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147例辐照血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输注γ射线辐照血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方法:观察干细胞移植术后、恶性血液病化疗抑制期,肾移植术后患者输注经γ射线辐照的红细胞悬液、浓缩血小板共147例,比较输血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和血小板计数(PLT),观察输注后1个月有无皮肤、骨髓,肝肠等系统器官受损表现,结果:辐照血液成分输注后,Hb、RBC、PLT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无1例出现与输血相关的脏器受损表现。结论:γ射线辐照血可以有效预防TA-GVHD,可以达到与输注未经辐照的等量血液成分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辐照成分血输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忠俊  陈幸华  刘林  张曦  彭贤贵 《重庆医学》2003,32(10):1314-1315
目的:观察输注γ射线辐照成分血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及输血效果。方法:观察HSCT术后60例患者输注经γ射线辐照的红细胞悬液共236U(2U/次)、新鲜机采法浓缩血小板共120个治疗量(10U/治疗量),比较输血前后的外周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和血小板计数(PLT),观察输注后1个月患者有无皮肤、骨髓、肝肠等系统器官受损表现。结果:辐照成分血输注后24h,患者外周血Hb、RBC、PLT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均未出现TA-GVHD相关的脏器受损表现。结论:γ射线辐照成分血可以有效预防TA-GVHD,并达到升高血红蛋白含量,增加机体携氧能力;提高血小板计数.有效预防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周丹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79-180
目的探讨目前辐照血液的临床应用情况,比较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输入照射及未照射血制品后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1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住院的放化疗免疫功能低下患者400例进行临床观察,照射组200例病例中所有血制品均需经应用137csγ射线辐照处理,总剂量2 000 cGy,剂量率为200 cGy/min。另外200例患者使用的血制品未经辐射处理(未照射组),统计辐照rbcs的主要临床应用,观察高风险两组患者输血后ta-gvhd的发生率。结果未照射组200例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发现4例患有TA-GVHD,发生率为2.0%;照射组200例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TA-GVHD。结论137cs辐照红细胞,既能有效地抑制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其他细胞成分的损伤也较小。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输注含淋巴细胞血制品时应去除和灭活淋巴细胞,照射可减少TA-GVH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5 Gy 137 Cs辐照红细胞功能以及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行监测与分析,并对辐照红细胞预防TA-GVH(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红细胞悬液使用25 Gy 137 Cs进行辐照,对辐照RBCs(红细胞悬液)的临床使用进行统计,并对风险较高患者发生TA-GVHD的概率进行观察;对于辐照前标本与辐照后标本进行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培养。对FHb(游离血红蛋白)、TNFa、K+(细胞外钾离子)、IFN-γ、IL-2、以及AT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辐照以后,IFN-γ、FHb、IL-2、ATP以及TNFa的含量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细胞之外的K+有升高的趋势;2-DPG与3-DPG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红细胞应用25 Gy 137 Cs辐照以后,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概率为(96.14±1.90)%;没有出现TA-GVHD的情况。结论应用25 Gy 137 Cs对红细胞进行辐照,能对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进行有效的控制,也不会损伤细胞的成分,对风险较高的TA-GVHD患者来说,能对发生TA-GVHD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DNA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定量分析(STR-PCR)检测危重新生儿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为规范新生儿输血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输注红细胞种类将病儿分为辐照组12例和非辐照组19例,分别于第1次输血前及输血后5、10、15d留取病儿足跟血提取DNA,选择D8S1179、D21S11、D7S820等15个基因位点及1个性别位点进行荧光短串联重复序列复合扩增检验,并与供血者基因型进行比对。结果辐照组和非辐照组新生儿输血后各时间点均未检测到供血者基因型。结论 STR-PCR检测未发现TA-GVHD及新生儿输血相关的微嵌合现象,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样本检测来指导和规范新生儿输血。  相似文献   

6.
