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CT扫描征象对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40例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以及30例非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观察两组患者影像学特点。结果活动性肺结核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小结节影、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磨玻璃影有16例、树芽征、空洞、肺实变影。其中以磨玻璃影(80.00%)、树芽征(50.00%)、空洞(42.50%)为最为明显的CT征象,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CT影像学表现为索条影、支气管血管束紊乱、钙化灶、支气管扩张、肺实变影、小结节影。其中以索条影(80.00%)、肺实变影(60.00%)、小结节影(56.67%)最为明显的CT征象。结论采用CT扫描征象可较好的对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进行鉴别诊断,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做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在新发、复发及慢性肺结核中的表现。方法以我院放射科收治的14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45例新发型结核患者(A组)、53例复发型结核患者(B组)以及50例慢性结核者(C组),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B组活动性CT征象(树芽征、肺实变、毛玻璃阴影、节段性分布小叶中心结节影)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组,后壁空洞检出率低于C组,差异显著(P0.05);A组活动性CT征象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组非活动性CT征象(肺气肿、支气管聚拢迂曲、纤维条索影、钙化)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显著(P0.05);B组非活动性CT征象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在新发、复发及慢性肺结核中的表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对活动性及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进行分析,可对临床诊治肺结核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治痰标本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检测阳性与阴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CT征象。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中心行胸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139例,根据痰标本Xpert MRI/RIF的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n=74)与阴性组(n=65),比较两组CT征象特征。结果:阳性组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厚壁空洞、无壁空洞、毛玻璃密度影、小叶样肺实变、亚段及段性肺实变、叶性肺实变、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不均匀增厚、网状影和细线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小叶样肺实变、亚段及段性肺实变、叶性肺实变、毛玻璃密度影、支气管壁不均匀增厚及空洞是痰Xpert MTB/RIF检测阳性活动性肺结核的主要CT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后的CT征象演变。方法连续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38例,在抗结核治疗前后分别行螺旋CT检查,对比观察肺结核CT征象的转归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提示肺结核活动性的CT征象均具有很高的检出率。经过抗结核治疗后,磨玻璃影、空洞、肺实变、树芽征、模糊结节、气道壁增厚、网状微结节吸收率均超过85%。治疗前后上述征象的检出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结节和纤维条索影为活动性肺结核治愈后的主要CT转归征象。结论 CT检查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后病变转归的观察,可作为其治疗效果评价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肺结核涂片阳性患者的CT征象.方法 398例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部分加以HRCT扫描,分析其影像学征象及其特点.结果 空洞324例,大树芽征42例,小树芽征252例,微树芽征25例,小叶中心结节135例,腺泡结节26例,小叶实变296例,亚段实变、段实变165例,磨玻璃征78例,支气管壁增厚、狭窄及支气管引流91例,弥散粟粒样结节10例.结论 典型的活动性肺结核具有一定的CT影像特点,为多叶、段不同部位多发分布的基础上,出现空洞、树芽征、小叶样实变等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病灶检出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在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磨玻璃影、空洞征、病灶内钙化中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薄层重建在小叶中心结节、树芽征、磨玻璃影、空洞征、病灶内钙化中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应用于活动性肺结核的检查中,可获得与常规剂量相接近的扫描结果,同时显著降低了检查成本,有效减少CT扫描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痰涂片中抗酸杆菌(AFB,acid-fast bacilli)的含量与HRCT征象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痰涂片结果和HRCT图像,根据痰涂片镜检结果分为5组,涂阴组、涂阳1+组、涂阳2+组、涂阳3+组、涂阳4+组,每组40例。