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湖南省监测点居民伤害发生情况,分析伤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株洲市芦淞区和洪江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填报的伤害监测报告卡病例资料,按照WHO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湖南省伤害哨点监测病例以男性(63.78%)为主,年龄以25~44居多(36.98%)。跌倒/跌落(35.88%)、机动车车祸(25.01%)、钝器伤(14.08%)为前三位伤害原因,其中农村动物伤构成比远高于城市,城市居民中毒的构成比远高于农村。20~岁、25~岁年龄组人群以机动车车祸、跌倒/跌落、钝器伤为为前3位伤害原因;公路/街道(36.24%)为伤害首位发生地点;以轻度伤害常见(72.89%);前3位伤害性质依次为挫伤/擦伤(47.88%)、锐器伤/咬伤/开放伤(17.44%)与骨折(13.39%)。男性暴力发生伤害高于女性,女性发生非故意伤害明显高于男性。结论湖南省城乡监测点居民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均为跌落/坠落、机动车车祸与钝器伤。伤害的主要性质是挫伤/擦伤、锐器伤/咬伤/开放伤与骨折。男性、文化程度低、25~44岁这三类特征人群易发生伤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江苏省两地区医院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病例的分布特征,从而为制订城市和农村的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4年因伤害首次在江苏省两地区6家全国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4年江苏省6家监测医院共报告伤害病例508 728例。城市点病例伤害发生年龄组构成比前三位分别为40~岁(11.9%)、20~岁(11.1%)和45~岁(10.1%);农村点病例年龄组构成比前三位分别为20~岁(11.7%)、40~岁(10.5%)和25~岁(9.8%)。城市点病例职业构成以商业、服务业人员最高,占14.7%,农村点病例职业构成以生产运输设备人员及有关人员最高,占45.2%。城市点病例发生首要原因为跌倒/坠落伤(32.2%);农村点病例发生首要原因为道路交通伤(25.0%)。城市点病例和农村点病例伤害经常发生的地点是公路/街道,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为主。结论 无论是城市点还是农村点,伤害发生的原因均以跌倒/坠落伤和道路交通伤为主,因此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周海滨  彭绩 《中国健康教育》2012,(4):269-271,274
目的分析广东省深圳市产品伤害分布特点及流行特征,为产品伤害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市、区、镇级3家医院作为深圳市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并以2009—2010年系统登记的产品伤害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报卡护士或医生填写《产品伤害监测报告卡》,收集患者伤害及相关产品信息。结果 2009—2010年深圳市伤害监测系统共报告产品伤害病例85 639例,占监测总数的71.46%;以男性劳动力居多,平均年龄(27.83±15.70)岁,性别比(男∶女)为2.12∶1;主要涉及产品为特殊物品及其他(39.76%)、公共场所设施(24.46%)、家庭用品(15.01%);发生原因主要为钝器伤(25.75%)、跌落(25.63%)、交通伤(18.01%);主要发生在家中(27.43%)、工业建筑场所(21.59%)、公路/街道(20.49%);伤害部位以上肢(37.93%)、下肢(24.00%)和头部(22.00%)为主;以非故意伤害(88.77%)、轻度伤害(86.87%)和接受治疗后回家(91.86%)为主。结论深圳市产品伤害主要威胁男性劳动力人群。应进一步完善产品伤害监测系统,并开展有关重点产品的伤害监测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江苏省伤害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老年病例的分布特征,从而为制定有效的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13年因伤害首次在江苏省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门急诊就诊的60岁及以上老年病例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6-2013年江苏省6家监测医院共报告老年伤害病例52 818例:老年伤害的发生原因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伤(40.48%)、道路交通伤(27.79%)、刀/锐器伤(9.95%);伤害经常发生的地点为家中(44.00%);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为娱乐活动(45.15%);伤害性质位于前三位的是挫伤/擦伤(38.07%)、骨折(26.99%)和锐器伤/咬伤/开放伤(20.37%);伤害部位前三位依次为下肢(27.98%)、上肢(24.48%)和头部(22.24%)。结论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伤害发生的原因均以跌倒/坠落伤和道路交通伤为主,因此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老年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惠安县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县级医院、中心卫生院、卫生院各1家为哨点监测医院。[结果]2006-2007年监测3 574人,男∶女=1.87∶1;平均年龄(34.0±14.0)岁,25--44岁年龄组居多(52.4%);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最高(52.0%);职业分布居前的为其他/不详22.1%、工人18.4%。