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脑屏障开放后超选择性颅内动脉介入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甘露醇导管化疗组、导管化疗组和全脑放疗组。甘露醇导管化疗组用股动脉插管技术超选择性的向肿瘤供养动脉后分别依次灌注20%甘露醇、卡铂和吉西他滨化疗药物;导管化疗组仅依次灌注卡铂和吉西他滨;治疗1个月后与全脑放疗组根据疗效判断标准比较三组的疗效,并通过电话随访判断比较三组的生存率。结果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甘露醇导管化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导管化疗组的50.00%和全脑化疗组的16.67%。三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生存率比较示甘露醇导管化疗组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56.67%、23.33%、6.67%,与导管化疗组和全脑放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颅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药物可经导管直接进入肿瘤供养动脉,迅速杀死肿瘤细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对大鼠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4只脑胶质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动脉组、静脉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通过大鼠尾静脉(静脉组)及颈动脉(动脉组)给予化疗药物VM-26,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肿瘤体积和生存期;给予不同途径治疗1周后处死大鼠,采用PCR法观察大鼠肿瘤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肿瘤细胞中PCNA的阳性细胞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动脉组大鼠经治疗后肿瘤生长速度最慢,静脉组其次,对照组最快,动脉组大鼠肿瘤体积小于静脉和对照组(P<0.05),静脉组大鼠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组和静脉组大鼠生存期延长(P<0.05);动脉组大鼠生存期长于静脉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大鼠肿瘤组织中PCNA及TOPOⅡ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静脉组(P<0.05),静脉组大鼠肿瘤组织中PCNA及TOPOⅡ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组大鼠肿瘤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数低于静脉组和对照组(P<0.05)。动脉组大鼠肿瘤细胞凋亡率高于静脉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灌注途径化疗使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减慢,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多,能更有效控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甘露醇的开放血脑屏障及细胞保护作用,探索其增加静脉移植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进入脑内数量的可行性,为下一步BMSCs或载基因细胞静脉移植应用于临床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扩增BMSCs至第5代,移植前经BrdU标记。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通过尾静脉进行注射移植。将动物模型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注射甘露醇;常规治疗组:移植BMSCs;治疗组:移植BMSCs后注射甘露醇。在第1、7、14、21天分别行NSS评分并取脑组织制作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记数BrdU阳性细胞,以确定BMSCs的分布及存活情况。结果BMSCs能较早期进入脑内存活,且集中于缺血灶周围。在同时间点,应用甘露醇移植组大鼠的NSS评分较其它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露醇通过其开放血脑屏障及细胞保护的作用,能增加进入脑内并存活的BMSCs的数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替尼泊甙(VM26)与司莫司汀(MeCCNU)序列给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145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胶质瘤病人术后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加静脉滴注VM26及口服MeCCNU化疗,通过比较化疗前后影像学表现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本组145例病人治疗后完全缓解21例(14.5%)、部分缓解72例(49.6%)、无变化31例(21.4%)、恶化21例(14.5%)。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0.3%、74.5%和22.8%。全部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及毒性反应。结论 VM26-MeCCNU联合序列给药可延长脑胶质瘤病人生存时间,并发症及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结肠癌术前化疗疗效的病理组织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和评价结肠癌术前化疗的方法及作用,作者对本院同期手术治疗的114例结肠癌病例进行了研究。方法:根据术前化疗方法分为:(1)动脉灌注化疗组62例;(2)静脉化疗组19例;(3)5-氟脲嘧啶(5-Fu)保留灌肠组12例;(4)对照组21例。化疗后2~4周行肿瘤切除术,肿瘤标本作病理切片组织学疗效观察。结果:前三组化疗后切除的肿瘤其细胞变性、坏死数量及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动脉灌注化疗组高于静脉化疗组和5-Fu保留灌肠组(P<0.05)。40例使用5-Fu动脉灌注化疗组中8例出现化学性肠炎,其中两例出现肠缺血坏死。结论:结肠癌术前化疗以动脉灌注化疗效果最好,应作为首选;5-Fu作为结肠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疗效不显著而不良反应明显,应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对人脑胶质瘤多药耐药膜糖蛋白(P-g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新鲜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标本中P-gp的表达。结果: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之间P-gp表达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恶性程度之间P-gp表达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同级别胶质瘤中复发与原发者P-gp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gp表达与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gp测定可判断胶质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应用多药耐药逆转剂,制订化疗方案,亦对判断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甘露醇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以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制作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培养基组8只(注射1 mL无血清培养基)、BMSCs移植治疗组11只(注射1×10^6个BMSCs 1 mL)及甘露醇预处理BMSCs移植治疗组9只(注射1.5 g/kg甘露醇后,在10-30 min之内注射1×10^6个BMSCs 1 mL)。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移植治疗前与移植4周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比较各组之间差异。结果:与培养基组比较,BMSCs移植治疗组和甘露醇预处理BMSCs移植治疗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都有改善,模型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平台象限区滞留时间延长(P〈0.05);与BMSCs移植治疗组比较,甘露醇预处理BMSCs移植治疗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更加明显,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平台象限区滞留时间延长(P〈0.05)。结论:甘露醇预处理后BMSCs静脉移植组治疗血管性痴呆与单独BMSCs静脉移植组大鼠比较,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其机制可能与甘露醇能开放血脑屏障(BBB),增加进入脑内的BMSCs数量相关。  相似文献   

8.