在不知痰涂片镜检结果的前提下,由3名主治医师对各例胸部HRCT图像进行阅片,统一意见后逐一记录每例胸部HRCT表现及特点。对比分析各组间HRCT征象的差异。 结果:小叶中心结节、腺泡结节、树芽征、磨玻璃影、肺实变、支气管损害及空洞是活动性肺结核常见的HRCT表现,总检出率分别为55%、48%、48%、44%、57%、56%、48%;腺泡结节、树芽征、肺实变、支气管损害和空洞等HRCT表现检出率随痰涂片中AFB含量增多而增加,涂阳4+组中空洞检出率与其它组有显著差异;小叶中心结节和磨玻璃影在各组间无差异;HRCT显示病灶分布随痰涂片中AFB含量增高而增多。 结论:活动性肺结核痰涂片AFB的含量与HRCT征象有关,HRCT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痰涂片中AFB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23-126+130
目的探讨初治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MS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登记治疗、资料完整的初治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9例,由2名胸部影像专家阅片,分析、记录该病胸部MSCT表现特点。结果 59例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经过6个月正规药物治疗后均有吸收好转。59例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男40例,女19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3.2岁。肺部病变累及两肺上叶为主,其中两肺上叶同时受累15例,仅左肺上叶受累16例,仅右肺上叶受累11例。两肺下叶受累8例,两肺上下叶受累6例,两肺弥漫受累3例。初治菌阴活动性肺结核MSCT征象中,小叶中心结节55例,腺泡结节50例,树芽征47例,小叶样实变28例,磨玻璃影26例,边缘模糊的实变18例,支气管壁增厚15例,厚壁空洞9例,多发结节内小空洞3例,上述征象检出率分别为93.2%、84.7%、79.7%、47.5%、44.1%、30.5%、25.4%、15.3%、5.08%。非活动性肺结核MSCT征象中,斑块16例,边缘清晰高密度结节15例,条索影14例,钙化14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结构扭曲变形2例,上述征象检出率分别为27.1%、25.4%、23.7%、23.7%、5.09%、3.39%。结论小叶中心结节,腺泡结节,树芽征是初治菌阴活动性肺结核MSCT最常见征象,代表结核杆菌易支气管播散特点。结合病灶部位、形态可以提高菌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薄层高分辨率CT(HRCT)评价活动性肺结核的各项影像学征像,探讨其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薄层螺旋CT对50名已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高分辨率CT扫描.其中痰及支气管灌洗液中查出结核杆菌阳性36例,14例经临床随诊半年以上.采用西门子欢悦双排螺旋CT进行肺部10mm常规层厚扫描,对病灶区进行1mm高分辨扫描.结果 6例病变HRCT显示支气管增厚及狭窄,21例显示微节结影及小叶实变,空洞影.18例显示小叶间隔和小叶内间质增厚.其中46例显示磨玻璃影,44例显示小叶中心结节分支状影及树芽征.结论 螺旋CT薄层高分辨率扫描对诊断活动性肺结核能提供较常规CT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王述秀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841-1842
目的对成人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后的临床CT征象演变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间收治成人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7例,对其治疗前后的螺旋CT征象转归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87例患者肺结核活动期的螺旋CT征象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在抗结核治疗之后,其磨玻璃影、肺实变、空洞、模糊结节、树芽征等的吸收率均超过85%以上,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CT检查有助于对临床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后的转归观察,并可将其作为治疗效果评价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X光片及CT对HIV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42例HIV感染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经X线胸片(普通X光片及数字化X光片)检查,分别摄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胸片,其中24例经CT检查。结果:26例(61.9%)具有典型的双肺弥漫性、以肺门为中心、双肺对称性网结节状及斑片状高密度影,X线诊断为PCP,正确率为100%。不典型表现的16例全部进行了CT检查,其中9例(21.4%)表现肺多发性、囊性及实质性改变并经CT诊断;另外7例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4例(9.5%)为多小叶渗出性病变,3例(7.1%)为大叶及局灶性实变,7例病人中仅有1例CT检查后确诊,其余6例均不能肯定诊断。X光片结合CT检查,对PCP诊断总符合率为85.7%。结论:对具有典型X线表现的病例,X光胸片符合率为100%;对不典型表现的病例,需行CT检查。X光片结合CT检查对确定HIV患者是否感染PCP较大帮助,其诊断符合率为85.7%。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CT征象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5例肺部疾病患者,其中肺炎性假瘤41例,周围型肺癌3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对患者所得CT图像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影像学征象主要有:病灶位置(右肺、左肺)、病灶大小、CT征象(空泡征、支气管征、空洞、钙化、分叶征、毛刺征、平直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情况等。