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34眼难治性青光眼给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再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25眼视力提高,9例无变化;患者术后1个月眼压为(13.6±5.2)mm Hg,术后12个月眼压为(15.4±4.2)mm Hg,均显著低于术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1例患者术前出现前房消失、恶性青光眼,最后行前段玻璃体切割。结论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经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2.
宗良敏  曹二兵 《浙江医学》2018,40(12):1347-1350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选取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NVG患者36例(38眼)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仅给予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NVG患者34例(35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眼压、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5眼(92.1%)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完全消退,3眼(7.9%)残存少许新生血管,对照组所有患者虹膜表面仍可见新生血管。观察组术后1d、7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视力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角膜水肿、前房渗出、浅前房和低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前房出血和引流管堵塞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NVG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18例,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平均随访(3~12)月。结果:手术后1个月时眼压由术前(51.53±6.57)mm Hg降至(16.82±5.63)mm Hg,总成功率为95%;随访3个月时,眼压由术前(51.53±6.57)mm Hg降至(17.14±6.38)mm Hg,总成功率为89%;12月以上随访15眼,眼压由术前(50.36±7.92)mm Hg降至(18.35±7.24)mm Hg,总成功率为7 3%。结论:采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眼压控制较理想,保存患者残存视力,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住院行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100例(100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1 d、1周、1个月及之后的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观察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眼压、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前眼压(39.5±9.7)mm Hg;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19.2±8.9)、(11.8±3.8)、(13.7±4.8)、(16.9±5.3)、(16.9±6.8)mm Hg。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6,P〈0.05)。FP-7Ahmed引流阀植入术完全成功率为81%(81/100),部分成功率为11%(11/100),总成功率为92%(92/100);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引流管阻塞1例、引流管暴露2例、引流管接触晶状体5例,对症治疗处理后眼压均可控制。结论 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以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李马号  李世宏 《重庆医学》2011,40(3):262-263
目的 观察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方法 NVG患者34例(36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腔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结果 术后追踪随访3~15个月,平均8.2个月.术前平均眼压36.87 mm Hg(25.00~58.00 mm Hg),术后13.5...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4例2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联合丝裂霉素c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观察术后并发症、眼压。结果:术后早期Ⅱ级以上浅前房的发生7眼,发生率为25.9%,随访6—18个月,平均(10.29±3.18)个月,最后1次随访平均眼压(23.4±4.0)mmHg,有效率为74.19%,其中显效率为54.84%,好转率为19.35%。结论: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是治疗NVG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确诊的38例(4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均接受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38例患者术后视力良好率90.5%,眼压降至(18.47±3.26)mm Hg。完全成功12例,占31.6%;条件成功22例,占57.9%。术中并发症2例(5.3%),术后并发症2例(5.3%)。结论 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及超声乳化术治疗外伤继发性青光眼合并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至2014年收治我院25例25眼外伤患者,均表现为继发性青光眼合并晶体不全脱位。予以充分足量的抗炎及降眼压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予以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患者视力、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由术前0.23±0.11,提高至0.56±0.17。术前眼压(48.44±3.33)mm Hg,术后随访1周,1月、3月、6月、12月、18月眼压分别为(10.16±1.65)mm Hg、(12.56±1.32)mm Hg、(17.84±2.51)mm Hg、(20.08±2.29)mm Hg、(20.28±2.34)mm Hg、(20.60±2.83)mmHg,采用术前术后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压控制有效率84%。术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36种,平均4种,术后06种,平均4种,术后02种,平均1种。术后并发症有术后浅前房,管口阻塞,引流盘周包裹,均予以对症处理后,前房恢复,眼压控制。结论:眼外伤继发青光眼为难治性青光眼,若合并有晶体不全脱位时治疗难度更大。采用Ahmed青光眼阀植入可以有效控制眼压,同时联合囊袋张力环植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患者的视力。该方法为此类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于2005年5月-2007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24例(24眼)术后并发症常见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后随访1周-12个月,术后早期的主要并发症为前房出血2眼(8.3%)、前房形成迟缓8眼(33.3%)、引流管堵塞3眼(12.5%)等。术后晚期并发症为引流盘包裹继发高眼压5眼(20.8%)。