予以MSC静脉注射治疗,再灌注12h收集各组大鼠血清和肝组织标本。通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组织HE染色判断肝脏损伤程度及MSC的治疗作用。通过体外中性粒细胞与MSC共培养及中性粒细胞Transwell实验验证MSC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结果 MSC可以降低血清转氨酶并减轻肝脏病理改变。MSC在体外可以下调活化的中性粒细胞表面CXCR2的表达,抑制其趋化。干扰MSC中B7H3蛋白的表达会减弱MSC对中性粒细胞趋化的抑制作用。结论 MSC通过B7H3蛋白下调活化中性粒细胞表面CXCR2表达,抑制其趋化,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过量的氧自由基、异常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和许多调理介质释放失调介导的。近年发现挥发性麻醉药抑制缺血/再灌注的氧自由基产生、中性粒细胞粘附及减少某些条理介质的异常释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过量的氧自由基、异常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和许多亢进事介质释放失调介导的。近年发现挥发性麻醉药抑制缺血/再灌注的氧自由基产生、中性粒细胞粘附及减少某些条理介质的异常释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海风藤酮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及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及其机理,作者在建立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对PAF的变化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进行了初步研究,观察了PAF拮抗剂海风藤酮对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组织PAF含量增高,且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早期肝组织抗氧化能力下降,大量氧自由基生成,以及细胞内钙超载是损伤的主要原因,而肝脏Ⅱ相损伤主要是由于肝组织PAF的积聚,激活中性粒细胞,导致溶酶体酶和毒性自由基的产生所致。海风藤酮可以拮抗损伤过程中PAF增高所致的药理作用,减轻肝脏脂质过氧化程度,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病变程度。本实验结果提示:PAF拮抗剂可能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及蛋白酶抑制剂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热缺血再灌注及原位肝移植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肝脏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定量计数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热缺血组于缺血前用药,缺血45min后再灌注4h取样,移植组于受体术前1h用药,移植4h后取样。结果 对照组ALT,LDH,MPO均较实验组显著升高(P〈0.01)。组织学观察肝组织损害较重,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与实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肝脏冷、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中性粒细胞参与并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应用蛋白酶掏剂抑肽酶(AP)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并对肝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移植术、肝脏部分切除术、失血性和心源性休克等手术和临床疾病所共同经历的一个病理生理过程。近年研究表明 ,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分为两个时相[1] :Ⅰ相 ,主要为枯否细胞 (Kupffercell,KC)激活后 ,连同其所分泌的因子如TNF α、IL 1等引起的损伤[2 ] ;Ⅱ相 ,则是在KC、细胞趋化因子、细胞粘附分子等共同作用下 ,使中性粒细胞 (polymorphnuclearleukocyte,PMN)趋化、粘附聚集、活化所介导的损伤[3 ] 。后者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 ,其结果是肝细胞的坏死和凋亡 ,最终引起肝脏功能衰竭 ,甚至全身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17-β雌二醇预处理对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组织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肝保护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E2+ IR组).检测各组大鼠再灌注后lh、3h、6h、12 h、24 h肝功能变化.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观察再灌注后12 h大鼠肝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学方法测定再灌注后12h肝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再灌注后12 h 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Sham组相比,在IR组各时间点均可见ALT和AST增高,且在再灌注后的12h达到了最高值;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肿胀,肝窦变窄,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片状坏死等变化;在再灌注后12h,凋亡细胞增多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肝脏组织Bcl 2表达减少,Bax的表达增加.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在灌注后各时间点ALT和AST值明显下降,肝脏病理损伤改善;在再灌注后12h,凋亡细胞减少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肝脏组织Bcl-2表达增加,Bax的表达减少.结论 17-β雌二醇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促进Bcl-2表达及抑制Bax表达,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日益受到临床外科医生关注的问题。新近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重要的作用。文中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理化特性、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防护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经历不同缺血时间后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参照Nauta的方法制作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百分率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肝脏热缺血时间的延长,肝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增加,而Bcl-2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结论:肝细胞凋亡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cl-2蛋白对肝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断肢再植肌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凋亡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断肢再植过程中缺血性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情况和病理改变,探讨细胞凋亡表达规律。方法建立大鼠后肢断肢实验模型,以光镜观察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早期的骨骼肌组织病理变化,以TUNEL(POD法)检测缺血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凋亡现象的发生。结果缺血5h的大鼠断肢再植全部存活,而缺血9h者未存活。大鼠断肢再植过程中,缺血性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引起骨骼肌细胞水肿、坏死和细胞凋亡,并于再灌注过程观察到微循环障碍和中性粒细胞趋化浸润现象,缺血7h凋亡率最高。结论骨骼肌存在缺血性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细胞凋亡是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病理改变。骨骼肌缺血再灌注过程存在微循环障碍和中性粒细胞趋化浸润,它们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成友  倪勇  刘琰  郑树森 《肝胆外科杂志》2002,10(6):471-472,470
目的 观察兔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不同时相肝组织氧压及线粒体形态变化 ,研究常温下肝脏缺血 /再灌注的损伤及其机制。方法  4 0只兔随机分为 2组即缺血组和对照组。组织气体分析仪持续测定兔肝组织氧压 (Hepatic tissue oxygeonpressure Ptio2 ) ;电镜观察肝脏病理及线粒体形态改变 ,图像分析仪对线粒体的立体形态计量分析。结果 缺血组兔在肝脏缺血后肝 Ptio2值开始下降 ,再灌注 6 0 min时肝 Ptio2仍未恢复正常 (P<0 .0 5 )。电镜观察发现 :肝缺血 30 min,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 ,再灌注 6 0 m in后线粒体肿胀进一步加重 ,部分线粒体破坏 ,结构不清 ,线粒体空泡变性。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细胞线粒体与对照组相比 ,其比表面减小、平均体积增大 (P<0 .0 5 )。结论 常温下入肝血流阻断可以导致肝脏缺血 /再灌注后肝细胞功能障碍和病理损害。其作用机制与缺血期肝细胞缺氧、再灌注期肝脏微循环障碍和肝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氢气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多因素参与的病理生理变化,可产生氧自由基,损伤肝细胞超微结构,影响肝脏的功能,是导致肝脏外科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减轻或防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肝脏外科研究的热点,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可以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肝脏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有关肝脏的外科手术中经常使用肝门阻断以降低术中失血,同时也使肝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受损,再灌注复流后肝细胞不但没有因得到营养物质而恢复其结构和功能,反而加重了损伤的程度,这种病理生理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fusion)。随着对肝脏缺血在灌注损伤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微循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凋亡是引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1].我们建立离体大鼠肝脏保存再灌注模型,观察肝脏保存再灌注中肝细胞凋亡变化和FK506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肝移植围手术期提供肝保护探讨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性粒细胞由细胞因子介导与内皮细胞粘附,并释放氧自由基,被认为是严重感染以及缺血再灌注时造成机体损伤的关键环节,而许多麻醉药物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从而减轻组织损伤。本文仅就近年来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变化,在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粘附、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组织缺血后血流恢复所造成的组织继发性损伤,常导致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严重影响手术疗效。近年研究发现,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分子的病理性损伤变化。雌二醇是重要的甾体类激素,能有效增加皮瓣组织内微循环灌注,抑制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氧化损害,减轻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性损伤,促进皮瓣成活。该文就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雌二醇对其治疗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