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凤荣 《微创医学》2008,3(2):181-182
既往上尿路需放置支架管引流的手术,一般采用开放式外支架管引流,术后易发生逆行感染、引流管脱落等,给临床治疗护理带来很多困难.我科自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应用双"J"导管作支架和内引流87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J管在上尿路手术中的置管方法,适应症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于1995年7月至2000年10月,对138例,上尿路疾病患者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内引流,留管时间1-8个月,特别是采用美蓝生理盐水充盈膀胱定位法能确定双J管是否置入膀胱。结果 双J管引流可靠,无漏尿、感染等并发症,切口均Ⅰ期愈合,缩短住院时间。结论 双J管具有使用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 J管内引流在尿路手术中的置管方法、时间及并发症。方法 :对 4 5例尿路手术中应用双 J管作内支架和内引流 ,置管时间 1周~ 6个月。结果 :术后无伤口感染、漏尿等并发症。结论 :双 J管具有内支架和内引流的双重作用 ,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双J管内引流在上尿路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在上尿路手术中常规采用双J管引流,对其作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 置管引流后,患者恢复好,无尿漏及伤口感染发生。结论 双J管在上尿路手术中应用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J输尿管支架管在上尿路手术中的使用方法、适应症及并发症。方法 对 6 8例上尿路手术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行内引流 ,根据具体情况 ,留管时间 15~ 6 0d。结果 术后伤口一期愈合 ,无感染、漏尿等并发症。结论 双J管在上尿路手术中 ,具有支架和引流作用 ,能很好地引流尿液 ,预防漏尿和狭窄 ,且使用方便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留置双J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上尿路手术留置双J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458例上尿路手术留置双J管所发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双J管应用中如何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绝大多数上尿路手术留置双J管作内引流及支架的效果良好。置管后主要并发症为血尿、膀胱刺激症状、管周及管腔结石生成、膀胱输尿管反流、双J管移位、尿路感染等。结论 治疗上尿路疾病的首选引流方式是留置双J管,双J管置入后常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一般较轻微,正确的置管能有效减少甚至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合理处理并发症能降低其不良后果,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J管在上尿路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治疗81例不同原因的上尿路疾病患者,采用双J管内引流及支架。结果除1例双J管未插入膀胱外,80例均获得了内引流及支架的满意效果。结论上尿路疾病的各种开放性手术,最好选双J管内引流及支架,肾盂内较大结石行ESWL前经尿道膀胱镜置入双J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J管在上尿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2月-2000年12月102例病人使用双J管的资料。结果:置管引流后,伤口漏尿,伤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减少。结论:双J管的应用对防止上尿路手术后漏尿,狭窄和伤口感染,促进术后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对置管后对上尿路的影响。置管的适应证,置管引流的时间和并发症进行讨论。认为双J管内引流具有操作简便,引流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赵许亚 《当代医学》2012,18(24):49-50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途径双"J"管置入结合经皮穿刺肾造瘘术治疗肾后性肾衰竭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近期收治的因各种原因并发肾后性肾衰竭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先行经膀胱镜下双"J"管置入失败,后改用经皮途径.结果 52例患者均为经尿路双"J"管失败患者,其中39例患者行经皮输尿管双"J"管置入成功.置管失败的13例肾积水严重患者于B超定位后X线引导下开展肾穿刺造瘘手术,留置造瘘管进行引流.经皮穿刺途径双"J"管置入操作平均时间(45.6±11.9)min(30~50min).首次穿刺成功22例(95.7%).实验室检查:BUN 4~9mmol/L,平均(6.5±1.8)mmol/L;SCR 160~460mmol/L,平均(302±109.7)mmol/L;47例BUN、SCR恢复正常.2例并发症均是造瘘管轻度出血.结论 经皮穿刺途径双"J"管置入结合经皮穿刺肾造瘘治疗经尿路途径失败的肾后性肾衰竭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J管在上尿路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治疗81例不同原因的上尿路疾病患者,采用双J管内引流及支架。结果 除1例双J管未插入膀胱外,80例均获得了内引流及支架的满意效果。结论 上尿路疾病的各种开放性手术,最好选双J管内引流及支架,肾盂内较大结石行ESWL前经尿道膀胱镜置入双J管。  相似文献   

11.
丁玉峰 《中外医疗》2011,30(18):74-74
目的探讨双J管内引流在上尿路手术中的置管方法、时间、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对42例复杂性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在上尿路手术中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和内引流,置管时间3~6周。结果术后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双J管具有内支架和内引流的双重作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J管在上尿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上尿路手术中放置双J管作支架内引流25例。结果:25例均经膀胱镜顺利取出双J管,2例出现尿路刺激症状。无肾绞痛、漏尿及切口感染。术后7-8天出院。结论:在上尿路手术中采用双J管作支架内引流,操作简便,疗效确实,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李庆科  伏伟  英玉林 《华夏医学》2002,15(3):375-376
双 J管作为内支架管优于外引流 ,已广泛应用于上尿路手术中 ,手术后以双 J管作为支架内引流能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避免感染 ,有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双 J管留置的常见并发症有回缩、血尿、梗阻、尿路刺激征、尿液返流等并发症。本院自 1 995年以来因肾输尿管手术使用双 J管 98例 ,其中发生置管异位 3例 ,笔者就这 3例置管异位病例 ,讨论双 J管置管中应注意的问题。1 临床资料例 1 ,男 ,38岁 ,因右侧多发性结石行右肾盂切开取石术 ,术中置入 5F双 J管时输尿管下段受阻 ,改用输尿管导管 ,可插入膀胱 ,在置入双 J管时仍于输尿管下段受阻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J管内支架内引流在开放性尿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开放性上尿路手术中留置双J管作内支架和内引流471例521侧,术后留置导尿5~7d,3~6周拔除双J管。结果术后双J管滞留3例,自行脱落2例,术后无切口感染、漏尿、输尿管反流及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双J管具有内支架和内引流的双重作用,并发症少,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双J管内引流在上尿路手术中的置管方法、时间、适应症及并发症。。方法 :对 12 9例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者在上尿路手术中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和内引流 ,置管时间 4周~ 6周 (一般小于 5周 )。结果 :手术后无伤口感染、尿漏、再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双J管具有内支架和内引流的双重作用及操作简便 ,并发症少等优点 ,并减少了病人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J管在上尿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上尿路手术中使用双J管的临床资料。结果 使用双J管可靠,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双J管内引流和支架效果好,并发症少,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7.
双J管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附12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J管内引流在上尿路手术中的置管方法、时间、适应症及并发症。方法:对129例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者在上尿路手术中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和内引流,置管时间4周~6周(一般小于5周)结果:手术后无伤口感染、尿漏、再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双J管具有内支架和内引流的双重作用及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并减少了病人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双“J”导管的临床应用,解决了肾脏外引流支架管易发生感染,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保护了肾功能,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通过1000例上尿路结石手术双“J”管临床应用,总结了内引流支架管的护理观察要点及术后的出院指导,认为采用双“J”导管内引流效果好且并发症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J管在上尿路手术中的放置方法、适应症、并发症。方法对25例上尿路手术应用双J管行内引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例出现回缩,8例出现轻度肉眼血尿,均无伤口感染、尿漏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提示双J管具有内支架和内引流的双重作用,在上尿路手术中应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修复中应用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双J管内引流在上尿路手术中的并发症发生原因、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846例患者在上尿路手术中行双J管内引流所致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各类手术中共发生并发症522例.结论 双J管在上尿路手术中有内支架和内引流作用,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临床观察、积极预防、随诊复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