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合理用药相关问题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方法。方法对临床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临床中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应当坚持的原则以及合理用药方法。结果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包括药理作用因素、药物杂质因素、药物污染因素、用药剂量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给药方法因素等。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保证用药效果以及安全,在临床中使用抗生素应当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适应症,保证药物合理联用,准确掌握药物使用剂量以及疗程等。结论导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针对诱发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而在临床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应当尤其重视正确的用药方法,以使用药效果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分布特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调查60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是,中成药、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较大,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大.结论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尽量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老年人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床床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记录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和累及相关系统和用药情况。结果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00%、12.00%、22.00%、15.00%,不良反应表现有主要表现为红肿、瘙痒、皮疹占32.00%,主要累及免疫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发生原因有个体差异、静脉滴注或注射速度过快、药物使用方法不当、药物使用过量等。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引起的不良反应范围广、为提高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应制定合理用药措施,早期预防、及时发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头孢类药物运用中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头孢类药物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20例参与研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分析促进合理用药的有效方法。结果患者的年龄、情绪、饮食、药物用量、饮酒、静脉滴注速度、环境、个体差异、合并用药情况等都是导致头孢类药物运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其不良反应主要涉及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结论头孢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不仅要重视其临床抗菌效果,同时要重视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做好相应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本院收治的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35例,对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结果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除1例为口服给药外其余均为静脉注射给药,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大部分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半小时内。结论为减少氟喹诺酮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与其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同用,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做到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其合理用药干预措施。方法:对照组研究对象取2015年2月21日至2016年2月19日我院52例老年患者,以2016年3月14日至2017年3月10日50例老年患者为观察组。分析对照组药物使用情况,观察其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并制定针对性合理用药干预措施(于观察组中实施)。观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中,不良反应事件概率为21.15%,在诸多原因中,联合用药所占比例最高(45.45%),其次为生理因素、药物分布;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仅为4.00%,较对照组而言明显更优,P值小于0.05。结论: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予以合理用药干预,可有效避免危险事件,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不合理用药时有发生,影响患者的用药安全,甚至会导致患者因不合理用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威胁到其生命安全。为了更好地应用"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就要进一步加强医院的药事管理,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在总结合理用药标准、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和表现以及药事管理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探究通过药事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人群常见西药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发生的74例西药不良反应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抗菌药物、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较常见,其中静脉给药途径发生的不良反应占首位,发病的原因主要是老年人药理作用和药动学发生改变,并且老年人体质较差,常需要联合用药和长期用药。结论:对老年人用药进行合理指导,加强监管合理用药,减低老年人群常见西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制定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安全因素产生原因,以便合理用药。方法:收集不良反应中心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应用中不良反应病例,通过查找处方、病历,询问医生及患者,找出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果:共收集96例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应用时发生不良反应,除与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外,34例存在用药不合理,3例为使用不当造成。结论:医生、护士、临床药师应加强业务学习,充分了解抗菌药物并正确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探究分析,旨在能够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准确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35例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用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9~60岁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比例最高;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喹诺酮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及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系统和器官为皮肤系统及附件、消化系统以及视觉系统;治愈率为49.6%,好转率为50.4%。结论:为有效控制药物使用,医护人员要掌握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并加强控制,进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率,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献药物不良反应报道是药物安全性的重要信息来源,日益成为医药工作者的关注重点。及时准确获取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关注患者用药,减少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实现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病例特点及临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该院46例婴幼儿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合临床实际提出处置对策,指导临床婴幼儿合理正确用药。结果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是多种原因造成,涉及的药物中抗感染药占据大多数,而且药物不良反应(ADR)多在静脉给药时出现。结论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最有效的预防和制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合理用药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赵剑锋  陈小平 《求医问药》2014,(21):162-164
目的:分析68例患者使用西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使用西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药品的种类、患者用药的方式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这些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部位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静脉给药方式导致的不良反应最多;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有抗生素类药物、消化系统类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等。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表现、处理方法,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临床上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卫生部北京医院2003年100例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卫生部北京医院2003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原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3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其次是由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中药引起,所累及的器官以皮肤病变最为常见。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肝损害,严重关节炎。结论 提示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合理用药,尽量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孢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期为进行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发生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12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可导致头孢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患者的年龄、饮食习惯、情绪,其是否饮酒,其药物的用量与质量,其输液的速度及生活的环境、合并用药的情况等。结论:随着头孢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加。临床上在使用头孢类药物时,应注意其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其危害性。临床医师要积极学习药理知识,熟练掌握头孢类药物的用途、常用的剂量、用药时的注意事项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便合理、正确地使用这类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针对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合理对策,使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得以提高。方法:通过临床对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文献调研,根据不同的耐药机制,总结和分析对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及诱发此类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引起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药物质量问题、患者情绪问题、环境问题、药物用量问题、患者年龄问题、患者过敏问题及患者药后饮酒问题等。结论:临床在对患者采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根据诱导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必须对药物适应症进行严格把握,对用药的用量和方法进行严格控制,使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患者的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7.
赵贵红 《吉林医学》2014,(6):1219-1219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药物不良反应报告78例,按照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涉及器官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主要为抗生素,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和口服用药。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器官及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要加强对不良反应药物的监测工作,促进合理安全用药,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常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形成的相关因素从而为老年人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8例因用药不当而引起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的老年患者的发病原因、药物成分的情况,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导致老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中,以用药过量、用药时间过长、非医嘱用药三方面占主要因素。同时还发现导致老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影响心电活动、心肌收缩力、降压药物、不明药物成分的中药汤剂等为主。结论引起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有多种因素,并且呈现出相应的特征分布,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时一定要明确病因,合理用药。同时还要开展全面的健康宣教,达到有效减少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本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郸城县虎岗乡卫生院发生的122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对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患者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抗生素类药物发生率最高(62.50%),其次为中药类制剂(16.07%);静脉滴注用药最为常见(88.39%);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51.78%)。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管理和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药所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总结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方法:对2011年9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用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通过对患者的病情、发生不良反应的种类及进行治疗的过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结果:在这68例患者中,因未进行辨证论治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8例,因剂量及用法错误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3例,因药物炮制不当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8例,因中西药联用不当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7例,因其他客观因素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例。结论:加强对中药辨证、配伍、用法、炮制等的监管力度,提高临床上合理用药的水平,对减少中药所致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