刘英  王姣杰  李建斌  单泓 《北京医学》2010,32(5):400-401
目的探讨γ射线辐照对单采血小板活化及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0袋单采血小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辐照组,分别测定保存前及保存第1、3、5天时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的表达率;观察两种血小板输注后出血改善情况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辐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保存前及保存第1、3天时CD62P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存至第5天时,辐照组CD62P的表达较对照组低(P〈0.05);临床输注后,出血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后其回收率无明显差异。结论γ射线辐照对单采血小板活化及输注效果均无明显影响,可以达到与输注未经辐照的等量血小板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主要对输注辐照血小板后血液病患者免疫参数变化情况展开分析讨论。方法:将1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分成实验组(53例)与对照组(66例),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使用普通机采集;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使用γ辐照机采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榆注有效率进行比较,并对其在输血前后C蛋白变化(CRP)、循环免疫复合体(CIC)、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体、补体、免疫球蛋白在输注前后的变化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出现了明显的升高,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注有效率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血液病患者的免疫参数进行测量时,循环免疫复合体、补体、免疫球蛋白可能引起血小板的输注无效,利用γ辐照机来对患者的血小板进行采集,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的体液免疫反应,提升输注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冰冻机采血小板临床输注的效果。方法:将有血小板输血指征的病人分血液病组(实验组)和非血液病组(对照组),分别观察输注冰冻血小板前后血小板数(PLT)、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及出血症状的控制。结果:两组患者在输注冰冻血小板后PLT均明显增高,输注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CI〉10的比率非血液病组显著高于血液病组;输注冰冻血小板后有效控制出血症状的比率为93.8%。结论:冰冻血小板具有新鲜血小板同样效果的良好的止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是严重危及受者生命,与输血密切相关的一组疾病,其发生的条件为输入的血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供体与受体之间存在组织相容性及受者的免疫功能低下.供、受体淋巴细胞相互作用,激活并使供者的T细胞克隆性扩增,导致细胞因子释放,继而损伤受者的细胞和组织,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肝炎、腹泻和全血细胞减少.本病虽少见但其病死率高达90%以上.输血前,将血液或血细胞进行γ-射线或紫外线照射,可预防TA-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支持效果。方法 恶性血液病患者经预处理化疗及干细胞回输后,在骨髓“空虚”期当Hb< 80g/L 时,输注照射的浓缩红细胞;血小板< 20 ×109/L时,输注照射的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输注量3 .0 ×1011 。结果 输注血小板悬液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可提高(6 ~26)×109/L,维持时间为1 ~4 天,无1 例因血小板过低致颅内出血。结论 成份输血是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的强有力支持,其中血小板输注的数量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腹腔镜宫外孕术后寒战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腹腔镜宫外孕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生理盐水对照组、右美托咪啶组、输血对照组(输血组)和输血右美托咪啶组(输血DEX组)。4组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术中维持BIS值40~55。右美托咪啶组开放静脉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 μg·(kg·h)-1至手术结束前0.5 h;生理盐水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输血DEX组(术中出血大于800 mL酌情输注血液)开放静脉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5 μg·(kg·h)-1至手术结束前0.5 h;输血组(术中出血大于800 mL酌情输注血液)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1 h内寒战发生情况。结果:生理盐水组、右美托咪啶组、输血组、输血DEX组寒战发生率分别为50%(15例)、10%(3例)、57%(17例)和20%(6例)。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右美托咪啶组寒战发生率降低,寒战程度减轻(P<0.05);与输血组比较,输血DEX组寒战发生率降低,寒战程度减轻(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辅助麻醉可降低宫外孕患者麻醉后寒战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11年12月于本院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56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WHOQOL-100生存质量量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WHOQOL-100量表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较佳,可有效地降低手术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区域亚高温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区域亚高温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0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热化疗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先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尽量引流尽胸水。热化疗组予以胸腔区域亚高温热疗,1周2次,热疗温度保持在40~42%,1次90min,每周第1次热疗同时结合胸腔内灌注顺铂40~60mg,第2次热疗为单纯热疗;对照组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局部灌注顺铂1次40~60mg,1周1次。