有83.5%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在驾乘交通工具时,9.5%为休闲活动;15--64岁人群主要是驾乘交通工具(86.9%),而0--14岁和65岁以上以休闲活动为主。伤害性质:脑震荡/脑挫裂伤(36.5%)、挫伤/擦伤(27.9%)和骨折(25.6%)分列前3位;受伤部位神经系统的比例36.5%,远高于其他部位。65岁以上人群的中重度比例略高于其他年龄人群,而后者以轻伤为主;66.3%的患者需观察/住院/转院;99.0%为非故意伤害。[结论]男性、20--44岁是重点干预人群,只有在全社会开展安全交通的普及教育,培养良好的交通习惯,才能减少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厦门市湖里区0~14岁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订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0—2014年在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道路交通伤害的0~14岁儿童病例的一般信息、伤害事件基本情况和伤害临床信息,分析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收集0~14岁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病例3 099例,5年中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就诊例数呈下降趋势,伤害数男孩高于女孩,5~9岁年龄段儿童是高危年龄段。伤害类型以挫伤/擦伤为主,头部为主要受伤部位,多为轻伤,经急诊治疗后回家,预后良好。儿童道路交通伤害事故主要发生在交通高峰时间和暑假期间,多见于儿童在道路上或居住小区公共场所进行休闲活动时,其次是儿童往返学校的路上。结论开展伤害预防教育,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共同维护道路安全,提升学龄儿童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和减少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6—2021年成都市青羊区伤害哨点监测病例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6—2021年成都市青羊区伤害哨点监测资料,描述伤害发生特征,采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4.9.0.1软件分析变化趋势,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006—2021年成都市青羊区累计报告伤害病例329 463例,其中男性186 307例(56.55%),女性143 156例(43.45%),性别比为1.30∶1。从伤害发生年龄来看,18~44岁组是伤害的高发年龄段,其次是45~64岁组;18~64岁人群伤害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8.64%。从伤害发生原因来看,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29.48%)、动物伤(20.51%)、道路交通伤害(13.16%);男、女性均以跌倒/坠落为主要伤害发生原因;除18~44岁组(主要原因是动物伤)外,跌倒/坠落为各年龄段首位伤害发生原因。从伤害发生地点来看,前3位依次为家中(41.15%)、公路/街道(19.07%)、公共居住场所(16.62%)。从伤害性质来看,前3位依次为锐器伤/咬伤/开放伤(36....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9年广东省居民发生产品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产品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分析2019年广东省伤害监测系统中产品伤害总体情况、涉及产品情况、伤害事件及临床特征。结果 共报告产品伤害98 060例,占所有伤害病例的29.30%。男女性别比为1.75∶1,年龄集中在25~44岁(37.74%),商业/服务业人员占比最高(24.45%)。引起伤害的前3位产品为除汽车外的其他交通运输设备(18.63%)、家用日用品(15.42%)、汽车(11.60%)。夏秋季节是产品伤害的高发季节,均占28.28%。家是产品伤害的主要发生地点(33.94%),常见的发生原因是刀/锐器伤(28.21%),发生部位多为上肢(40.97%),伤害性质多为挫伤/擦伤(39.04%)。结论 广东省不同类型产品伤害发生的人群、原因和地点不尽相同,建议对重点人群开展针对不同产品的有效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浙江省摩托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伤害情况,为今后开展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浙江省医院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共监测15岁以上摩托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伤害病例7053例,男女性别比为3.58∶1;25~44岁年龄组占59.59%。伤害严重程度以中度为主,占43.46%。安全头盔配置率和使用率分别为40.61%和33.43%,伤害病例中,自报饮酒率为4.08%。伤害性质以软组织伤为主(71.93%),伤害部位以头部为主(41.25%)。结论摩托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有其特性与规律,应针对安全头盔使用和酒后驾驶开展干预。