结果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在病灶分叶征、毛刺征、平直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上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性假瘤患者平直征为80.48%,多于周围型肺癌患者;周围肺癌患者分叶征91.17%,毛刺征82.35%,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均为79.41%,明显高于肺炎性假瘤患者。结论分叶征、毛刺征、平直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为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鉴别重要征象,CT检查对两者诊断鉴别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余忠强  夏瑞明  王亮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05-106,161
目的 探讨成人衣原体肺炎CT扫描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对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27例经PCR证实的衣原体肺炎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CT影像学特点,评价其对定性诊断的价值。结果 成人衣原体肺炎CT病变多呈小叶性分布,在各肺叶内分布无明显差异。影像学表现小片影及结节影发生率高于大片影,多个肺叶病变发生率高于单个肺叶病变发生率,未合并胸腔积液者发生率高于发生胸腔积液者,患者治疗后影像学改善率低于临床改善率。结论 成人肺炎衣原体肺炎CT平扫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CT扫描能够为早期定性诊断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120例临床和(或)其他影像方法拟诊乳腺癌的患者进行前瞻性MSCT研究。开始注射对比剂后35s(动脉早期)启动动态增强扫描,并于60s和150s重复扫描。然后将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研究,计算CT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结果本组120例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者89例100个病灶,其中浸润性导管乳腺癌61例,导管原位癌12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髓样癌6例,炎性乳腺癌2例。分别按照病灶形态学、病灶强化特征、病灶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及上述三者综合分析,并进行CT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82%、84%和92%。结论MSCT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肺滑膜肉瘤的临床症状,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总结2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肺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2例患者均行胸部X线及CT检查,均手术切除肿物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或胸痛。病理学检查提示为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瘤细胞呈流水状排列,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EMA、Bcl-2、Vimentin等阳性。影像学表现为肺部肿块影,边缘清楚或呈分叶状,病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可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结论肺的滑膜肉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上无特异性,不易与其他肺或胸膜原发性肉瘤相鉴别,需要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6.
BD 方案与VAD 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BD方案)与VAD 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
分析120 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1)BD 组( n=37):其中初治16 例,复发/难治21 例;(2)VAD 组( n=83):
其中初治39 例,复发/难治44 例。化疗4~7 个疗程后全面评价两组疗效及副反应。采用EBMT/ABMT 标准判定疗效,并按WHO
标准判断不良反应。结果(1)BD组:中位生存期为43.5 个月,2 年和4 年生存率分别为86.4%和47.3%,平均起效疗程数为
2.06,总有效率为91.9%,其中CR/nCR 32.4%(12/37),PR 48.6%(18/37),MR 10.8%(4/37)。初治患者CR/nCR 37.5%(6/16),
PR 50.0%(8/16),MR 6.3%(1/16),NR 6.3%(1/16),有效率为93.8%;复发/难治患者CR/nCR 28.6%(6/21),PR 47.6%(10/
21),MR 14.3%(3/21),NR 4.8%(1/21),PD 4.8%(1/21),有效率为90.5%;(2)VAD 组:中位生存期为29.1 个月,2 年和4 年生
存率分别为64.3%和33.5%,平均起效疗程数为3.09,总有效率为66.3%,其中CR/nCR 12.0%(10/83),PR 38.6%(32/83),MR
15.7%(13/83)。初治患者CR/nCR 15.4%(6/39),PR 38.5%(15/39),MR 12.8%(5/39),NR 20.5%(8/39),PD 12.8%(5/39),有
效率66.7%;复发/难治患者CR/nCR 9.1%(4/44),PR 38.6%(17/44),MR 18.2%(8/44),NR 18.2%(8/44),PD 15.7%(7/44),有
