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积分及功能独立性检测(FIM)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3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31例,对照组132例。2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基础用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发现2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变情况差异显著(P<0.05)。日常生活能力改变情况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程世妹 《大家健康》2017,(10):107-108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接受循证护理的价值.目的 选取脑梗死患者158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采用简单随机化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2组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后自理能力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具有较高价值,能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效果评价.方法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实施循证护理对策.结果 患者满意率及生活自理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循证护理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王英华 《当代医学》2016,(32):117-118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梗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急性心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予以循证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分析比较2组的抢救成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7%,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7%和20.9%,住院时间分别为(3.2±0.5)d和(7.5±1.4)d,2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7%和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梗患者中采用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身体康复,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3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循证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满意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并改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式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疗效评价。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n=65)和对照组( n=6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方式。运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计分法评定2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并采用神经功能NIHSS评分法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的生活能力评分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改善,以观察组的疗效更佳,2组间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循证护理方式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其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剂量巴曲酶注射液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通常应用的巴曲酶注射液的总剂量是20BU(Batroxobin unit)。而在我院应用的总剂量是常规剂量的2倍,即40BU,每日1次,共分4次静脉滴注。第1次20BU,第2次10BU,第3次5BU,第4次5BU。每次使用前,加入生理盐水250ml稀释,静脉点滴1h以上。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没有发现出血倾向及过敏反应,对血小板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观察组予以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MESSS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MESSS评分、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提高生命质量,护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6例发病12h内部分或完全前循环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63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再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21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梗死面积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后第3天、14天、21天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he NIH stroke scale,NIHSS)变化情况。结果:两组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梗死灶最大层面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在治疗急性脑梗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治疗(治疗组)42例和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38例,疗程均为15d,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临床评分和血液指标观察。结果:本组患者80例,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临床评分和血液指标均有改善,银杏达莫组改善程度优于灯盏花素组。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明显,且安全,值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汉英  梅炳银  卫国  张阳 《海南医学》2006,17(11):33-34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8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组,对照组40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14天、3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SS)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结果 两组ESS和ADL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7天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14天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30天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超早期生物电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研究,探讨对脑梗死超早期复训练的治疗对策。方法观察组(51例)采用BUT-610型生物反馈治疗仪,电极电源为50-60Hz,1次/d,每次30min,10d为1疗程,共2疗程,康复护理被动训练主要设计为床上训练,坐位、站立平衡,步行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对照组(45例)给予单纯康复护理训练。结果治疗后两组较前ADL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Bethel指数ADL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1,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生物电对患肢实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是提高疾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纳洛酮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鹏洲 《河北医学》2004,10(4):316-318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脑梗塞 72例病人随机分为 :治疗组 4 2例 ,对照组 30例。对照组予降颅压、扩管、溶栓、抗凝、降压、降血糖、降血脂及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 0 .8mg加入 0 .9%生理盐水 1 0 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两次 ,疗程两周。结果 :经一个疗程治疗后 ,治疗组基本治愈率 73.8% ,对照组 4 3.3% ,治疗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结论 :使用纳洛酮治疗脑梗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139-141,14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断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两组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马杰 《当代医学》2010,16(17):373-374
目的探讨闭塞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术的治疗与护理。方法通过采用1250mA-X线双臂数字减影心血管机,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根据CT或MRI及临床体征定位,将5F~7F端孔多用途导管置入病变侧的颈内动脉内(尽可能接近栓塞部位),选用碘比乐或泛影葡胺,进行数字减影(DAS)脑血管造影,对32例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介入溶栓治疗。结论介入性动脉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选择好溶栓治疗适应症,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监控和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个性化选择溶栓药物和剂量,能迅速有效的救治频临死亡的脑组织,从而有效降低致残绿,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凡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记录在下列时间点:溶栓前,溶栓后2、6、24、48、72 h的静脉血进行凝血标志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中超早期溶栓疗效显著,而早期溶栓和晚期溶栓同样有效。结论:急性脑梗死(进展型脑卒中)晚期溶栓治疗与早期是同样有效可行的,而超早期溶栓疗效更显著,提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 h以内)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