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新鲜日本血吸虫成虫以甘氨酸——盐酸缓冲液浸泡30分钟后用NS充分洗净,真空干燥,取这种材料100毫克以冷丙酮研磨脱脂2次,乙醚脱脂一次,取脱脂后的虫粉100毫克先以10毫升NS研磨30分钟,离心后上液保存,沉淀再加0.1MNa_2HPO_4溶液10毫升混悬,超声处理15分钟,离  相似文献   

2.
日本血吸虫成虫及虫卵可溶性抗原的早期诊断分子筛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获取有效的日本血吸虫病早期诊断靶抗原分子。以感染前和感染后2周、4周、6周兔混合血清以及急性、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和正常人血清,用Westernblot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AWA)和虫卵可溶性抗原(SEA)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筛选。SEA140kDa和AWA54kDa、21kDa、20kDa分子出现最早,能被感染后2周兔血清所识别;SEA69kDa、50kDa、45kDa、38kDa和AWA72kDa、45kDa、34kDa、15kDa相继能被感染后4周兔血清所识别;其中SEA140kDa、50kDa、45kDa、38kDa和AWA34kDa、21kDa、54kDa、15kDa与病人血清反应同6周兔血清反应效果相仿,均为免疫反应主带,且在SDS-PAGE上有对应的蛋白主带,具有潜在的早期诊断价值。进一步对SEA进行抗体类型的分析,发现SEA能刺激机体产生IgG、IgM和IgA反应,其中SEA50kDa、45kDa、38kDa三个抗原分子均能被IgG、IgM、IgA三种抗体所识别,且均为反应主带;SEA140kDa以IgM反应带最深;SEA100kDa反应带仅出现于病人血清,以IgM反应最强,且其与IgM反应带在急性病人血清明显深于慢性病人血清,表明针对IgM的SEA100kDa分子也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和区分病程的价值。SEA140kDa、50kDa、45kDa、38kDa和AWA34kDa、21kDa、54kDa、15kDa和针对IgM的SEA100kDa分子是具有潜在早期诊断价值的优势靶抗原分子。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成虫67kDa分子抗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日本血吸虫成虫67kDa分子抗原(sjAWA67)对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通过SDS-PAGE和电渗方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中分离纯化出67kDa分子抗原,并用该抗原包被酶标反应板微孔。进行常规ELISA检测。结果对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血清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5%,与正常人血清,肝吸虫病和肺吸虫病患血清均未出现明显的变叉反应,44例血吸虫病患治疗后3、6和12个月后的阴转率分别达45.7%,75.0%和90.09%。表明SjAWA67蛋白具有较好的疗效考核价值和现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肝门型童虫免疫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血吸虫疫苗研究进展迅速 ,国内外学者克隆表达了一系列血吸虫抗原基因 ,但至今它们在动物宿主体内诱导的保护性免疫未达到降低虫荷4 0 %或更多预期的研究目的〔1〕。因此继续筛选新的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成为当前血吸虫病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用日本血吸虫肝门型童虫表膜抗原(SjHmAg)免疫兔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 ,以期发现特异的具有保护作用的日本血吸虫抗原基因 ,为血吸虫疫苗的研究提供新的候选分子。材料和方法主要试剂 :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医学研究所惠赠。快速剪切试剂盒购自美国Strategene…  相似文献   

5.
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作探针,采用ELISA和ELIB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对急慢性血吸虫病人的控出率分别为100%和98.2%,未出现假阳性及交叉阳性反应;治疗后3、6和12个月血清抗体的阴转率分别为32.3%、50.9%和64%。其中抗82,73,67,52,42,38,32,31,28,26.21,18kDa分子的血清抗体消失较快。结果表明,SIEA在血吸虫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潜在的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海涛  钱宝珍 《免疫学杂志》2004,20(2):110-112,116
目的 观察仔兔血清抗体动态变化 ,探讨家兔日本血吸虫病垂直传播的体液免疫反应规律。方法  5只怀孕晚期母兔分别人工感染 5 0 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 只 ,仔兔出生后 4 3d起每隔 2周采血收集血清 ,至仔兔发育成熟 (约出生后113d)。分别运用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 (AW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 (SEA) ,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IgM抗体 ,观察动态变化。结果 仔兔先天性感染率为 6 0 % (12 2 0 ) ,其中 5只双性感染 ,7只单性感染。 2 0只仔兔 ,抗AWA IgG、抗AWA IgM抗体检测始终呈阴性 ;抗SEA IgG检测 ,5只双性感染仔兔有 4只于出生后 5 7d起陆续呈阳性 ,其余 16只始终为阴性 ;2 0只仔兔抗SEA IgM也始终呈阴性。结论 先天性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仔兔呈低免疫应答状态 ,可能存在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日本血吸虫完整成虫盐水浸液抗原(ASE)的化学、免疫化学及免疫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ASE中含有蛋白质、糖和类似核酸的物质。它与成虫抗原有相同的抗原成分与虫卵抗原也有共同的决定簇。PAGE结果显示ASE与新鲜成虫经Triton处理后的可溶性部份比较类似.以抗ASE与成虫冰冻切片进行IFA试验的结果证明ASE主要定位于虫的表膜,可以认为ASE主要含有成虫的表膜抗原。本实验中无论用ASE免疫家兔或用抗ASE-γ-G被动免疫小鼠都未能诱导动物产生对攻击感染的抵抗力;但抗ASE在有补体的参与下可在体外促使白细胞粘附在童虫的表面,产生对童虫的攻击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已广泛应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本研究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金葡菌 A 蛋白(PPA)代替羊抗人或羊抗兔 IgG 作 ELISA 试验检测日本血吸虫及弓形虫 IgG 抗体。  相似文献   

