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人巨细胞病毒pp65蛋白(H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已被认为是预测活动性感染非常好的指标。但临床医生对移植患者此项检查的最佳时机掌握并不十分准确。本文拟探讨HCMVpp65抗原移植患者阳性率、移植术后HCMVpp65抗原检测的最佳时期。方法①回顾性分析100例次HCMVpp65抗原检测,计算阳性率。②对10例HCMVpp65阳性患者,计算初次阳性出现时期例数分布情况。结果①移植患者术后HCMVpp65抗原阳性率为10.0%;②HCMVpp65抗原术后检测出现阳性时期集中在术后第一至三个月,此后极少。结论①肾移植患者术后HCMVpp65抗原阳性率为10.0%。②术后第一至三个月患者易感HCMV,为HCMVpp65抗原高密度检测最佳时期,第四个月至1年可低密度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巨细胞病毒(HCMV)低基质磷酸化蛋白(pp65)在婴儿肝炎综合征肝脏组织中的表达,为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3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在B超介导下进行肝组织活检,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HCMV pp65抗原,观察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特异性病理改变,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HCMV IgM水平,计算并比较两指标的阳性率.结果:3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肝组织HCMVpp65抗原阳性18例,血清IgM阳性6例,阳性率分别为60%、20%.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婴儿肝组织中HCMV pp65抗原表达,可用于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pp65(HCMVpp65)抗原血症与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HCMV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60例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及30例脑梗死及脑供血不足患者外周血的H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水平,同时对抗病毒药物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组HCMVpp65阳性18例,阳性率为30%,包括急性脱髓鞘脑病9例、吉兰-巴雷综合征5例、脑脊髓炎2例、视神经脊髓炎1例、多发性硬化1例。对照组HCMVpp65阳性3例,阳性率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HCMVpp65阳性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膦甲酸钠)治疗,有效率88.9%,其中1例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及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治疗后复查HCMVpp65转为阴性。结论HCMV与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H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动态观察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膦甲酸钠对HCMV所致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人类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母婴垂直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孕妇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与母婴垂直传播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PCR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117份、122份、25份妊娠妇女及其新生儿或流产物的HCMV-IgM抗体、mRNA及DNA。HCMV-IgM抗体或HCMV-mRNA阳性的孕妇为HCMV活动性感染组,HCMV-DNA阳性的孕妇为HCMV非性感染组。新生儿脐血,生后1周内子尿、唾液HCMV阳性,或流产物阳性者为HCMV宫内感染。结果:活动性感染孕妇组垂直传播率为80.00%,非活动性感染孕妇组垂直传播率为17.4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活动性感染孕妇垂直传播的相对危险度RR=19.00。结论:HCMV活动性感染与母婴垂直传播密切相关,将HCMV-DNA检测与mRNA及血清IgM检测 合是对妊娠HCMV感染与垂直传播进行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pp65(HCMVpp65)抗原血症与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HCMV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60例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及30例脑梗死及脑供血不足患者外周血的HCMVpp65抗原阳性细胞水平,同时对抗病毒药物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组HCMVpp65阳性18例,阳性率为30%,包括急性脱髓鞘脑病9例、吉兰-巴雷综合征5例、脑脊髓炎2例、视神经脊髓炎1例、多发性硬化1例。对照组HCMVpp65阳性3例,阳性率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HCMVpp65阳性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膦甲酸钠)治疗,有效率88.9%,其中1例急性脱髓鞘脑病患者及1例多发性硬化患者治疗后复查HCMVpp65转为阴性。结论HCMV与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HCMVpp65抗原血症检测动态观察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膦甲酸钠对HCMV所致炎性脱髓鞘型神经系统疾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活动性感染的有效检测方法。方法分别应用普通PCR、巢式PCR、流式细胞仪同步检测13例allo-HSCT后患者117份外周血标本的CMV DNA和pp65抗原。结果普通PCR 检测阳性率为44.4%,巢式PCR检测阳性率为24.8%,流式细胞仪检测阳性率为30.8%。临床活动性感染率为27.4%。普通PCR 检测阳性率与临床活动性感染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207,P>0.05)。巢式PCR和流式细胞仪的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它们和临床活动性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r分别为0.518和0.529,P<0.05)。结论巢式PCR检测CMV DN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p65抗原可用于allo-HSCT后CMV活动性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长沙市的孕妇和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进行调查。方法:用ELISA及PCR技术对长沙市146对母婴HCMV-IgG,IgM及HCMV-DNA进行检测。结果:在146对母婴中,HCMV-IgG阳性率分别为95.9%(140.16)和94.5%(138/146),HCMV-IgM阳性率分别为5.5A%(8/146)和1.4%(2/146),血浆HCMV-DNA阳性率分别为24%(35/146)和18.5%(27/146)。新生儿HCM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CMV-IgM的阳性率(P<0.05)。