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对单肺通气(OLV)胸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分为4组,每组各15例。A组:单肺间歇正压(IPPV)常规潮气量通气组;B组:单肺IPPV常规潮气量通气加呼气末正压(PEEP)5cmH2O(1cmH2O≈98Pa)通气组;C组:单肺IPPV低潮气量加PEEP 5 cm H2O通气组;D组:单肺IPPV低潮气量加PEEP 5 cmH2O通气及非通气侧肺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组。分别于OLV前(T1)、OLV 30 min(T2)、OLV 60 min(T3)和恢复双肺通气(TLV)30 min(T4)4个时间点观察患者气道峰值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动脉血气分析、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OLV后各时点B组Ppeak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0.01),而A、C及D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B组各时点Pmean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0.05),而A、C及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在各观察时点,4组HR及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在OLV后,各组PaO2明显下降(〈0.01),D组OLV后时点的PaO2明显高于其他3组(〈0.05)。结论在OLV期间应用单肺IPPV低潮气量加PEEP 5cmH2O通气及非通气侧肺CPAP通气可降低Ppeak,改善氧合,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开胸手术中单肺通气(OLV)时低潮气量(VT)复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肺内分流、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ASA I~Ⅱ级,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潮气量组(A组:VT=10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组(B组:VT=6 mL/kg,PEEP=0.49 kPa,呼吸频率16次/min),每组患者分别在单肺通气前1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结束前(T3)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根据结果计算肺内分流率(Os/Ot),同时监测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桡动脉压(ABP)及心率(HR).结果:B组与A组相比,单肺通气后Ppeak明显下降(P<0.05),Os/Ot明显减低(P<0.05);PETCO2、ABP、HR无显著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应用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降低气道压,且有利于改善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在开胸手术中单肺通气(OLV)时低潮气量(VT)复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肺内分流、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ASA I~Ⅱ级,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潮气量组(A组:VT=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组(B组:VT=6mL/kg,PEEP=0.49kPa,呼吸频率16次/min),每组患者分别在单肺通气前1min(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结束前(T3)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根据结果计算肺内分流率(Os/Ot),同时监测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桡动脉压(ABP)及心率(HR)。结果:B组与A组相比,单肺通气后Ppeak明显下降(P<0.05),Os/Ot明显减低(P<0.05);PETCO2、ABP、HR无显著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应用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可降低气道压,且有利于改善单肺通气时的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单肺通气(OLV)模式在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将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的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15例。单肺间歇正压(IPPV)常规潮气量通气组(A组),单肺IPPV常规潮气量通气加呼气末正压(PEEP)5cmH2O(1 cmH2O≈98 Pa)通气组(B组),单肺IPPV低潮气量通气组(C组)及单肺IPPV低潮气量通气加PEEP 5 cmH2O通气组(D组)。分别于OLV前(T1)、OLV 15 min(T2)、OLV 30 min(T3)和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4)4个时间点观察患者气道峰值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ABP、HR及PaO2。结果 OLV后B组各时点Ppeak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0.01),而A、C及D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B组各时点Pmean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0.05),而A、C及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在各观察时点4组HR及A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在OLV后各组PaO2明显下降(<0.01),D组OLV后时点的PaO2明显高于其他3组(<0.05)。结论在OLV期间应用单肺IPPV低潮气量加PEEP 5 cmH2O,通气可降低Ppeak,改善氧合,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周鸿丽  欧阳婷  白毅平  王晓斌 《浙江医学》2019,41(16):1754-1759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值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择期OLV下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5组,每组各30例。OLV期间分别给予0、4、6、8、10cmH2O的PEEP值。