苏国军  莫万彬 《医学综述》2009,15(20):3092-3094
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由于其呈恶性浸润性生长,且多位于脑重要结构区域,使手术难以完全切除,具有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化疗作为恶性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已为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常规静脉化疗由于受到血脑屏障及多药毒性的限制,疗效不佳。间质化疗是一种局部治疗肿瘤的新方法,能有效地绕过血脑屏障,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化疗的不良反应,有望成为控制胶质瘤局部复发的有效治疗法。本文就胶质瘤这种新的化疗方法理论基础、给药途径、相关实验及缓释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穿刺颅内化疗并放疗治疗脑肿瘤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提高转移性脑瘤疗效的综合疗法。方法:在开放血脑屏障下,分别采用:单纯颈动脉直接穿刺灌注颅内化疗;颈动脉灌注化疗并脑部放疗;静脉化疗并脑部放疗;颈动脉灌注化疗+静脉化疗并脑部放疗4种方法。结果:治疗转移性脑肿瘤17例,原发性脑瘤1例,CR10例(55.6%),PR5例(27.8%),NC3例(16.7%),有效率83.3%。结论:单纯颈动脉灌注化疗对脑转移瘤即有较好疗效(RR75%),直接穿刺法简便易行,并脑部放疗疗效明显。先行开放血脑屏障,后予颈动脉和静脉化疗并脑部放疗治疗脑转移瘤更能提高疗效,但毒副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10.
脑胶质瘤局部VM-26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替尼泊甙(VM-26)对脑胶质瘤术后病人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16例病人术后用局部浸VM-26的明胶海绵贴敷于瘤床壁上。其中5例瘤腔留有Ommaya贮液囊。结果 1年半生存率达69%。结论 VM-26局部治疗,可以提高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Tofindanefectivemethodfortreatingmalignantcerebralglioma,weusedpapaverinetoopenthebloodbrainbarrier(BBB)throughintracarot...  相似文献   

12.
