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67株耐亚胺培南假单胞菌的检出部位、科室、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IRPA主要来源于ICU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的患者,其中痰标本中最多,占89.89%;对亚胺培南、氯霉素、氨苄西林三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10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在90%以上;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26.97%.结论 IRPA感染的治疗较困难且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治疗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选择适合的治疗措施及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刘小军  聂爱玲 《中原医刊》2007,34(15):83-83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及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细菌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扩散法作敏感试验。结果 2001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0%(25/125),2002年为35%(56/160),2003年为41%(82/200)。痰标本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占69.3%(113/163)。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并对多种抗菌药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情况及其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的PA共141株,PCR法检测包括KPC,SME,GES,PER和VEB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2.PSE酶基因。结果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产KPC,SME,GES,PER和VEB型ESBLs,6株菌株产PSE酶。结论ESBLs并非汕头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多种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动态监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云  王磊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60-4061
目的:动态监测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及API20NE系统分离鉴定铜绿假单胞菌,以K-B法检测其药物敏感性,按2005年NCCLS标准判读结果,使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IRPA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66.7%),其次为咽拭子(13.3%)、分泌物(9.2%)、中段尿(4.9%)、脓液(3.1%)和血液(2.8%)等。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ISPA)相比,5年间除FOX、CXM、CZO、AMK和SMX等耐药率无明显提高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抗生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IRPA在临床标本中分布广泛,其耐药性较ISPA更为严重,在限制使用IMP、PIP/TAZ和喹诺酮类药物的同时,应尽可能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刘峰  钱君明  李琳琳 《九江医学》2006,21(2):51-53,65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有效使用抗生素。方法:按常规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离培养,VITEK—Ⅱ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药敏实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按2005年NCCLS标准对结果进行判读,使用whonet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60株IR-PA对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他啶100.0%,头孢哌酮/舒巴坦98.0%,头孢吡肟72.0%,哌拉西林70%,哌拉西林/他巴坐坦71.7%,替卡西林/克拉维酸85.0%,美洛培南75%,氨曲南78.3%,环丙沙星51.7%,左氧沙星氟78.3%,阿米卡星35.0%,庆大霉素45.0%,复方新诺明98.3%。除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外,IRPA组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亚胺培南敏感铜绿假单胞菌(IS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PA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呈现出更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的临床感染及其诱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单胞菌临床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各种送检的痰、尿、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培养并采人汤稀释法对亚胺培南等8种抗生素进行最小抑菌浓度分析。结果:分离的36.0%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呈现亚胺培南耐药,以ICU病房、高干病房的患为主,病情较重,31.4%的患使用过罗氏芬,20.0%的患用过泰能。结论: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越来越多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多发生于危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A)在医院内的流行情况及耐药谱的特性.方法 采用BD Phoe-nixTM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及纸片扩散法测定176株耐亚胺培南PA的耐药性.结果 176株耐亚胺培南PA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标本(60.8%),在临床病区分布居前三的依次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及神经外科,对多粘菌素B均敏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敏感率较高,其余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较低.结论 耐亚胺培南PA的医院内感染较严重,其主要来源为ICU病房,主要致病部位为呼吸道.治疗此类细菌感染宜参考实验室的细菌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氨基糖苷类或多粘菌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体内、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药的耐药诱导性.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敏感株PA5,利用含药琼脂平板法(MH琼脂)及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腹膜炎动物模型,研究两药体内、外诱导交叉耐药情况.结果:体外环丙沙星及亚胺培南在1×MIC、2×MIC浓度可诱导耐药菌产生,交叉耐药率9.2%及20.8%.体内环丙沙星诱导产生交叉耐药率为3.8%.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药菌均可经环丙沙星或亚胺培南在体内、外诱导选择产生.体外环丙沙星与亚胺培南诱导选择耐药突变频率及交叉耐药率无明显差异,体内交叉耐药菌的产生与药物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云南省安宁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医院感染发生率及耐药谱,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近3年IRPA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把住院患者感染性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PA),采用K-B法进行体外耐药监测,并统计分析耐药率。结果 3年来医院感染性标本中共检出185株IRPA,检出率为38.8%,IRPA与非IRP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有上升。结论 IRPA耐药情况比较严重,耐药机制复杂,有多重耐药性,建议重视对IRPA的监测与控制,尤其要关注泛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0.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产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和探讨该耐药菌的防治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检测我院2003~2007年临床标本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并回顾性分析比较该菌感染患者在院内采取的各项措施、病情发展等危险因素。结果2003~2007年共分离出769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195株是耐亚胺培南株,占25.3%,每年耐亚胺培南株的检出率依序分别为15.7%、11.9%、13.8%、24.1%、41.4%。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最低的是多粘菌素E(0.2%),对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46.1%)、庆大霉素(52.3%)和妥布霉素(52.6%)也相对较低。