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5县(市)医院急诊交通伤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浙江省道路交通伤害情况,为今后开展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浙江省5县(市)的15所医院的医院急诊伤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5年共登记伤害患者23167例,交通伤病例5312例,占22.93%。监测的交通伤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54:1,平均年龄(37.8±16.4)岁。道路交通伤害患者职业前3位分别是农/渔业劳动者、农民工和工人。伤害发生的主要地点为街道/城区(62.31%)和城际间公路(32.94%),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交通伤发生时活动主要为休闲和工作(包括去工作的路上),男女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伤害严重程度以中等程度和轻微浅表伤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轻微浅表伤其构成逐渐降低,中等程度伤害其构成逐渐升高(P〈0.0001);2.81%的交通伤患者在伤害发生之前有饮酒行为。结论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存在其一定规律,浙江省应充分利用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使其成为浙江省获取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产品伤害发生情况。方法利用2012年芦淞区产品伤害监测数据,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产品伤害病例9 749例,男女比为1.69∶1,以25~44岁年龄组居多(占46.05%)。产品伤害发生最频繁的地点是公路/街道(占52.01%),主要原因是机动车车祸(占44.38%),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乘驾交通工具(占39.36%)和休闲活动(占33.79%),伤害性质多为挫伤/擦伤(占45.93%),涉及产品最多的是道路交通工具(占58.50%)。结论芦淞区产品伤害多为男性在公路/街道上驾乘机动车时发生车祸所致的挫伤/擦伤,应针对性地开展产品伤害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常山县伤害的特征,获得以非致死性伤害为主的伤害第一手资料,为开展控制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伤害监测方案》,在县人民医院、招贤中心卫生院、辉埠卫生院建立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以首次在监测医院就诊的各类伤害病例作为监测对象,采用哨点监测方式,以年度为单位持续进行医院伤害监测。结果2004-2008年间监测医院共收集合格伤害报告卡48143张,男女性别比为2.24∶1;伤害发生月份以8月最高;职业以农、牧、渔为多,占51.69%;发生地点前3位的是公路(29.58%),工作场所(29.42%),家中(25.10%);发生原因前3位的是跌落(30.35%)、交通事故(21.20%)、钝器伤(18.12%);伤害性质前3位是浅表损伤、骨折和开放性伤。结论农牧渔职业是伤害预防干预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跌落、交通伤和钝器伤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城市伤害哨点监测资料描述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医院急诊为基础的伤害事件的发生数量及特征,探索伤害哨点医院监测模式,为伤害预防与控制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3家综合性医院作为哨点医院(其中2家为三级医院,1家为二级医院),采用统一标准,对在2004年1月~12月在哨点医院首次就诊并被诊断为某种伤害的病例进行统一监测。结果1a内共报告有效病例6948例,其中男女比例为2.3:1,66.1%的伤害病例年龄在15~44岁,职业构成中工人占31.9%。伤害发生主要原因依次为钝器伤(28.1%),交通伤害(23.0%),跌落(18.3%),刺伤(10.3%)和中毒(6.5%);发生地点前3位依次为公路/街道(37.9%)、家中(23.4%)、工作场所(22.6%);伤害性质以浅表损伤居首位(28.7%),其次为开放性伤口(25.1%),再次为骨折(16.3%);以非故意伤害(70.7%)及轻度伤害(53.4%)为主;伤害发生时的活动,工作占27.2%。结论青壮年人群的交通伤害和职业伤害及老年人的跌落伤害为干预重点;加强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完善交通安全管理,改善社区和家庭环境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江西省伤害监测点居民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资料来源于江西省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对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首次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共监测伤害病例7 477例,男女性别比为1.5∶1,伤害发生以45~64岁年龄组人数最多(38.2%).伤害发生原因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8.8%)、道路交通伤(16.1%)和钝器伤(8.2%);伤害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和上肢,占总病例的59.3%;伤害发生地点男性以公路/街道为首(35.0%),女性以家中为首(42.5%);伤害主要发生在休闲活动、驾乘交通工具和有偿工作时;伤害病例主要以非故意伤害(95.5%)、轻度伤害(76.1%)为主. 结论 2012年江西省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和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伤为主.