放射线照射降低血脑屏障的作用及促进化疗药物的渗透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放射线对血脑屏障的影响,以及放疗与化疗的顺序性及交叉接触的最佳时间。方法 采用99m TCGH 显影技术观察不同剂量放射线对血脑组织屏障的影响,采用静脉注射氨甲喋呤(MTX)观察不同剂量放射线对血脑脊液屏障的影响。结果 放射线有降低血脑屏障的作用,20 Gy 射线照射后血脑屏障功能开始下降,两屏障功能下降程度与照射剂量有关。结论 放射线有降低血脑组织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的作用,且与照射剂量有关。照射20 Gy 后开始化疗是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IDH1、ERCC1和MGMT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84例胶质瘤IDH1、ERCC1和MGMT的表达。结果 IDH1和ERCC1在胶质瘤细胞中表达随病理级别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DH1在胶质瘤样本中的表达分别与ERCC1和MGMT有相关性,而ERCC1和MGMT之间无相关性。结论IDH1、ERCC1的检测可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并可以将其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检测ERCC1和MGMT可针对性选用化疗药物,对制定个性化化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磁导向下磁性药物载体脑定向分布 ,磁性药物载体对肝、肾及骨髓的毒副作用 ,为脑胶质瘤的磁导向化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将合成的磁微球 白蛋白 氨甲喋呤载体 (FM HAS MTX) ,经尾静脉注入 30只SD大鼠体循环内 ,在大脑右侧放置一个梯度磁场 ,观察不同时间 ( 15、30、45min)时氨甲喋呤 (MTX)在SD大鼠大脑的分布状况以及相同时间内左右大脑内MTX含量比较 ,同时研究磁导向与非磁导向时脑内MTX含量变化。另取昆明小鼠 5 0只 ,将一定的磁性药物载体混悬液通过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 ,头部一侧放置聚焦磁场 ,定期给药观察 3个月 ,定时取血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谷丙转氨酶、非蛋白氮 ,并设立对照组。结果 :45min时磁导向组右侧大脑MTX含量 ( 0 5 6± 0 0 2 )是非磁导组右侧大脑MTX含量 ( 0 0 6± 0 0 2 )的 9 3倍 ,不同时间内右大脑 (磁导向侧 )与左侧大脑MTX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相同时间内 ,右侧大脑MTX含量明显高于左侧大脑(P <0 0 1)。 7、14d磁导向组红细胞为 ( 935 0± 79 2 )、( 92 5 0± 81 5 )万 /mm3,肝功能及肾功能变化不大 ,非磁导向组 (MTX组 )红细胞为 ( 5 70 0± 82 2 )、( 5 0 5 0± 81 2 )万 /mm3,肝功能及肾功能变化较大 ,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15.
跨血脑屏障复合功能纳米载体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跨血脑屏障复合功能纳米载体系统。方法以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原料,制备出具有超顺磁特性的纳米载体粒子,并将跨膜肽(Tat)、人转铁蛋白(Tf)和抗癌药物甲氨喋呤(MTX)与其结合,构建成兼具跨血脑屏障、磁性和受体介导双靶向及抗癌复合功能的纳米载体系统(MTX-O-MNPs-Tat-Tf)。应用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震动样磁力计表征该纳米载体系统的形貌、粒径、磁性能并选择大鼠C6细胞考察MTX-O-MNPs-Tat-Tf载体粒子的抗肿瘤特性。结果纳米磁性粒子MTX-O-MNPs-Tat-Tf平均粒径为75nm,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特性。初步动物实验表明,采用放射性元素锝标记,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检测,复合功能载体系统成功跨越大鼠血脑屏障。结论MTX-O-MNPs-Tat-Tf载体系统的建立为今后跨过血脑屏障治疗脑部疾病等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emozolomide (TMZ) chemotherapy with radiotherapy and that of MV (VM-26+Me-CCNU) chemotherapy with radiotherapy in the synchronous treatment o...  相似文献   

17.
Blood-brain barrier and treatment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um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blood-brain barrier (BBB) separates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from systemic blood circulation by a continuous capillary network. The barrier's capillary endothelium has interendothelial tight junctions which prevent passage of large molecular weight, water soluble, highly polar molecules. The barrier protects the brain from toxic substances and also prevents therapeutic drugs from CNS entry. Its permeability within brain tumors is different with fenestrated endothelium resembling that of normal brain regions outside the BBB. Despite capillary changes within CNS tumors, their effect on improved therapies has not been shown. Combined chemotherapy with surgery and radiation does not significantly prolong glioma patients' survival. Discussed are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es which include: osmotic, transient bloo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followed by chemotherapy or immunotherapy, drug "tailoring" to render them more effective in barrier entry, and genetic glioma manipulation to make it the target of antiviral drugs which may penetrate the barrier.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内注入顺磁性造影剂维影钆胺(Gd-DTPA)后大鼠脑胶质瘤的显示和强化情况。方法:80只SD大鼠脑内胶质瘤细胞种植后分成两组,分别经静脉内和腹腔内注入造影剂后行磁共振扫描。结果:经腹腔内注入造影剂与经静脉内注入造影剂两种方法对肿瘤的显示和强化相差不显著。结论:SD大鼠脑胶质瘤磁共振造影剂Gd-DTPA的给药途径可选用经腹腔内注入,其合适浓度为0.1 ̄mmol/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