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0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双侧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检测,结合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及冠心病各亚组间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05);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斑块发生判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44.22%,特异性为96.88%。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密切,颈总动脉IMT和斑块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进展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者82例,根据血管病变程度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n=24)、单支病变组(n=22)、双支病变组(n=16)、三支及多支病变组(n=20),Gensini法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及冠状动脉造影后1周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双侧颈动脉IMT及斑块情况,同时测定MAU,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及MAU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二三支及多支病变组的颈总动脉IMT明显增厚,而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其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及MAU亦随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U与Gensin-S呈正相关(r:0.54,P〈0.05),与颈动脉IMT亦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颈动脉IMT及MAU水平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通过测定颈动脉IMT及MAU含量可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曹勇 《西部医学》2010,22(11):2014-2016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取194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86例对照组,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组,随病变分支的增多,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与血尿酸随之升高(P〈0.05或P〈0.01)。结论颈动脉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与冠心病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徐刚  袁涛  韩增雷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153-115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和冠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在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的住院病人208例,152例诊断为冠心病(冠心病组),56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测定颈动脉IMT,计算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根据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和多支血管病变组,比较各组间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结果冠心病组的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冠脉病变组之间,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冠脉Gensini积分、颈动脉IMT、斑块G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升高(P均〈0.05);冠心病组的冠脉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比,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对冠心病进行早期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早发冠心病(intima-media thickness,PCAD)病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早发冠心病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6例拟诊pCAD收住行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病人,均行ABI、颈动脉IMT检查,根据冠脉狭窄程度计算冠脉积分,分析ABI、颈动脉IMT值与冠脉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单支与双支病变组病人ABI、颈动脉I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Gensini积分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三支病变组病人ABI均明显低于其他3组,颈动脉IMT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ABI值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关系(r=-0.523,P<0.01);颈动脉IMT值与冠脉Gensini积分成正相关(r=0.603,P<0.01)。结论:ABI、颈动脉IMT与pCAD病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ABI值明显减低、颈动脉IMT明显增加可能预测冠脉存在严重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判断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10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0支病变组),单只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只病变组。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同时注意观察动脉硬化斑块的大小、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颈动脉IMT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IMT值及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硬化积分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结论:颈部动脉血管的IMT及斑块对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等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从而对冠心病的早期预防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对1 506例患者进行冠脉造影,颈动脉彩超及血清hs-CRP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814例),单支病变组(341例),双支病变组(131例)和三支病变组(220例),检测IMT、hs-CRP及计算斑块指数.结果 对照组IMT、斑块指数及hs-CRP与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支病变组IMT及斑块指数与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CRP在冠心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彩超检测颈动脉IMT和斑块指数及测定血清hs-CRP浓度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观察其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26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根据病变有无分为冠心病组66例和非冠心病组60例,然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管后壁内膜-中膜厚度(IMT)、记录斑块数目、估计其严重程度。冠心病组按血管狭窄累及主要血管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结果:颈动脉IMT值增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分级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IMT测定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10 ~ 2014-01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冠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根据冠脉斑块狭窄,分为轻、中、重度组;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情况.比较各组间IMT以及斑块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颈动脉IMT值得检查以及斑块率可以预测冠心病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超声评价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iosclerotic heartdisease,CAD)的关系。方法将65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与冠心痛组。并测量这些患者的IMT及斑块的形态。结果CAD各组颈动脉的IMT、斑决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多支病变组颈动脉的IMT、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颈动脉IMT值与CAD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在CAD患者及具有其危险因素人群中,进行颈动脉的IMT高频超声检查,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情况,并且有助于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判断,可成为早期诊断CAD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ApoB)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冠状动脉粥样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248例行冠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59例)、多支病变组(107例)和对照组(82例),比较血清ApoB水平在各组中的变化,分析血清ApoB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冠心病单支病变组血清ApoB(1.09±0.25g/Lvs0.69±0.18g/L,P〈0.05)和多支病变组血清ApoB(1.99±0.11g/Lvs0.69±0.18g/L,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多支病变组血清ApoB水平较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9±0.25g/L vs1.99±0.11g/L,P〈0.05);②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发生率(20.3%、23.4%VS7.3%,P〈0.05)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③血清ApoB水平与冠心病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率(r=0.482,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冠脉积分(r=0.563,P〈0.05)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ApoB水平反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回声性质和急性冠状动脉事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因不明原因胸痛、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而入院的病人109例,分成正常对照组3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59例、稳定性冠心病组(sCAD)11例,对比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等一般情况,并检测3组患者颈动脉B超的粥样斑块情况。