应根据伤害分布特征,对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伤害对居民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江西省哨点医院伤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江西省伤害监测点居民伤害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资料来源于江西省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对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首次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共监测伤害病例7 477例,男女性别比为1.5∶1,伤害发生以45~64岁年龄组人数最多(38.2%).伤害发生原因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8.8%)、道路交通伤(16.1%)和钝器伤(8.2%);伤害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和上肢,占总病例的59.3%;伤害发生地点男性以公路/街道为首(35.0%),女性以家中为首(42.5%);伤害主要发生在休闲活动、驾乘交通工具和有偿工作时;伤害病例主要以非故意伤害(95.5%)、轻度伤害(76.1%)为主. 结论 2012年江西省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和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伤为主.应根据伤害分布特征,对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伤害对居民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成都市青羊区伤害病例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伤害预防提供线索。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年在成都市青羊区哨点医院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伤害患者男性多于女性(1.66:1);平均年龄为31.70±18.88岁;发生时间有一定的集中趋势,20点为最高(1220例,8.63%);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4410例,31.20%)、公路/街道(3501例,24.77%);伤害程度多为轻度(10344例,73.11%);经诊治后多回家休养(10532例,74.52%);以意外伤害为主(12309例,87.09%);受伤部位的前3位分别为头部(5140例,36.37%)、上肢(3390例,23.98%)和下肢(2476例,17.52%);伤害的前3位原因分别为跌倒/坠落(4289例,30.35%)、机动车车祸(2178例,15.41%)和钝器伤(1955例,13.81%)。结论伤害严重影响成都市青羊区劳动力人群的健康,应加强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6年陕西省眉县居民伤害发生的状况及其危害程度,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陕西省眉县3家不同级别的伤害监测点医院于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接诊的符合全国伤害监测方案的2 469例伤害病例。资料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伤害发生时间、地点、发生时的活动、发生原因、伤害性质、严重程度及处理情况等。结果2006年3家伤害监测点医院报告的2 469例伤害病例中,男性1 686例(68.29%),女性683例(31.71%),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χ^2=293.21,P〈0.001)。患者以25~44岁所占比例最高,占39.25%(969/2 469)。机动车车祸是15~44岁人群首位伤害原因,跌倒或坠落是0~14岁和45岁以上人群首位伤害原因。不同职业伤害人群中,以农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29.40%。一年中伤害发生的主要月份是6~9月;一日中主要发生在10、11和19点。伤害发生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机动车车祸(29.16%)、跌倒或坠落(24.79%)、钝器伤(15.43%)。伤害以轻度伤害为主,占58.08%,中度占33.98%,重度占7.94%。结论2006年陕西省眉县居民伤害原因以机动车车祸、跌倒或坠落、钝器伤为主,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男性居民。应在伤害监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吉林省部分城乡居民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吉林省德惠市3家不同级别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对2008年1-12月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共收集4 756例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2.41∶1(3 364/1 392);伤害原因中居前3位分别为跌倒或坠落(30.56%)、机动车车祸(29.38%)、中毒(11.90%);伤害多以非故意伤害为主(84.88%);年龄构成中25~44岁居多(47.62%)。结论德惠市2008年伤害监测点伤害以跌倒/坠落、机动车祸、中毒为主,青壮年是高发人群,男性高于女性,提示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原因加强伤害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