效率为65.9%。字2检验结果显示,2 组方案疗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05);经Log-rank 检验发现,2 组生存率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0.05);(3)与VAD组相比,BD 组不良反应较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与VAD方案相比,BD方案能
达到更高的缓解率,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早期乳腺癌的CT影像学特点,探讨CT在诊断早期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的6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CT检查资料,分析总结影像学特征。结果CT检查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学征象主要为不规则形肿块状;另一个明显征象为钙化。病灶血流大小随患者年龄增加呈逐步减少趋势。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8例,导管内癌15例,单纯癌6例,小叶癌5例,小管癌5例;TNM分期:I期44例,IIa期25例;按部位:单侧59例,双侧10例;转移方面:伴腋窝淋巴结转移24例,肋下、肺间转移6例。结论CT检查既可以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的灵敏度,也可以提高特异度,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肺动脉成像联合心脏超声对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心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10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163例P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心功能损害发生情况;比较发生组和未发生组CT肺动脉成像和心脏超声有关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肺动脉成像联合心脏超声对PAH患者心功能损害的诊断效能。结果 163例PAH患者中,39例发生心功能损害,发生率为23.93%。发生组肺动脉直径、右室横径大于未发生组(P <0.05),右心室收缩压(RVSP)高于未发生组(P <0.05),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低或小于未发生组(P <0.05)。ROC曲线显示,肺动脉直径、右室横径、RVEF、RVSP、TAPSE评估PAH患者心功能损害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3.15 mm、42.75 mm、34.83%、53.78 mmHg、16.03 mm;CT肺动脉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64.1%(95%CI:0.597,0.687)、90.3%(95%CI:0.85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肺高分辨率CT(HRCT)在不同结缔组织病(CTD)并发间质性肺炎(ILD)的影像学特征,为HRCT在CTD并发ILD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 388例CTD病人资料,其中CTD并发ILD 143例(总发病率为10.3%),分析CTD并发ILD病人肺HRCT影像学特征,探讨CT分类与不同CTD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43例CTD合并ILD病人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3例,类风湿关节炎(RA)40例,干燥综合征(SS)26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8例,系统性硬化症(SSc)7例,混合性CTD(MTCD)5例,成人斯蒂尔病(AOSD)4例。CTD并发ILD肺HRCT影像学表现依次为:小叶间隔增厚88.1%;毛玻璃样变78.3%;不规则线状影或胸膜下线74.1%;网格影41.3%;支气管血管束增厚30.1%;薄壁囊肿23.8%;蜂窝肺、结节灶均占19.6%;马赛克灌注17.5%;实变影10.5%;肺大泡5.6%。SLE、RA、SS、AOSD以毛玻璃样变、小叶间隔增厚影像学表现为主,SSc、PM/DM、MCTD以网格影、蜂窝肺为主要表现。不同CT类型肺间质病变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C3、C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格影组、实变影组、蜂窝肺组、毛玻璃样变组、Non-ILD组ESR指标均高于不规则线下影或胸膜下线组(P<0.05~P<0.01);实变影组、蜂窝肺组、毛玻璃样变组CRP指标均高于Non-ILD组(P<0.05~P<0.01);不规则线下影或胸膜下线组、网格影组、薄壁囊肿组、支气管学管束增厚组、蜂窝肺组、小叶间隔增厚组、Non-ILD组C3指标均低于毛玻璃样变组(P<0.05~P<0.01),不规则线下影或胸膜下线组、实变影组C3指标均高于Non-ILD组(P<0.05~P<0.01);除肺大泡组外,其余各组C4指标均显著低于毛玻璃样变组(P<0.01)。结论:不同CTD并发ILD有不同影像学特征,影像学改变与炎症指标及补体水平有一定关系,早期进行肺部HRCT检查有助于ILD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18例确诊2型糖尿病合并干酪性肺炎患者,男14例,女4例,年龄47-72岁。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干咳为主)。均行胸部X线检查及胸部CT扫描。结果:13例表现为大叶性肺炎(72.2%),CT检查发现实变病变中有小空洞存在,5例右下肺可见播散病灶;3例表现为肺不张(16.7%);2例表现为小叶性干酪性肺炎(11.1%)。病变部位:右上肺11例,左上肺4例,右中下肺3例。7例(38.9%)经痰检及纤支镜检查确诊,2例(11.1%)误诊为肺癌,9例(50.0%)在多种治疗无效后1月后确诊。结论:糖尿病合并结核干酪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大叶实变及虫蚀状空洞,一般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腔通畅,具有一定特征性,熟悉这些表现特点,对糖尿病合并结核干酪性肺炎影像学诊断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