常规麻醉诱导插双腔支气管导管,记录仰卧位双肺通气5min(T1),侧卧位双肺通气15min(T2)、OLV30min(T3)、60min(T4)和90min(T5)的呼吸参数指标[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CO)、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据上述指标计算各时间点肺顺应性和死腔分数,最后根据肺顺应性、死腔分数及CO计算最佳PEEP值(M值)。结果与T1比较,各组患者T2、T3、T4、T5时点肺顺应性和M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T2比较,各组患者T3、T4、T5时点肺顺应性、PaO2明显降低(均P<0.05),A组患者T3、T4、T5时点M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在T3时点,B、C、D、E组的肺顺应性和M值较A组均明显增加(均P<0.05),但B、C、D、E组之间肺顺应性和M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患者各时点死腔分数、CO、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LV胸腔镜手术期间加用4~10cmH2OPEEP可提高早期肺顺应性,对CO、HR、MAP及死腔分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脓毒症患者术中肺氧合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32例有脓毒症体征的急诊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2组: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组[L组,潮气量(VT)6~7 ml/kg PEEP 5 cmH2O,n=16];传统潮气量组(T组,VT 10 ml/kg,n=16).全麻后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分别于麻醉前、通气30 min、通气60 min、手术结束时、术后30 min各时间点记录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及动脉血气分析值.结果:与L组比较,T组在机械通气后期,气道压力有明显增高(P<0.05),肺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降低(P<0.05),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明显增加(P<0.05);术后30 min两组间A-aDO2和PaO2/FiO2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术中给予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有助于改善肺氧合,可避免肺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下不同吸气流速对胸科单肺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单侧肺病损切除术的单肺通气全身麻醉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吸气流速30?L/min组(A组),吸气流速50?L/min组(B组),吸气流速70?L/min组(C组),每组25例。分别于单肺通气前5?min(T0)、单肺通气后30?min(T1)、60?min(T2)、120?min(T3)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并行血气分析,计算动态肺顺应性(Cdyn)、死腔率(VD/VT)、氧合指数(PaO2/FiO2)和分流率(Qs/Qt)。结果 不同时间点的动脉血 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Ppeak、Pplat、呼气末正压(PEEP)、VD/VT、Cdyn、PaO2/FiO2、Qs/Qt有差异(P?<0.05);3组间PaCO2、Ppeak、Pplat、PEEP、VD/VT、Cdyn有差异(P?<0.05);3组间PaCO2、Ppeak、Pplat、PEEP、VD/VT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结论 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的单肺通气中,适当增加吸气流速可以在降低气道压的同时促使更有效的气体弥散,减少死腔率并改善肺动态顺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呼衰)机械通气治疗中内源性呼气末正压(AUTO-PEEP)及针对其采用呼气末正压(PEEPe) 低潮气量(LTV)通气方案对COPD呼衰患者血气影响.方法用呼气末阻断法测量31例COPD呼衰患者AUTO-PEEP;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用无PEEPe传统通气法,治疗组用小潮气量加PEEPe通气,比较两组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2小时、24小时的血气、通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31例COPD呼衰患者机械通气早期AUTO-PEEP为7.3±3.5cmH2O;治疗前及通气2小时两组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peak),分钟通气量(MV),心率(HR),平均血压值(MB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24小时后治疗组pH、PaO2、PaCO2、Ppeak、MMV、HR、MBP分别7.34±0.04,95±5mmHg,45±5mmHg,30±7cmH2O,8.2±2.5L/min、92±15次/min,114±25mmHg,而对照组则分别为7.32±0.03、84±6mmHg、47±8mmHg、31±6cmH2O、10.2±2.8L/min,100±18次/min、120±12mmHg,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呼衰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普遍存在不同水平AUTO-PEEP,采用LTV 适度PEEPe通气较传统通气方式能进一步改善气体交换,减少MV提高PaO2,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婴儿先天性肺囊腺瘤围术期单肺通气( OLV)的呼吸管理。方法30例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患儿择期行先天性肺囊腺瘤切除术,静脉快速诱导后,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注入4~6 mm-Hg压力的CO2人工气胸,使患侧肺组织塌陷造成健侧OLV。术中连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心电图、平均动脉压( 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 CO2)、体温、出血量及尿量,间断监测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记录诱导前后、OLV 10、60 min及术毕的SpO2、PaO2、心率、MAP、PET CO2、PaCO2和体温。结果全部患儿OLV期间SpO2、PaO2、HR、MAP均有下降,PETCO2、PaCO2升高(P<0.05)。与OLV 10 min比较,OLV 60 min时SpO2、PaO2、PETCO2升高(P<0.05)。结论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小潮气量结合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选择适当呼气末正压,必要时双肺通气肺复张进行合理呼吸管理,婴儿OLV行胸腔镜辅助下先天性肺囊腺瘤肺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司建洛  苏跃  宋绍团 《重庆医学》2012,41(10):985-987