结论:孕妇普遍感染性HCMV,在妊娠期间可发生活动性感染。同时,新生儿有可能产生先天性HCMV感染。PCR技术能提高诊断HCMV先天性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尿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黄疸婴儿HCMV活动性感染的检测价值。方法分别应用实时荧光PCR法和ELISA法检测2585例黄疸婴儿尿HCMV-DNA和血清HCMV-IgM,比较病毒DNA与血清抗体的平行性和敏感性。结果 2585例黄疸婴儿尿中实时荧光PCR检测HCMV-DNA阳性1428例;ELISA检测HCMV-IgM阳性1084例。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为73.88%,实时荧光PCR法和ELISA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5.24%和4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荧光PCR法阳性标本的平均拷贝数为7.86×105。结论 HCMV是引起婴儿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敏感性要高于ELISA法检测,可以有效地提示体内活动性HCMV感染,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荧光定量PCR法和巢式PCR法在检测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先天性感染中的灵敏度,为HCMV先天性感染的快速特异性检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随机收集36例脐血标本,分离单核细胞,提取总DNA,进行巢式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巢式PCR法检测HCMV糖蛋白(gB) DNA的阳性率为22.2%(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比较巨细胞病毒(CMV)肝炎婴儿停哺乳与继续母乳喂养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异同,为临床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方法 87例非淤胆型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为研究对象,发病年龄均〈6个月.根据母乳CMV-IgM阳性,随机分成2组:哺母乳组54例,停母乳组33例;2组均给予更昔洛韦诱导缓解、巩固维持、保肝退黄、调节免疫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分别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CMVpp65抗原;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尿CMV DNA;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MV-IgM;赖氏比色法、匀相测定法、溴甲酚绿法、改良J-G法等检测肝功能.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2组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肝功能、HCMVpp65抗原阳性率和CMV-IgM阳性率及尿CMVDNA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2组婴儿肝功能、HCMVpp65抗原阳性率及CMV-IgM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CMVDNA阳性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时检测2组患儿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淤胆型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无需停哺母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定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血清中孕激素诱导阻断因子(progesterone-induced blocking factor,PIBF)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RSA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RSA患者56例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的正常健康早孕妇女64例作为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PIBF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RSA组PIB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BF与RSA的发生有关系,PIBF水平降低可能是引起RSA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Th2型细胞因子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反复自然流产妇女血清中IL-6、IL-10的含量。流产患者分为两组: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选择正常早孕妇女及非孕妇女各20例为对照。结果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IL-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IL-10呈负相关(r=-0.54,P〈0.05)。流产患者血甭中IL-10的水平降低。结论 孕妇血清中Th2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复发性自然流产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包括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66例有复发性自然流产史的妇女为研究组(复发性自然流产组),99例健康未孕妇女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放射方法检测FT3、FT4、TSH。结果:复发性自然流产组甲亢患者有16例,甲亢患病率为24.24%;对照组甲亢患者有9例。甲亢患病率为9.09%,复发性自然流产组甲亢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7.07,P〈0.01)。复发性自然流产组中亚甲亢与对照组中亚甲亢患病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P〈0.05)。复发性自然流产组妇女亚甲亢的患病率(18.18%)高于临床甲亢的患病率(6.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5)。甩水平在复发性自然流产组(18.96±5.58)μIU/ml与对照组(17.10±3.99)μI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结论:复发性自然流产组中甲亢包括亚临床甲亢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甲亢患者与其自身发生复发性自然流产有一定相的关性。FT4、TSH的异常可能是诱发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NO与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NO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在反复自然流产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3 0例非孕妇女、97例正常妊娠妇女、3 0例人工流产组、10 1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及胎盘中NO的含量。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TNF、IL 6、IL 10的水平变化。