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结果:近期疗效:热化疗组有效率71.4%,对照组有效率为51.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热化疗组中位生存期(MST)8.9个月,对照组为6.2个月;热化疗组一年生存率39.3%,对照组为34.6%,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生存质量评分:热化疗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提高(48.08±7.32分 vs 43.76±8.32分,P〈0.05),对照组治疗后比治疗前降低(39.02±7.63分 vs 43.98±8.18分,P〈0.05)。结论:区域亚高温热疗联合胸腔灌注顺铂,有助于控制恶性胸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刘芳芳  田蜜  陈爽  吴智方  嵇晴 《河北医学》2014,(12):2012-2015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罗哌卡因局部伤口持续镇痛用于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组( P 组)和对照组( C组)。 P组于术毕前10 min、术后12、24、36 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在4个时间点均注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术后均行罗哌卡因局部伤口皮下持续输注镇痛,患者缝合切口前于皮下放置镇痛泵导管,继之通过导管快速给予0.5%罗哌卡因5 mL,此后术毕48h内以2 mL/h持续输注0.5%罗哌卡因。分别记录患者术后2、8、12、24、36、48 h 安静和翻身活动时的VAS评分、阿片类用量、副作用、住院时间及总体满意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安静和翻身活动时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不良反应在嗜睡、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总体满意度和术后补充镇痛方面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复合罗哌卡因局部伤口持续镇痛安全有效且明显降低哌替啶的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本院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患者在试验前2周停用一切抗高血压药。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剂量,患者均持续服药治疗1年。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够显著控制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并有效降低并稳定心率,不良反应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气管内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对颅脑手术拔管期的影响。方法:颅脑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其中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用药均相同:其中Ⅰ组气管内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至手术结束(一种可持续泵注药物的特殊气管导管,流速3 ml/h);Ⅱ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并且气管内不给药。结果:Ⅰ组患者围术期血压、心率波动小于Ⅱ组( P〈0.05)、清醒时间和气管导管拔管时间都明显缩短(P〈0.05)、拔管时呛咳、体动反应明显减少(P〈0.05);Ⅱ组患者中5例在气管导管拔管后出现低氧血症(SpO2:〈95%),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可有效预防颅脑手术术毕苏醒期气管导管拔管的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和呛咳体动反应,苏醒更加迅速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组(F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SF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于插管前予丙泊酚1mg/kg静注,F组给予芬太尼1μg/kg ,SF组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 ,RF组给予瑞芬太尼1μg/kg静注后,同时右美托咪定1μg/kg持续泵入10min ,达满意镇静深度后(BIS<60),迅速在喉镜直视下置入加强型气管导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F组给予芬太尼0.05μg/(kg · min),SF组给予舒芬太尼0.005μg/(kg · min),RF组给予瑞芬太尼0.05μg/(kg · min),三组均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 · h)持续泵入维持镇静镇痛。分别记录患者插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镇静镇痛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 Ramsay评分、停药后拔管时间及镇静镇痛期间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结果:RF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插管后较基础值未明显上升,且于各对应的时间点明显低于F组和SF组(P<0.05);SF组及RF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RF组镇痛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与停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和SF组(P<0.05);且其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更好,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住院结肠镜患者肠道清洁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本科2013年7月行口服泻药方法肠镜检查患者100例为活动前组;选择2013年11月行口服泻药方法肠镜检查患者100例患者为活动后组,成立品管圈,以提高结肠镜患者口服泻药的肠道清洁度为活动主题,采取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对策的实施及效果确认等措施,统计两组患者肠道清洁达标率,处理问题能力、专业知识、文献检索、主动服务、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评分。结果:活动后组患者肠道清洁达标率为98%(98/100),显著高于活动前组的61%(61/100)(P〈0.05)。品管圈活动后圈员处理问题能力、专业知识、文献检索、主动服务、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评分显著高于活动前(P〈0.01)。结论:运用品管圈对住院结肠镜患者口服泻药的肠道清洁进行管理,不仅可提高肠道清洁达标率,还提升了护士问题处理能力、专业知识、文献检索、主动服务意识、团队协助精神、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诱导前、气腹后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血氧饱和度、术后平均拔管时间、平均睁眼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诱导前与气腹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以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