目的比较肺保护性通气与传统通气方式对单肺通气患者肺功能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单肺通气组(COLV组)和保护性单肺通气组(POLV组),毎组25例。双肺通气时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1.5,吸入氧浓度1.0。双肺通气30min后行单肺通气,COLV组单肺通气参数:潮气量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1.5,吸入氧浓度1.0,PEEP为0。POLV组潮气量7mL/kg,呼吸频率14~20次/min,吸呼比1∶1~1∶2,吸入氧浓度1.0,PEEP 4~10cm H2O。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4.67~6.00kPa。术毕清醒后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于双肺通气30min(T1)、单肺通气60min(T2)和支气管拔管后2h(T3)时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T),并在各时点采集动脉血测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浓度。结果 T2与T1相比,两组Ppeak、Raw、vWF、sICAM-1升高,CT、PaO2降低;T3与T1相比两组PaO2降低,vWF、sICAM-1升高;与COLV组相比,POLV组T2时Ppeak、Raw、PaCO2和sICAM-1降低;CT和PaO2升高;POLV组T3时PaO2增高,PaCO2、vWF和sICAM-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应用于单肺通气期间能降低气道压力,提高顺应性,改善氧合,减轻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低潮气量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价值。将 3 5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通气治疗组和低潮气量通气组 ,记录机械通气时压力参数、血气和循环指标。结果示 ,与常规机械通气组相比较 ,低潮气量通气组实际每分钟通气量明显减小 ,呼气时间明显延长 ,最大吸气压、吸气末气道压力和内源性吸气末正压减小 ,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 ,气压伤发生率较低 ,预后较好。表明在COPD机械通气中 ,一定程度的低潮气量通气模式较常规模式为优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潮气量联合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婴幼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婴幼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住院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大潮气量联合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小潮气量联合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死亡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气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潮气量联合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婴幼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潮气量(Vt)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MV)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ALI)犬血气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用油酸静脉注射法制备犬ALI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不同Vt组行机械通气4 h:小Vt组(A组,n=6), Vt 为6 mL/kg;大Vt组(B组,n=6):Vt 为20 mL/kg,PEEP均为10 cmH2O(1cmH2O=0.098 kPa)。观察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各组犬pH持续降低,但A组pH显著低于B组水平(P<0.01);PaO2、SO2造模后下降、MV后升高;B组PaCO2波动不大,而A组PaCO2在MV后上升,组间异显著(P<0.01)。各组犬PAP水平在ALI后较前升高(P<0.05),而MV后继续升高(P<0.05);而各组CO水平在ALI时、MV1h后较前显著降低(P<0.05);但A组犬在机械通气4 h 时较机械通气2 h时上升(P<0.05),且机械通气4 h 时较B组升高(P<0.05)。结论 PEEP=10cmH2O 机械通气可改善油酸型ALI犬的氧合状况但影响血流动力学;小Vt机械通气可导致高碳酸血症的同时升高CO。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潮气量、呼吸末正压 (PEEP)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应用。方法 :选择 2 4例ARDS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 ,比较传统潮气量机械通气与低潮气量十PEEP机械通气治疗的两组病例血气指标、中心静脉压 (CVP)、血氧饱和度 (SpO2 )及出现多器管功能不全(MODS)的时间。结果 :两组中血气指标、CVP、SpO2 ,无显著性意义。出现MODS时间氏潮气量十PEEP机械通气组明显延长 (P <0 .0 5 )。结论 :低潮气量 ;PEEP机械通气在ARDS患者治疗中 ,改善氧合状况与传统方法无差异 ,但因能比较有效地防止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 ,适于ARDS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期间实施不同的通气模式对心脏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40例心脏瓣膜置换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体外循环期间接受的不同通气模式分为组Ⅰ(潮气量和呼气末气道正压均为0)、组Ⅱ(潮气量为5 mL/kg,呼气末气道正压为0)、组Ⅲ(潮气量为0,呼气末气道正压为10 cmH20)和组Ⅳ(潮气量为5 mL/kg,呼气末气道正压为10 cmH20),每组10例.