结果ACS组与sCAD组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比较,ACS组软斑块(占71.2%)明显高于sCAD组(占18.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可以反映出冠状动脉的斑块性质,可以用来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B型利钠肽(BN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6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期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阴性80例为对照组。2组均排除严重肝、肾、肺、脑及其他心脏病。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1支病变组45例,2支病变组31例和3支病变组30例。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浆BNP、U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颈动脉IMT、血浆BNP、U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IMT、血浆BNP、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1、2和3支病变组IMT、血浆BNP、UA水平均呈逐级增高趋势(P<0.01)。3支病变组颈动脉IMT均显著高于1支和2支病变组(P<0.01),2支病变组颈动脉IMT亦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P<0.01)。结论:颈动脉IMT、血浆BNP和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联合测定颈动脉IMT、BNP和UA水平可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65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常规做颈动脉超声检查。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狭窄组和未狭窄组。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即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结果冠脉狭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内膜病变率和粥样斑块性质与未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增加(P<0.01)。经相关性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检出率和病变性质均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估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血浆五聚素3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浆五聚素3(PTX3)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并根据冠脉造影了解其与冠脉严重程度是否相关。方法:100例受试者分为正常对照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冠心病3组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分别检测各组入院第2天血浆PTX3、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冠心病3组患者按Gensini标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积分,了解PTX3水平是否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相关。结果:SAP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PTX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和AMI组PTX3水平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UA组与AMI组之间PTX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PTX3水平无明显相关性,而血浆脂质成分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似乎更加密切。结论:PTX3水平与冠心病临床分型的轻重程度有相关性,而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无创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比较冠心病(CAD)患者与非CA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CAD的关系.方法: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137例患者根据血管病变分成分为4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n=31)、单支病变(n=36)、双支病变(n=33)、三支病变(n=37),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1周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测定其生化、血脂水平,测量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重指数,并记录其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的增加,CAD的发生明显增加.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CAD关系最为紧密,可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来筛查出伴有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CAD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心脑血管联合造影分析冠状动脉与弓上动脉(包括颈内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椎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且颈动脉彩超或经颅多普勒或脑血管增强CT检查提示存在弓上动脉狭窄的180例患者进行同期或分期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1)非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2)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弓上动脉各段病变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颅内段、颈动脉颅外段及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在CAD与非CA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6、0.146、0.128);椎动脉颅外段狭窄在CAD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CAD组(P=0.010)。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可能与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曹晓红  陈平  陈树  张敏 《四川医学》2013,(9):1332-133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双源CT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236例老年患者行双源CT检查,依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三组,分别为冠状动脉病变<50%组,50%≤冠状动脉病变<75%组,冠状动脉病变≥75%组,并依累及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对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血管内中膜厚度(IMT)等指标,对其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两组的冠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 对IMT、斑块发生率、斑块Crouse积分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75%组与冠状动脉病变<5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的比较显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越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颈动脉病变程度与双源CT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焦虑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了解焦虑状 态对其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筛选诊断为早发CHD 患者120 例,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 分为焦虑组65 例和非焦虑组55 例,记录基本临床资料,并检测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行 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或支架植入治疗(PCI)。对入选者随访180 d,记录其临床事件。结果 ①焦虑组女 性、高血压、吸烟史、心肌梗死(陈旧和急性)、双支或双支以上血管病变、PCI 治疗、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 所占比例及hs-CRP 水平高于非焦虑组(P <0.05);随着焦虑程度的增加,hs-CRP 水平、高血压、双支及以 上血管病变及PCI 例数递增(P <0.05);②高血压[O^R=2.352(95%CI :1.090,5.044),P =0.004]、心肌梗死 [O^R=2.195(95%CI :1.862,5.577),P =0.018]、PCI 治疗[O^R=3.680(95%CI :1.743,7.772),P =0.000]、双支或 双支以上血管病变[O^R=3.96(95%CI :1.895,8.304),P =0.011] 是早发冠心病患者焦虑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 ③焦虑组180 d 无事件生存率低于非焦虑组(P =0.049)。结论 高血压、心肌梗死、PCI 治疗、双支或双支 以上血管病变为早发CHD 患者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焦虑状态影响早发CHD 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