[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并发症复杂多发,但经过及时妥善的处理仍可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改良的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住院行改良的FP-7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32例 (32只眼) 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病因、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 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结果 引起患者眼压升高的原因多样, 存在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提高者10眼, 无改变者15眼, 下降者为7眼;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 (38.8±9.2) mm Hg;术后1、3、6、12、24个月眼压分别为 (13.2±4.5) mm Hg、 (15.7±4.8) mm Hg、 (16.2±5.2) mm Hg; (17.7±6.7) mm Hg及 (18.6±7.8) mm Hg, 与术前比较, 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均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14、12.59、12.10、10.26、9.29, P <0.05) 。改良的FP-7Ahmed引流阀植入术后1、3、6、12、24个月的总成功率分别为100%、93.75%、90.63%、86.05%、76.67%。结论 改良的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注意手术技巧, 可减少术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住院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的20例(20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等,术后随访12~18个月。结果全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后1周内20眼虹膜新生血管均不同程度消退。术后最后一次随访发现,20眼中仅有3眼联合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mmHg,其余17眼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手术成功率达到85%.最后一次随访,平均眼压(15.31±4.27)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49.03±12.87)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视力提高者8眼(40%),保持不变者10眼,下降2眼。术后并发症主要是早期的短暂性浅前房、高眼压及晚期的滤过道瘢痕纤维化。结论 Ahmed引流阀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有利于保护残留的视功能,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以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常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6月~2012年6月在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住院的42例(42眼)NVG患者分别采用Ahmed青光眼阀(Ahmed glaucoma valve,AGV)植入术与睫状体冷凝术这两种术式,对患者术后的眼压、视力、眼部并发症及疗效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压:两组病例术后眼压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术后1 d、1周AGV植入组眼压明显低于睫状体冷凝组,两组之间眼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有效率:AGV植入组术后有效19眼,无效3眼,有效率为81.8%,睫状体冷凝组有效15眼,无效5眼,有效率为75%,两组病例的手术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V植入术及睫状体冷凝术均是治疗NVG较为有效的临床手术方法,因睫状体冷凝术是一种眼部组织破坏性手术,仅适用于晚期或绝对期的青光眼。AGV植入术作为一种滤过性手术,对眼部组织破坏性较小,术后患者反应轻,并发症相对较少,术后视力维持稳定,对拥有一定视功能的NVG患者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分析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 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5例35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1周均给予雷珠单抗0.5 mg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其中18例18眼接受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另外17例17眼接受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9个月,分别对2组的术后眼压、视力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后不同时期眼压(术后9个月内)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1周和1个月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6个月和9个月2组眼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提高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对比小梁切除术,具有更为持久的降压作用,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23眼眼压失控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前瞻性连续病例研究。每眼均接受小梁切除手术和(或)睫状体破坏性手术治疗和(或)给予最大量药物治疗,基础眼压仍在(43±7)mnlHg(1mmHg=0.133kPa)。手术大体成功的判断标准为:术后眼内压(tOP)≤20mmHg,与用药和不用药时的基线IOP相比:IOP下降30%;无视盘凹陷进行性加深;无视野进行性受损。当不需要药物治疗时认为手术完全成功,未达到以上标准需要手术矫正或进一步行前房穿刺的病例视为治疗失败。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6)个月。结果术前平均IOP为(43±7)mmHg,术后平均10P(13±5)mmHg,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2,P〈0.01)。术后随访16~20个月,19眼(82.6%)获得大体成功,16眼(69.5%)为完全成功,4眼(17.3%)失败。无一眼术后出现严重的浅前房、低眼压或脉络膜上腔出血。无因硅管植入而发生异物排斥反应、局部或全身炎症或感染。2眼(8.6%)因前房出血而行前房冲洗术,1眼(3.4%)因硅管脱位与角膜内皮接触而将硅管取出,3眼(13.0%)因硅管后部结缔组织形成阻塞硅管而导致引流失败者。结论这一新方法的优点是巩膜内引流通路减少了结膜糜烂和感染的危险,将硅管置于睫状体之上避免了手术性睫状体脱离,将硅管连接至脉络膜上腔可充分利用脉络膜的再吸收能力,除确保充分引流外,也能提供自然的对抗压力,避免严重的术后低眼压。该方法可能成为较有效的手术技术,为难治性青光眼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史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53-153,155
目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病历资料并将其分为两组:A组23例(44眼)和B组22例(42眼)。分别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按照文中统计标准进行统计,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性。结果 A组平均眼压为(20.02±2.93)mm Hg,视力提高者14眼(31.8%),术后眼球疼痛10眼(22.7%),B组平均眼压(31.21±7.56)mm Hg,视力提高者6眼(14.3%),术后眼球疼痛23眼(54.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引流装置Ahmed青光眼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并探讨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3例难治性青光眼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的疗效,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等,术后随访6~18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不变8眼,提高12眼,下降3眼.术后眼压控制的有效率达到8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