记录胸骨锯开前、体外循环结束即刻、关胸后及体外循环后4 h的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包括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02)、肺内分流率(Qs/Qt)、吸气峰压(PIP)、死腔容积与潮气量比(Vd/Vt)、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心脏指数(CI)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与胸骨锯开前比较,体外循环后4 h时间点各组PaO2显著降低,CI显著升高(P<0.05);组Ⅰ和组Ⅱ的Qs/Qt、PIP、Vd/Vt显著升高,而Cdyn明显降低(P<0.05);组Ⅲ和组Ⅳ的AaDO2显著降低(P<0.05).在体外循环后4 h时间点,与组Ⅰ和组Ⅱ比较,组Ⅲ、组Ⅳ的PaO2和Cdyn明显增高(P<0.05),而AaDO2、Qs/Qt、Vd/Vt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与单纯机械通气相比,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期间予以持续气道正压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肺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低潮气量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价值。将35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通气治疗组和低潮气量通气组,记录机械通气时压力参数,血气和循环指标。结果示,与常规机械通气组相比较,低潮气量通气组每分钟通气量明显减小,呼气时间明显延长,最大吸气有气末气道压力和内源性吸气末正压减小,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气压伤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早期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对搭桥术后患者呼吸系统的辅助效果。方法 回顾性 分析2014 年1 月—2016 年12 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实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80 例患者, 术后早期给予呼气末正压(PEEP)(8 cmH2O)40 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常规PEEP(5 cmH2O)进 行压力支持的患者40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早期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碳酸氢根及标准碱剩余, 两组初始潮气量、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机械通气时间、再次调节PEEP 及氧浓度例数;两组并发症(肺水 肿、肺损伤、围术期呼吸功能不全、低血压、二次插管、气管切开)发生情况、收缩压、心率、ICU 停留时间。 结果 两组初始PEE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第3 次血气分析(pH,PO2,PCO2,sBE, HCO3 -),再次调节PEEP 和氧浓度的例数、低血压发生例数、机械通气时间、ICU 停留时间,围术期呼吸功能 不全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初始潮气量、气道峰压、气道平均压、收缩压、心率、肺 损伤、肺水肿,二次插管人数及气管切开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心搭桥脏术后肥胖患 者早期给予较高PEEP 能取得较好的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邹勇  刘兵  刘容珍  陈雷  刘美宏 《四川医学》2011,32(2):175-177
目的总结早期气管切开保护性机械通气在严重烧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采用小潮气量,低呼吸末正压,低吸气压力,适当延长吸气时间,必要时加反比通气以及"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保护性通气模式,强化气道管理。分别在机械通气前和通气后2h、1、3、5d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本组行机械通气后,其氧合指征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改善,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状态下,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不明显。治疗期间未发生气胸、纵膈气肿等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论严重烧伤患者采用早期气管切开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理想,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小潮气量联合肺复张机械通气策略对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度敌敌畏中毒患者48例,均存在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保护性通气组和常规通气组,每组各24例,均给予对症解毒等药物治疗。常规通气组实施10 mL/kg理想体质量和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通气3 cmH2O,保护性通气组给予6 mL/kg理想体质量和PEEP 6 cmH2O,并给予每日2次肺复张。观察通气24 h和通气72 h后血气指标、肺部感染指标(肺部感染评分、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肺不张发生情况。结果 机械通气24 h和72 h后,保护性通气组肺部感染指标低于常规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护性通气组氧分压和氧合指数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肺不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降低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肺部感染发生风险,改善氧合,但并不能减少肺不张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徐浩  蒋静涵  李倩  章辉 《当代医学》2011,17(23):100-101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运用无创心肺监测仪(NICO)监测12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在不同水平PEEP(0~20cmH2O)时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值,观察不同水平PEEP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PEEP≥12cmH2O时患者的CO及CI与PEEP≤4cmH2O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相对容量恒定时,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PEEP〈12cmH2O时血液动力学稳定,PEEP≥12cmH2O时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