该菌感染单因素分析:入住ICU、使用广谱抗生素大于3周、住院时间超过4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2周内接受碳青酶烯类治疗是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逐年增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减少院内感染机会,有利于防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分离出333株PAE中有175株来自痰液(52.6%),86株来自咽拭子(25.8%),40株来源于脓液(12.0%),分离的科室分别为重症监护病房占38.1%、呼吸科占29.1%、神经外科占12.3%;药敏结果显示:PAE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有很高的耐药性,大部分耐药率在90%以上,而对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类及含酶抑制剂复合药有较低的耐药率,耐药率最低者是亚胺培南11.6%,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7.3%。结论:PAE分离株主要来自痰和咽拭子及ICU病房,并对多种抗生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应根据其分布特点和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PA)在千佛山医院院内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以便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采集本院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确诊的368例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茵以痰标本中分离最高,占65.8%,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于重症监护病房(占52.7%);其中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较敏感,耐药率依次是15.6%、17.8%、22.8%、25.6%;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复方新诺明和呋喃妥因高度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临床应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了解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情况。②方法应用美国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147例标本进行鉴定分析。③结果该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生素耐药情况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耐药情况比较严重。④结论该院应调整关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用药策略,应综合检测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2003年12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210株进行11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分离株中列第2位;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188/210,89.52%),和伤口(12/210,5.71%);丁胺卡那敏感率71.43%,亚胺培南为64.29%,头孢他啶为57.14%。结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可为临床抗生素治疗提供更多依据。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孙俊 《中原医刊》2011,(13):50-51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谱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珠海黑马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细菌和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342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外科,来自痰标本的有279株(占81.6%),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严重。结论铜绿假单胞茵是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要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数量阈值与细菌耐药的关系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作者综述了铜绿假单胞菌数量阈值系统的组成、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以及两者的关系,并介绍了通过多种途径干扰数量阈值系统,以减弱细菌耐药性的方法,这将为控制细菌感染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AmpC酶的检测及其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王中新 《安徽医学》2004,25(5):366-368
目的 调查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AmpC酶的表达情况 ,比较产酶菌和非产酶菌的耐药性。 方法 收集来源痰标本中的铜绿假单胞菌 114株 ,首先采用K -B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AmpC酶以及 3种不同表型的AmpC酶产生情况 ,然后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产酶菌株与不产酶菌株耐药性。结果 在 11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AmpC酶菌 79株 ( 69.5 % )。产AmpC酶的菌株表现为 3种表型 ,高产高表达型 61株 ( 5 3 .5 % )、低产高表达型 3 3株( 2 7.5 % )、低产低表达型 43株 ( 3 7.7% )。高产高表达AmpC酶菌株明显多于低产高表达型和低产低表达型。 3种不同AmpC酶表型的菌株 ,低产低表达型对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P/T)、哌拉西林 (PI)、氨曲南 (ATM )、头孢他啶 (CAZ)、头孢吡肟 (FEP)、亚胺培南 (IMP)的敏感率均明显高于低产高表达型和高产高表达型。结论 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AmpC酶产生率高 ,可能是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123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蔡木发  崔国辉 《海南医学》2012,23(6):101-103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检测,应用WHONET软件进行耐药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分离自痰标本(69.1%),其次是伤口分泌物(14.6%)。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的药物依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4.4%)、亚胺培南(27.6%)、阿米卡星(39.0%)、头孢他啶(40.7%)、氨曲南(46.7%),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较严重,耐药率在52.8%~92.7%之间。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严重,合理用药及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92-94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分布方式以及耐药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2288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60株,占总数的2.6%。进行菌株培养和鉴定、药敏试验,然后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结果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占总数的50.0%;其次为神经外科,占总数的26.7%;再次为神经内科,占总数的13.4%;最后为呼吸科、骨科、普外科,均占总数的3.3%。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氨曲南、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性最高,均为100.0%;其次为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均为96.7%;再次为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耐药性分别为93.3%、90.0%、90.0%、83.3%,最后为阿米卡星,耐药性为16.7%;对多黏菌素B不耐药,耐药性为0。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分布较为集中,高度耐药于常见抗菌药物,实时监控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能够对其在医院内传播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耐药性情况。方法采集住院精神病患者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鉴定,使用温州市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BLO-KONT鉴定系统进行细菌坚定,取鉴定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分析其耐药率。结果在常用的多种抗生素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磺胺甲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大于90%,而头孢他定、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哌酮/克拉维酸等的耐药率小于30%。结论在常用的所有抗菌药物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均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