9.
随机挑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库单个重组克隆进行部分测序以获得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获得的EST通过BLAST程序同EMBL寄生虫数据库和GeneBank数据库进行比较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在随机挑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cDNA库150个单个重组克隆中,获得了56个有价值的EST序列,其中47个在GeneBank dbEST中登录,7.1%EST序列为日本血吸虫已知序列,3.6%为日本血吸虫同源序列,曼氏血吸虫或其他生物的同源序列占25%,未知序列占55.6%。通过同源性分析可知,大多数和同源序列具有看家基因功能。另外,也发现了几个有价值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正> 酶联免疫电转移印斑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electro-Transfer Blot,简称EITB)亦称为西部印斑(Western Blotting),现在国内多译为印渍法或转渍法。此法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结合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高分辨力和酶联免疫反应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成为生物化学、免疫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中一项有力的分析手段。近年来,此  相似文献   

11.
抗日本血吸虫31/32KD单特异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宪芳  汪世平 《现代免疫学》1992,12(5):303-304,300
本文首次采用含于聚丙烯酰胺凝胶内的组分抗原免疫家兔,成功制备了抗日本血吸虫成虫31/32KD抗原的单特异抗血清。采用成虫全虫粗抗原作EITB证明此抗血清只识别31/32KD一条区带,而用成虫切片免疫酶染色法定位证明此抗原与血吸虫成虫肠道相关。此与Rupple等人报道的利用单克隆抗体定位的结果一致。本工作采用常规免疫方法获得单特异抗体,为今后开发分子诊断抗原制剂,鉴定保护性抗原、分析抗原特性等研究,提供了较为简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改良环卵抗原”环卵沉淀试验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鲜日本血吸虫卵,经沸水浴加温及超声处理,再经酒精和乙醚脱水,37℃温箱烘干,即成松散的粉末,称为“改良环卵抗原”。 与常规干卵抗原作环卵沉淀试验作比较,对重感染家兔混合血清,“改良环卵抗原”平均环沉率高于常规干卵抗原;对不同疫区普查粪检阳性患者血清,已消灭血吸虫病地区的中小学生及非疫区健康者用二种抗原的试验结果基本符合。 “改良环卵抗原”的制备要比用干冰干燥方法简便且易做到标准化,为疫区推广应用环卵试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从血吸虫成虫体外培养与重感染家兔血清中(感染后30天)提取循环抗原;将成虫经冻干、脱脂、反复冻融处理,20,000 rpm离心提取的成虫抗原;分别经人工免疫家兔获得相应抗体,纯化后致敏醛化血球,检测血吸虫病的感染与考核疗效。初步证明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为耐热、耐酸、耐硷、分子量大于45,000,沉降系数S=2.27的多糖体。抗体为IgG成分。  相似文献   

14.
用荧光PCR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进行早期诊断及携带者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进行早期诊断和携带者检测。方法 在66例WD患者,55名健康的家系成员和30例其他疾病患者(作为非WD对照组)中,检测了中国人WD基因的突变热点Arg778Leu;随机抽取3例样本(2例来自WD患者组,1例来自对照组)进行DNA测序以验证结果。结果 在66例WD患者中检出5例Arg778Leu突变纯合子和21例突变杂合子,总检出率为39.4%,在55名WD家系成员中检出了12例杂合子,并确定其中11例是WD致病基因携带者而不是症状前患者;DNA测序结果与荧光PCR结果一致。结论 8号外显子Arg778Leu突变是中国人WD的高频突变点,荧光PCR具有简便快速,准确,检出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