结果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NF、IL 6、NO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IL 10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且NO的含量与IL 10呈负相关 (r =- 0 5 2 ,P <0 0 5 >,而与TNF的含量呈正相关 (r =0 72 ,P <0 0 5 )。结论 正常水平的NO维持正常妊娠的生理变化 ,含量过高可导致反复自然流产 ;Th1/Th2型细胞因子与反复自然流产有关 ,两型因子间的平衡受多种因素的调控 ,其中NO在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及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GDM孕妇100例为研究组,分为研究A组(GDM+HBsAg阳性)和研究B组(GDM+HBsAg阴性),随机选取孕周匹配的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了解各组孕妇发生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围生儿结局。探讨GDM与HBsAg携带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中A、B组的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PIH、ICP、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A、B组的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死胎、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组巨大儿发生率较研究A组及对照组发生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g携带为GDM的高危因素,两者叠加会加重妊娠并发症及影响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并分析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球蛋白及低分子肝素在治疗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 RS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241例自然流产≥2次,封闭抗体阴性的复发性流产患者设为实验组,进行孕前孕后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球蛋白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封闭抗体的变化和再次妊娠的结局。对照组为未经免疫治疗,b 自然受孕,且孕后常规黄体酮安胎的同期就诊的15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再次妊娠成功率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一个疗程(每两周一个疗程,每个疗程4次)后,实验组241例患者三个疗程封闭抗体转阳率达83.4%,妊娠51人,妊娠成功46人,足月分娩32人,妊娠成功率90.2%;对照组妊娠43人,妊娠成功28人,足月分娩22人,妊娠成功率67.4%,实验组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8.13,P 〈0.01)。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免疫球蛋白及低分子肝素能使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封闭抗体转阳并提高再次妊娠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 (RSA)患者在不同时期血清sIL - 2R水平。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 2 6例非孕期RSA患者 ,2 2例孕期RSA患者 ,8例出现先兆流产的孕期RSA患者 ,2 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与2 1例正常经产妇血清中sIL - 2R水平。结果 :出现先兆流产组血清sIL - 2R水平显著高于其它组 (P <0 .0 1) ,其余 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清sIL - 2R水平升高与先兆流产有关 ,RSA患者孕期血清sIL - 2R水平升高应警惕再次发生流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经临床判断为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90例(高危组),临床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0例(糖尿病组),正常健康孕妇40例(对照组),检测三组孕妇T3、T4、FT3、FT4、TSH、TGAb指标,并进性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及高危组孕妇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20.0%、18.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12.19,P〈0.05);糖尿病组及高危组孕妇FT4水平[(5.40±1.08)pmol/L、(6.15±1.12)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7.59±1.53)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3.17,P〈0.05),高危组及糖尿病组孕妇中同时有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孕妇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50.0%、45.5%)明显高于无家族史(13.3%、8.2%)或仅有一种家族史的孕妇(22.2%、16.7%)。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高危孕妇甲状腺功能异常的风险较高,尤其是同时有甲状腺及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临床应早期进行甲状腺相关检查,避免甲状腺功能紊乱引起的妊娠期意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子痫前期孕妇60例为子痫前期组,正常孕妇60例为正常妊娠组。比较两组血脂水平。结果:子痫前期组TC、TG、LDL-C、ApoB、AI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t=3.91、4.32、4.87、4.22、4.31,P〈0.05);ApoAI低于正常妊娠组(t=3.96,P〈0.05);HDL-C低于正常妊娠组,但无显著性差异(t=2.52,P〉0.05);重度TG、LDL-C、ApoB、AI明显高于轻度(t=5.11、4.13、3.94、4.43,P〈0.05),而TC、HDL-C、ApoAI与轻度无显著差异(t=1.21、2.12、1.87,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存在着明显血脂代谢异常,并且随病情加重而更加紊乱,孕期应严密监测血脂水平,作为预测和诊断子痫前期发病与疾病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IL-12、IFN-γ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IL-12、IFN-γ水平,探讨IL-12和IFN-γ与复发性流产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SA患者30例(RSA组), 血清IL-12、IFN-γ水平,并以正常早孕妇女25例 (NEP组)及健康未孕妇女25例(NNP组)作为两个对照组。结果:RSA患者血清IL-12、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早孕妇女及正常未孕妇女(P<0.05),且两者水平呈正相关性(r=0.580,P<0.01),正常早孕妇女血清IL-12、IFN-γ水平低于未孕妇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次数与血清IL-12和IFN-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12和IFN-γ在复发性流产发生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